區長回顧區域文明建設總結

時間:2022-02-17 11:53:00

導語:區長回顧區域文明建設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回顧區域文明建設總結

去年是新中國成立*周年,是*區戰勝困難挑戰,實現穩步發展不尋常的一年。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幫助下,圍繞“應對新挑戰,搶抓新機遇,建設新*”,積極化解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全力以赴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區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預計,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20%,其中服務業增長*%,占全區增加值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億元,同比增長*%;三級財政收入50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與去年持平;創崗安置*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以下。我區榮獲天津市依法行政先進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稱號,再度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一、堅持保發展,區域經濟持續穩步增長

——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千名干部下基層,服務企業渡難關,企業反映的134個問題全部辦復。定期分析經濟運行狀況,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落實保增長促發展10項措施,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搭建小額貸款、中小企業擔保、自主創新三個資金服務平臺,建立民營企業發展專項基金,扶植企業發展。實行告知承諾審批新機制,受理行政審批事項5.2萬件,按時辦結率達100%,實現審批服務大提速。保增長形成長效機制,實現服務企業制度化、經常化。

——經濟布局調整逐步延伸。完善區總體城市設計,編制*路以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規劃和街域規劃。規劃引領結構調整,優勢產業貢獻率明顯提升。科技產業發展迅速,醫療器械、生物制藥、光電子等產業形成特色,部分科技產品領軍國際市場,天津科技廣場開工建設,科技園技工貿總收入同比增長21.3%。商旅服務業實現一年有亮點,提升改造上谷商業街、奧體中心體育之窗等5個精品項目,打造老字號名品街,津派相聲風景線和鼓樓戲曲大觀園等品牌業態,古文化街、鼓樓商業街“十一”黃金周創紀錄接待游客2*萬人次,*汽貿街新引進5家4S店,特色商業街拉動消費成效明顯。金融業發展勢頭迅猛,新引進金融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45家,*發展銀行分行落戶我區,香港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式開業,金融業留區稅收同比增長30%。民營經濟發展速度名列全市前茅,在活躍市場、擴大就業、回報社會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重點項目建設成效突出。實施經濟發展70個重點項目,10個城建項目總規模182萬平方米,總投資112億元;20個服務業項目總規模231萬平方米,總投資85.5億元;40個科技發展項目實現產值10億元,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認真辦理區人大代表一號議案,樓宇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環球置地金融中心、*科技大廈等商務樓宇達到5A級標準,天津數碼港大廈、金廈中凱大廈、榮華時代廣場等重點樓宇入駐率突破80%。全區有億元稅收樓宇1個,千萬元樓宇5個,百萬元樓宇22個,樓宇經濟貢獻率逐步提高。

——選商引資保持良好態勢。以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為重點,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赴*、*、*等地招商,利用津洽會、五金節等節慶活動,大力吸引項目投資開發。在香港舉行招商推介會,與*融僑集團等5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新聘美國、韓國等外籍知名人士擔任招商顧問。新注冊企業4*0戶,選商引資協議額117億元,到位資金107億元,分別完成計劃的195%和268%。

二、堅持保民生,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完成地鐵二號線、快速路*段拆遷任務,*、*等片8萬平方米拆遷告捷。整修舊樓區21片38萬平方米,并網小鍋爐21處,全區熱化率達99%。新建改造市政道路55萬平方米、排水管網16公里,推進市政設施標準化建設,203個居民小區實現共建共管。建設臨渭家園等還遷安置房13萬平方米,5411戶中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建設鼓樓街道辦事處、奧城中學等一批配套工程。土地整理平衡試點項目取得突破,*道地塊掛牌出讓,光電子園一期、美湖里地塊啟動拆遷。全區建設規模達450萬平方米,其中竣工150萬平方米。

——城區市容環境實現較大改觀。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再塑靚麗景觀,籌資2.4億元,整治道路34條,完成*地區和29個臟亂點位治理,整修建筑596棟,樓房平改坡84棟,新建提升綠地48萬平方米,安裝“城市家具”1304處,*地區綠化、大板樓改造、“城中村”整治成為民心工程、精品工程。迎國慶市容清整取得成效,對環境臟亂的31條道路和120個社區集中治理,新建改造一批公廁和垃圾轉運站,改造社區綠地10萬平方米,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構建條塊“捆綁式”考評體系,數字城管平臺投入運行,市容環境長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扎實。實施扶貧助困十大重點項目,實行無病種限制醫療救助,推出大病社區康復醫療救助,全區3.3萬戶次困難家庭得到長期實物救助。推進居家養老、殘疾人康復等社會專業化公益服務。積極探索創業促就業新途徑,成立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和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提供政策扶持、就業培訓等服務。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安置新生勞動力4826人,建成36家見習基地,選聘近千名高校畢業生從事社區公益事業。為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險給予托底資助,受益群眾1.6萬人。醫療、養老、失業等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和諧社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完成居劃調整和居委會換屆選舉,建成社會事務工作站,實現社區“一居一站”。文明社區“五個一”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完成學府街整街建制創建,新建精品文明社區20個。社區教育網絡不斷健全,涌現一批科技型、文化型、健身型等特色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實現一街一中心,建成一批中醫藥特色診療社區。以迎慶建國*周年為主題的“祖國萬歲”、“激情*”等社區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發展社區商業,提升改造興南、家佳菜市場,啟動烈士路、西湖西道菜市場建設,調整改建社區便民商業網點,繼續實施放心早點工程,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績。科技事業保持領先位勢,融資8500萬元扶持32項技術創新項目,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9家,專利申請4000余項,占全市總量的近三分之一。開展第二十三屆科技周活動。啟動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首批26所學校通過檢查評估。109中學與天大附中實現整建制合并,新43中學成為市級重點中學,歷史名校育紅中學重建竣工并投入使用,實施績效工資,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整合提升文化資源,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文化宮古建筑群、廣東會館、*修葺一新,天后宮與民俗文化館實現資源共享并免費開放,挖掘保護70余項民間絕技絕活。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再創佳績,獲國家和市級金牌161枚,在市第六屆殘運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重建水閣醫院主體封頂,及時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口和計劃生育、僑務外事、民族宗教、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取得好成績。

三、堅持保穩定,社會環境和諧有序

——積極化解各類社會矛盾。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區長熱線、電子信箱、為民服務專線辦理群眾反映問題4965件。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堅持接訪、走訪、下訪,認真解決群眾信訪問題,努力排查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妥善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突出問題。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

——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加大對黑惡勢力、“兩搶兩盜”等犯罪的打擊力度,堅持專群結合、打防結合,有效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實施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宣傳教育三項行動,開展對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管理,有效提高全民安全生產意識。全區社會秩序保持穩定。

——持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堅持經濟發展軟環境評估,在全市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評議,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加大市場經濟秩序監管力度,強化對食品、藥品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監管,推行菜市場明碼標價,嚴禁哄抬物價。深入開展打擊傳銷等專項行動,加大對零散稅源的征繳力度,打擊無證經營、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對守法經營貢獻突出的功勛、明星、重點企業給予表彰,全區市場秩序繁榮有序。

四、堅持依法治區,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234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擴大會議,視察重點工程、重點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幫助。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形成制度,推動“法律五進”工作,建成一批市級民主法治社區。依法做好行政復議、規范性文件管理、執法監督工作,完善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加強。

——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鞏固學習實踐活動成果,整改措施全面落實,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能力不斷提高。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堅持新聞會制度,建設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推進行政權力透明公開運行,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深化。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堅持領導干部問責制,實行行政績效考核,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有新提高。啟動政府機構改革。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努力減少各項公務開支,有效降低了政府運行成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完善。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差距和不足。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抗風險能力還不強;二是有些項目引進落地比較遲緩,破解制約因素的辦法還不多;三是個別地區還存在環境臟亂問題,長效管理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四是社會保障還存在有待解決的新問題,改善民計民生的任務還很重;五是一些部門工作作風還不夠務實扎實,行政效能有待提高。這些問題和差距需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區上下萬眾一心,拼搏奮進,保持了區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取得了社會繁榮進步的顯著成績。我們深切感到,堅定不移地踐行科學發展,是戰勝困難挑戰的思想之基;堅定不移地探索改革創新,是戰勝困難挑戰的力量之源;堅定不移地維護群眾利益,是戰勝困難挑戰的保障之本。我們深知,在這樣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凝聚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辛勤耕耘,承載著區人大、區政協以及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的監督、幫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與我們同舟共濟、通力合作的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與我們同甘共苦、并肩戰斗的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區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區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