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小結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23 05:19:00

導語:民政局工作小結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工作小結匯報材料

年,我區民政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堅持“生態城區、現代成華”和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發展定位,全力實施“1413”發展戰略,以講大局、惠民生、促改革、重管理、強服務為基本思路,提升民政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探索民政工作新機制,積極謀劃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的新思路,通過全局上下不懈努力,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和超額完成,整體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一)大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按照上級要求大力開展了對重點優撫對象、軍隊離退休老干部、特困戶、散居“五保戶”、城市“三無”老人、貧困空巢老人、百歲老人、優秀社區干部、福利院、部分駐區部隊等一系列的送溫暖、獻愛心慰問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迫切需要關心的老百姓手中。全區共慰問9782人,發放慰問金256萬元。比上年增加36%。為城鄉8167名低保群眾發放節日慰問金81.67萬元。

(二)社會救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按照城鄉統籌對社會保障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社會救助體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機制,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有保必保、應保盡保”。全年為7369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218萬元,累計人均補差240元;根據市民政局統一安排,按照市審計局比對結果,對我區低保對象有社保、住房公積金、汽車等情況進行了清理,經審查核實,不符合條件的379戶,748人停止發放低保,低保金月支出減少16萬元。為讓廣大低保群眾歡度國慶,“國慶節”前,為4476戶低保家庭發放“購物在東郊”活動購物卡23.33萬元。

(三)城鄉醫療救助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報銷低保對象住院費、資助低保對象購買醫療保險、門診救助和臨時醫療救助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全年共為7369名低保對象實施醫療救助15040人次,救助金額214萬元,人均救助達290元。

(四)老齡工作服務更加全面。一是統籌城鄉集中養老模式。按照“整體搬遷、穩妥推進、限時完成”的工作思路,積極做好全區政府供養老人統籌歸并入住同樂敬老院工作,今年3月,全區80名政府供養老人全部入住同樂敬老院。二是提高老人供養水平。政府集中供養老人生活標準從每月800元提高到1192元;散居孤老補助水平從240元提高到300元,百歲老人高齡補貼從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300元。三是大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年共為全區散居孤老、“空巢”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3.4萬人次,支出資金51萬元;將為老服務納入社區重要工作,開展各種社區特色養老工作。

(五)慈善募捐大幅度增長。創新日常捐贈機制,截止目前已募集慈善資金413萬元,為我區持續有效地開展幫困助老、幫困助學、幫困助醫活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其中,向玉樹災區開展募捐活動,全區累計募集善款158.4萬元,并已全部上繳了市慈善總會;分別撥款10萬元,支援彭州白鹿鎮、新興鎮災后重建工作。

繼續做好幫困助學工作。一是完成陽光圓夢工程。全年共計為50名符合救助條件的低保家庭大學生發放助學金12.5萬元(其中:為36名往屆生發放了7.7萬元的助學金,為14名應屆生發放了4.8萬元的助學金);二是繼續做好陽光宏志工程。經區教育局審核,今年符合條件的2013級宏志生只有19名,連同級的37名以及2012級的38名宏志班學生,目前我區列五中學共有宏志生94名,-學年的宏志班學生生活補助37.6萬元已撥付到位。

二、以社區換屆選舉為契機,全面推進社區建設

(一)城市社區居民自治機制試點工作圓滿完成。按照市上要求,從今年4月起,在3個城市社區進行試點,制定試點任務,落實相關部門和街道的工作職責,已全面完成試點任務,并總結上報了相關材料,形成了10個典型案例。同時,創新考評方式,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專業測評機構,對試點社區居民自治工作的各方面進行科學考評,建立起以居民滿意度為核心的科學評價體系。我區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社區情況進行測評的辦法,得到了葛紅林市長肯定性的批示。

(二)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圓滿結束。按照區委、區政府“早謀劃、早安排、早介入”和“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工作要求,精心準備社區換屆選舉工作,制定選舉方案和開展培訓,全區14個街道均確定了1個城市社區實行直接選舉,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在全區94個社區依法有序展開。目前14個街道94個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已圓滿結束,依法順利產生了第八屆社區居委會成員,一次性選舉成功率達100%。通過廣泛發動、深入宣傳,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參選率達97.44%。

(三)科學編制完成“十二五”社區建設規劃。按照和諧社區建設總體目標,在總結成華區社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與高等院校、成都市和諧社區研究會合作,已編制完成了成華區“十二五”社區建設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成華區社區建設的發展方向。

(四)社區院落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照“清潔化、次序化、優美化、制度化”的標準,以“星級和諧社區”評選為抓手,大力實施社區院落環境治理,探索物業管理、準物業管理、居民自發組織等多種形式并舉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委托第三方專業測評機構為檢查監督手段,客觀公正評價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社區工作成效和查找存在問題,將集中治理和長效管理相結合,通過努力,社區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五)大力發展社區現代服務業。開展“問需于民”社區服務業調研,積極鼓勵購物、餐飲、家庭服務和再生資源回收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企業,進入社區提供便民服務。已完成引進1家500萬元商業零售企業,便民利民服務店32家。

三、深化優撫安置雙擁工作,著力提高服務水平

(一)切實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全年共接收退役士兵245人,其中農村51人,城鎮194人,已安置188人,其中崗位就業71人,自謀職業117人,安置率達97%;大力開發使用人才,通過擇業觀教育和兩用人才培訓,已開發使用51人,開發使用率100%;及時兌現補助,發放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27萬元、一次性自謀職業補助468萬元。

(二)進一步豐富雙擁時代內涵。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雙擁走訪慰問活動。按照統一部署,元旦、春節和國慶節前組織對14家駐區部隊和1421名重點優撫對象進行走訪慰問,共計支出20余萬元;二是鞏固雙擁模范區的創建成果,重點開展了雙擁進軍營、進社區、進學校、進敬老院的“四進”活動,軍地雙方共同參與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扶貧濟困、敬老助老等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年9月我區再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四川省雙擁模范區”。

(三)及時落實各項優待撫恤政策。全年為革命傷殘軍人、參戰、涉核人員發放撫恤金、生活費等共計526萬元,按新標準為307名義務兵家庭及時兌現優待金123萬元,對229人次重點優撫對象兌現醫療補助40萬余元;接收7名傷殘軍人,評殘19人。

(四)完善聯動機制,做好涉軍維穩工作。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跟蹤排查信息聯動機制和預報機制,充實完善涉軍維穩工作對象數據庫,全面掌控動態信息,定期分析排查,對重點人員實行重點監控,全年未出現一起上京信訪事件,維護了社會穩定。

四、強化社會事務規范化管理水平,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一)強化民間組織管理。按照一手抓培育發展,一手抓監督管理的要求,簡化社會組織登記程序,縮短了辦理時限,同時加強對民間組織的日常監管。全年審批成立民間組織23家,辦理變更登記17家,辦結率、準確率達100%,根據市民政局的統一部署,下發了《關于開展年度全區民間組織年度檢查的通知》文件,對全區民間組織年檢時間、年檢內容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年檢民間組織305家,年檢率達95%;開展社會團體“小金庫”專項清理工作,要求全區社會團體按要求進行自查,并會同區財政局進行重點抽查,月初通過省、市治理辦的專項檢查驗收。

(二)加強區劃地名工作。一是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務工程迎檢工作。二是通過不懈努力,經市政府批準,成華大道更名工作順利完成。三是完成了成發集團片區、雙水碾雙水碾片區15條新建道路的命名工作。四是完成府青路512建材片區、保和團結片區、龍潭場鎮片區新建道路命名的申請上報工作。五是完成關于調整青龍、雙水碾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六是完成了成錦線、成龍線、成新線等三條行政區域界線的聯檢工作。

(三)積極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認真貫徹落實部、省、市關于流浪乞討人員和生活無著人員的救助管理文件精神,積極實施救助,實現了街頭救助經常化,全年共開展街頭集中勸導、救助8次,勸導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76人,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率達100%。經過整治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數量明顯減少,群眾對乞討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救助更加規范化,通過整治,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四)規范婚姻登記、殯葬服務。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6606對,離婚登記2783對,補辦結婚登記2462對,補辦離婚登記187對;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2059件,辦理收養登記1件,登記合格率達100%。清理整治殯葬行業亂收費亂搭建等行為,目前正在落實殯葬設施布局規劃。

五、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一)牽頭的民生目標。按照成華委目督〔〕33號文件要求,區民政局牽頭對省市下達給我區的民生工程目標及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目標進行分類和匯總,共形成了包括環境提升、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等十大類、42項、82條,年度總投資約56億元,已全面完成。

(二)局主要工作目標。經梳理市民政局下達50項目標和區下92項目標,已全面完成。

(三)主要經濟指標。固定資產投資已完成1160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16%,招商引資:區外已完成2346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83.3%,省外完成602萬元,已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最后數據已統計為準)。

(四)重點項目完成情況。

1、社區辦公用房改造。年,通過新建和購買方式,完成了石油、下澗槽2個社區辦公用房的改造。

2、軍休中心老干部活動用房改造。通過不懈努力,我局已爭取到市上專項經費700萬元,用于軍休中心老干部活動用房改造項目。按目標任務要求,該項目最早確定的建設地址為區國稅大廈一樓,后調整到區國稅局職工宿舍一樓(錦江區東順城南街55號附1—12號)。年10月初,我局在辦理完前期所有手續準備進場施工時,接到錦江區大慈寺片區拆遷辦通知,該片區已被正式列為拆遷改造片區,項目被迫中止。

截至目前,我局仍在等區委、區政府確定新的建設地址,待地址確定后即可裝修入駐,相關情況我局也及時向區發改局和區政府目督辦作了匯報。鑒于上述原因,該項目應視為完成。

六、創新及亮點工作

(一)爭先創優工作。一是今年2月,我區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養老服務示范活動示范單位;二是今年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雙擁模范區”。

(二)創新及亮點工作

1.地名命名工作。通過不懈努力,經市政府批準,成華大道更名工作已順利完成,得到了區領導充分肯定。

2.創新社區評價機制。在全區評選星級和諧社區和開展城市社區居民自治試點工作過程中,居民滿意度納入重要評選指標,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也為提升居民社區建設參與度,該指標引入了第三方專業機構測評,增強了街道、社區干部的為民意識,同時受到居民的好評,也得到了紅林市長的充分肯定。

3.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按照“整體搬遷、穩妥推進、限時完成”的工作思路,統籌城鄉集中養老模式。積極做好全區政府供養老人統籌歸并入住同樂敬老院工作,年月,全區80名政府供養老人全部入住同樂敬老院,得到了省、市廳局的充分肯定。

4.建立流動愛心超市。以街道愛心超市為平臺,以社區為單位,委托大學生志愿者在5個社區創建了點對點、戶對戶的流動愛心超市服務模式,搭建起一個捐贈者獻愛心和貧困群眾受捐贈的快速通道。

5.創新征集民生工程項目。按照區委、區政府對年民生工程目標“早謀劃、早安排”的要求,真正做到問需于民,區民政局從月初開始,著手年民生工程目標的收集和編制工作,主要采取三種方式組織實施:一是區級各部門、各街道申報。二是面向普通市民征集。通過在成華門戶網站設立“成華民生博客、成華民生QQ、成華民意在線收集”欄目,廣泛收集市民和駐區單位的建議;制作民生工程項目征集問卷調查表,派遣大學生志愿者在主要繁華商業街道、社區等隨機發放。三是面向重點人群征集。對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等重點人群,采取走訪、電話訪問等方式進行收集,共計調點對象164人。

經過篩選和匯總,月初區民政局編制完成了《成華區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目標》初稿。經多次征求相關部門、街道意見后,結合區重點項目和部門、街道修改意見,形成了《成華區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目標(審議稿)》,共包括環境提升、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文化體育等10大類、90條。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區委常委會議審定通過,于年1月起正式實施。

6.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大力整頓機關作風,狠抓規范化建設,局班子以身作則,充分發揮中層干部作用,弘揚正氣,打造團隊精神,樹立爭創第一思想,干部職工素質得到極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