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資金管理總結
時間:2022-06-14 05:57:00
導語:農機局資金管理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大對農機經費的預算與投入,加大對農機事業的經費投入。一是解決農機事業經費的缺乏。特別是要解決農機科研、推廣和運用經費的困難。二是配套中央財政布置的購機補貼資金,按比例配套地方財政資金,用于補貼農民購買農業機械。
比上年增長3.65萬千瓦,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8.9萬余臺套59.7萬千瓦。增長了7%推廣新型農機具2505臺套,其中大中型農機具205臺套;農業機械原值達到2.3億元,完成農機總投入3200萬元。農機投入春耕、雙搶,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2.6千公頃;完成動力脫粒和收割機機收作業面積千48.7公頃;農用運輸機械運輸總量達到3.9萬萬噸公里;全縣農業機械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3.1%農機行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爭取農機購置補貼項目中央財政資金310萬元,完成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建設資金100萬元。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了農機化目標工作任務。
一、年主要工作成果
(一)爭取惠農政策資金410萬元。推廣新型農機具2500余臺套,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
局爭取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資金310萬元,今年。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建設資金100萬元,總計410萬元,較去年170萬元增加了240萬元,購機補貼項目資金大幅增長。從4月1日開始啟動購機補貼和現代農機裝備項目建設,共補貼農機具1344臺套,補貼金額410萬元。其中,補貼拖拉機413臺(大中型11臺)收割機169臺(半喂入式2臺)耕整機(含機滾船)638臺,插秧機2臺,背包式機動噴霧器108臺,油菜直播機1臺套。通過分析,農機具配置比較合理,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保證了農業機械良性發展。
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開展購機補貼工作中。抓住重點,全面推進。重點推廣收割機的同時,強力推廣引進大中型拖拉機和水稻插秧機。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和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農民購機積極性高漲,帶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2500萬元以上,為農民增加農機作業收入2400余萬元,為農業生產帶來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在5000萬元以上。局通過回訪調查,購機戶、經銷商、廠家對購機補貼工作比較滿意,普遍反映良好,確保了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二)農機技術培訓超額完成培訓任務。
培訓456人次,縣農機校舉辦農機駕駛員及收割機操作手培訓班6期。考證456人,培訓合格率100%其中:拖拉機駕駛人307人,收割機操作手149人。其中享受縣陽光工程培訓政府補貼資金的人員309人,發放政府培訓補助資金18.54萬元。通過農機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機手的技術操作水平和平安生產意識。同時,縣財政連續三年每年拿出300萬元,用于農民工素質教育,農機技術培訓同樣給予了每人600元補助,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服務平臺和資金扶助,深受農民群眾的好評。
(三)依法行政。
縣農機監理局部工作職能向公安交警部門移交。縣政府統一領導下,1依法完成監理局部職能移交。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湘政辦發[]29號文件《關于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管理職能移交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和省市農機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安排。局與縣人事、編制、財政、公安等部門共同協調配合,依法向公安移交工作人員5人。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向公安移交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948輛。移交工作于今年2月底全面完成。
監理業務工作實現了全省聯網。局新增了電腦、制證打印機、復印機、數碼相機、攝像機等設施,2信息化建設初具規模。為加快農機平安監理信息化建設步伐。配置了農機監理網絡管理系統軟件,添置了機車、人員檔案專柜,培訓監理人員5人,實現了制證、檔案管理在縣級監理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減少了農民辦事的本錢,提高了辦事效率,也促進了農機監理業務工作規范化水平的提升。
6月30日前,3拖拉機年檢與牌證換發。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全縣轄區內拖拉機全部換發新牌證,各類駕駛人換發駕駛證。9月份開展拖拉機年檢,監理站組織監理人員深入各鄉鎮,舉辦農機平安培訓班19場次,發放平安宣傳資料、致駕駛員的公開信、平安知識試卷等5000余份。監理站采取上門服務、現場辦公、集中料理等形式,各鄉鎮農機站的配合下,共換(新)發拖拉機牌證1600多臺,換發駕駛證1400多本,年檢拖拉機1145臺。年檢率及牌證換發率均達到95%以上。通過拖拉機年檢和換牌工作,進一步強化了機手的平安意識,提高了機車技術狀況,大大消除了平安事故隱患,為確保農機平安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局與縣司法局配合聯動,4深入開展平安宣傳活動。今年。出動平安宣傳車12臺次,深入全縣各鄉鎮村開展農機平安宣傳,發放平安宣傳資料近2000份,并免費為農機手、農戶發放《農機》雜志500余份。
(四)圍繞新農村建設中心。
以水稻插秧機推廣為突破口,1建立農機化推廣示范基地1個。繼續加強靖港鎮復勝村農機化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復勝村大力引進推廣插秧機、大中型拖拉機、水稻聯合收割機。并在該村進行了2場次現場操作示范扮演,收到良好的宣傳和推廣效果。特別是久保田半喂入式收割機現場扮演后,當場就有5位農戶向我局申請購機,請求在明年優先解決購機補貼指標。
主要是拖拉機大戶15戶,2發展和扶持農機大戶。今年發展農機大戶187戶。收割機大戶172戶。這些農機大戶承包當地農戶的拖拉機耕田、收割機機收、機械化插秧等農機作業,既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了工效,節約了糧食生產本錢,同時又為自己增加了收入。黃金鄉金坪社區的楊杰原已有5臺拖拉機參與農田作業和農田整改,今年又申購了1臺大型拖拉機,配備了犁、軋輥等農機具,為當地農機戶取到示范帶頭作用,局指導下,組建了農機服務隊。
繼續開展創立“農機平安縣”活動。依照省市局建設農機平安村的要求,3建設和扶持農機平安村15個。建立平安村的基礎上。健全組織機構,落實辦公場地,完善規章制度。平安村積極宣傳貫徹黨和政府有關農機平安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農機戶、農機手參與平安知識學習和開展相關活動,協助調處農機事故,消除農機事故隱患,共同維護農機平安和農村社會穩定。
以農田整改為契機,4繼續做好引導組建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的工作。全縣已建立了烏山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靖港鎮農機協會、高塘嶺鎮農機協會。黃金鄉以拖拉機大戶楊杰為組織者。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農機合作組織由農機站牽頭,外鄉鎮農機戶參與組織建立。業務上接受農機部門指導,主要開展組織機收、機耕、排灌等作業服務,提供農機具、作業價格、維修、配件供應等信息,解決農機戶與農戶之間的服務糾紛、難點等問題,受到農機戶的普遍擁護和支持,也確保了農戶在接受農機服務過程中的權益得到保證。今年,全縣以各鄉鎮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為依托,積極開展跨區機收。據初步統計,全年組織收割機200多臺外出作業,完成跨區機收作業面積12萬多畝,實現收入1200萬元。
(五)加強優化環境建設。
自覺接受監督。1依法行政。
行政執法監督人員3人,局現有行政執法人員11人。共14人。均已按照要求,統一參與了執法培訓、考核和年檢換證,持證培訓和年檢考核率達到100%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府和省市農機主管部門的監督,沒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無執法投訴。
服務人民群眾。2政務公開。
按時向縣政務公開中心報送窗口辦事情況。單位內部財務每月在財務公開欄予以公開,局機關、監理站、農機校都相應設立了政務公開陣地和政務服務窗口。并按要求及時上報;
沒有呈現“四亂”行為和違反管理制度的行為。堅持執行上級關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文件和會議形成的決議、紀要等。
機關管理與建設進一步好轉。3加強管理。
新增打印機1臺、復印件1臺、電腦2臺、攝像機1部以及辦公桌椅等工作必備用品,建立健全了機關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機關內部建設。改善了辦公樓衛生設施,辦公條件和工作環境都明顯好轉;
且檔案資料收集齊全,局機關人事檔案、文書檔案和監理站的機動車檔案、駕駛人檔案都確定了專人管理。整理歸檔及時。
確保了大局穩定。4認真做好信訪工作。
成立了局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黨政班子接待日制度。局長任組長,配備了信訪專干,按要求設立了信訪接待室。
縣農機公司以為代表的退休人員信訪件、以為代表的職工信訪件,全年信訪件兩件。經黨政主要領導認真研究及時給予了答復并函復信訪局,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因信訪事件造成的矛盾和糾紛。一年來沒有發生進京、赴省、市越級上訪的事件
二、來年主要工作思路及措施
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全縣糧食種植面積60余萬畝(40h㎡),1以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機化。縣是水稻生產大縣。農機投入春耕、雙搶、冬耕年作業面積達到62.6千公頃,收割機機收面積兩季近48.7千公頃,為農業機械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農機化要圍繞農業產業化來發展,糧食生產的耕、種、收重要環節加快實現機械化,逐步實現烘干、貯存、加工和運輸環節的現代化。根據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農機化發展一是要加強農機與農藝配套研究,土地合理流轉,引導產業化生產規范化。二是要扶持培育農機作業大戶強化示范效果。三是以示范基地建設為依托促農機化發展。
大力推廣新型農機具。今年已順利完成了410萬元的惠農政策資金。明年要繼續加強與省市農機主管部門的聯系,2以項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惠農政策資金的引進力度,力爭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和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建設資金翻番。雖然近幾年購機補貼資金逐年增加,但仍然滿足不了縣農民的需求,補貼指標十分緊張。明年有望緩解這一境況,讓購機補貼政策極大地惠及我縣廣大農民。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展示,送農機科技下鄉以及新機具現場操作示范扮演等活動將不少于2場次,推廣新型農機具在2000臺(套)以上;
推介經驗,3打造一流農機化示范區。鞏固靖港鎮復勝村農機推廣示范基地的創建效果基礎上。輻射全縣。配合市農業局建設縣大眾垸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利用大眾垸“糧倉”得天獨厚的優勢,進一步加強與省市的聯系和工作匯報,初步形成共識,把大眾垸打造成為全省農機化示范區,全縣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全面推動全縣農機化事業發展進程。
繼續扎實開展“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活動。重點做好創建農機平安示范鄉(鎮)示范村、示范戶的工作。繼續加大農機平安監管和平安宣傳力度,4抓好農機平安示范縣建設。根據全省統一部署。確保農機平安生產。
提升農機人員技術素質。嚴格執行《省農機培訓實施細則》現有培訓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基礎上,5拓寬培訓渠道。結合農民素質教育陽光培訓工程,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技能培訓,拓寬培訓渠道,嚴抓培訓質量。開展農機修理工、電焊工、外出務工人員技術培訓等,統一考試和核發相關證件,力爭全年培訓300人次。
計劃將烏山、高塘嶺、靖港三個鎮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完善好。進一步鞏固黃金鄉楊杰的拖拉機機耕服務隊、靖港鎮何剛輝的插秧機機插服務隊。指導和扶持其他鄉鎮建立農機服務組織,6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鞏固和發展鄉(鎮)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局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促進全縣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穩步、健康和有序發展。
實現創新經營。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7盤活農機公司資產。對縣農機公司采取“積極運作,盤活資產,創新經營,增加收入”措施,逐步提高職工基本生活水平,解決職工生病就醫、就業、住房和生活困難等實際民生問題,達到穩定職工隊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局提出“3減2加1設想是出讓兩個門市部,改建現有農機商業大樓,新建1個農機綜合商住樓,盤活資產,創新經營。預計每年出租可創租金收入近30萬元。足夠發放職工60%基本工資,并可以適當提高在職職工基本生活水平和退休人員的福利待遇。同時新增職工就業崗位10個以上,解決職工醫保、住房困難等問題,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持公司正常運轉。
三、設想與建議
1為農機化發展提供政策保證和組織保證。
年適當時期出臺“加快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綱領性文件。全縣上下營造“沒有農業機械化,建議縣委縣政府深入研究農業機械化發展專題。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濃厚氛圍,進一步形成加快發展的共識。
2統籌協調農機化發展的相關工作。
一是要統籌規劃機耕道建設。二是規劃種植品種。三是給予信貸支持。
農機耕、種、收三個環節率先實現機械化。二是大力扶持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三是優先推廣大中型拖拉機、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高速機動插秧機。3把農機化作為大產業予以支持。一是把大眾垸建設成為建設成為我縣農機化發展示范區。
- 上一篇:略論工程訓練中心教改
- 下一篇:整改礦業秩序的工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