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主要工作總結報告

時間:2022-07-11 10:14:00

導語:民政局主要工作總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主要工作總結報告

民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五年來。努力踐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宗旨,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中彰顯了民政職能,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執政惠民能力不時加強,積極爭取多方支持。

局加強與國家、省級民政部門,近年來。市本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協調聯系,密切外部友好關系,積極爭取他人力、財力、物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不時提高“為民惠民”工作能力,取得了顯著效果,全市共向上級部門爭取到各類民政專項經費約52億元。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市慈善會積極與各級、各地愛心企業聯系,接受和吸納社會各界捐款28784.35萬元,為重建項目爭取了資金,推進和加快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二、工作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有序推進災后重建。

臨時生活救助1371764人,積極有效開展災害緊急救助。5.12汶川大地震后。發放災民臨時生活救助資金126059.1533萬元;后續生活救助701528人,發放后續生活救助資金43222.64萬元;8.13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災害發生后,市民政局及時下撥救災物資,其中綿竹市床上用品3000套、大米40噸、帳篷700頂,什邡市床上用品1000套、大米10噸,保證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2008年6月,市民政局被國家民政部授予“民政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記一等功。

精心組織實施,加快推進災后重建項目進度。市各級民政部門緊緊圍繞民政系統災后重建目標任務。扎實開展了災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民政局災后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共有12大類,其中敬老院計劃目標數122所,目前全市敬老院開工122所,已經竣工115所;社會福利院全市重建6所,開工6所,竣工4所;其它村級綜合公共服務設施、社區居委會等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爭取盡快完成并交付使用。據統計:全市民政系統災后重建項目共有1764個,已開工項目1764個,開工率100%完工項目1673個,完工率達94.8%截止2010年5月,農房重建開工334441戶,竣工333556戶,完工率達99.7%

三、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狠抓民生政策落實。

累計月人均補助146元,城鄉低保取得可喜成果。2010年全市有1227414人次領取了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證金。月人均補助較2007年提高了49.5元,增幅達51%2010年農村最低生活保證累計月人均補助60.7元,較2007年月人均補助增加了38.1元,增幅達169%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全市共有農村敬老院133所,五保供養水平不時提高。目前。敬老院床位數14302張,實際入住老人12365人。五保集中供養規范2400元∕年、較地震前提高供養標準880元,增幅達58%散居供養規范1800元∕年、較地震前提高供養標準437元,增幅達33%

職工7519人,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市共有福利企業94家。安排殘疾職工3609人,占職工總人數48%安排殘疾職工較2007年增加1799人,增幅達99%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四、擁軍優屬效果更加明顯,扎實開展雙擁工作。

局大力開展雙擁工作,近年來。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共接收安排轉業干部289名,接收安排退役士兵8164名,發放待安排期間生活補助費216.4萬元,發放自謀職業一次性補助經費6249.8萬元。全市共舉辦國防知識競賽20次,召開國防教育和雙擁事跡演講會、演講會200余場,大力宣揚了駐各軍隊擁政愛民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和各企事業單位的擁軍意識,積極營造了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良好鄉村氛圍,社會反響較為強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自2003年以來我市被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已連續兩屆堅持這一殊榮,現正積極爭創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力爭實現“三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