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系統創建示范縣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12 09:45:32
導語:農委系統創建示范縣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0-2011年,是縣實施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的第二個年度。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按照農業部、財政部辦公廳和省農委有關文件精神,堅持統籌規劃,系統設計、整合資源,集中建設、擇優選擇,示范帶動、明確職責、共同推進的原則,縣農委精心組織,規范操作,認真實施,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在2010年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實施考核情況全省排序中,縣位居全省41個縣第一位,2011年5月23日—5月25日,全省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建設工作會議在順利召開,并參觀了縣京徽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縣農業科技示范場兩個試驗示范基地和樂土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
一、工作成效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網絡。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構建了職能明確、機構完善、隊伍精干、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立了競爭上崗制度、農技推廣責任制度、績效考評制度、知識更新制度等基層農技人員管理機制;完善了“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速通道;建立了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
(二)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農技人員自身業務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通過組織集中培訓、邀請專家講座、到省級培訓基地學習等活動,全面提升了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二是通過制度建設和內部管理機制創新,農技推廣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三是服務意識顯著增強。技術指導員進村入戶,技術員和農民零距離接觸,他們不僅熟悉了農村情況,了解了農民所需、所想、所求,和農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經驗得以豐富,思想得以升華,才能得以發揮,責任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和成就感大大增強。
(三)提升了示范戶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收入。圍繞小麥、玉米、生豬等產業,通過全縣遴選100名技術指導員(其中種植業80名,畜牧業20名)的宣傳、指導與服務,特別是形式多樣的培訓與“手把手”、“面對面”的“零距離”指導,以及不定期組織示范戶開展觀摩交流學習活動,開辦田間學校等,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特別是示范戶和輻射戶的科技素質、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發展能力、帶動能力。他們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顯著增強,配合技術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應用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愿望顯著增強。使主導品種(如小麥煙農19、外三元雜交生豬等)和主推技術入戶到位率達到98%以上;技術指導員每人指導10戶,2010年6月至現在,進村入戶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戶指導12次以上,總培育指導農業科技示范戶1000戶(其中種植業800戶,畜牧業200戶)。目前,示范戶學習接受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已推廣應用了7項小麥生產技術措施和5項生豬科學生產技術,示范戶示范產業增產、節本增收逐年提高,生產效益較前三年全縣平均提高15.2%。2011年,示范戶小麥平均單產為539.6公斤,較全縣小麥平均單產508.4公斤增產31.2公斤,畝節本增效31.5元,畝增收62.4元;示范戶玉米平均單產為590公斤,畝增產100公斤,畝節本增效23元,畝增收115元;200個示范戶現存欄生豬6.6萬頭,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欄生豬16.8萬頭,在前階段生豬價格低彌的形勢下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900萬元,增收1245萬元,戶均增收6.8萬元以上,頭均增收70元以上。帶動我縣其他養豬場(戶)健全疫病防控各項工作,取得間接經濟效益8500萬元以上。
(四)展示了技術,篩選了品種。全縣建設示范基地10個(其中種植業8個,畜牧業2個),展示小麥新品種10個,展示玉米新品種10個,展示生豬品種4個,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宜我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小麥品種煙農19、煙農5158,玉米品種鄭單958、魯單981,外三元雜交豬等,為我縣確定農業生產主導品種奠定理論基礎,尤其是緊湊型玉米品種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對穩定和提高我縣玉米產量,抵御自然災害,作出巨大貢獻。兩個生豬試驗示范基地加強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處理,通過組織觀摩、培訓指導,帶動全縣11個豬場實行了發酵床養殖,16個豬場建立了大型沼氣池,增強了豬場實行生態養殖的意識。發揮了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節約飼料、獸藥、人工、水電等生產成本160萬元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五)輻射帶動強,收益范圍大。示范戶每戶輻射20戶以上,全縣輻射帶動2萬余戶,試驗示范基地年組織示范戶、輻射戶、種養大戶及周邊農民10000余人次現場觀摩基地建設,使農民種養業水平正逐步邁上科學化、規范化、生態化、高效化發展軌道。
(七)推動了其他農業項目的高效實施。如小麥、玉米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玉米振興計劃、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百萬畝噸糧田建設等都是以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服務為著力點,有些環節則捆綁實施,抓好落實,獲得了較好的效益。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連續三年獲全省第一名;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連續2年被評為先進課題組。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一是縣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縣政府辦、縣農委、縣財政局、縣監察局、縣廣電局、縣畜牧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農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負責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并組織項目的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項目監管、組織培訓、人員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專家組。縣專家組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技術方案(小麥、玉米和生豬生產技術方案),并督促指導技術指導員開展工作;另從項目參與單位縣農技中心選聘高、中級農藝師18人,從縣畜牧發展中心選聘高、中級畜牧師3人作為項目技術特派員。三是項目聯絡組,農委科教室具體辦公。
(二)遴選技術指導員、示范戶,優選試驗示范基地。一是遴選技術指導員。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采取全縣統一考試、考核的辦法,把服務水平高、綜合素質好、責任心強、有培訓指導經驗和較好業績的同志選進項目技術指導員隊伍。從農業綜合服務站選聘種植技術指導員80人,從縣畜牧發展中心和鄉鎮畜牧站選聘畜牧技術指導員20人。全縣技術指導員按照工作職責,對示范戶和工作區域內的農民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二是遴選示范戶。圍繞小麥、玉米、生豬養殖等主導產業,遴選1000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樂于助人、年齡在50歲以下、能長期在家從事種養產業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為保障所選示范戶素質高,農民認可,在遴選程序上按照個人申請、村鎮推薦、張榜公示、農委審核確定;在遴選要求上,在遴選時做到五不選兩優先:即不以農業生產和經營為主的不選;做其他經營,經常不在家從事種養業的不選;外出打工的不選;自以為是,不積極接受技術指導員指導的不選;圖虛名想補貼,不真心示范帶動的不選。種養大戶和村級植保員優先。三是優選示范基地。圍繞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按照一業為主、多種示范、代表類型、分布合理的原則,依托現有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試驗示范基地、良種繁育場、種養大戶、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全縣建設10個示范基地,分別是:豐碩種業有限公司、縣農業科技示范場、縣麥豆原種場、縣水稻良種場、縣紅耕郎種植專業合作社、縣富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縣呂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縣金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縣京徽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縣春鑫養豬場。
(三)篩選確定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根據縣主導產業發展要求和農民的科技、生產需求,邀請了省級推廣、科研、教學、企業等單位的專家,組織開展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篩選與集成,并形成技術操作規范。我縣小麥主導品種為:煙農19、皖麥52等半冬性品種;玉米主導品種為:鄭單958、中科4號、魯單951等緊湊型、半緊湊型和套種型、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品種。主推技術:小麥主推秸稈還田技術、機械化作業、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術、科學播種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玉米主推免耕機械播種、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綜合防治病蟲草害、機械化收獲、適時晚收等技術。生豬主導品種為: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約克夏豬、外三元雜交品種;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態養殖、科學管理等技術。
(四)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縣政府辦下發了《縣2010-2011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蒙政辦〔2010〕70號),縣農委下發了技術指導方案(蒙農〔2010〕135號)和小麥、玉米、生豬品種試驗示范方案,各試驗示范基地制定了具體的試驗示范方案,各位技術指導員制定了分戶技術指導方案。同時,縣農委與技術依托單位和技術指導員簽訂了責任合同,技術指導員與示范戶簽訂了服務協議,明確了各自工作目標、責任、任務,確保項目實施規范有序。
(五)建立了績效考評等項目管理制度。一是農委下發了《縣2010-2011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考核辦法》,建立了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保證項目實施工作的有序開展。實行農民、縣主管部門、鄉鎮政府三方共同考核,農技人員的工資報酬、晉職晉級、業務培訓等與考核結果掛鉤。以科技示范戶培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農技人員培訓以及農民滿意度、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農業產業發展等作為項目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通過自我評價、縣農委審查、現場實地抽查、電話調查等方式,對工作進展和成效進行績效評價。把技術指導員的工作考評結果與待遇掛鉤,保證全年工作任務的落實。二是初步建立了農技人員聘用制度、農技推廣責任制度、農技人員工作考評制度、農技人員培訓制度、網上監管制度。在2010年12月,農委組織綜合考評小組,對全縣18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及156名基層農技人員、18名科技特派員進行綜合考評,并兌現考評結果。
(六)加大培訓、宣傳力度,增強服務意識。
2010年9月10日-14日、9月25-29日、10月31日-11月4日在職業學院、安農大分別對100名技術指導員進行了集中培訓;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請農科院研究員陳洪儉、安農大博士生導師李金才、廈門大學教授陳猛等專家及縣農業專家對全縣近300名農業技術人員在黨校采取封閉教學,集中春訓。重點學習了2011年中央1號文件、國家十二五規劃、農技推廣方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農機農藝結合與政策法規、生豬生產與政策法規、植物保護、小麥、玉米栽培技術;每月18號例會根據農時季節和當前生產情況對站長和特派員進行培訓。另外,在農時關鍵季節、關鍵環節,由21名縣級科技特派員(種植18名、畜牧3名)對所包鄉鎮技術指導員再培訓。以全省2011年春季農業科技服務活動啟動儀式為契機,縣18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奔赴所包鄉鎮,指導農業綜合服務站開辦田間學校,落實抗旱促春管技術措施,2010年6月以來,對1000戶示范戶平均進村培訓7天,現場指導12次;對400名輻射戶平均進村培訓5天,現場指導9次;印發技術明白紙30萬份,發放種植示范戶每戶小麥拌種劑10支、化肥50公斤,小麥葉面肥每人50袋;生豬示范戶每戶冷藏箱1只、畜牧報刊1份;制作發放項目專家、技術指導員胸牌110個、示范戶門牌1000個、技術員手冊100本、示范戶手冊1000本、技術書籍1500本、科技入戶宣傳掛歷2000幅、定做示范戶、輻射戶資料包1500個、豎立試驗示范基地標示牌10塊;開展廣播電視技術講座7場,電視滾動字幕宣傳12次,天天報道抗旱保苗情況,及時提醒農民抓住有利時機,落實抗旱、除草、治蟲、分類施肥等措施;利用電話、移動辦公平臺,向科技示范戶、部分輻射戶、種養大戶、鎮、村干部等開展電話咨詢和科技短信免費服務,累計發送農業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萬多農戶被輻射帶動。同時,要求各參與單位和個人及時總結報送項目工作材料和先進典型;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簡報、影像、參觀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好做法、好成果、好經驗,帶動全縣農業發展。
(七)注重基地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規范扎實做好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我們做到了八個統一:1、統一方案設計。根據基地建設要求,我縣在優選試驗示范基地的基礎上,分類(小麥、生豬)制定了試驗示范方案。2、統一技術指導。各基地都聘請了技術指導員,縣農技中心和畜牧發展中心對10家基地派駐了技術專家。3、統一示范基地標示牌。4、統一試驗示范品種。小麥品種10個:許科1號、輪選988、淮麥29、浚麥99-7、淮麥28、洛麥23、煙農19(ck)、淮麥22、山東05-66、濟麥22;玉米品種10個:隆平206、益豐29、鄭單958(ck1)、安囤8號、魯寧202、弘大8號、魯單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號;生豬品種4個,如外三元雜交品種等。5、統一栽培、管理措施。6、統一調查記載項目,建立田間檔案。7、統一組織考評。在關鍵生產時期,縣農委都組織專家、基地負責人、技術指導員相互觀摩、交流、考評,同時組織農民觀摩。2010年6月以來,共組織專家督查考評4次。8、統一觀摩交流。組織農技人員、示范戶、周邊農民現場觀摩培訓總計20次,參觀人員4000余人,自發觀摩人員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麥新品種試驗田按照方案要求,規范操作,插標立牌,布局合理,田間調查、記載及時、準確,規范種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術示范田總體播種質量較高,生長整齊度較好,病蟲草害較少。目前小麥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八)強化資金管理,確保使用實效。按照項目實施要求,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獨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審批制度,嚴格按規定用途使用。具體使用如下:農技人員下鄉開展技術指導補貼計20萬元,主要用于農業綜合服務站和縣級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所發生的交通等費用補助;科技示范戶的物化補貼20萬元,主要用于全縣10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采用新品種、新技術的種子、肥料、農藥、豬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術補助;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費用30萬元,主要用于10個試驗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過程中的設施設備建設補助以及購買種子、肥料、農藥等補助;聘請專家費用3萬元,主要用于聘請技術指導專家的差旅費、交通費、專家勞務費等;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民培訓費用10萬元,主要用于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民參加集中培訓所需的教材費、場地費、差旅費、食宿費、交通費、講課費等;資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費用7萬元。
(九)加大督查檢查力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縣農委采取電話抽查、入戶檢查、行政檢查、專家組督查指導的辦法,確保技術指導員年到戶工作時間和技術到位率。目前,已現場實地督查6次18個鄉鎮,入戶調查5次90人,電話調查5次1000人次。縣專家組成員對18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和10個試驗示范基地實地督查指導4次。如2010年12月17日、2011年4月15日和2011年5月20日,示范縣項目縣專家組成員一行9人,深入到縣農業科技示范場等8家小麥試驗示范基地進行查苗情、看記錄、量化打分、綜合評價,查找問題,拿出措施。
三、存在問題
財政資金投入量100萬元較少,不能滿足示范縣建設需要。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結合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根據生產季節、生產環節,繼續深入開展對示范戶培訓、分戶指導等。二是認真總結,嚴格考評,召開總結表彰會議,兌現獎懲。三是積極申報并組織實施2011年——2012年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建設項目。
- 上一篇:農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方案
- 下一篇:農業服務站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