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鄉委員會基層治理工作小結

時間:2022-12-28 10:21:52

導語:某鄉委員會基層治理工作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某鄉委員會基層治理工作小結

為貫徹落實縣基層治理工作要求,扎實抓好基層治理試點工作,推動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破題,鄉黨委迅速行動,分解任務,堅持試點為先、逐步推進的原則,確定村為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村、村為衛疾控體制機制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試點村,吉布村為組織治理試點村,全面深化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工作。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鞏固基層群眾基礎。近年來,鄉黨委持續推進“結對認親”“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扎實開展耽擱你組織生活會,聯系幫扶部門嚴格落實“三五”固定活動日制度,共同參與基層治理。鄉黨委深入各村在建章立制上著力,發揮村級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規范誠信公約、鄉賢理事會、道德評判團,弘揚德治正氣;聚焦“五個基本”,規范村規民約、鄰里互助會、便民服務團,激發自治活力。

(二)突出突出“三約三會三團”實效性,提升政治領導力。規范落實村級議事決策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實行陽光村務。結合鄉村實際,注重分析研判各村突出問題、主要矛盾、優勢資源等要素;以村、吉布村、村為重點,發揮鄉鎮黨委主體責任,及時成立村“兩委”換屆前期摸排工作小組,深入轄7個行政村開展調研,把好選人用人政治關,規范成立村“兩委”領導下的紅白理事會,對村民娛樂性活動、祭祀活動等,完善村級建制后守法良約、村規民約、誠信公約“三約”,制定負面清單、約定禁止事項,約定違約責任。規范村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議事會、鄉賢理事會、鄰里互助會“三會”,教育引導群眾鄰里守望、團結奮斗。規范各村黨組織廣泛參與的法律服務團、便民服務團、道德評判團“三團”,做好基層法律服務和其他志愿服務工作。

(三)堅持“三五”固定活動日制度,提升群眾組織力。以增強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目標,結合村級黨組織政治能力和服務能力弱化等問題,結合鄉村分類轉化提升行動,全系那個根據實際,制定“一村一策”治理方案,以“三五”固定活動日為載體,把問題逐一整改銷號,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培養,充實村級班子和后備力量,以幫帶形式,每個村培養了2名政治素質好、文化水平高的村級后備力量,為村級換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圍繞改善民生,統籌推進社會和諧穩定建設。一是全力構建和諧社會。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大對寺廟的管理力度,時刻掌握僧人管理動態,結合“兩聯一進”工作,走訪僧人15余人次。結合“農民夜校”,開展綜治維穩宣傳和摸排工作26次。收集信訪件2件,目前已處理辦結2件。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加強問題線索排查,暢通信訪舉報渠道,走村入戶開展政策宣傳工作23次,做到“有黑必掃、有惡必除”。二是全面整治城鄉環境。開展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多次動員黨群干部、公益性崗位人員,深入達蓋村熱水塘溫泉,安插宣傳標語,懸掛橫幅,全覆蓋、拉網式、零容忍的對轄區重點領域存量垃圾和衛生死角開展集中清理整治,做到既讓“面子”好看,也讓“里子”實在。同時,按照群眾“門前三包”、河長制工作、路域環境分片分段管理的原則,落實責任領導、責任人,確保綜合整治成果持續鞏固。三是抓好護林防火工作。鄉切實將中央、省、州級縣關于護林防火重要會議精神在鄉落到實處,堅持強化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加大宣傳力度,深入各村發放宣傳單1000余份,召開村民大會20余次,懸掛橫幅4個,成立了應急撲火隊11個,為全鄉穩定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群眾參與基層治理還相對較少。群眾是基層治理的最基本元素,但我鄉地理位置偏僻,外出經商和務工人員占比不高,相當一部分群眾受傳統觀念和知識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約,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不高,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二是群眾自治組織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載體,即使部分村建立了相應的自治組織也名不副實,作用發揮的并不好。

三是治理人才不足。在農民工回引政策吸引下,部分農民工愿意回鄉,但政治素養、文化素養不高,相應的配套培養還沒有跟上,部分優秀鄉土人才慮到自身發展的問題,不愿意回鄉。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通過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相結合,多個層級、不同層面開展基層治理,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模式,把普法宣傳與文藝匯演、知識競賽、網格走訪等相結合,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因地制宜完善“三約三會三團”機制,通過引導群眾有序參與社會事務,進一步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

二是計劃建立“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分管理”模式,調動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同時能及時將自己的意見傳達給村“兩委”和鄉人民政府,促進基層治理工作措施更為科學、合理和“接地氣”。

三是抓緊抓實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和鄉村分類轉化提升工作;有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升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格化管理制度和組建群眾防控志愿服務隊,繼續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和制度機制上破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