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和草原局防沙治沙項目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08 16:09:59
導語:林業和草原局防沙治沙項目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縣沙化土地治理,有效遏制土地沙化蔓延趨勢,切實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我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努力建設“美麗生態創新開放繁榮小康”新,現將我縣沙化治理情況總結如下:
一、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歷年來,共開展沙化治理7.07萬畝,其中:成果鞏固2.02萬畝。
二、主要技術措施:
(一)回填平地
對治理小班內坑洼不平、石質裸露的區域,采用人工或機械方式就地取料進行填平,便于開展植苗種草等治理措施作業。
(二)植苗
1、整地:嚴格按照“省地方標準《造林經營環境保護規程》(db51/t380-2003)”,要注意保護好原有的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
2、整地方式:穴狀。
3、整地規格:川西云杉整地規格為30cm×30cm×40cm,金露梅整地規格為20cm×20cm×30cm,高山柳和沙棘整地規格為30cm×30cm×30cm。整地時,將表土與底土分開堆放;回填時,每穴施底肥后回表土,再回底(心)土。
4、整地時間:整地與植苗同時進行。
5、配置方式:種植穴原則上采用團狀配置,要注意保護好原有的植被,整地時要繞避原生植被較好的地段。
6、植苗時間:根據云杉的生長特點,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進行栽植。栽植時間與整地同步。栽植應在陰天進行,切忌晴天、土干或土凍時節造林。樹苗起出后如不能及時栽植,必須進行假植,假植的地點選擇在靠近種植地點、排水良好、濕度適宜、無強風、無霜害以及取水便利的地方。
7、栽植方法:栽植要點是深度適中、苗木扶正,踩緊踏實。在植苗時做到苗干要豎直,深淺要適當,填土一半后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后覆蓋虛土。苗木栽植深度根據立地條件、土壤的情況,覆土應略高于苗木根部的土痕。栽植時,應先將苗木沾一次泥漿水再栽植,同時澆足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8、澆水: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鞏固治沙成果,栽植完成后即刻澆一次定根水,人工澆灌苗木。澆水時間應避開中午日照較強時段。
(三)播種
1、草地清理:用圓盤耙等工具劃破草地,深度5cm左右,不能太深,否則種子落入溝內不易出苗;劃破草地時,應注意保存好原有植被的區域。
2、播種時間:應選擇能滿足植物種子發芽所需溫度和土壤水分時期進行播種。在4月下旬-5月,播種盡量選擇在陰天或雨后進行,可同植苗同步進行。
3、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須經清選處理,無雜質、無破碎附屬物。帶芒的草種,需用去芒器或者碾壓法去芒;硬實率高的種子,需采用溫水浸種或化學處理的方法打破休眠;根據物種屬性,可選擇播前暴曬30h-120h,以加速種子的后熟,提高發芽率;可用各種趨避劑、滅鼠劑進行拌種處理,防止蟲、鳥等危害。種子質量要求達到國家ii級以上質量標準。
4、播種方式:種草全采取撒播的方式。草種、草種與花種或草種與灌木種子按比例均勻混合后,人工進行撒播。播種完成后要及時掩土蓋種,防止種子裸露在外,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5倍。
(四)施肥
為改善土壤結構,維護和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草成活率,促進林草旺盛生長,采用人工均勻覆蓋方法將有機肥均勻后撒施在沙地上,采用直線覆蓋方式進行,禁止使用中間或遍地開花方法覆蓋。
(五)管護
積極與沙化土地治理區所在村的當地牧民直接簽訂《管護合同》,并設專職管護人員,明確落實管護區域,制定管護責任和制度。治理區專職管護人員進行定期巡護、檢查,防止一切破壞和危害,同時對管護區進行防火等工作,做到治理區有人管、地有人看的良好氛圍。
三、投資完成情況:
完成投資5744萬元。
四、存在困難及建議
(一)在沙化治理等生態建設中,招投標程序不利于發展本地經濟,百姓由于沒有相關資質,實行合作社參與,又缺少專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存在綠化質量差,管理不規范。
(二)我縣沙化治理還處在點上治理、面上破壞、局部好轉總體惡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觀。土地沙化的總體狀況是治理與破壞并存,公路沿線治理地塊有關部分不準實施網圍欄建設,嚴重影響工程質量。
五、工下步工作安排
(一)認真開展“回頭看”活動,積極鞏固沙化成果,加強第二、第三年補植、補播工作及后期管護,建立成果鞏固長效機制。
(二)落實責任嚴考核。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黨委政府要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縣鄉兩級要成立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構,整合資源力量,充實基層一線。充分發揮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完善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強化鮮明的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領導干部要發揮好關鍵作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要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牢牢抓在手上,做到對生態資源的家底要清,環境問題的癥結要清,建設生態文明的路數要清,帶頭把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落到實處。
(三)加強對合作社的管理和培訓工作。按照“行政為主,為主,社會參與,分級培訓”的思路,堅持骨干培訓與面上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知識更新與技能提高相結合,以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骨干成員為重點,培訓綠化苗木的栽植、管理和檔案等方面的知識,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 上一篇:林木種子種苗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報告
- 下一篇: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