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網絡培訓個人總結

時間:2022-11-02 10:39:00

導語:班主任網絡培訓個人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網絡培訓個人總結

通過這次網絡班主任培訓,我感覺到自己對班級的管理的知識增長了許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專業理論知識還是班主任工作經驗,都在培訓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這次培訓體會到的一些感受談一下: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主導力量,是班級德育工作組織者和實施者,班主任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要敢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班主任新途徑、新方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經過這次培訓我感覺到班主任就是:

班主任是學生的“慈母”。學生病了、累了、受委屈了,第一個找的就是班主任。說真的,噓寒問暖的班主任還真不在少數。平時遇到學生磕磕碰碰的事,心里非常緊張,一方面怕家長學校責備,另一方面卻以母親的心去憐惜他們。班主任是學生的“嚴父”。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早上,是班主任引導大家早操、值日;課間,是班主任帶領做操;空堂自習,是班主任千叮嚀、萬囑咐……學生調皮搗蛋,上課不認證聽講時,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就像一位嚴厲的父親,去批評,去指導。

班主任是學生的“法官”。即使最好的朋友有時也會發生爭執,何況是處在叛逆期的中學生。如果爭得面紅耳赤還是分不出高低,怎么辦?找班主任準沒錯!此時,你說破嗓子也得說得他們心服口服。

班主任是學生的“摯友”。社會的前進離不開競爭,學校里班與班之間也如此。運動會、文藝演出……這時班主任特別親切,為了共同的目的和利益,班主任就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啊!陪他們一起訓練,和他們一起揮灑汗水。在比賽場上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班主任是學生的“后盾”。在家靠父母,在校靠班主任。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挫折困難時,班主任就應支持鼓勵他們。

其次,通過培訓讓我懂得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我們應該真誠、尊重、信賴、平等、民主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1、用真誠取得學生的信任

班主任應該以誠待學生,學生亦應以誠待教師。班主任以坦誠的態度對待學生,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以心換心才是最合理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自己先談出心里話,才能讓別人也談心里話。在師生雙方不斷碰撞中,實現感情的交流、融洽、升華,由情知到理知。班主任應以寬厚的師愛贏得學生的信賴,以深沉的師愛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高尚的師愛教學生怎樣去愛。只有這樣,師生的心才會貼近、融洽,溝通才能有好的效果,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精神需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培養他們正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推心置腹的交談,做學生的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2、用尊重開啟學生的心扉

尊重是對人的價值和潛能的一種積極肯定,它是班主任用行為表達出來一種人本理念和態度。只有高度尊重學生的感受和權利,對學生的問題甚至錯誤表示關心和接納,才能使學生排除緊張、懼怕、擔憂的心理,消除其自我防衛,從而能暢所欲言,面對自己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3、平等、民主是溝通的條件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教育者、引導者、班級活動的決策者、指導者,與學生的教育關系不是一種自上而下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師生互動的伙伴關系。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接受平等的教育,得到平等的鍛煉機會,享受平等的待遇,使其積極參與班集體建設,充分展現每個同學是班級中不可分割的一員。

第三,本次培訓列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向我們闡述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新理念,這些新的教育理念猶如一盞明燈,為新時期下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猶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們這些班主任的心田,讓我們受益匪淺;更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師自我心理減壓的重要。通過班主任培訓使我懂得學生交往,要講究藝術,要學會有效的傾聽,特別是紙條藝術及友情提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更深地認識到賞識教育對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數子一過,不如獎其一功。”是啊!學生是人,而且是最敏感、柔弱、最需要關心照顧的人,他們有著敏感的心靈,有著尚未洞察世界,內心脆弱兒童。對于他們的教育,我們應該講究方法,講究策略,付出自己豐富的感情才得以奏效。我們不但要學會工作,還要學會生活,學會排泄自己心中的郁悶,活得有滋有味,快快樂樂,瀟瀟灑灑,去不斷的追求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快樂人生的真諦。作為班主任,我們就要做到勤、實、抓、思、合這五個字。好好的珍視今天,勤快的讀書,勤快的寫思考東西,勤快在班級中進行實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積極探索。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會運用這次培訓中學習到的知識、理念到實踐中去,爭取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使我的班主任專業水平越來越高。在以后的管理生活中,我要開闊自己的眼界,解禁自己的思想,想到什么大膽去實踐,從而更好地推動對整個班級體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