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社會管理創新小結

時間:2022-11-12 08:35:00

導語:鎮社會管理創新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社會管理創新小結

鄉地處城郊結合部,與廣漢城北新區規劃發展區域相交,結合發展形勢和實際,鄉黨委、政府確定了推進北區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主線。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圍繞中心工作,分步實施推行,一方面對統征統轉的村,以安置小區為單位開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努力推進村向社區轉變,村民向居民轉變。另一方面,未涉及征地的村社開展以林盤院落風貌治理為代表的傳統院落治理改造工程,改善傳統農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

一、村轉社區工作

年年底,桅桿村最先在全鄉實現了統征統轉,年年底,炳靈村完成統征統轉,經市政府批準,桅桿村、炳靈村率先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近年來,鄉黨委在推進傳統農民向城市居民過渡、農村村民委員會向現代社區管理過渡中,堅持深入群眾、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在扎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開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積極探索適合鄉情實際的統建、自建小區管理運行模式,努力在“五個強化”(即:強化隊伍建設、強化制度建設、強化就業培訓、強化社區活動、強化公益設施)上下功夫,完善勞動就業、醫療衛生、困難救助、文化教育、安全穩定等社區公共服務,推動社區黨建,力爭黨建工作有新成績。

(一)完善制度,轉變觀念,推進社區基層黨建

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我鄉一方面不斷完善社區建設管理制度和機構,推進社區規范化管理,一方面積極轉變和提升社區干部、黨員思想意識和服務水平,為社區黨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桅桿、炳靈社區均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有明確的居民代表議事制度及民主理財小組,在議事決策程序和社區財務和集體財產管理上正逐步趨于規范化和制度化。為提升社區干部服務民眾的能力,我鄉通過定期開展基層干部素質培訓、利用社區遠程教育資源等方式組織基層干部參加培訓和學習;為促進社區干部思想轉型,我們多次組織炳靈、桅桿社區兩委班子開展社區建設及管理的知識學習,并積極到雒城鎮各社區、新豐鎮征地農轉非社區進行了“取經”,直觀地讓社區干部感受到管理的多面性,提高了社區干部對社區規范化建設的認識,為社區今后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打下基礎。

(二)倡導居民自制,居民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在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同時,我們注重加強社區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社區居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目前,社區在按要求做好社區黨務公開和事務公開的同時,定期開展社區居民議事會,通報近期社區工作開展情況,接受群眾的監督;每逢重大事項召開社區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讓居民參與進來,實現社區的民主管理。在管理上,我們把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原村社干部和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愿為群眾服務的黨員群眾作為社區干部和居民小組長的候選人,由群眾投票選舉出來,同時,社區將按照樓棟、樓宇劃分新的居民小組,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實現社區規范化管理。

(三)加快推進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生活質量

針對炳靈、桅桿社區地域實際,我鄉以“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為原則,切實規范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結合新農村建設標準和社區化建設實際,完善道路、飲水、管網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融入城市北區建設步伐。二是加大農村教育、衛生、醫療、體育等事業的投入,為群眾提供學習、看病、健身、娛樂所需的場所、設施。三是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鄉村清潔和改造工程,強化農村基礎環衛設施建設,修建綠化帶、垃圾池和垃圾中轉站,設立衛生清潔員,每日對社區的道路、公共設施、綠化帶等進行打掃,維護社區公共環境衛生。

(四)整合社區資源,推進社區服務工作上臺階

1.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完善社區居民就業服務工作

桅桿、炳靈村在實現統征統轉后,勞動人口比列達到65%左右。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及我鄉農轉非人員在勞動技能、生活習慣等方面與城市勞動力之間的差距,我鄉在辦理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的同時,鄉勞動保障所積極與市級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開展針對失地農民的各類勞動技能培訓,使得社區居民能有一技之長,解決就業問題。年,我鄉先后在鄉政府、桅桿、炳靈社區組織舉辦了多期勞動技能培訓會,包括縫紉、車工、焊工等多個工種,并對勞動者如何創業進行相關指導,累計培訓800余人次。通過此類培訓班的開展,提高了失地農民從事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能,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強有力的創業平臺。

為更好對社區勞動資源進行統計歸檔,我鄉建立了農村人才資源庫,對每期參加技能培訓的人員進行登記。同時,積極與市相關部門聯系,及時接收反饋的省內外招工用工就業信息,并組織有就業意向的人員參加招聘會,確保勞動力得到有效轉移。

2.推進社區治安綜合治理,保障社區居民生活安全

針對社區在統征統轉后建立,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為切實加強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我鄉首先在社區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主任為主的社區治安穩定領導小組,強化職責,分工協作;二是在社區組建了治安巡邏隊、聯防隊,將本轄區內的退伍軍人等有機力量有序的整合起來,實行24小時輪值、輪巡;三是逐步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體系和社區隱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建立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室,加強社區調解人員的配置,合法、合情妥善處理好社區內的各類矛盾糾紛。四是并定期在社區組織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并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幫教工作和流動人口的管理,維護好社區穩定。

3.開展基層文娛活動,繁榮社區文化生活

社區黨員群眾活動中心是凝聚人氣,增進黨群、干群干系,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陣地。我們充分依托社區黨員群眾活動中心,一是利用現有的文藝骨干,創作、編排一些群眾喜門樂見的文藝節目;二是積極爭取上級的文藝、文化活動下基層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三是為群眾提供健身、娛樂所需的場所、設施;四是建好農村社區書屋,方便群眾讀書、閱報。配置電腦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方便群眾了解外面的世界;五是要結合社區的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活動。目前,我們在桅桿、炳靈社區先后開展了“銘黨恩、求發展、創先爭優”歌詠比賽,迎新春、慶五一等主題社區文藝調演活動,把群眾一些自編自導的優秀文藝節目吸收進來,較好地展現了發展變化和良好風貌,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

二、林盤院落風貌治理工作

今年,鄉以“村容整潔”為目標,結合農村田院分布特點,以新源村16社為示范點,開展以林盤院落風貌整治為代表的傳統院落治理改造工程,重在改變原來農村雜亂、零散的居住特點和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努力把打造成工業發展的沃土名片和人居怡情的生態家園。

一是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召開村“兩委”專題研究會議之后,以推進村社道路硬化改造為開篇,在每個院落進出口修建一條硬化道路與水泥路相通,形成縱橫交錯的農村道路網,改善群眾出行。

二是進一步強化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在落實道路、田間、河道、溝渠和院落環境衛生治理的同時,增添農村環衛人員,完善垃圾池等環節設施建設。

三是結合農村生態家園建設工程要求和鄉情實際,全面實施好“四改四建”(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建沼氣池、建加工作坊、建入戶道、建排污溝),在保持川西農村院落特有的傳統風貌的基礎上,推進林盤院落整治,切實提高農村居住環境質量和生產生活條件。

在整個傳統院落治理改造工程中,我們將積極發揮農村黨支部的導向作用和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多渠道進行鄉村文明風貌的的宣傳,引導群眾轉變意識,摒棄舊有的不良生活習慣,主動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之中。

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是一個需要逐步摸索和不斷完善的綜合系統工作,我鄉還在積極地探索和實踐中。今后,我鄉將圍繞服務城市建設這個中心,擴闊思路、創新舉措、著眼實效開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努力建設經濟發展、基礎完善、和諧美好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