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13 02:33:00

導語:司法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鎮司法所的工作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標準完成了新所建設任務。2006年,為了充分發揮鎮司法所的職能作用,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特將司法所的基本職能、新時期的新任務和2006年的工作打算匯報如下:

一、基本職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根據鄭州市司法局的統一部署,2005年5月我所順利完成了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兩所合并任務,使司法所職能得到加強。具體職能是:

1、協助鄉鎮政府開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工作;

2、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處理民間糾紛,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工作;

3、組織開展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工作;

4、組織開展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過渡性安置和幫教工作;

5、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和“148”法律咨詢服務工作;

6、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7、做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協辦公證、訴訟、庭外調解等);

8、完成鄉鎮人民政府和上級司法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有關工作。

二、司法所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

(一)自身職能的強化

1、基本職能由虛到實。一是各級依法治理辦公室設在同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在同級人大常委會的領導下,由司法行政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二是根據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若干意見》,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在當事雙方自愿、調解的依據和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形成的調解協議,效力優先。即:在調解協議簽定生效后,當事人一方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或采信原協議,維持協議的效力優先權。三是根據2005年11月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人民法院實施法律援助政策的若干規定》,凡是法律援助中心(站)作出援助決定,指定的律師事務所或法律服務所必須為援助對象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人民法院必須無條件受理援助對象的訴訟請求,免收一切費用。

2、職能下放和法定。主要指公證業務,基層司法所可以協助公證處辦理公證業務。2006年3月1日即將實施的《公證法》明確地將公證職能下放和法定化。所謂下放,一是指國家和省不再設立同級公證機構,只在設區的市和縣設立,將公證職能下放。二是公證機構沒有隸屬關系,即在設區的市和縣(區)設立的公證機構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公證事項和效力同等。因此,在縣(區)設立的公證機構權利擴充較大,可以辦理涉外、國家招標等業務。所謂法定,一是即將實施的《公證法》一大特點是,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該辦理公證的事項(如土地掛牌出讓、政府采購、國家工程招投標等政府行為)由法人自愿變為法定(強制、必須)。二是公證書上載明有強制執行的條款,當事人可申請法院直接強制執行,而不必另行判決。(當然,若公證事項有誤或不合法,由公證機關單獨承擔法律責任的除外)

3、主要職能轉移。是指司法所職能的發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完成3年建設司法所的目標和完成修改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的任務后,基層司法所的主要職能將轉移為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執行活動。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下列5種犯罪:1、被判處管制的。2、被宣告緩刑的。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具體包括:(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2)懷孕或者正在哺育自己嬰兒的婦女;(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4、被裁定假釋的。5、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目前全國已有19個省、直轄市試行,正在擴大試點范圍。

(二)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

隨著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的不斷強化和村級政權自治程度的提高,依法治理和人民調解工作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加強。

(三)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

弱勢群體的利益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針對他們的經濟和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其中包括法律保障,政府通過實施法律援助來實現“有理無錢也可以打官司”的目標,讓弱勢群體有理也可以講出來。

(四)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一個建立有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和體系、能夠及時有效運轉、依法消除危害因素的社會。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也是各種矛盾凸現期,歷史遺留的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大量矛盾糾紛有85%是非訴訟案件,需要化解調處,鄉村兩級組織維護穩定的任務越來越重,依法解決矛盾是大勢所趨。今年,我市正在整合政法資源,在各鄉鎮設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建立大排查、大調處格局。

三、2006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創建省級依法治理先進鄉鎮和國家級文明司法所為載體,突出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兩大服務主題,按照“打基礎、找位置、樹形象、創佳跡”的要求,全面推進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務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效能化建設,為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發揮好職能作用。

(二)工作目標

1、人民調解。充分發揮鎮村兩級調解組織的作用,積極配合信訪部門和各管區,深入持久地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活動,發現一起調處一起,調成率達到100%。

2、法律援助。積極為城鎮低保、農村低保和五保戶及符合援助條件的群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做到有一起援助一起,立案率、辦案率、群眾滿意率均達到100%,爭取辦理1——2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3、普法依法治鎮。制訂2006年至2010年“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鎮工作規劃;利用農村廟會、大集,開展大型普法活動,做到逢會必辦;在全鎮中小學中積極開展法制教育活動,設立法制課堂、創辦法制園地,使中小學校開課率達到100%。

4、兩勞幫教。做到回來一個幫教一個,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登記、建檔、回訪、安置、監控等工作,將本轄區兩勞回歸人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

5、法律服務。在抓好常規業務的同時,注重公證業務的開發和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點的拓展,在5—8個企業設立顧問點。

6、信息報道。全年向上級刊物和信息部門報送有價值的信息5篇,全方位宣傳××*有關工作,吸引媒體聚焦××*、有關領導關注××*。

(三)采取措施

1、宣傳到位。普法宣傳的重點由國家干部轉為農村居民和中小學生;制作印制有“××*鎮人民政府主辦、司法所、法律服務所承辦、勞保、計生、信訪、土地、安全等部門協辦”標識的大型普法主題背景掛圖,到各村、各企事業單位巡回展出;改變普法宣傳的單一模式,普法宣傳要與職能業務宣傳、現場法律咨詢、現場受理糾紛、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現場播放光碟等相結合。在鎮電視差轉臺上開辟法制教育欄目,播放國家普法辦制作的光碟,深入淺出,以案說法。

2、培訓到位。聘請省市專家對鎮村兩級調解員進行全方位業務培訓,每季度開展一次。培訓出一批通曉法律、熟悉業務、掌握技巧、熱心為民的骨干分子。

3、協調到位。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調解、兩勞幫教等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門、市直駐××*派出機構、各行政村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司法所將加強同有關部門的橫向聯系和溝通,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協作意識,互相增光補臺。

4、人員到位。積極向市局反映,爭取1—2個司法干部下派名額;征得鎮黨委、政府支持,充實1名機關干部;落實法律工作者無償參與重大糾紛調處和提供法律援助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兩勞幫教、普法和依法治村領導組織和隊伍建設,達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

5、硬件到位。盡快完成陣地建設的后續工作,搞好墻體粉刷、燈具安裝、庭院綠化、辦公用品配備、調解大廳布置等工作,使硬件盡早投入使用、盡早發揮作用。

6、轉變作風。變坐等為上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身子沉下去,到各村組、各企事業單位去開展業務、發現問題、化解矛盾,現場辦公,挖掘案源。

7、規范管理。一是規范人員管理,嚴格按照有關工作條例和紀律開展工作,依法守規。二是規范辦案程序,依法有序。三是規范卷宗制作,實行微機管理。

8、創新方法。引入考查試用機制,凡是新開發的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點,免收頭三個月聘金。在學校設立的法律顧問點,免收一切費用。

四、建議

1、整合政法資源,設立××*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

2、落實新鄭市人民政府2005(40)號文件精神,設立法律顧問組或顧問團,建立健全律師或法律工作者顧問制度。

3、在企業辦設立法制科。一是履行法律顧問職責;二是把關合同文書;三是解決遺留經濟糾紛;四是應對新聞、上級職能部門和當地群眾的無理要求,為政府、為企業服務,凈化投資環境。

4、落實2006年司法所普法經費。按照鄭州市、新鄭市有關文件規定,普法經費按全鎮人均0.2元計算。

5、落實中央政法委、司法部關于人民調解員人身保險問題的通知精神,調動廣大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6、購買全套法律法規書籍,在司法所設立法律圖書閱覽室或專柜,隨時為政府及各部門提供法律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