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以工代賑計劃
時間:2022-09-11 03:03:00
導語:建設以工代賑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工代賑二十年建設概要
(一)二十年建設成就
二十年來,**以工代賑投資總額達62.47億元,其中國家投入以工代賑資金34.67億元。到目前為止共解決300余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幫助100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提高收入。貧困地區;人均純收入由1985年的209元,增加到**年的1657元,增加了1448元,增長了7.92倍。
以工代賑的實施使我區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為**時期以工代賑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集中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二十年來,通過開展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投入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總額達26.70億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資金達14.41億元。共新建水庫21座,水庫除險加固81座,渠道防滲8364.30公里,渠首87座,新打和改造灌溉井1214眼。相繼建設了阿湖水庫、桑株水庫、昆侖渠首及總干渠等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貧困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抵御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貧困地區各族人民解決溫飽、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二十年來,共投入以工代賑資金總額達11.69億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資金6.30億元。新建和改擴建縣鄉村道路9840公里,其中黑油路5240公里;橋梁258座4600延米;水電站34座,發電量1.36萬千瓦;電話裝機5.57萬門,架設電話纜線1950公里。以工代賑項目的完成有效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交通、電力和通訊狀況,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拓寬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途徑。
3、人畜飲水狀況顯著改善。二十年來,累計投入用于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和病區改水建設的以工代賑資金9.90億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資金5.34億元。通過打井、建蓄水池、水塔、水廠、鋪設飲水管道、保護水源地等工程措施,解決了243.70萬人和703.60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活條件,降低了地方病的發病率,密切聯系了黨和人民群眾間的關系。
4、資源優勢得以合理開發。二十年來,累計投入到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中的以工代賑資金達12.93億元,其中國家以工代賑資金7.88億元。種植優質糧食作物159萬畝,發展特色經濟作物48.40萬畝,治沙封育林82.32萬畝,人工草場149.40萬畝,棚圈7482座,青貯窖4120座,定居牧民22909戶,改造中低產田179.70萬畝,提高了貧困地區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5、積極落實勞務報酬政策,提高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自2002年以來共發放勞務報酬12417萬元,增加了貧困地區農牧民收入,同時還為貧困地區的農民提供了大量的短期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問題。通過實施勞務報酬政策,使當地農民參加工程建設,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實現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拓寬了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渠道,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6、吸引了地方投資,增強了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工代賑資金充分調動了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自身的積極性,把以工代賑資金作為引導性投入,吸引各方面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形成合力,增強了扶貧開發的活力。通過以工代賑幫助貧困地區建設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改善了貧困地區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南疆四地州已有15家企業進駐貧困地區,投資總額達到了2億多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工代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問題。
1、以工代賑扶貧機制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隨著普遍貧困問題的基本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政府為主導的、從上至下的組織型、管制型反貧困機制,表現出了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一是貧困人口總體上被排斥在反貧困治理結構之外,政府與貧困人口的關系是救助與被救助的關系,貧困人口對政府產生過度依賴,政府所承擔的反貧困任務沉重。二是扶貧資源的配置過分強調政府的作用而忽視市場的作用,扶貧的市場機制與社會機制發育滯后,導致扶貧投資效益低下,扶貧開發效果有限。
2、以工代賑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困難。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多數分散分布于自然條件較差、經濟、科技、文化落后的偏遠地區和高寒牧區以及邊境地區,地縣、縣鄉、鄉村之間相距遙遠,扶貧成本很高,投入所需要的以工代賑資金量大。加之,**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地方財政非常困難,增加扶貧配套投入的難度很大。單純依靠農牧民投工投勞抵消配套資金缺口,既影響了項目施工進度和質量,又加大了貧困地區農牧民的負擔。
3、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貧困地區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地理位置呈相對封閉狀態,進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大、成本高。二十年來以工代賑扶貧資金的投入,使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的狀況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變,一些主要河流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
4、貧困地區自然經濟條件差,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居住在高寒山區、荒漠和邊境地區,有效耕地面積有限,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尤其是水資源匱乏。加之,貧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貧投入成本大,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狀況依然突出。二、規劃的范圍和規劃期
(一)規劃的范圍
本規劃范圍為**維吾爾自治區所轄的69個縣市的重點貧困鄉村,其中重點貧困縣30個,重點貧困縣中含國家確定的2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自治區確定的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二)規劃期的確定
規劃基期為**年,規劃終期為2010年。
三、規劃的指導思想、建設思路和目標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以工代賑工作的經濟觀和政治觀,以實施扶貧攻堅計劃,改善貧困地區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減少貧困人口為目標。全面貫徹執行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要求,緊緊圍繞“四大基地”建設,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問題和特點,全力推進“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扶貧開發方針,通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全面實施、追求實效,努力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的總體思路
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重任,結合新時期以工代賑建設的特殊性、現實性和緊迫性,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貧困縣為重點,以鄉為基礎、縣為基本單位,堅持開發式扶貧為宗旨,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鞏固溫飽成果,幫助188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加大以工代賑資金的集中投入力度,重點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和基本農田建設,繼續加強草場建設、鄉村道路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易地搬遷工程建設,不斷擴大抗震安居工程實施范圍。緊緊圍繞特色林果業、畜牧業和特色農作物產業發展,突出區域間的建設重點,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全面實現扶貧攻堅的奮斗目標,促進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根據**三大區域致貧的原因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工代賑各類項目總體上均相對集中在南疆地區,北疆地區其次,東疆地區次之。各區域內的重點將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南疆地區以農業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主要解決從事農業生產的貧困農民的脫貧致富問題;工程建設的重點是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小流域治理、人畜飲水和抗震安居等方面。和田和喀什地區重點圍繞特色林果和棉花產業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克州重點圍繞草料地建設和畜牧業發展,堅持片區開發、綜合治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草場改良。北疆地區以農牧業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主要解決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貧困牧民的脫貧致富問題;工程建設的重點是草場建設、小流域治理、人畜飲水、牧區牧道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東疆地區以農業為主,包括牧業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建設的重點是基本農田建設、農田小型水利建設、鄉村道路和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
——基本農田建設以中低產田改造,提高土地生產率為重點,大力發展產業基地建設,全面帶動農民增收。
——農田水利建設通過打井、節水及渠系配套等工程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鄉村道路建設通過新增通車里程,完善鄉村交通網絡建設,改擴建已有道路,提升道路等級,加大道路的通行能力。
——人畜飲水工程通過管網建設、水源地建設和供水設施建設,解決貧困地區居民飲水問題,改善牲畜飲水條件。
——草場建設以提高草地生產率,維護和改善草地生態為重點,大力開展牲畜飼養設施和飼草料儲藏設施建設,提高畜牧業生產力水平。
——小流域治理以流域的荒漠化防治為重點,加強水土保持林建設,合理布局防風林和經濟林,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易地扶貧搬遷必須堅持自愿的原則,與生態移民、牧民定居和綠洲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重點做好安置地的建設工作,切實使搬遷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和長期保證。
——抗震安居工程要堅持全面發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經濟實用,抗震安全;堅持政府補助與群眾自籌相結合,以群眾自籌為主;堅持在自治區統一指導下,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把責任落實到人,結合實際,不搞一刀切;堅持強化監督,務求實效,全面提高抗震防災水平。
(三)建設的總體目標
通過對貧困地區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綠洲環境建設、生產基地建設、易地搬遷和抗震安居等重大工程建設,有效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保證農牧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努力實現貧困農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70元以上,力爭實現188萬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脫貧。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規劃建設的具體目標為:
——完成中低產田改造任務110萬畝以上;
——完成節水灌溉及改善灌溉面積110萬畝以上;
——渠道防滲6000公里以上;
——完成排堿渠900公里以上;
——新打各類機井550眼以上;
——完成鄉村道路建設與改造里程3700公里以上;
——解決飲水人群95萬人;
——解決牲畜飲水289萬頭(只);
——完成天然草場改良和人工種草190萬畝;
——完成防風林和經濟林120萬畝以上;
——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800平方公里以上;
——完成易地扶貧搬遷6000戶,25000人;
——完成抗震安居住房重建或改造245500戶、1227.5萬平方米。
四、規劃建設的重點、建設內容及投資規模
(一)規劃建設的重點
**期間,以工代賑建設重點針對**綠洲灌溉農業的特點和干旱區脆弱生態環境的特點,緊密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農田水利和草場建設。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基本農田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兼顧小流域治理和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不斷擴大抗震安居工程建設范圍,加強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平臺建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以下八大內容:
1、農田水利建設重點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配套建設和節水工程建設。規劃建設項目464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26.9%。
2、草場建設重點是天然草場改良和人工飼草料基地配套建設等工程,其中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要作為草場建設的重中之重予以重點扶持。規劃實施項目293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6.9%。
3、基本農田建設重點是中低產田改造。規劃實施項目259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5.0%。
4、鄉村道路建設重點是新增道路里程,完善鄉村道路網絡,兼顧對現有貧困區道路的改造和升級。規劃實施項目258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4.9%。
5、人畜飲水工程重點是打井、水廠建設和供水設施配套建設。規劃實施項目242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4.0%。
6、小流域治理建設要結合水土保護林、防風林和經濟林建設,建立小流域治理綜合體系。規劃實施項目193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1.2%。
7、易地搬遷建設重點是搬入地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搬遷貧困戶切實具備新的生產能力,且收入水平遠遠高于搬出地。規劃實施項目12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0.7%。
8、抗震安居工程建設重點是南疆四地州特困戶、低收入貧困戶、困難戶和高寒山區戶的住房重建和改造,提高抗震設防標準,消除地震隱患,確保貧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規劃實施項目4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0.2%。
(二)規劃建設內容及投資規模
規劃建設項目1725項,其中重點縣規劃實施1482項,占總項目數的85.9%;非重點縣規劃實施243個項目,占項目總數量的14.1%。
項目規劃總投資403440萬元,其中重點縣規劃總投資370000萬元,占全疆規劃總投資的91.7%;非重點縣規劃總投資33440萬元,占全疆規劃總投資的8.3%。
規劃總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373280萬元,占規劃總投資92.5%,其中重點縣規劃投資342630萬元,占以工代賑總投資的91.8%;非重點縣規劃投資30650萬元,占以工代賑總投資的8.2%。
規劃總投資中地方配套資金30160萬元,占規劃總投資8.5%,其中重點縣規劃投資27370萬元,占配套資金的90.8%;非重點縣規劃投資配套資金2790萬元,占配套資金的9.2%。
八大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及投資為:
1、基本農田建設:規劃實施項目259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5.0%。主要建設內容為改造中低產田119萬畝,產業基地建設14萬畝,農田渠系配套1439公里,機井242眼,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223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86.1%。主要建設內容為改造中低產田103萬畝,產業基地14萬畝,農田渠系1313公里,機井242眼。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36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13.9%。主要建設內容為中低產田改造17萬畝,產業基地0.17萬畝,農田渠系126公里。
全疆基本農田建設投資3780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9.3%。其中,以工代賑資金3425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總額的9.2%;配套資金3550萬元,占配套資金總額的11.7%。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3412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0.3%。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3089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0.2%;配套資金323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0.9%。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368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7%。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336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8%;配套資金32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0%。
2、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實施項目464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26.9%。主要建設內容為節水灌溉面積1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04萬畝;渠首24座;引水渠及排堿渠928公里;防滲渠4141公里;橋、涵、閘4566座;河堤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4370萬立方米;機井169眼;防洪堤工程254公里,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401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86.4%。主要建設內容為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1萬畝;渠首24座;引水渠及排堿渠893公里;防滲渠3285公里;橋、涵、閘3682座;河堤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4370萬立方米;機井111眼;防洪堤工程240公里。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63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13.6%。主要建設內容為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3萬畝;引水渠及排堿渠35公里;防滲渠856公里;橋、涵、閘884座;機井58眼;防洪堤工程14公里。
全疆農田水利規劃建設投資11914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29.5%。其中,以工代賑資金10903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總額的29.2%;配套資金10010萬元,占配套資金總額的33.2%。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10992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2.3%。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10059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2.2%;配套資金933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3.2%。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922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7.7%。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854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7.8%;配套資金68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6.8%。
3、鄉村道路建設:規劃實施項目258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5%。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道路2701公里,改擴建道路634公里,橋涵1009座。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223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86.4%。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道路2307公里;改擴建道路568公里;橋、涵995座。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35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13.5%。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道路394公里;改擴建道路66公里;橋、涵14座。
全疆鄉村道路規劃建設投資53910萬元,占規劃總投資的13.3%。其中,以工代賑資金4911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額的13.2%;配套資金4800萬元,占配套資金總額的15.9%。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4926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1.3%。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4484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1.3%;配套資金442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2.0%。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465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8.6%。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427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8.6%;配套資金38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7.9%。
4、人畜引水工程:規劃實施項目242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4.0%。主要建設內容為引水管道8328公里;機井157眼;水廠、水塔及水池308座,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223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92.1%。主要建設內容為引水管道7736公里;機井151眼;水廠、水塔及水池301座。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19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7.8%。主要建設內容為引水管道592公里;機井6眼;水廠、水塔及水池7座。
全疆人畜飲水工程規劃建設投資3281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8.1%。其中,以工代賑資金3019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額的8.0%;配套資金2620萬元,占配套資金總額的8.6%。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3141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5.7%。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2889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5.6%;配套資金252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6.1%。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140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4.2%。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130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4.3%;配套資金10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3.8%。
5、草場建設:規劃實施項目293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7%。主要建設內容為天然草場83萬畝;人工草場113萬畝;青貯窖15360座;棚圈2276座;牧道413公里,草場配套渠系739公里),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225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76.7%。主要建設內容為天然草場55萬畝;人工草場65萬畝;青貯窖15360座;棚圈1970座;牧道413公里,草場配套渠系680公里。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68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23.2%。主要建設內容為天然草場28萬畝;人工草場48萬畝;棚圈306座;草場配套渠系59公里。
全疆草場建設規劃建設投資5537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13.7%。其中以工代賑資金5073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總額的13.5%;配套資金4640萬元,占總配套資金的15.3%,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4381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79.1%。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4018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79.2%;配套資金363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78.2%。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1156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20.8%。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1055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20.8%;配套資金101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21.7%。
6、小流域治理:規劃實施項目193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11.2%。主要建設內容為種植防風林78萬畝,種植經濟林44萬畝,溢洪道及河道疏浚190公里,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項目175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90.6%。主要建設內容為完成種植防風林73萬畝;經濟林42萬畝;溢洪道、河道疏浚145公里。
——非重點縣共實施項目18項,占本規劃項目總數的9.3%。主要建設內容為完成種植防風林3萬畝;經濟林4萬畝;溢洪道、河道疏浚70公里。
全疆小流域治理規劃建設投資4264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10.5%。其中,以工代賑資金3935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總額的10.5%;配套資金3290萬元,占配套資金總額的10.9%。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4054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5.0%。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3740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5.0%;配套資金314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95.4%。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210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4.9%。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195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4.9%;配套資金15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4.5%。
7、易地搬遷工程:規劃實施項目12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0.7%。主要建設內容為搬遷6450戶、25870人,其中:
——重點縣共實施8項,占本規劃項目數的66.6%,搬遷5980戶、24000人。
——非重點縣共實施4項,占本規劃項目數的33.3%,搬遷470戶、1870人。
全疆易地移民搬遷規劃投資1167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2.8%。其中,以工代賑資金10420萬元,占以工代賑資金總額的2.7%;配套資金1250萬元,占配套資金的總額4.1%,其中:
——重點縣規劃投資1084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92.8%。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974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93.4%;配套資金110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88%。
——非重點縣規劃投資830萬元,占本規劃項目投資的7.1%。投資中以工代賑資金680萬元,占本規劃以工代賑資金的6.5%;配套資金150萬元,占本規劃配套資金的12.0%。
8、抗震安居工程:規劃實施抗震安居工程項目4項,占規劃項目總數的0.2%。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抗震安居房245500戶、1227萬平方米(每戶按50平方米計算),全部建造在南疆四地州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全疆抗震安居工程規劃投資50100萬元,占規劃建設總投資的12.4%,全部為以工代賑抗震安居資金。
五、規劃建設的總體布局
根據**貧困人口分布和各地區貧困成因分析,結合當地扶貧攻堅的實際要求,**以工代賑建設涉及全疆12個地州的69個縣(市),其中重點覆蓋國家確定的2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自治區確定的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從全疆南、北、東疆三大區域布局,重點建設區域仍將集中在南疆五地州。
(一)建設投資總體布局
南疆五地州(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規劃投資327980萬元,占全疆總投資的81.3%,安排各類建設項目1229項,占總項目數的71.3%;其中和田、喀什、克州三地州規劃投資293520萬元,占全疆總投資的72.7%,占南疆地區總投資的89.5%,安排各類項目1069項,占全疆項目總量的61.9%,占南疆地區項目總量的87.3%,
北疆五地州(伊犁、阿勒泰、塔城、博州、昌吉)規劃投資61290萬元,占全疆總投資的15.2%,安排各類建設項目407項,占總項目數的23.6%;
東疆兩地州(吐魯番、哈密)規劃投資14170萬元,占全疆總投資的3.5%,安排各類建設項目82項,占總項目數的4.7%。
(二)八大類建設項目具體布局
1、基本農田建設:南疆重點布局在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占南疆基本農田建設總投資的73.4%;北疆為伊犁地區、阿勒泰地區,占北疆基本農田建設總投資的77.6%;東疆重點布局在哈密地區,占東疆基本農田建設總投資的80.2%。
2、農田水利建設:南疆重點布局在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占南疆農田水利建設總投資的75.8%;北疆重點布局在伊犁地區和塔城地區,占北疆農田水利建設總投資的76.6%;東疆重點布局在哈密地區,占東疆農田水利建設總投資的87.4%。
3、鄉村道路建設:南疆重點布局在喀什地區和和田地區,占南疆鄉村道路建設總投資的86.4%;北疆重點布局在伊犁地區和塔城地區,占北疆鄉村道路建設總投資的79.3%;東疆重點布局在哈密地區,占東疆鄉村道路建設總投資的79.4%。
4、人畜飲水工程:南疆重點布局在喀什地區,占南疆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總投資的46.1%;北疆重點布局在塔城地區,占北疆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總投資的40.4%。
5、草場建設:南疆重點布局在喀什地區,占南疆草場建設總投資的52.6%;北疆重點布局在阿勒泰地區,占北疆草場建設總投資的62.5%;東疆重點布局在哈密地區,占東疆草場建設總投資的88.9%。
6、小流域治理:南疆重點布局在和田地區,占南疆小流域治理總投資的59.5%;北疆重點布局在塔城地區,占北疆小流域治理總投資的56.3%。
7、易地搬遷工程:南疆重點布局在和田地區,占南疆易地搬遷工程總投資的40.6%;北疆重點布局在塔城地區,占北疆易地搬遷工程總投資的44.4%;東疆重點布局在哈密地區,占東疆易地搬遷工程總投資的92.5%。
8、抗震安居工程:全部布局在南疆四地州。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認清新時期以工代賑扶貧開發的新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確保新時期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建設規劃指標和任務的完成。
按照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五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將扶貧開發與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結合起來,從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把解決農牧區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增強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社會各界在以工代賑扶貧開發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以工代賑協作和對口支援,形成共同關注、支持、參與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建設的氛圍。
(二)將以工代賑建設規劃納入自治區及各地州、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行業部門要設立專項資金對貧困地區進行支持和資金扶持。
各地州縣市一定要將以工代賑建設規劃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及各地州、縣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要明確各自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和進度,并在資金、物資、技術、人才、政策以及資源性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排上,體現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傾斜和扶持。繼續加強行業、區域間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合作,各行業部門要結合自身行業發展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扶貧力度。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把實現脫貧致富當作首要任務,根據脫貧目標提出具體解決途徑,并形成以工代賑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相結合的以工代賑計劃體系,認真落實,講求實效。
(三)充分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以工代賑建設規劃項目的科技含量,為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圍繞**以工代賑建設規劃中的建設內容,結合貧困地區項目實施地資源條件和貧困人口的現實需要,加大以工代賑工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力度,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和科技進步的成果,組織多學科領域科技力量,加強針對貧困人口集中地區資源特點的適用技術研究、開發和組裝配套,形成完善、系統、成熟的技術體系,并對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貧困戶的生產技能和貧困地區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四)建立以工代賑項目管理檔案和項目儲備庫,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以工代賑項目繁多、涉及面廣,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建立項目建設管理檔案。具體由項目實施鄉鎮、村組落實,報各地區項目辦備案。建立由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和由下而上的反饋機制,方便項目的檢查驗收,體現項目實施的效果,發現項目建設中的問題,為今后以工代賑項目推廣實施積累經驗。認真抓好項目實施和竣工驗收,加強對在建項目的檢查監督,配合財政部門管好用好以工代賑資金,嚴格執行報帳制。各有關地、縣計委要根據本地實際,本著突出重點、目標明確、遠近結合、統籌銜接、科學論證、合理排序、動態調整、分年實施的原則,確定以工代賑項目儲備庫,作為以工代賑建設規劃和投資計劃的基礎。
(五)加強以工代賑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嚴格規范項目申報、立項、審批和資金使用程序,確保項目發揮作用和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要堅持以工代賑項目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管理,申報的項目應做到前期工作完備,審批手續齊全,配套資金落實,具備開工條件。二是以工代賑計劃項目要由自治區發改委根據各縣上報的規劃和項目建設計劃,按照以工代賑政策投向和前期工作完備的項目所需投資情況,參照各縣貧困程度,經濟社會指標,基礎設施狀況,以及上年度項目實施和計劃執行等工作情況編制下達年度資金計劃和項目建設計劃。三是加強對以工代賑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禁止以任何借口改變資金的性質、用途和使用范圍,嚴禁挪用、拖欠和擠占,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審計部門要定期對以工代賑資金進行全面、嚴格的審計,發現問題要嚴肅處理,并追究有關領導者的責任。
(六)注重以工代賑規劃建設項目與西部大開發總體部署、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其他扶貧開發項目的銜接,采取綜合措施,確保貧困人口收入的增加。
以工代賑建設要與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與區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優勢產業開發相結合,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優勢產業開發、退耕還林還草、素質教育等工程項目相銜接,發揮項目的整合和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扶持貧困地區培育和發展區域性支柱產業,做到治理一片、成效一片、鞏固一片,提高以工代賑扶貧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通過扶持有資源可能、有市場需求、有效益的項目,特別是依托“種養加”項目實行產業化發展,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從市場中獲取較高收益,實現貧困人口穩步脫貧和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
(七)加強項目的監督和管理,堅決實施項目法人制,加強項目建設的檢查與驗收。
項目建設要在各地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項目建設承擔單位按照項目的規劃設計具體負責實施。項目管理部門要以合同形式明確項目建設單位的實施進度、目標任務和考核指標等。項目工程質量采取領導負責制,建設單位要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做到崗位明確、職責分明,誰主管、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