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06 09:55:47
導語:財政支出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5年全縣財政收入按照增長10%以上予以安排,力爭達到4.11億元,財政支出重點突出支持改善民生,確保順利實現收支平衡。
(一)狠抓財源建設,積極支持經濟發展
一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圍繞縣十一屆黨代會三次會議確定的“瓶頸興產業”戰略目標,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經費保障力度,確保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項目落地并早日投產見效,努力培植擴展財源,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加大園區建設投入。圍繞“一區五園”規劃,積極籌措資金,通過預算安排、向上爭取資金和貸款貼息等形式,切實加大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完善園區的服務功能和提高園區的產業承載能力,促進園區快速發展,提高園區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三是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一方面協調配合職能部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通過財政擔保、貸款貼息、財政獎勵等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幫助企業實現正常生產。四是認真研究金融政策。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融資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我縣資源優勢,不斷做優做強做大融資主體,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和運營,認真做好融資工作,力爭融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緩解財政資金調度壓力和解決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
(二)狠抓財稅收入,確保完成收入任務
一是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積極支持稅務部門依法依規加強收入征管,在抓好重點行業和主體稅種征管工作的同時,加強零散稅收、小稅種的征管,加大清欠力度,努力拓寬增收渠道。利用涉稅信息平臺建設,全方位管控稅源,做到應收盡收,嚴格控制減免稅,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二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嚴格票據管理,嚴查執收、執罰,扎實做好土地出讓收入的清繳工作,確保非稅收入穩步合理增長。三是全力向上爭取資金。繼續加大與省廳對口處室和州局對口科室的對接力度,認真研究財政政策和及時掌握財稅改革信息,加大項目儲備力度,充分發揮財政部門職能和配合其他部門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的財力性補助和各類專項補助,扎實爭取上級補助收入。四是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健全完善收入激勵措施,加強財政經濟的運行分析,及時掌握收入動態,加強與稅務、銀行和執收單位的協調,確保收入及時均衡入庫。
(三)狠抓支出管理,優先保障民生重點支出
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證干部職工的工資發放和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把更多的新增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不低于75%以上。一是把保證工資發放擺在財政支出第一位。預算要足額安排工資支出,確保干部職工工資和地方津補貼不留缺口,保證按月發放兌現到位。二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按照公用經費零增長、“三公”經費負增長的總體方針,保障好公用經費,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三是把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大力實施民生財政。大力支持“三農”發展,繼續加大財政對支農資金投入,做好各類扶貧資金的籌集、爭取、整合、配套、管理等工作;認真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農業保險補貼等項惠農惠牧政策,及時撥付上級各類財政補貼資金和本級配套資金;認真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及產業化經營項目和資金的管理工作;繼續加大對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投入力度的基礎上,規范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程序,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加快財政所標準化建設進程,確保鄉鎮財政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大力支持城鄉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落實好提高城鄉低保、五保以及高齡老人、城鄉低保邊緣人員的補助標準所需資金;提高醫療保險費財政籌資比例,按要求適當提高報銷比例;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落實好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的監管;繼續推進社會就業再就業工程,對公益崗位、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險進行補貼;做好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資金監督管理和撥付工作。支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傳媒事業發展。繼續做好教育經費保障工作,支持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和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繼續推動科技、文化、體育、傳媒事業發展,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文化產業、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工作,繼續落實好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所需財政資金投入。集中財力辦大事,保證重點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嚴格預算執行,減少臨時預算審批,厲行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要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保證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資金投入。
(四)狠抓財政監管,提升科學理財水平
一是繼續深化各項財政改革。繼續推行預算編制改革。完善預算編制內容,將非稅收入、上級專項補助資金和上年結余及結轉資金全部編入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納入預算管理,按上級要求啟動預算公開工作。繼續深化國庫管理改革。進一步擴大財政直接支付范圍,加強財政授權支付額度管理,提高資金支付的效率,加快推進公務卡改革步伐。進一步推進財政投資評審改革。加強財政投資項目的預算評審,完善制度,規范平臺建設,擴大評審范圍和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減少損失浪費。四是繼續推進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完善非稅收入征繳方式,提高非稅收入質量。推進預算績效評價管理改革。完善制度體系,擴大評價試點范圍,提高評價質量,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效益。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將政府性債務收入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把還本付息支出編入年度預算,建立健全償債準備金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規范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出租、處置、審批管理平臺建設,逐步將國有資產的收益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加強政府投資形成的國有資本管理,建立國有資本金報告制度。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在執行現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覆蓋預算編制、資金分配、資金撥付、資金監管和項目申報的管理制度體系,切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規矩辦事。三是強化會計管理。建立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系統,實現會計核算統一化和電子化;嚴格會計人員上崗資格認證和審查,對無證上崗人員的單位加大處罰力度;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會計知識大賽、網上繼續教育、財務知識培訓等形式,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建立健全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責任分工,嚴格票據審核程序和報賬程序,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四是加強財政監督檢查。一方面要加強與審計、監察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另一方面要繼續強化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大力開展財政監督檢查,鄉鎮和縣直預算單位檢查面不低于10%。加強財政內部監督,開展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非稅收入、政府采購等制度改革執行情況以及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資金使用情況,財政系統內部業務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斷提高財政監管水平。
- 上一篇:鄉鎮財政管理工作調查報告
- 下一篇:村級組織經費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