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十三五”工作規劃

時間:2022-04-05 10:02:30

導語:財政局“十三五”工作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十三五”工作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財政工作總體指導思想

“十三五”期間,是我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也是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攻堅時期。全縣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會議精神,緊扣主題主線,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杠桿作用,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依法理財、厲行節約”總基調,積極支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為加快推進“一主四輔”建設、實現全縣“十三五”各項目標提供物質基礎和體制保障。

二、“十三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基本思路

按照“十三五”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將緊緊圍繞“一、二、三、四、五”,做好財政各項工作。堅持一個理念:堅持依法理財理念,建立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把握兩個實質:做大財政蛋糕,做實支出管理;突出三個重點:重點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制、重點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重點落實保障民生政策;實現四個突破:在強化財源培植、支持經濟發展、深化財政改革、加強隊伍建設四個方面實現新突破;打造五型財政:努力建設法治財政、民生財政、發展財政、績效財政、陽光財政。

(二)工作目標

1、財政收入目標: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深,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社會、政治更加穩定,我縣融入南京都市圈步伐進一步加快,全縣“一主四輔”建設有序推進,“十二五”期間實施的一批重大項目將在“十三五”期間全面投入運營,必將有力拉動未來五年經濟增長。在看到各項發展有利條件的同時也應看到,未來的五年將面臨諸多挑戰。財政增收壓力增大,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經濟內涵性增長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財政自我調控、保障能力比較脆弱。隨著“三農”、社會保障、教育、公共衛生、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政策支出需求加大,財力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將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存在。預計未來五年全縣財政收入平穩較快、高質量增長將面臨較大困難。“十二五”末,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實現24億元,稅收占比預計在84%。“十三五”期間,按其平均增幅8%左右的增長速度測算,到“十三五”末,我縣預計可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3億元,稅收占比預計在85%左右。

2、財政改革目標: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進一步規范收支行為,防范財政風險,實現有效監督,提高資金績效。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鄉鎮預算單位的財政資金通過國庫單一帳戶體系進行收支核算,實行國庫集中管理。不斷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購管理機制,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力爭“十三五”政府采購規模有所提升。繼續深化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強化非稅項目庫管理,將非稅收入管理系統延伸至鄉鎮。進一步夯實財政基礎工作,將財政業務核算向財政管理延伸,不斷促進和鞏固財政基礎工作提升成果。

3、自身建設目標:加強干部職工培訓交流力度,不斷增強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加大推行政務公開,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推進財政運行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加大軟環境建設力度,切實提高服務發展水平,力爭完成各項重點中心工作。

三、主要措施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到“五個堅持、五個著力”。

(一)堅持狠抓征管,著力完善收入管理機制,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加強稅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注重收入總量與質量“并重”的增收導向,確保實現有質量、可持續的財政收入增長。積極推進“金財”工程建設,建立財、稅、庫銀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國、地、財、人行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升財稅管理信息化應用水平。建立科學考核體系,及時、準確掌握重點稅源大戶的生產經營和稅收變化情況,確保重點稅收及時足額入庫。加大總部經濟的招引和考核力度,鼓勵總部經濟項目多開票。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探索推行票據電子化改革。優化非稅收繳流程,推行非稅收入電子繳款,實時匹配非稅收入資金和信息,創造條件實現應上繳國庫的非稅收入資金直接繳入國庫,提高資金繳庫率。

(二)堅持服務發展,著力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加快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引導作用,促進企業提檔升級。認真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盤大中小企業互助應急資金規模,強化企業、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對接,提高資金流轉率。計劃安排1000萬元,爭取年資金流轉規模達30億。規范科技創新基金管理使用,計劃安排200萬元,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預計基金規模累計達400萬元。積極探索股權投資機制,擴大股權試點,力爭5年后投資規模達到3000萬元,投資企業達20多戶。繼續安排2000萬元,用于獎勵實體經濟,進一步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扶持,通過早選擇、早準備、早備案,力促我縣技改和創新企業盡早立項,力爭有更多的重點項目擠入國家、省、市計劃的“籠子”,爭取資金年規模突破1.5億元。

(三)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堅持統籌兼顧、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強化公共財政理念,積極落實各項財政惠民政策。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支持推進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健全農業保險制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完善村級經費保障和管理工作,全面推進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城鄉一體化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建設,逐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健全低保自然增長機制,城鄉低保、重殘救助適時提標。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等相關政策,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支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改造升級,進一步增強社會養老服務能力。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類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財政性教育支出穩定增長,全縣財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達省定比例。進一步完善生均公用經費保障制度和校舍維修改造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各項助學補助政策,切實支持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推動文化事業快速發展。

(四)堅持依法理財,著力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不斷推進財政體制創新

積極穩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不斷創新財政管理新機制,建立與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按照新預算法要求,建立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有機銜接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改進預算管理和控制,對未來三年重大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分析預測,推進部門編制三年滾動規劃,加強項目庫管理,健全項目預算審核機制。全面實現預決算公開。進一步細化縣本級財政預決算,將預決算支出細化到項級科目,對縣直各部門的預決算細化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將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政府采購等社會關注熱點,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根據新預算法要求,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清理甄別上報核準后將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有效防范財政風險,實行一般債務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專項債務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預計用三年時間,將清理甄別核準后的政府性債務置換成地方債券,以降低利息負擔,明確償債責任,進行規范化管理。規范國庫資金和結轉結余資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頓財政專戶,除財政部審核并報國務院批準準予以保留的專戶外,其余專戶在2年內逐步取消。建立結轉結余定期清理機制,對上一年預算的結轉資金,在下一年用于結轉項目的支出;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作為結余資金管理。建立預算編制與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相結合的機制,細化預算編制,提高年初算到位率。拓寬政采范圍。按照預算編制、采購執行、監督管理和直接支付“四位一體”的要求,將各類財政性資金的采購項目納入政府采購,不斷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確保應采盡采。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規范財政資金支付行為,不改變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會計核算權,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向鄉鎮推進,所有財政資金納入單一賬戶體系管理,促進財政資金運行安全、高效、透明。強化財政監督和績效評價。督促檢查中央八項規定、三公經費執行情況,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以重大財政政策和民生支出為重點,依法依規開展專項檢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實現預算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監督有機結合。推動以政府名義出臺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編報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的一級預算單位占本級所有一級預算單位的比例力爭達到30%。編報績效目標的項目預算資金占本部門項目預算資金的比例力爭達到50%,開展績效評價的資金總量占民生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五)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打造高效廉潔財政隊伍

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研究制定引導干部學習教育激勵政策,組織全系統黨員干部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十三五”期間,計劃與高校合作辦班10期,開展新《預算法》等深化財政改革為主題教育培訓活動,逐步增強財政干部廉潔意識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本領。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干部崗位輪崗交流常態機制,進一步加大干部特別是中青年干部的輪崗、交流的力度,促進干部合理流動,提高工作積極性。積極開展黨建工作。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完善黨內生活和基層黨組織活動制度,有計劃的組織各黨支部開展各類形勢教育和黨建活動。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五項重點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干部警示教育,做到警鐘長鳴,定期開展紀律及作風建設督查,樹立廉潔高效、風清氣正的財政隊伍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