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局文化強市行動計劃2篇

時間:2022-08-30 09:59:29

導語:文廣局文化強市行動計劃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廣局文化強市行動計劃2篇

第一篇

一、總體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到“十二五”末,實現文化凝聚引領能力顯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增加值超百億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斗目標。

二、重大行動

(一)思想道德建設行動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人民,推動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進一步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開展集中讀書月活動,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以“學雷鋒、做好人,改陋習、提素質”為切入點,制定常態化的實施方案,促進學雷鋒活動深入持久開展;建立“月評精神文明先進事跡”制度,開展“市道德模范”和“好人”評選活動,發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加強鄉村少年宮等載體建設,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圍繞誠信缺失、公德失范兩大重點,突出食品行業、窗口單位和公共場所三個領域,適時實施專項教育治理行動;組織開展討論,進一步豐富“城市精神”,提煉各縣(市、區)地域精神,培育行業文化,凝聚加快發展、奮力沖刺全省第一方陣的精神力量。

(二)精神文明創建行動

強力推進“五城聯創”。組建高規格的“五城聯創”指揮部,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統籌協調,力爭到2015年,實現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奮斗目標,并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加大文明縣城創建力度。到2015年,天長市、縣力爭創建“全國文明縣城”,鳳陽縣、來安縣確保創建“省文明縣城”,明光市、定遠縣力爭創建“省文明縣城”;定期開展縣城文明指數測評,公開測評結果,促進文明創建。

深入開展農村和社區文明創建活動。到2015年,全市力爭建成省級文明鄉鎮15個,省級文明社區30個,農村“四創”(清潔工程示范村、文明生態村、綠色小康村、移風易俗示范村)典型25個。其中,每個縣(市)和南譙區至少建成省級文明鄉鎮2個,省級文明社區3個,農村“四創”典型3個;瑯琊區建成省級文明社區4個,農村“四創”典型1個。加大國省道以上道路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提升形象。

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強化宣傳教育,抓好市民文明言行實踐、機關干部公務禮儀實踐、執法部門文明執法實踐、企業和經營戶誠實守信實踐四項活動,切實解決言行舉止、服務質量、交通秩序、旅游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的城市“形態”、文化“神態”、市民“儀態”內外和諧,城市活力、文明魅力進一步彰顯。

(三)文化服務惠民行動

加快市、縣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市本級建成“三館一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各縣(市、區)建成“兩館一場”(文化館、圖書館、劇場)。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鄉鎮(街道)有綜合文化站、文化小廣場和公共電子閱覽室,村有綜合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和農民閱報欄。鼓勵新華書店、農家書屋、綠色網吧“三合一”,建設“農民文化家園”,“十二五”期間力爭建成15個。推進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瑯琊、南譙兩區新建或改造社區辦公用房時要將社區文化中心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原則上室外活動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室內活動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與使用。全面實施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提高使用效益。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每年組織文藝演出“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進校園”100場以上,繼續辦好廣場納涼晚會、周末街坊大舞臺等活動,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四)文化招商攻堅行動

抓好項目策劃。圍繞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文化旅游、文化裝備、文化用品、演藝娛樂等重點行業,策劃200個以上文化產業項目,建立市重大文化產業動態項目庫,編制《市文化產業招商手冊》。

開展專題推介。市里每年舉辦2次以上、縣(市、區)每年舉辦1次以上文化產業專題招商推介會。同時,通過網絡推介、點對點向重點投資商推介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推介。

加大招引力度。每個縣(市、區)每年要招引5個以上文化產業項目,其中億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1個。市科教園區、高鐵站區、蘇滁現代產業園、瑯琊山旅游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招引2個億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

強化項目推進。重點做好天長金牛湖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烏衣影視文化創意園、姚記撲克牌、歡樂世界文化旅游區、中能柔性光電、濱湖歡樂城、南京1912、明中都城遺址公園、來安新四軍文化主題公園、星睿動漫城等在談項目的跟蹤洽談,促進早簽約、早落地;推進中華姓氏牌匾園、鳳陽皇家影視基地、春淼文化建設和匯錦文化科技創意園等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設;加快龍山文化養生基地、來安新貝發制筆城、明光啟迪文具等在建項目建設,促進早建成、早投產。

建好文化產業園區。每個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園區要通過單獨選址或建立園中園的方式,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或集中區,當前重點抓好來安貝發文具產業園、天長文化用品產業園、儒林文化園、太平民俗文化園、小崗村文化園、十潭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及蘇滁現代產業園中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等重點文化園區建設。來安貝發文具產業園確保建成省級文化產業園區,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

(五)文化產業培育行動

著力扶優扶強。“十二五”期間,通過申報、推薦、評審等方式,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文化企業,明確發展目標,給予重點扶持,培育20個以上營業收入超億元的文化企業;加大對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文化用品生產、文化設備生產、印刷業等行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延長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積極引導文化企業爭創省著名商標,培養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上市文化企業后備資源庫”,助推2家以上文化企業上市。著力非遺開發。引入市場機制,開發利用鳳畫、天官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形成產業。著力發展國有文化企業。積極推進組建市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和報業集團,促進市演藝公司加快發展。著力促進文化消費。打造和提升同樂坊休閑文化街區、世貿萬國風情文化街、鳳陽鐘樓文化廣場、來安文化長廊等文化消費場所;加快發展電影院線,確保“十二五”期間每個縣(市、區)建成1家以上多廳星級影院。

(六)文化品牌打造行動

設立專門機構,加強對重大文化活動的統籌和謀劃;加強策劃和提升,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定期舉辦“中國農民歌會”,進一步擦亮這一國字號文化品牌;整合、包裝“瑯琊山廟會”、“走太平”、“來安永陽燈會”、“南譙、瑯琊花燈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動,舉辦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積極申報爭取“中國古亭文化名城”,打響以醉翁亭、豐樂亭為代表的亭文化品牌;全面提升“鳳陽花鼓文化旅游節”、“來安白鷺島生態文化旅游節”、“定遠民俗文化節”、“、南譙桃文化旅游節”等區域性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力爭做到“一縣一品牌”;切實做好鳳陽花鼓、鳳陽民歌、洪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擴大其影響。

(七)精品力作促進行動

深入挖掘醉翁文化、儒林文化、明文化、孝文化、紅色文化等內涵,打造一批包括動漫、電影、電視劇等在內的文化藝術作品,通過熒屏、銀幕充分展示的文化魅力;建立重大文藝創作扶持資金,支持創作一批弘揚主旋律、謳歌時代精神的文化藝術作品;加大獎勵力度,鼓勵文學、書法、攝影、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創作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一定影響的優秀作品,今后每個縣(市、區)每年至少有1部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

(八)文化傳播能力提升行動

提升傳統媒體傳播能力。積極爭取外國政府貸款,加快前期工作,爭取“十二五”開工建設市廣電中心;抓緊規劃選址,盡快建設廣播電視發射塔,實現傳輸信號全覆蓋;改造建設廣播電視臺電視演播大廳,提高節目錄制播出質量與水平;加快閱報欄建設,盡快建成城區100個黨報閱報欄,到“十二五”末實現每個村有1個農民閱報欄的目標。增強新興媒體的傳播能力。創辦《手機報》,提升《在線》影響力,每個縣(市、區)建設1個新聞網站,打造主流網絡傳播陣地;加強互聯網信息管理,引導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動文化發展強大合力。切實把文化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

(二)強化財政投入。認真落實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增幅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等政策規定,設立文化強市(縣、區)和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力爭“十二五”末我市人均文化事業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強化政策支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已經出臺的各項支持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制定符合實際的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特別要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政策。

(四)強化人才支撐。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干部培訓,每年舉辦2期專題培訓班,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干部與經濟部門干部交流,特別要選調一些懂經濟、善管理、精項目的干部充實到宣傳文化部門。采取綜合措施,吸引外地文化名家到滁落戶創業,鼓勵本地文化名人加快發展。

(五)強化考核調度。統計部門要確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定期文化產業統計報告,促進競相發展;把文化強市建設納入對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各大園區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建立文化產業項目督查調度制度,推進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落地。

文廣局黨性教育方案

為深入學習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省紀委九屆二次全會以及即將召開的市、縣紀委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全局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增強政治堅定性,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理念,貫徹落實中共縣委全發〔2012〕3號《關于在全縣深入開展“增強政治堅定性,保持黨的純潔性”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學習教育活動范圍、時間及方法

(一)全體黨員干部和職工。

(二)學習教育活動時間從2月1日至2月29日,為期一個月。

(三)學習教育活動要堅持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爭先相結合,與實施“十二五”規劃和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相結合,與解決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突出問題和推動重點工作相結合,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相結合,與提升黨員、干部個體素質相結合,采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并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講黨課、組織知識競賽、接受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斷增強黨員干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結合“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和教育讀本,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以清正廉潔的形象,創新理念的意識,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政治的堅定性和黨的純潔性滿足全縣人民文化需求,促進全縣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在全市同行業中爭先進位。

三、學習教育活動內容

學習的主要內容主包括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省九屆二次全會以及即將召開的市、縣紀委全會精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戴啟遠同志在我縣主題學習教育活動上的黨課報告;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盛必龍同志的講話;縣委副書記嚴明同志關于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的講話;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張銀廣同志關于加強換屆后領導班子建設的講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孔祥寧同志關于《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黨課報告,以及縣委編印的《縣領導干部“增強政治堅定性,保持黨的純潔性”學習教育活動文件匯編》。

四、目的意義

通過本次學習教育活動,使本系統全體黨員、干部增強“四種意識”:即: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四大觀念”:即:組織觀念、自律觀念、法制觀念和服務觀念;大興“四大作風”:即:密切聯系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斗之風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錘煉“四顆紅心”:即: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愛民之心和跨越爭先之心;掌握“一個界限”:即是非界限,弄清楚能干什么、該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達到深化認識、堅定信念;加強學習、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推動工作的效果,以創新的理念引領發展,以堅強的組織保障發展,以健康的政治生態支撐發展,以精干的隊伍推動發展,以高效的服務支持發展,以清廉的形象服務發展,為推動我縣科學發展、跨越爭先,保障和實現“市內增速爭第一、省內人均進前列”的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五、工作要求

(一)成立組織,提高認識。為切實加強對本次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的組織領導,經研究,成立了局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文件另發),制定了實施方案。各支部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制定實施細則。要把組織開展主題學習教育活動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高度重視,周密部署,明確責任,務求實效。要充分認識到黨員領導干部是主題教育的重點對象,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帶頭參加學習、帶頭接受教育、帶頭查找問題、帶頭整改提高,充分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

(二)營造濃厚氛圍,推動工作開展。充分發揮政務公開欄、電視、局門戶網站等主流媒體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先進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努力營造貫徹落實“增強政治堅定性、保持黨的純潔性”要求的濃厚氛圍,切實推進主題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圍繞如何實現“市內增速爭第一、省內人均進前列”開展討論。在此基礎上,認真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

(三)結合實際,推動工作。本次主題教育活動時間緊、任務重,各單位要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通過工作研討會、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切實找準本單位存在的發展思路不清、工作目標不明、崗位責任不實、措施抓手乏力、服務觀念弱化、廉政意識淡薄等影響科學發展、跨越爭先的具體問題,把握切入點,攻堅突破口,著力解決問題,全面推動工作。

(四)嚴明紀律,確保成效。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在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支部的統一安排下,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仔細把握,要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學習心得,活動結束后以支部為單位收集整理,活動辦公室將對學習情況進行督查和抽查,對活動實施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并將結果與年終目標考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