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辦年度節能降耗指導意見

時間:2022-05-30 03:10:00

導語:區政辦年度節能降耗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政辦年度節能降耗指導意見

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和全區經濟實現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一年,國家和省市繼續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我區節能任務依然艱巨。為確?!笆濉遍_好局,起好步,根據省政府《關于切實做好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通知》和市政府《關于切實強化措施做好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通知》精神,現就做好我區年節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年節能目標任務

年全區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年降低率暫按不低于3.66%安排,能耗總量及用電量完成市下達的指標。

二、年節能工作面臨的形勢

年,我區采取增量控制、存量削減、節能調控等措施完成了“十一五”萬元GDP能耗下降22%的目標。年完成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能耗總量及用電量控制目標任務依然艱巨,主要表現在:一是用能大戶能耗總量過高,且新上項目多,節能空間不大。年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有22家,能耗總量479萬噸標煤,占全市該層次企業能耗總量的42%。隨著重質油研究中心、環海石化等大項目投產,能耗3000噸以上重點用能企業比去年新增7家,由35家上升到42家,能耗總量490萬噸標煤,占全區能耗總量的70%。由于是近幾年新上的項目,能源單耗水平已經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進一步挖潛改造空間不大,影響我區能耗總量的可持續下降。二是產業結構偏重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我區是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承擔了全市工業總量的1/5,并且處于發展階段,工業能源消耗剛性需求繼續加大,結構調整任務艱巨。三是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個別部門和企業對節能減排改造重視不夠,對新上項目只知環評和安評是一票否決制,而沒有將能評放到等同的位置。四是節能統計基礎薄弱。不能提供分行業分區域的統計資料,影響節能工作的深層次開展和考核。因此要切實增強做好節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要克服盲目樂觀傾向,做到節能降耗工作力度不減,投入、信貸等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不減,組織領導力度不減。要做到早部署,爭主動,為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三、年節能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要正確處理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提高節能減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節能減排為動力,以節能求發展,以發展促節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雙贏。要著力抓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積極培育產業集群、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四個經濟亮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旅游、科研院所、總部經濟等,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盡快開工建設海豐碼頭,怡之航高端物流等重點項目,加快臺灣涵碧樓、海上嘉年華綜合旅游開發項目建設。加快軟件園等項目落戶和建設步伐,積極推進國貿中心、大廈等樓宇定向招商,致力引進大公司、大集團總部、研發中心,構建以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軟件與服務外包為主的總部經濟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開發利用以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為重點的新能源,加快我區合和能源海浪發電、大唐風力發電、賽輪污泥焚燒發電等9個重點新能源項目的建設,爭取實現新能源替代常規能源8萬噸標煤,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城建局、區統計局、區外經貿局、各投資促進局

(二)完善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根據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6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按照項目建成投產后年能源消費量實行分類管理。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含3000噸標準煤,電力折算系數按當量值),或年電力消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或年石油消費量1000噸以上,或年天然氣消費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單獨編制節能評估報告書。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000至3000噸標準煤(不含3000噸),或年電力消費量200萬至500萬千瓦時,或年石油消費量500至1000噸,或年天然氣消費量50萬至100萬立方米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單獨編制節能評估報告表。其他低能耗項目填報節能登記表。待市里制定用能審核實施細則后,我區將對新引進項目施行新的用能審核辦法,把好項目準入關。項目預期萬元增加值能耗不得高于全區上年度萬元增加值能耗水平,對確需建設的項目,必須由相關招商單位按照程序提出抵消超標準部分能耗增量的措施,由管委(區政府)報市政府同意后實施。對用能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不予引進。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各投資促進局

(三)強化重點企業節能管理。突出抓好能耗3000噸以上的42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逐一分解節能目標,按照能耗1萬噸、5000噸和3000噸三個層次,企業分別與省、市、區政府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并嚴格考核。實施節能管理數字化工程,實現能耗5000噸以上重點用能單位月度能耗數據網上直報。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低碳行動。每個企業(單位)都要對照同行業先進能耗標準深入開展能效對標活動。要擴大能效對標范圍,培育一批能效標桿企業。開展重點用能企業審計,在年耗能1萬噸以上用能單位落實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環節,挖掘節能潛力,以電力、橡膠、玻璃等行業為重點,穩步推進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在能耗5000噸以上的18家重點用能企業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組織40人參加培訓考試并取得省能源管理師資格證書,提升企業節能管理水平。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統計局

(四)推動節能技術進步。加大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力度,加強重大節能環保技術應用示范,以工業鍋爐改造、換熱技術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建筑節能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等為重點,繼續組織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以鋼鐵、石化、化工、電力、橡膠、輪胎、玻璃、建材等行業為重點,實施一批節能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大先進節能低碳技術推廣力度。年在煉化、上汽通用五菱、電廠等實施10余項重點節能項目,節能量實現6萬余噸標煤。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年我區在國家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爭取達到2家。鼓勵企業利用節能服務機構的技術、資金、人才等優勢,開展檢測、咨詢、設計、技術推廣、工程項目建設的合作,在北船重工等企業實施2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現節能量5000噸標煤。組織推薦節能技術、設備和產品的認證,擴大節能產品政府采購范圍。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市政公用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

(五)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和工信部頒布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年本)》要求,抓好澳柯瑪、圣戈班、壓花等3家企業高耗能落后電動機、變壓器等機電設備的淘汰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煉化等有條件的企業提高淘汰標準,擴大淘汰范圍。堅持疏堵結合,扶持引導企業轉產轉型、兼并重組,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技局

(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出臺我區《循環經濟發展扶持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工作的開展。貫徹落實研究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循環經濟信息交流平臺。按“點、線、面”為層次穩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積極推進18個循環經濟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并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延伸拓展循環經濟產業鏈,使我區六大產業集群實現集聚化、融合化、生態化。抓好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利用和城市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進一步擴大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快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積極推廣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繼續組織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擴大清潔生產范圍,引導物流等服務業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年內爭取22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確保20家通過審核。

加快推進石化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國際生態智慧城、中德生態園的建設,打造低碳城區。突出生態和低碳循環的理念,研究制訂碳排放強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控制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推行公共交通優先政策,積極發展綠色環保低碳、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提高綠色出行比例;突出抓好能源中心建設,為各類項目提供節能技術咨詢和規劃設計方案等,充分利用新能源、綠色能源、清潔能源和建筑節能技術,就地、集中提供熱、電等能源,構筑技術先進、安全可靠、低碳環保的能源保障體系和綠色建筑標準體系。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各投資促進局、區海洋與漁業局、區臨港開發建設局、區規劃分局、區城建局、區市政公用局、區環保分局

(七)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節能。建筑領域:積極推進規劃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砂漿、使用預拌砂漿工作。嚴格落實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不斷完善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確保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竣工節能建筑60萬平方米;穩步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5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研究推廣外墻保溫新體系及建筑節能產品,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0.9億標磚;進一步開展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工作,完善民用建筑能耗測評體系,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管理;開展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示范,包括太陽能、海水源、污水源、土壤源等在建筑中的應用,20萬平方米的建筑安裝太陽能熱水裝置。新建12層以下的居住建筑和實行集中供應熱水的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按照相關規定和技術標準配置太陽能熱水系統。

責任單位:區城建局、區規劃分局

交通領域:發展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嚴格執行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突出抓好出租車車型檔次標準,積極引入低耗能車型進入我區運輸市場。推廣甩掛運輸,組織開展“車船路港”企事業單位低碳運輸專項行動。引導企業利用不解體檢測和故障診斷設備及技術等,減少油污污染。年淘汰更新客運車輛18輛,新增天然氣車輛60部,減少廢氣排放30%以上。

責任單位:區交通局

公共機構領域:加大節能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公共機構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推廣使用節電新產品、新材料,穩步推進既有辦公建筑節能改造,探索完善我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考核辦法》,定期統計、分析各公共機構能耗情況,提高統計質量。年機關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能耗在年基礎上下降3%,控制在市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限額指標范圍內,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責任單位: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八)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加強能源資源、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和方法,推介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社會公眾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結合開展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全省“十一五”重大節能成就展,第二屆中國國際循環經濟成果交易博覽會等活動,在企業、機關、學校、社區等廣泛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節能公益講座、節能技術培訓、節能燈推廣等活動。在新聞媒體加大節能宣傳力度,采取專題和系列報道等形式,在重要欄目、重要時段、重要版面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區節能法規政策,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倡導和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在全區營造良好的節能減排氛圍。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廣電中心、區教育體育局、區科技局、區行政執法局、區城建局、區交通局、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九)加強節能執法監察,科學實施預警調控。節能執法監督檢查,建立完善節能監督檢查機制。以全區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情況、公共機構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況等為重點,配合市節能監察中心,組織開展日常節能監察活動。組織對玻璃、化工、建材、輪胎等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能耗情況進行專項監察,開展對營運車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研究實施公共機構能耗、水耗限額管理。

建立實施節能預警調控的常態化機制,推動高耗低效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或關停淘汰。嚴格執行“三不一對標一協商”原則(調控不影響群眾日常生活,不影響社會公共事業正常運轉,不影響企業安全生產;企業要與同行業先進水平以及政策標準對標,找出差距,加快整改;實施調控前與企業充分協商,在調控時間、內容和方式上達成一致)和“六項調控標準”(單位產品能耗超過能耗限額的企業;未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進度的企業;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或工藝的企業;耗能總量大、單位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產品;未經節能評估審查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屬于國家規定的淘汰落后產能,但沒有列入年淘汰計劃的,也作為調控重點,提前淘汰),科學組織實施,有保有壓,避免簡單化、一刀切。強化調度跟蹤,及時把握能耗異動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調控實效。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統計局、區城建局、區交通局、區機關事務管理局、供電部、各投資促進局

(十)強化組織領導和節能目標考核。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和有關企業要切實加強對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嚴格落實節能工作一票否決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目標責任體系。全面總結“十一五”以來節能工作開展情況,發揚成績,查找不足,鞏固成果,完善機制。根據國家、省市確定的“十二五”節能目標,區政府根據全區能耗降低率及重點領域節能任務等將目標責任落實到各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落實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考核實施細則。強化節能統計工作,加強節能統計隊伍建設,健全節能統計指標體系,分行業、分辦事處等統計能耗指標,繼續把節能目標完成情況作為目標考核體系的重要內容。運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完善改進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指揮部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形成節能工作合力,以“十二五”開局年節能減排優異成績,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