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教育系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5-09 05:14:00

導語:區教育系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教育系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科學規劃我區“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對實施教育優先發展、“科教興區”戰略,更好地服務于全區經濟社會建設的需要具有重大意義。在全面回顧總結“十一五”期間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上,依據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精神,圍繞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全區教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總要求,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把提高質量和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進一步加大投入,優化結構,提升內涵,促進公平,素質教育實施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各項工作取得突出成績,先后榮獲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區、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省藝術教育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區教育局兩次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教育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五年來,累計投入經費1.36億元,新建擴建校舍和改造場地面積30.2萬平方米,教育環境進一步優化;投入7000余萬元配備更新現代化教育設施,中小學計算機生機比7.7︰1,師機比0.94︰1,教育裝備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新建4所中小學,新增資產5.1億元,學校布局更趨合理,探索名校輻射帶動、多元化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新途徑,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深化“均衡發展、內涵發展,創優質教育,為孩子未來奠基”的教育理念,提出“張揚差異、各美其美,內涵發展、優質均衡”的新思路,以教育思想的現代化引領、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教育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學校特色更加鮮明,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素質教育成果突出。堅持德育為先,構建“有效德育”體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素質教育經驗在全省推廣;堅持質量為本,構建“有效課堂”體系,教學質量穩居全市前列;堅持規范辦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3000余件學生作品獲國家專利。創建省級規范化學校18所、市級規范化學校5所、省教學示范學校4處,區教育局評為省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動先進單位、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成功承辦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實驗基地會議,素質教育實施和學生全面發展成果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

干部教師隊伍整體優化。創新干部培養交流機制,建立“名校長工作室”制度,大力實施“名校長”培訓工程,校長價值領導力不斷提升。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立“雙首席”名師培養和骨干教師梯次建設機制,大力實施教師發展工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全面實施,教師專業素質不斷提升。五年來,招聘錄用高校畢業生543名,培訓校長385人次,培訓教師5384人次,涌現出市、區拔尖人才10人,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名師13名,市級以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98名,市級一等獎以上優質課評比獲獎教師479人。

各類教育統籌發展實現新突破。率先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基本普及,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成效顯著,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教育評價體系初步建立,教育執法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各具特色。

五年來,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十二五”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我區教育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能完全滿足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城鄉間、校際間、群體間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學校布局和各類教育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未來五年,教育發展將面臨新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國家、省、市、區出臺了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指導思想、工作方針、目標任務、改革重點和保障措施,這是我區“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指導綱領和依據。“十二五”期間,全區生產總值將達到84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達到45億元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鄉建設管理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民生事業全面發展。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商貿商業聚集區、文化休閑標志區、生活品質示范區”的總體目標,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重點、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我區作為省會城市的中心區,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基礎和區位優勢,在全市、全省教育事業發展中應起到帶動和引領作用。

二、“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堅持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均衡發展、內涵發展、創優質教育、為孩子未來奠基”的教育理念,堅持始終圍繞教育現代化建設這個中心、突出質量立教這個重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堅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規律,以內涵發展推進優質均衡,促進教育公平,夯實基礎,優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則

1.以素質教育為主題。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以提高質量為目標。把各類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到提高質量上來,做到觀念更新、保障有力、評價科學。堅持教育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以促進公平為導向。堅持教育公平和公益性,均衡配置教育資源,逐步縮小城鄉、區域間的差距,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4.以教師隊伍建設和改善辦學條件為支撐。優化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提高師資特別是農村師資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育隊伍。繼續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5.以體制和機制改革為動力。進一步加大教育各項管理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評價機制的改革完善,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和基本任務

(三)主要目標

到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普通中小學校達到《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全面提高。各類教育統籌協調發展,社區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職業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具有區域特色、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體制機制更加優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多元,公平的教育機會和良好的教學質量能夠滿足社會需求,教育綜合競爭力繼續保持國內一流水平。

(四)基本任務

1.學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加強對幼兒園的審批和管理,堅持和完善幼兒園登記注冊制度,規范辦園行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指導與管理。到年,全區城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農村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達到98%以上。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示范性幼兒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服務網絡。

2.義務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到年,全區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有學習能力的特殊需要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在校生鞏固率達100%,小學畢業生合格率達100%;初中在校生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在校生合格率達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7.5%;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接受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全區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3.職業教育:擴大學校辦學規模,建設新的現代化綜合性實訓基地,成立職業資格鑒定中心,爭創國家級示范性職業學校。全面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調整專業設置,創建1-2個省市級骨干示范專業。到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90%。

4.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由義務教育階段向早期教育(幼教)和職業教育延伸,形成早期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一體化、連貫式的特殊教育模式,充分保障特殊需要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開展“醫教結合”實驗工作,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辦學水平、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均享受國家規定的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加強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深入開展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實驗工作,加強隨班就讀中心校資源教室使用和指導教師配備,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和身心康復服務。

5.民族教育:進一步加強對民族教育的管理,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優化學校育人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教育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提高民族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加快西藏中學建設,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爭創省級規范化學校,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學校。

6.社區教育:創建數字化社區和學習型社區,建立區社區教育網站,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社區教育,為社區居民的學習提供便捷的信息通道。打造專兼職社區教育隊伍,實施“社區教育百千萬工程”,開展“公益培訓進社區”活動,實施三項培訓(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在職職工技能培訓),為轄區居民提供多種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繼續推進“五進社區”和“校居聯手”工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工作,推廣“放心吧”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