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

時間:2022-03-17 09:03:00

導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5號)有關要求,我部決定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培訓促進就業的方針,緊密結合企業用工需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綜合運用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動員并組織社會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為農村勞動者提供有效培訓和服務,提高其就業技能,促進其向非農產業轉移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供給。

二、目標任務

(二)20*-2010年,對4000萬農村勞動者進行非農技能培訓,年均培訓800萬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就業率達到80%以上。逐步形成就業導向、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效應,有效利用社會資源,使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者普遍得到培訓,技能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努力使每一個培訓后的農村勞動者都能順利實現就業。

三、主要內容

(三)實施分類培訓,提高培訓質量。組織農村初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農村退役士兵和其他農村新生勞動力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組織有意愿外出務工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參加勞務輸出培訓。組織在城鎮務工的農村勞動者參加技能提升培訓。要指導各類培訓機構結合勞動力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和聯系,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和定向培訓,提

高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用人單位崗位規范要求,強化職業技能實訓,突出操作訓練。培訓時間以3-6個月為主,使參加培訓的農村勞動者至少掌握一項技能,且能夠達到用人單位上崗要求。

(四)實施職業技能鑒定,提供技能水平評價服務。對參加培訓并有鑒定要求的農村勞動者,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本著方便、快捷的原則,積極提供技能水平評價服務。鑒定合格的,按規定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要針對農村勞動者特點,大力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工作。爭取使大多數接受培訓的農村勞動者能夠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五)加強和改善就業服務,做實輸出輸入雙向對接工作。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普遍向農村勞動者開放,免費為其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要大力發展勞務協作,開發勞務市場,建立信息溝通渠道和政策協調機制。要結合當地人文和經濟發展特點,努力打造勞務品牌,以品牌促輸出。要發展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和勞務經紀人,

大力開展誠信服務,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程度。

(六)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要牢固樹立培訓促進就業、就業引導培訓、維權穩定就業的思想,工作中要將培訓、就業、維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搞好后續服務工作。要緊緊圍繞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過程中提高能力、順利就業、依法維權的需要,建立健全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促進農村勞動者的平等就業、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

四、保障措施

(七)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計劃任務。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工作,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將本計劃的組織實施擺上重要位置并納入政績考核內容,實行領導負責制。要參考本地需要培訓的農村新生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包括外來勞動力)情況,以及培訓能力和可用財力等主要因素,合理安排各項

培訓任務。中西部省份以培訓農村新生勞動力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為主。東部省份以培訓在城鎮務工的農村勞動者為主。

(八)形成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培訓的格局。要建立開放式的職業培訓體系,充分發揮有關部門、工青婦組織、社會團體的積極性。要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參與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各地應通過招標或資質認定等辦法,從當地符合條件的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中確定一批培訓質量高、就業效果好、

社會認可的,作為承擔相應培訓任務的定點機構。同時,要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使其在農民工培訓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九)完善補貼辦法,健全培訓效果評價機制。各地要認真落實有關規定,對農村勞動者培訓補貼資金規模做出合理安排。地方財政相應安排的資金,與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合并使用。要建立經費補貼與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掛鉤的機制,完善補貼辦法。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勞務輸出培訓的農村勞動者,經培訓合格并實現就業的,培訓機構可代其向所在地勞動

保障部門申請相應補貼。參加技能提升培訓的農村勞動者,經培訓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并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代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申請相應補貼。

中央財政對東部7省(直轄市)的就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跨省外來農村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十)完善管理措施,加強輿論宣傳。各地應制定各類培訓的管理辦法和補貼標準,完善任務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管理、機構管理和對象管理。要制定具體指標,定期進行考核、評估、審計和公示。要督促指導培訓機構按期完成計劃確定的各項培訓任務,對未完成任務的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任務指標。各地要大力加強輿論宣傳,運用典型事例引導農村勞動者自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動員社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組織以及用人單位積極參與到這項計劃中來。對為農村勞動者培訓和就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要通過適當形式予以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