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系統優化教育督導發展計劃
時間:2022-01-04 03:41:00
導語:民政系統優化教育督導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全面落實科教和人才強市戰略,為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精神。推進統籌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現就進步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督導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教育制度,是現代教育行政管理中不可替代的行政監督體系,是實施依法治教、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教育實現了新突破和新跨越,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學前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跨入大眾化階段,教育改革創新成效顯著,教育督導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全市教育進入貫徹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實施“教育民生計劃”、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和更高質量教育需求的新階段,《教育規劃綱要》對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督導在保障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
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是依法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優先規劃教育發展,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優先配置教育資源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施“教育民生計劃”,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是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從深入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建設“五個”、改善民生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擔負起加強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責任。
二、新時期教育督導工作的目標任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教育督導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為先導,以保障教育改革發展為動力,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宗旨,創新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完善教育督導制度,構建督政、督學、監測三大體系,強化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開創教育督導新局面,保障教育改革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開展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的督政工作,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教育督導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義務教育法》“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進行督導”的規定,堅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縣(自治縣)督導評估作為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制定指標體系,完善實施方案,強化推進措施,到2012年著力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在教育投入、辦學條件、隊伍建設、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五個方面均衡發展,逐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達到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標準的區縣(自治縣),由市政府認定為“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縣)”。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力爭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實現全市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對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開展督導評估,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依法對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開展督導評估,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實。
(二)開展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學校督導評估,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牢固樹立發展性學校督導評估理念,切實加強以藝體教育為突破口的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將“陽光體育”活動、藝術體育課程開設、校園文化建設及其相應的師資配備情況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進行督導評估。引導學校把內涵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促進學校特色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
(三)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促進中小學辦學水平全面提高。
加強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發展狀況的監測,及時掌握基礎教育質量現狀,積極探索質量提高規律,為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依據,為教育決策提供服務,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保障。
(四)開展專項督導,促進教育中心工作全面完成。
根據教育改革發展的新任務,圍繞教育中心工作,依法、依規開展教育專項督導。開展教育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專項督導,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根據“教育民生計劃”實施情況,開展“教育民生計劃”專項督導,改善教育民生,保障教育公平。圍繞“五個校園”建設,開展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專項督導,推動“五個校園”建設取得新突破。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新任務,開展職業教育專項督導,推進職業教育取得新發展。根據教育內涵發展的新要求,開展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專項督導,推進素質教育取得新進展。
三、強化教育督導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教育督導工作的領導,將教育督導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政府統籌下,建立發展改革、財政、人事等有關部門參加的教育督導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協調解決教育督導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教育督政的相關內容納入對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年度目標考核指標體系,保障教育督導工作的順利推進。
(二)完善督導機構。
政府教育督導室是政府行使教育督導職能的專門機構,在本級政府領導下開展教育督導工作。要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的要求,將教育督導評估體制機制創新納入國家教育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構建新的教育督導評估體制機制,強化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職能,提升教育督導地位,增強教育督導權威。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督導機構要統籌管理教育評估的政策制定、項目規劃、結果和監督整改等工作。
(三)優化督學隊伍。
要按照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專業化督導隊伍的要求,加大督導隊伍建設力度。各區縣(自治縣)配備專職督學原則上不少于2名,合理配備兼職督學和教育督導工作人員,解決專兼職督學的職級和待遇。要根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新任務,配備2—3名專兼職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人員。積極構建區縣(自治縣)督導、片區督導和學校督導網絡體系。創新督學管理機制,完善督學聘用辦法,拓寬督學選聘渠道。加強督學培訓基地建設,完善督學培訓體系,將督導評估人員培訓納入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師培訓計劃統籌安排,不斷提高督學隊伍整體素質。
(四)提供條件保障。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設立教育督導和監測評估專項經費,落實工作經費、培訓經費和督導結果獎勵經費。要為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工作提供設施設備等條件保障。加快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的信息化建設,推進教育督導評估監測信息化。搭建教育督導交流開放平臺,擴大教育督導和監測評估的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推動教育督導和監測評估的對外開放。
(五)完善督導制度。
完善委托評估制度。按照建立教育決策、執行、監督評價新機制的要求,在政府教育督導室統籌下,教育評估機構具體實施教育評估工作。
完善片區督導制度。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片區教育督導制度,圍繞督導重點開展督導工作,加強片區教育督導的交流與合作。
完善限期整改制度。政府教育督導室在督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被督導單位限期改正,并報告整改結果。問題突出的,由政府督查室督促整改。
完善考核獎懲和通報制度。建立教育督導工作考核制度,政府教育督導室要依據督導考核情況和整改結果形成督導通報,通過網絡、媒體等方式向社會公布;對教育督導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對教育督導工作不力的單位和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后果嚴重、影響惡劣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 上一篇:鎮委創建群眾工作站工作方案
- 下一篇:局長在信息調度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