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時間:2022-02-23 03:39:00

導語:農業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一、全年農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

糧食:預計全市糧食種植面積95.5萬畝,比上年的90萬畝增5.5萬畝,增6.1%;預計總產量達45.34萬噸,比上年的42.5萬噸增2.84萬噸,增6.7%。其中夏糧面積25.7萬畝,比上年增0.95萬畝,增3.86%,總產7.56萬噸,比上年增加0.44萬噸,增6.15%;秋糧種植面積69.97萬畝,比上年增4.63萬畝,預計總產達37.76萬噸,比上年增2.4萬噸。油料:預計全市油料種植面積46.4萬畝,總產量達8萬噸。其中夏油種植油菜39.5萬畝,比上年增2.3萬畝,增6.2%,總產量5.92萬噸,比上年增0.22萬噸,增3.85%。秋油種植面積6.9萬畝,預計總產量達2.08萬噸。棉花:全市棉花收獲面積7.5萬畝,比上年的8.5萬畝,減加1萬畝,減11.76%。預計總產量(皮棉)0.796萬噸,比上年增0.01萬噸,增長1.2%。水果:預計全市種植面積31萬畝,比上年增1.6%,總產達26.8萬噸,比上年增9.5%。

蔬菜:預計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26.2萬畝,比上年增3.4萬畝,增14.9%,總產量達60萬噸,比上年增1.9%。漁業:預計全市放養水面14.6萬畝,比上年增1.1萬畝,增8.1%,總產達6萬噸,比上年增1.92萬噸,增47.05%。農機:預計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3.8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25萬千瓦,增8%;拖拉機擁有量35061臺,比上年增加2285臺,增7%,拖拉機配套農具達98171臺(套),農機具配套比達1:2.8(不含拖車);農業機械化綜合服務水平達80%。預計全市實現農業(種植業和水產業)總產值35.2533億元,比上年的29.833億元增5.4203億元,增18.2%。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6860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強化“四個”到位,確保基礎產業穩定發展

1、強化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到位。2009年,我市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惠農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種惠農補貼資金。全市共發放各種惠農補貼資金9081萬元,其中,糧食直補1375萬元、小麥良種補貼230萬元、水稻良種補貼626萬元、玉米良種補貼209萬元、油菜良種補貼394萬元、棉花良種補貼116萬元、農資綜合補貼4092萬元、農機購置補貼961萬元。所有補貼資金全部通過“一折通”一次性發放到各農戶,讓黨的惠農政策惠及農村千家萬戶,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種糧油的積極性,確保了我市基礎產業的穩定發展。

2、強化輕簡化栽培實用新技術推廣到位。今年全市大力推行小麥板田直播技術、油菜機械化直播收割示范、配方施肥、稻草覆蓋、板田移栽、化學除草等輕簡化栽培技術。全市水稻推廣塑盤拋秧25萬畝,旱育保姆6萬畝,無盤拋秧5萬畝,直播5000畝,免耕1500畝。同時加大了以油菜直播為主的輕簡化配套組裝技術應用力度,全市秋播油菜直播面積達到33萬畝,占總面積的85%。

3、強化各類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實施到位。今年我市是全省高產創建活動承擔作物最多、面積最大、任務最重的縣市區之一。高產創建示范區有水稻、油菜、棉花和馬鈴薯四種作物7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其中水稻4個,油菜1個,棉花1個,馬鈴薯1個。水稻高產創建總面積為5.9萬畝,占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14.1%,涉及13個村8399個農戶。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達729.06公斤。油菜高產創建在河溶鎮前合、前程、前進3個村實施,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達192.1公斤。棉花高產創建在草埠湖鎮符臺、金龍、開源3個村實施,預計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籽棉300公斤以上。馬鈴薯高產創建帶動了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現在的4萬多畝;種植季節向現在的春秋栽培并重;種植方式向稻草復蓋免耕栽培發展;銷售渠道向訂單農業產品深加工方向發展。

4、強化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到位。今年我市通過完善病蟲監測網絡體系、信息體系、機防服務體系,強化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會商制”和防治效果“督查制”,加大大田普查頻率,合理布點,提高了系統觀測點的校正,為全市農業生產及時提供防治信息和防治指導服務,為全面奪取今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今年主要作物病蟲危害綜合損失率為3.8%。水稻以“兩遷”為主的“三蟲三病”防控效果居宜昌之首;柑桔、棉花、蔬菜、油菜菌等作物病蟲害發生量大,但測報準確,防治及時,效果明顯,病指比去年下降5.6%,極大地維護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今年在我市半月、育溪鎮首次發現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疫情稻田93.2畝,疫情發生后,迅速成立技術專班,開展全市稻區普查,送樣鑒定,制定撲滅方案,邊普查,邊撲滅,發現一塊,撲滅一塊,并建立了跟蹤調查制度,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人進行了查處,目前疫區農民情緒穩定,疫田作物生長正常。

(二)優化“四個”環節,推動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1、優化板塊基地建設,壯大特色產業規模。柑桔板塊建設上,以突出優勢區域、產業特色、項目帶動為重點,發展壯大板塊基地建設。今年重點在半月紫蓋、余家龍等地,新建優質柑桔基地5000余畝,使我市以柑桔為主導的水果產業面積達到31萬畝;在半月鎮鳳凰山建設了5000畝連片核心示范園為主的精品園;在半月、王店、玉陽辦事處以科技入戶為平臺,舉辦示范現場8處,講課30余次,培訓果農近20000人次,發放資料2萬余份,輻射帶動了全市區域內柑桔高標準管理,促進了柑桔品質的提高。水產板塊建設上,以加大龜、鱉和鱘魚等名優特種養殖比重,擴大特種養殖規模,加快健康生態養殖發展速度為重點,挖掘漁業綜合生產潛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全市新增大鯢養殖戶4家,使全市開展大鯢馴養繁殖戶達到10家,5畝稻龜鱉純生態種養示范園投產。特種養殖規模在全省水產行業有一定的影響。蔬菜板塊建設上,以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中種植面積大的萵苣和甘藍品種的更新為重點,推廣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以大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為重點,在兩河、河溶鎮實施了無公害大蒜生產操作技術規程;以蔬菜設施化栽培、標準化生產為重點,實行了農超對接。

2、優化農業服務質量,提高農民科技水平。一是優化農業技術培訓服務。全市依托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業科技“四級展示培訓”平臺,以村為單位、以示范樣板為陣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全市共開展糧油、柑橘、蔬菜、水產、農機培訓247場次,舉辦各類示范樣板89多個,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發放各類農業技術資料120萬多份,陽光工程培訓學員1300人。二是優化農產品銷售服務。今年,我市把柑橘銷售作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6月1日,市委、市政府組織了農業部門相關人員和半月、王店、育溪等鎮處的10多名柑橘營銷能手,召開了09年柑橘銷售工作座談會,專題商榷今年柑橘生產、銷售策略。7月28日,我局組織促銷專班,奔赴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推介××柑桔。并在北京新發地、天津韓家墅、包頭東河、西安胡家廟、吉林長春農產品交易市場樹立戶外廣告宣傳牌,大力宣傳××柑橘。為進一步營造良好銷售環境,柑桔銷售辦公室及時收集銷售信息,編印《柑橘銷售動態》,發放柑橘營運綠色通行證3萬份。

檢疫部門加大檢疫力度,在9個柑桔打蠟廠掛牌設立簽證點,無償服務于柑桔銷售,確保柑橘檢疫率達到100%。三是優化植保機防服務。今年我市在機防服務組織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新模式,在全市新發展植保機防專業合作社4個,成為當前我市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應急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市擁有機動噴霧器2400臺,機防專業服務隊268個,植保機防面積達到60%。四是優化農業信息化服務。農業110服務中心及時為全市農民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全年共接待來電來訪8000余人次,儲備有本地化信息5500條,信息13500條,發送各類短信48萬條,編發《農業110》專刊12期,96萬份。五是優化農機服務。今年主要以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水稻機插秧、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機械跨區作業等重點工作為服務內容,進一步加大農機服務力度。全年共完成油菜機械直播技術示范面積550畝;完成機械耕整面積56.1萬畝,機械插秧面積5.65萬畝,稻(麥)機械收獲面積58.39萬畝;新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組織4個;組織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幫機手創收630萬元。

3、優化龍頭企業扶持,發揮龍頭服務帶動。我們立足糧油、水果、蔬菜、水產等主導特色產業,圍繞打造“百億元農產品加工縣市”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優先發展工業”理念,積極服務龍頭企業進行基地建設、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一體化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今年完成了玉泉寺茶場、龍之泉農業發展公司、民生牧業和綠海蔬菜責任有限公司等4家宜昌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申報工作。目前,全市累計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和宜昌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以龍之泉農業發展公司、湖北新世紀食品公司、東升果業、金龍油脂等骨干龍頭企業為重點,配套建設與企業對口的專業化生產基地60萬畝,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探索了企業、基地、農戶“三贏”的產業化新格局。

4、優化農業項目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今年,我市圍繞農業基礎建設、農業服務功能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項目12個,總投資5423.94萬元。其中國家優糧工程2008年標準糧田建設項目,項目批復總投資610.2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00萬元,地方配套210.27萬元。在廟前鎮李灣、煙集、旭光等六個村,通過渠系建設、土地平整、機耕道等配套完善,建設標準糧田2萬畝。國家油菜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810萬元,在兩河、河溶鎮建設2萬畝高產油菜生產基地,主要建設內容為田間設施配套及完善。農機購機補貼及“以機代牛”項目資金961萬元,其資金額度位居宜昌市第一,比去年凈增671萬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0多萬元。共組織農民購買享受補貼的機械達732臺(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基本口糧田、后續產業和退耕農民培訓工程,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建設項目,正在按照實施方案建設。

(三)突出“四個”重點,提高農業行政執法水平

1、突出農資市場監管。我們立足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和屬地化管理原則,圍繞農資經營戶培訓審核制、農資產品的主導品種公告制、農資質量抽檢制、農資市場巡查制、責任追溯制,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全年共抽檢主要農作物種子樣品242個,代表種子數量223萬公斤,批檢率達到100%;抽檢農藥標簽6315個;抽檢肥料品種82個。立案查處45起,暫扣種子5982.5斤,責令停止銷售違法違規品種種子近5.4萬斤;沒收農藥479瓶(袋),責令停止銷售違規農藥57個品牌,4072瓶(袋),責令停止銷售劣質或違規肥料品牌17個,1310余噸,共處罰款近15萬余元。接待農民投訴196人次,組織調查鑒定137起,主持當事各方調解137起,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3.2萬元,沒有出現因農資使用引發的群體性上訪事件。

2、突出農機安全管理。一是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以《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為活動主題,以《農業機械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湖北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為主要內容,并結合農機行業的具體實際,大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組織了2臺流動宣傳車,印制了宣傳資料5000余份,深入到10個鎮處巡回開展農機法規、政策、安全知識等宣傳,使農機安全生產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二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與農機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3100份,嚴格落實責任倒查制、過錯追究事故責任。確保全市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控制萬分之一以內,一年來,未不發生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三是強化措施,著力提高手扶拖拉機“三率”。結合血防區域的“以機代牛”項目,減免手扶拖拉機(尤其是農田作業的)農機監理牌、證工本等費用。每臺辦證費用由原來的750元下降到240元,將幅達510元,其中:注冊登記由150下降到70元;考試費由290下降到80元;富民駕校的培訓費由200元和駕駛人體檢費40元均下降到0。讓利于農民機手,共辦牌、辦證390余套。

3、突出漁業安全管理。在扎實開展法律法規宣傳的同時,一是加大對各類漁業案件的查處力度,共查處偷魚、電魚、毒魚案件共計40起,其中:查處電捕魚案件18起,沒收銷毀電捕魚器32臺;查處偷魚案件9起,沒收非法捕撈漁具12件,查處其它類案件13起,為我市漁業養殖生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二是加強對水產品市場的管理,規范水產品經營活動。對全市漁具市場進行大檢查,取締密眼網具、攔河大豪等有害魚具;對魚藥市場進行監督和規范管理。共檢查漁具經銷點、門市部30余家,取締了密眼網具、攔河大毫等有害網具22部,現場銷毀了電捕魚器等禁用漁具9部。三是加強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共查處違法違規案件6期,放活省級保護動物青蛙146公斤。并引導4個大鯢養殖企業、2家龜鱉養殖合作社、1家鱘魚養殖企業辦理了合法手續。

4、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一是積極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宣傳月活動;實施農業部、省農業廳制定的《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執法年活動實施方案》;參與打擊食用農產品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活動。二是做好農業“三品”認定認證和管理工作。全年共申報無公害農產品4個;對全市現有的63個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和1個有機食品進行了復查換證工作。三是認真開展農業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全年共受理農業污染事故投訴10起,提供污染鑒定5起,直接參與協調處理污染事故4起,鑒定受損作物面積560畝,直接經濟損失60余萬元,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50余萬元。

(四)圍繞“四個”建設,爭創文明先進單位

1、圍繞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干部工作能力。認真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深入學習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及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3月以來,我局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開展了以“推進科學發展切實服務三農建設現代農業”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學習調研、分析檢查和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各項規定動作,同時結合自身特點,創造性的開展了自選動作,極大地提高了全局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執行力和創新力,理清了我市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的思路,解決了一些關系本局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清了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理順了群眾意見比較集中的人財物管理和機關效能建設等一些關系,真正實現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

2、圍繞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做到勤政廉政。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把教育與管理,預防與懲處緊密結合起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從源頭上努力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通過“三抓”教育:即抓學習教育、抓主題教育、抓警示教育,有力地推動了全局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為推進現代農業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圍繞機關效能建設,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扎實開展機關效能和機關作風建設,嚴格執行機關效能建設的有關規定,認真落實機關管理的各項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務”新機制,加強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完善服務承諾制及跟蹤、督查、反饋等制度建設,努力增強干部職工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行政效能,樹立農業部門的良好形象。

4、圍繞維穩信訪建設,促進社會和諧。今年,我局把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納入黨委重要工作議事日程,認真貫徹落實市有關做好國慶期間信訪維穩工作的通知精神,將九月定為“信訪維穩月”。突出“四個重點”即矛盾排查突出一個“實”字、問題解決突出一個“穩”字、信訪渠道突出一個“暢”字、責任落實突出一個“嚴”字,確保全局系統的社會穩定。同時通過層層建立責任制;嚴格執行信訪接待周制度;健全信訪網絡體系;嚴格責任追究等得力措施,把穩控工作落到實處,我局信訪穩定工作達到了“兩個確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