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監局十一五小結及第二年打算

時間:2022-05-23 09:26:00

導語:藥監局十一五小結及第二年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監局十一五小結及第二年打算

一、“十一五”以來的主要成績

(一)責任機制健全,食品綜合監管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1.以抓制度落實為核心,完善食品安全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了“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每年都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了市政府目標管理考核的內容,由市政府分管領導與區縣政府和有關監管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明確食品安全實行一票否決制。進一步完善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權責一致、責任明晰、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堅持召開每季度一次的成員單位會和兩月一次的聯絡員會制度,總結工作,通報情況。市食安委辦公室會同市政府目標辦等單位,加大督促檢查力度,使食品安全監管各項制度和責任落到了實處。五年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體系運轉順暢,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食品安全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并暢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覆蓋率達到100%,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率達到90%,食品安全事故處理率達到100%。

2.以部門協調配合為依托,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績。每年堅持在節假日、開學前和重要敏感時段組織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在源頭治理方面,開展了農業投入品、畜產品和水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對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了檢查。在生產環節治理方面,開展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打假工作,嚴厲查處無證照食品生產小作坊和黑窩點,有力的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在流通環節整治方面,加大對市場及超市的管理力度,督促和指導企業建立食品進貨臺帳。在消費環節治理方面,開展了全市餐飲單位檢查,嚴厲查處使用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違法行為,與餐飲單位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全市餐飲業分級管理實施率100%。五年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23346人次,檢查食品源頭、生產加工、經營和使用單位381489家次,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戶4904個,查獲食品違法案件6525件。通過專項整治,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時查處,全市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明顯好轉,人民群眾食品消費安全感增強,我市食品信譽得到不斷提高。

3.以農村群體宴席監管為切入點,建立健全了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網絡,目標管理”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建設模式和“重點在鎮,關鍵在村,部門負責”的建設思路,實施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建設,暢通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渠道。堅持把抓農村群體宴席作為全市農村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的重點環節,建立了《市農村群體宴席報告制度》和《農村群體宴席檢查指導實施意見》。強化對舉辦5桌以上農村群體宴席的報告和檢查指導,五年來,全市共報告和檢查5桌以上農村群體宴席55977戶次,837486桌次,報告率和檢查指導率均達85以上%,農村食品安全監督取得明顯成效,確保了全市農村未發生重特大食品安全責任事故。

4.以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為目的,廣泛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結合實際,加強了對《食品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的學習宣傳,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張貼懸掛宣傳標語、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利用農村逢場趕集、“六進”和“三下鄉”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報道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宣傳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得到普遍提高。

(二)監管責任落實,藥品安全監管水平顯著提高

1.狠抓監管責任落實。根據國家、省、市政府關于加強藥品安全監管的通知精神,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扎實開展對各級文件精神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各區縣切實擔負起保障本地區藥品安全的責任,確保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順利推進和實施。要求各區縣定期評估和分析當地藥品安全狀況,針對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相應措施。對藥品生產企業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情況,每月至少開展1次以上的監督檢查,對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監督檢查面100%,農村的監督檢查面達100%。通過加強監督,落實責任,五年來,全市未發生重大藥品安全責任事故.

2.認真組織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整頓藥品市場秩序。一是堅持日常監管與重點整治相結合,大力開展各種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查處了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制售假冒偽劣藥品、醫療器械大案要案。五年來,全市共組織開展各類藥品專項整治行動56次,查處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1924件,有力地打擊了制售假劣藥品的違法行為。二是加大對違法藥品廣告的整治力度,與廣電部門、工商部門建立了廣告事前會審、事中監測和事后移送查處制度。2006年至2009年5月開展廣告集中監測105次,移送違法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廣告共計153個,移送率100%;與市工商、廣電、衛生等部門實行廣告聯合會審制度,共開展現場監測19次。2009年5月安裝啟用數字化媒體廣告監測系統,對廣告進行24小時全天監測。通過大力整頓和規范,我市藥品市場秩序明顯好轉,保障了全市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3.實現藥品安全全過程監管,確保藥品安全。加強對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的監管,加大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GMP、GSP的監督檢查力度。藥品生產環節,建立了藥品注冊品種檔案、生產品種、數量、銷售流向和庫存檔案、藥品原輔料供應商資質檔案、藥品生產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等檔案,充分利用檔案,實施動態監管。藥品流通環節,對藥品經營企業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嚴格執行藥品經營企業開辦標準和GSP檢查驗收標準,加大日常監督檢查的力度和頻次。在藥品使用環節,加強藥品、醫療器械使用終端質量管理,建立健全了藥械安全預警和處置體系,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網絡、藥物濫用監測網絡基本建立,五年來,全市累計監測上報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1540例。加大對各環節的藥品抽驗力度,五年來,共組織開展藥品抽樣2755批,快檢藥品4000多批,及時發現和查處不合格藥品294批次,確保了各環節藥品的安全、有效、可控。

4.深化和鞏固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成果,凈化農村藥品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強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農村藥品監督網覆蓋率達到100%,農村藥品供應網覆蓋率達到100%。在農村“兩網”建設中,在鄉(鎮)和村聘請了食品藥品監督信息員,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將農村“兩網”建設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機結合,保障了藥品的供應和質量。目前,全市便民藥房1438家,與村衛生站結合的“便民藥房”946家。同時,監督指導藥品經營企業進一步完善了藥品配送機制,增強企業的配送能力,使配送輻射面達到100%。通過鞏固農村藥品“兩網”,有效規范了農村經營使用藥品的行為,進一步凈化了農村藥品市場秩序。

(三)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明顯提升

十一五期間,加強了應急體系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初步完善;應急處置隊伍素質得到提高,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及應急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應急管理綜合能力顯著提高。積極應對和妥善處置了在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齊二藥”、“欣佛”、“糖脂寧膠囊”、“三鹿奶粉”、“蘇丹紅”等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將這些事件在我市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一是食品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初步建立。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程序》等,確保了監測預警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市級相關部門和縣(區)食安委辦落實了食品安全聯絡員,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健全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實現了各鄉鎮有分管領導、食安辦和聯絡員,村(組)級有信息員,全市共聘請農村食品藥品聯絡員、信息員2349人,初步形成了市、縣(區)、鄉(鎮)、村(組)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食安辦著力加強對監測預警工作的管理,做到了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中,我市迅速啟動《預案》,整個處置過程中,所有參加單位隊伍應急響應及時,處置程序規范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累計確診625人,無重癥病例;封存處理含三聚氰胺批次奶粉3933.24公斤、液態奶638.85公斤。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市區及縣城內的批發市場和連鎖超市的鮮活農產品抽檢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5%以上,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率達到100%,應急處置在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到位率達到100%,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覆蓋面達到100%。全市沒有發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本市生產食品的召回事件。

二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預警及信息指揮系統建立。目前已實現了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協調領導小組及監測中心,藥品生產、批發企業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專門機構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員。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覆蓋了全市藥品批發企業和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市、縣、鄉三級監測網絡體系初步形成。進一步完善了藥械不良反應事件應急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等,增強了藥械不良反應事件的處置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三是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平臺和基礎信息數據庫初步建立。市級相關部門都建立了大宗食品的基礎數據庫,數據覆蓋全市所有縣(區),能夠全面反應全市食品安全基本狀況。建立了特殊藥品生產、流通、使用三個環節的安全監管數據庫,并確保數據庫信息的動態性、時效性和聯系性。

(四)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完善

五年來,辦公和執法裝備等執法監督硬件水平改善明顯,投入國債基礎建設資金540萬元,全系統辦公用房全部解決,新增執法裝備500萬元。經費的預算管理不斷加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切實提高。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健全。

(五)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系統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建立,在干部教育培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不斷深化,開展干部教育培訓2017人次。系統班子結構優化、搭配合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能夠形成整體合力。通過采取競爭上崗、輪崗交流等方式,培養選拔了一批優秀年輕干部,促進了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全系統開展創建“四好”班子活動,隊伍建設得到了深化和提高。

(六)醫藥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全系統在抓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服務地方經濟,大力招商引資,全市的醫藥工業企業已經發展到11家,取得國家藥品批準文號的藥品品種增加到126個,常年生產藥品近60個品規,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60%以上的省份,全市醫藥經濟產銷值達20億元以上,部分產品已跨出國門。全市藥品生產企業的硬件設施已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生產品種大幅度增長,基本形成了目前以原料藥為基礎,中、西成藥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顯露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2010年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201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確領導下,深入整頓和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認真開展創先爭優和“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經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為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促進全市食品醫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充分發揮“抓手”作用,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職責,確保不發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1.強化責任,落實食品安全措施。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調整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與衛生密切配合,確保了我市餐飲服務行政許可和監管工作的順利施行;二是為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市政府與各區縣政府、19個責任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督促區縣和有關監管部門落實食品安全信息機事故報告制度、節假日應急值班制度情況4次;三是針對食品安全季節性和食源性疾病發病特點,及時部署重點時段、重大節日、重要活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強化落實監管責任。四是為檢查全市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一周年的工作情況,為舉辦省兩運會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5月17—18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楊大忠,顧問邱德峰率隊,對全市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工作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組對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開展集中專項整治6次,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違法行為。一是切實開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頓工作。印發了《市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市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及時部署了食品安全集中整頓工作,各級各部門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確定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從嚴監管;嚴厲打擊了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逐步建立完善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和可追溯體系。通過集中整頓,食品生產經營秩序有了明顯改善,防范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所增強,為我市舉辦省兩運會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二是著力抓好重要時段專項整治行動。相繼組織開展了元旦、春節、春夏季、春秋季開學前學校食品安全大檢查、食用油整頓、4月至6月迎省兩運會食品安全集中整頓、問題乳粉及其制品清查等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共出動檢查人員48372人次,檢查食品源頭、生產加工、經營和使用單位67296家次,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戶503個,查獲案件113件,挽回經濟損失29.94萬元,沒收假冒偽劣食品15.003噸,抽送檢產品505批次,其中不合格2批次。三是加強督查,確保整頓工作實效。印發了《轉發省食安委辦公室關于開展食品安全整頓工作督查的通知的通知》,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組成七個督查組對區縣進行了督查。通過整頓工作的開展,保障了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四是妥善辦理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今年5月6日,針對《社情民意》(第76期)網民反映馬吃水等地有人打撈地溝油的情況,及時協調轄區政府組織調查,排除了網民所擔心的回收“地溝油”加工回流到餐桌的嫌疑。

3.精心組織,圓滿完成省兩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務。一是成立了由食品藥監、衛生等10個部門及區縣食安委組成的省兩運會衛生保障處食品藥品及衛生監督工作組,明確了工作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二是先后印發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省運會開幕式南湖體育中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省殘運會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和《食品安全任務計劃安排表》等文件,對省兩運會期間及各時段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三是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工作督查等機制。四是認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頓工作,據統計:自實施“迎省運,奮戰120天”工作以來,食品藥監、衛生等監管部門共出動車輛5011車次,行程1.8萬公里,出動監督人員13877人次,監督單位10421點次,確保了省兩運會期間的食品安全。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加強農村群體宴席監管。我市十分重視區縣、鎮鄉、村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的鞏固和完善工作,充分發揮監管網絡的作用,強化對舉辦5桌以上農村群體宴席的報告和檢查指導,全年共報告和檢查5桌以上農村群體宴席13883戶次,23.33萬桌次,報告率和檢查指導率均達95%以上,截至目前為止,我市已連續五年沒有發生重特大食品安全責任事故。

5.認真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3次。一是開展集中宣傳,營造社會氛圍。堅持宣傳貫徹《食品安全法》與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并重的原則,在全市范圍廣泛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培訓活動。特別是今年6月,全市以《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為契機,市食安委組織市區縣相關部門上街設點宣傳《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識,6月3日,牽頭組織開展了迎省運會確保公眾食品安全誓師大會暨《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市領導譚豹、羅毅平、戴紹泉、李恒昌出席活動,市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質監等10部門的執法人員,以及食品生產企業代表近300人參加誓師大會和宣傳咨詢活動。我市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的情況,得到省食安委辦公室的充分肯定,在省食品安全簡報上予以報道。全年共設宣傳咨詢點172個,發放宣傳資料22.5萬份,《食品安全法》單行本6500本,接待咨詢3.1萬人次,現場受理投訴68起,即時處理23起。

(二)履職盡責,認真開展各類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工作,確保不發生重特大藥品安全事故

一是全面強化日常監管。嚴格施行藥品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MP、GSP),對藥品生產企業、特殊藥品經營企業監督檢查面覆蓋面達100%,對藥品經營企業加大監管力度和檢查頻次,組織開展藥品安全宣傳活動3次,積極營造良好的用藥環境。組織開展了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日常監督檢查156家,監督覆蓋面達100%。

二是認真開展了整頓和規范藥品、醫療器械市場秩序專項行動12次。開展了非藥品冒充藥品、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購銷票據、疫苗、醫用氧氣等專項監督檢查。結合抽樣、快檢等監督檢查手段,查獲“波依定”等假劣藥品,全系統共抽樣525批次,快檢1005個品種,依法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128件,有效的凈化了藥品、醫療器械市場。

三是加強麻精藥品、易制毒藥品和興奮劑類藥品的監督管理。與特殊藥品經營企業簽訂了麻精藥品安全經營承諾書,制定了特殊藥品監管計劃、檢查方案。依法開展特殊藥品定點經營行政審批,指定蛋肽制劑經營企業2家;開展特殊藥品日常監督檢查4次,對特殊藥品的日常監督檢查覆蓋面達100%。

四是鞏固“兩網”建設成果,保證農村用藥安全。供應網方面,完善了藥品配送機制,配送輻射面達到100%;與農村衛生站相結合,實現了兩網和新農合建設的有機結合;通過合理引導投資者在農村新開單體藥店、惠民藥房,延伸兩網建設,進一步滿足了農村群眾的用藥需求。監督網方面,切實提高信息員素質,利用信息員分散在各鄉村的優勢,加強對農村便民藥房的監管,取得了較好效果。

五是加強不良反應、藥品廣告監測,鞏固監管長效機制。切實開展不良反應監測,上報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310例;進一步深化藥械廣告聯合會審制度,今年已聯合現場監測5次,責令整改5次;開展了虛假違法廣告專項檢查,共對18個違法違規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依法移送工商部門處理,移送率達100%。

(三)積極溝通協調,力促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確保干部隊伍穩定

我局在今年機構改革期間,積極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溝通,加強系統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了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一是局領導班子多次專題研究機構改革情況,隨時收集掌握其他省市藥監部門機改情況,及時與人事、編辦等部門溝通,為全市機構改革提供信息支持。二是經常了解掌握職工在機改期間的思想動態,班子成員多次耐心細致的向系統干部職工講解機改有關政策,同時將基層的訴求和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反映,爭取理解和支持。三是全市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召開以后,及時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傳達貫徹動員大會精神。成立了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省、市有關要求擬定“三定”規定和其他有關工作。目前,我系統機構改革正在積極穩妥推進中。

(四)加大醫藥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工作能動性,促進食品醫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努力挖掘醫藥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開展項目推進,促進醫藥產業發展的要求,我局始終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寓服務于發展之中”的理念,年初,我局召集四川省旺林堂藥業、鴻鶴制藥、云南久泰藥業、太極集團醫藥有限公司等十一家具有發展潛力的醫藥企業負責人,召開了“市發展壯大醫藥經濟暨招商引資研討會”,深入挖掘新增長點,明確發展目標,抽調科室精干人員一對一服務企業發展。全年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89家,完成GSP(藥品經營企業)認證370家。局領導12次帶隊深入企業開展服務,幫助指導旺林堂藥業、健能制藥和金歲方藥業公司通過藥品GMP認證;幫助健能制藥增加了混懸液、溶液劑(含外用)的生產范圍;幫促健能制藥、旺林堂藥業通過了11個新品種注冊現場和生產現場核查,獲得4個新品種注冊批件,還有5個新品種進入國家局公示階段。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現有生產場地和設備利用率,成為市醫藥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全市醫藥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產值、稅收、利潤均較同期增加。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力度。制定了2010年招商引資項目規劃,深入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調查研究,挖掘確定重大項目,儲備招商引資項目線索7個,并逐月開展跟蹤服務。市外、省外具有雄厚實力的藥品經營企業對我市良好的政務環境和市場環境充滿信心,爭相來投資:深圳恒豐益印刷器材公司投資700萬在我市組建四川華芝藥業有限公司,從事藥品醫療器械批發經營,成為我市藥械市場的后起之秀;四川久泰醫藥貿易有限公司斥資500萬擴大經營規模,謀求企業做大做強;旺林堂藥業投資400萬元擴建膽舒滴丸生產線;金歲方藥業新建及認證投資500萬元;“老百姓”、“健之佳”等知名零售連鎖企業在市區和兩縣開辦連鎖門店;天津中新藥業集團投資2億元的醫藥物流中心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全年共挖掘具有醫藥新型工業化特色項目5個,目前促進項目落地4個,共引資2100萬元(其中,省外1400萬元,市外700萬元),提前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招商引資1000萬元目標任務的210%。

(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

我局將創先爭優活動和“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監管理念,開創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局面的有效載體。一是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在黨支部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了以“組織怎么建、黨員怎么干”為主要內容的大討論和專題組織生活會,在局網站開辟創先爭優活動宣傳專欄,及時報道創先爭優活動開展過程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已編發“創先爭優活動簡報”10期,省局網站報道6條,局網站報道10條。二是在“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中,及時成立了幫扶領導小組,擬定了幫扶活動實施方案,選定了優秀青年干部駐村幫扶。經過3個月的實地調研和協調,在我局熟悉的食品產業方面,聯系到安溪鎮籍企業家在安溪鎮投資近50萬元建成紅苕粉生產加工基地,力爭年內投產。針對幫扶村的特困戶、貧困戶,選定了4戶有脫貧潛力的對象,按照各家實際,幫助確定了飼養山羊、鴨鵝等家畜的脫貧項目,并資助2500元幫助各家購買幼畜,確保幫扶對象年內全部實現脫貧致富。

(六)加強干部隊伍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節假日期間值班管理,狠抓督辦、信訪、意見、提案的工作,做到了信訪舉報件件有登記、有落實、有回復。堅持了每月一次的中心組理論學習和黨員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努力提高機關干部素質。

二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制定了《2010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意見》,層層簽定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4月,組織全體機關干部職工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觀看警示片《被金錢毀滅的人生》。同時,狠抓了節日期間廉政紀律,有效的遏制了不廉潔行為的發生。

2010年,在全局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下,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確保了全市未發生一起重特大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事故,許多亮點工作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由于機構改革滯后,雖然《食品安全法》已實施一周年,但食品監督管理職能調整還未到位,對于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影響;部分監管部門食品安全檢驗費等工作經費也無保障;二是食品、藥品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力度還不夠,部分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和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還不夠強;三是執法者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與所承擔的監管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爭先創優活動,準確把握創先爭優活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內容,突出重點領域,把握關鍵環節,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緊緊圍繞機構改革后我局職能調整的實際,積極思考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新對策,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繼續加強對藥品市場的監管,強化藥品市場監督管理,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壓態勢,繼續加強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的監管,加強對基本藥物質量的監管力度,繼續抓好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進一步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

(三)切實履行好餐飲服務、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職責。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產品違法行為;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落實農村群體宴席報告檢查制度;繼續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

(四)繼續加強行政效能建設,積極探索行政許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突出行政許可中的亮點,營造人人講效能、處處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濃厚氛圍,創造規范高效誠信開放的政務環境,努力打造“陽光政務”。

(五)繼續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寓服務于發展之中”理念,全力做好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多渠道促進食品醫藥經濟健康發展,確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資目標任務。

(六)加強監管執法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有效提升餐飲服務、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能力,進一步完善干部職工學習、教育制度,筑牢思想防線,確保干部職工不發生違紀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