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惠農管理規范安排
時間:2022-06-08 04:15:00
導語:強農惠農管理規范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縣委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快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強農惠農資金安全運行、規范管理、有效使用,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特提出以下安排:
一、充分認識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各級財政逐年加大了強農惠農資金投入。我省是農業大省,強農惠農資金項目多、金額大、涉及面廣,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關系中央強農惠農政策在我省的落實,關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農村基層社會穩定,關系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各地各部門務必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重大決策上來,統一到依法行政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上來,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采取強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不折不扣地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確保強農惠農資金真正惠及農村和廣大農民。
二、突出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管理重點
中央和全省各級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各項資金投入,包括全省各級發改、教育、科技、民族、民政、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交通、水利、農業、林業、商務、文化、衛生、人口計生、廣電、新聞出版、移民、畜牧、扶貧、農機、農村能源等有關部門分配下達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救災扶貧資金等強農惠農資金,都要納入監管范圍。當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重點是:
1.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類資金,主要是指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病險水庫治理、洞庭湖區堤防建設、農村能源建設、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土地整理與耕地保護、鄉村清潔工程等資金。
2.涉農獎勵補貼類資金,主要是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水稻良種補貼、棉花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良種補貼、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與撲殺補助、退耕還林補助、生態公益林補償、產糧大縣獎勵、油料生產大縣獎勵、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
3.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類資金,主要是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科技、新農村現代物流網絡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等資金。
4.農業綜合開發類資金,主要是指用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等資金。
5.農村綜合改革類資金,主要是鄉鎮機構改革、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湖區農民負擔綜合改革、化解鄉村債務、農村義務教育債務、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等資金。
6.農業防災救災類資金,主要是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地質災害防治資金等。
7.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類資金,主要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改擴建、農村安居工程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農村環境保護、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等資金。
8.財政扶貧開發類資金,主要是中央和省財政用于扶貧工作重點縣的支出資金。
9.庫區移民類資金,主要是中央和省財政安排用于支持庫區飲水、道路和困難移民住房等生活生產設施建設和移民后期扶持、口糧補貼的資金。
10.支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類資金,主要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鄉鎮機關辦公用房建設等資金。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管理
1.明確部門監管責任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建立監管長效機制。財政部門負責強農惠農資金的申報、分配、撥付和監督檢查等資金管理工作,凡能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補貼資金都要通過“一卡通”發放;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強農惠農項目的立項申請、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等項目管理工作,要切實加強內部監管;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的專項審計和跟蹤審計,確保資金規范、高效、安全、廉潔使用;糾風、減負部門要加大綜合監督力度,每年要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強農惠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重點問題,要督促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對因監管不力、行政不作為等失職瀆職行為造成重大損失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單位領導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2.實行信息公開制度
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應將重要的強農惠農資金用途、補助標準、補助對象以及其他要求以適當的形式予以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縣市區、鄉鎮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在強農惠農資金正式撥付后15個工作日內,通過政府網站、政務公開欄等方式向群眾公開資金名稱、來源、數量、項目安排等情況,強農惠農項目實施結束后要及時向群眾公布資金使用情況。
3.實行備案制度
從年1月1日起,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把強農惠農資金名稱、來源、金額(包括本級安排)、項目安排等情況在資金正式撥付后的15個工作日內報同級糾風辦和審計部門備案,惠農政策補貼、補償和補助資金要同時報同級減負辦備案。糾風辦、審計部門、減負辦和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按照分級負責和條塊管理的原則,分別建立項目資料檔案,并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問效。
4.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的紀檢監察機制,要把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作為推動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工作的有力抓手,注重在審計、信訪舉報和新聞媒體報道中發現案件線索,做到有線索必深究、有案必查處,對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對截留、挪用、擠占、套取、貪污強農惠農資金的,依法依紀追究直接責任人和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被截留、挪用、擠占、套取、貪污的專項資金要及時如數追回。通過查處案件,切實達到加強監管、堵塞漏洞、完善機制、教育警示的目的。
四、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工作的領導,支持和督促強農惠農資金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管好用好強農惠農資金。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的具體操作規程,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要認真研究治本措施,以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推動制度創新。糾風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會同有關部門作出總體部署,搞好任務分解,推動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及時溝通情況,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全力。要抓好正反兩方面典型,對存在問題的單位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好的經驗和做法要予以總結推廣。
- 上一篇:縣規劃局全年總結和思路
- 下一篇:城區公共租賃的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