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部門改革工作打算

時間:2022-01-12 08:46:00

導語:財稅部門改革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稅部門改革工作打算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努力克服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和政策性減收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緊緊圍繞趕超發展主戰略和“主攻兩區”發展思路不動搖,積極培植財源,深挖增收潛力,狠抓收入征管,保持了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同時,優化調整支出結構,為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進一步推進財政改革,提升效能,確保了財政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主要體現在:

1、收入快速增長,質量提升。一是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70億元大關,達到74.01億元,增長45.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5.43億元,增幅55.7%;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三。在去年增幅全省第一的基礎上仍保持了快速增長。二是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市稅收收入完成60.5億元,同比增長50.5%,增速列全省第一。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81.7%,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工業園區實現稅收18億元,是2006年創園之初的5倍。

2、縣(區)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縣(區)財政總收入完成60.1億元,同比增長48.2%,比全省縣級總收入平均增幅高出11個百分點。有8個縣(區)財政收入增幅超40%,其中,東鄉、廣昌、資溪增幅達64.7%、61.9%和52.5%。從收入總量看,東鄉縣跨入10億元縣行列,臨川區達到9億元,6個縣(區)超5億元。與2005年相比,我市縣(區)財政總收入在全省排位平均前進17.5位,最快的廣昌縣前進37位,排名全省80位以后的縣從7個減少到3個。

3、“財源蛋糕”做大,后勁增強。2010年,全市財政部門多方籌措資金,及時兌現優惠政策措施,有效增加財源建設投入,有力地支持了企業、園區發展和項目建設,增強了財政發展后勁。全市財政預算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達6.9億元,比上年增加3.4億元,增長97%;全市共爭取上級各項轉移支付資金85億多元,爭取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1.37億元,發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撥付投資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和勞動力培訓等資金16億多元,為109戶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障費1568萬元;市本級投入城市重點項目建設資金15億多元,通過財政擔保中心和國資擔保中心提供融資擔保貸款2.85億元,為本級企業減稅5000多萬元。

4、支出結構優化,保障有力。各級財政部門著力優化支出結構,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同時,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2010年,全市財政撥付公共財政政策資金8.4億元,新增2.6億元,增長44.8%;2010年用于教育、農林水、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環境保護等涉及民生支出83.4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59.8%,新增19.3億元,同比增長30%。

5、干部素質提升,作風改善。干部隊伍素質是做好我市財政工作的重要因素,我市財政部門開展了“機關效能年”和“創業服務年”活動,財政自身建設成效顯著,機關作風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的執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明顯提升。市財政局先后榮獲省文明單位和市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各項獎勵48項次,各縣(區)財政局也獲得各級各類多項獎勵。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財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收入總量較小。收入在全省排位仍靠后,人均水平差距較大。二是收入質量偏低。“兩個比重”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個和2.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稅收僅占稅收收入的18%。三是收支矛盾尖銳。保民生、保運轉、保工資和支持項目建設資金壓力巨大。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趕超發展、提速進位、爭創一流”的總體目標,奮力開創我市財政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起始年,“十二五”期間,我市財政總收入要實現年均增長25%,到2015年達到226億元。按照這一目標,2011年全市財政總收入計劃初步確定為確保96.22億元,增長30%;力爭超百億,增長35.1%。全市財政部門要切實按照“趕超發展、提速進位、爭創一流”總體目標,緊緊圍繞“兩抓、兩化、兩轉變”總體要求,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國家戰略,融入海西經濟區等重大歷史機遇,振奮精神,搶抓機遇,攻堅克難,認真扎實地做好2011年財政工作。

1、堅定不移地做大財政蛋糕。各級財稅部門要圍繞重大項目,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充分落實財稅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配套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為重大項目建設營造更為寬松的財稅環境。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產業后勁,努力培育利稅大戶,不斷提升財稅發展能力。將培植財源的著力點放在工業及園區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上,全力支持重大產業項目、朝陽企業和生根企業發展,支持全民創業,特別是積極引導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上市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稅收含量和可用財力貢獻度,做大收入總量,做優收入質量,增強發展后勁。

2、堅定不移地狠抓收入征管。為支持經濟發展,提高民生保障能力,解決我市發展中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提高抗風險能力,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環境,一手抓加強稅收征管,要用好用活政策,強化財源監控,創新征管手段,提高稅收質量,確保我市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健康增長。一是加強稅源分析,強化監控措施,加大綜合治稅力度,切實堵塞稅收征管漏洞,最大限度挖掘稅收增收潛力。同時,及時清繳歷年舊欠,杜絕新欠,防止收入流失。二是大力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完善非稅收入管理模式,嚴格按照上級規定,從2011年1月1日起,將除教育收費外的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嚴禁擠占挪用、截留坐支等違規行為,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庫,做大收入規模。

3、堅定不移地實現以人為本。堅持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省財政廳“增加安排72億元,實施70項公共財政政策”的總體部署,積極加大資金籌集力度,及時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共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同時,要加大預算安排和執行力度,確保工資、機關運轉和法定增長需要,特別是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確保達到省里下達我市的增長目標要求。

4、堅定不移地深化財政改革。一是繼續推進完善好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等各項改革。二是繼續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績效管理,健全對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積極探索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三是加強地方性債務和資金安全管理。繼續壓縮預算暫付款,確保預算正常有序執行,推進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清理核實工作,防范財政風險。四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強化預算約束,堅持厲行節約,繼續嚴格控制和大力壓縮公務接待費、出國經費、公務用車購置費三項支出。五是加強財政基礎工作,推進“金財工程”網絡平臺建設。六是各縣(區)財政部門要根據耕地占用稅、契稅劃轉后的新形勢,積極推進鄉鎮財政所建設,將職能轉變到強化政策資金監管、服務基層群眾發展上來。

5、堅定不移地加強自身建設。全市財政部門要按照“發展提升年”和“創先爭優”活動要求,著力加強自身建設,推進財政干部隊伍以更高的素質、更優的作風、更新的形象,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繼續抓好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引導財政干部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努力把握和適應不斷發展的財政工作新形勢、新變化,駕馭財政工作大局,提升執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二是堅持“心系群眾、財政為民”服務理念。深化“八項服務承諾”內涵,引導財政干部深刻認識到人人都是環境、事事關乎形象,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政干部依法理財和廉潔從政意識,認真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做到樹清風、揚正氣,有效展現財政干部依法廉潔理財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