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經濟建設全年計劃
時間:2022-02-27 11:21:00
導語:城鄉經濟建設全年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是全面完成計劃、銜接計劃的重要一年,也是統籌城鄉、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區五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突出加快發展這一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繼續實施工業強區和產業化富民兩大戰略,構建煤電能源、重化工和綠色食品加工三大工業主導產業,推進“雞、牛、菜、草”四大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確保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確保財政收入和城鄉人均收入有較大提高,確保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確保城區面貌不斷改善,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45億元,增長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5億元,增長16.1%;第二產業增加值36.9億元,增長28.7%;第三產業增加值19億元,增長20.6%。入庫級次調整后,財政收入實現6.12億元,比上年增長46%,可比口徑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6元,分別增加800元和50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2億元,增長23.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億元,增長15%。
年內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工業項目,加快發展工業經濟
堅持地企一體化發展方向,以資源為紐帶,依托工業園區,擴張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構建以煤電能源、重化工、綠色食品加工三大產業為主導,羊絨制品和木材加工兩大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補充的工業體系。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32.4億元,增長29.2%,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95以上。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工業優化升級。鞏固提高煤電能源工業。積極勘探開發后續資源,實施昌盛、建昌營等21個地方煤礦技改項目,新增煤炭生產能力60萬噸。支持元寶山露天煤礦、老公營子煤礦按期達產和投產。整合煤炭市場,發揮煤炭行業協會綜合協調職能,加強對煤炭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解決稅賦不均、稅源流失問題,提高行業整體效益。組建寶山能源(集團)公司,加快煤、電、銅冶煉一體化經營。支持元寶山發電廠三期工程四號機組建設,并適時開展四期工程2×60萬千瓦機組前期工作,促成平莊熱電廠二期工程2×5萬千瓦機組開工,運作元寶山熱電廠三期工程。著力發展重化工業。開工建設年產25萬噸煤制甲醇項目,精密銅管項目實現達產達效,確保玉米制乙醇、錳金屬提煉、鉬鐵合金、公路護欄制造、宏文機電汽車鑄件、土霉素堿等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和投產。做好電解銅冶煉項目前期工作。做強綠色食品工業。以擴大規模、做優品牌為重點,支持草原興發投資2.46億元進行綠鳥雞配套體系建設和信息化自動系統建設;擴建伊利液態奶生產線,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360噸;建成年產10萬噸帥威元興奶牛飼料加工項目;開工建設蔬菜深加工項目。培育壯大木材加工、羊絨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行業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完善園區載體功能,集中力量發展園區經濟。堅持政府投資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確保入駐項目開工建設和生產需要。實施五家工業項目區輸變電工程,解決供電負荷不足問題。擴大平莊、五家、云杉路工業項目區規模,規劃建設元寶山化工項目區和宏文機電工業項目區。圍繞項目區功能劃分和產業定位,爭取引進和上馬一批新項目,提高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專業集中、關聯度強的項目基地和產業集群,變項目帶動為產業拉動。強化項目區管理服務,創新招商方式,理順利益分配關系,鼓勵鎮鄉、村招商項目入駐園區。
二、擴張優勢農產品產業基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適應市場結構性和戰略性調整,加快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重點發展設施畜牧業和設施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加快產業基地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草原興發、伊利乳業兩大龍頭企業,推進四大產業基地建設。加大購牛和招商引牛力度,增加現有小區承載量,推廣以村組為區模式,新建擴建奶牛小區10處、奶站20個,奶牛存欄3萬頭以上。落實保護地蔬菜發展規劃,以低成本、實用型日光溫室為主,新建300畝以上保護地蔬菜小區14處,增加保護地蔬菜面積2萬畝。充分利用保護地蔬菜設施,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雞加菜交替生產,擴大綠鳥雞生產規模,新建綠鳥雞放養場20處,肉雞飼養量達到2000萬只。大力發展飼草料基地和青貯設施,建設優質糧飼兼用玉米基地10萬畝,新增人工種草2萬畝,新建青貯設施5萬立方米。繼續抓好肉牛、肉羊等養殖業,肉牛、肉羊飼養量分別達到4萬頭和10萬只。因地制宜發展葵花、烤煙等種植業。
加大支農力度,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落實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適應產業化發展需要,培養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加強服務和指導,推廣農業適用技術,提高基地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健全三級動物防疫體系,制定動物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預案,嚴格動物疫病防治和處置制度,保證畜牧業生產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能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抓好農產品信息網絡建設,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抓住國家對農業和生態建設政策支持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運作實施平莊供水擴建、人畜飲水安全、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建設與保護、農村沼氣、利用疏干水建設農田節水灌溉和工業供水工程等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生態建設,完成人工造林5000畝,更新改造低產低效林15000畝。
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實施“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積極運作哈拉卜吐村100戶貧困人口移民搬遷項目。增加財政資金投入,鼓勵貧困鄉鎮立足實際發展產業化項目,引導農民改土治水修路,加快脫貧步伐。
三、開發建設平莊西城區,增強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
按照“完善規劃設計,改造基礎設施,拉大城區框架,提高城市品位”的思路,規劃建設平莊西城區,改造老城區,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整體功能。
高檔次建設平莊西城區。開發西城區是著眼于建設20萬人口以上中等規模城市的重要戰略舉措,是繼區址搬遷后城市建設又一次大動作,必將帶來我區城市建設的新高潮。要突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備的設計理念,高起點編制平莊西城區整體規劃,高標準完成各類修建性詳規和專業規劃。采取政策引導和市場化方式,統合社會力量,統籌調度資金,加快開發建設。計劃投資2億元,完成土地征用,實施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和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兩所高中和部分機關單位辦公樓,以教育產業帶動房地產開發。力爭2-3年時間,把平莊西城區建成集文化教育、機關辦公、生活服務于一體,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環境優美,高品位、有特點的現代化新型城區。
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完善平莊老城區重點改造地段修建性詳規和控制性詳規。積極穩妥地推進銀河廣場東側拆遷,開工建設銀河B住宅區和紅山路、銀河街延伸貫通工程,重建銀河街旱河橋,啟動天山路改造。爭取國債項目資金支持,完善城區市政公用設施,運作實施平莊城區給水管網改造、大黑山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中水回收再利用項目。加快景觀游園和公共休閑場所規劃建設,積極運作投資2000萬元的向陽山土地整理項目,推進“兩山一帶”和中心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推動元寶山城區建設。修編建制鎮總體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建制鎮按規劃進行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改造,完善城鎮功能。繼續改造城鄉道路,支持赤朝、赤通高速公路建設,同步實施平莊城區至赤朝高速公路10.5公里連接道路工程,完成平牛線山前段、北七家至西露天礦油路建設。
加強城市經營和管理。堅持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統一收購儲備和計劃供地,全面推行經營性用地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進行出讓,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建立健全劃撥土地處置申報制度,規范土地劃撥、征用和轉讓程序,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探索建立城市建設融資擔保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提高城市經營效果。深化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對園林、物業、自來水等單位實施轉制。堅持城市集中統一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深入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整治影響城市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空氣質量和市容市貌的突出問題,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生活空間。
四、加強引導和服務,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深入落實自治區發展第三產業優惠政策和元寶山區第三產業發展綱要,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服務業結構調整。引進服務業龍頭,推進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鞏固商貿流通企業改革成果,改造和提升商貿流通傳統產業。依托中心城區和建制鎮,以赤朝、上安公路兩側為發展平臺,統籌研究產業開發、物流運輸、商業網點和市場布局。規劃運作向陽果蔬批發市場和古山木材市場,擴建平莊大牲畜交易市場和馬林葵花交易市場,完善向陽建材市場和元寶山農貿市場,確保古山綠源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元寶山汽配市場和賽歐亞物流園區年內投入運營。重新整合平莊商城,調整商業布局,發展專業市場。繼續推進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服務業發展,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規范完善房地產、信息、中介等服務業,大力發展各類便民、利民社區服務業,整體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五、堅持開放帶動戰略,推動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
全面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充分利用煤電能源、重化工、食品工業等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工業園區和骨干企業為載體,面向發達地區和大型企業,采取定向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廣泛開展各類招商活動,確保全年招商引資突破10億元。繼續推行招商項目領導全程負責制,加大簽約項目和在建項目跟蹤服務力度,促進項目落地開工和投產。選派優秀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職和帶薪謀職鍛煉,推進經濟技術合作和信息交流。健全招商引資機構,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考核、兌現獎懲。
認真做好項目儲備和推介對接。重點謀劃運作煤化工、電源點、有色金屬冶煉、機電制造和平莊礦區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元寶山露天礦疏干水綜合利用等一批關聯度高、支撐力強的大項目,做深做細前期工作,加大跑部進廳和項目推介對接力度,力爭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域和空間,鼓勵民營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引聯重組,做大企業規模,重點培植北環科工貿、寶馬實業等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興業,對新上項目給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業熱情。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支持民營企業攀高結貴,實施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爭創名牌。提高民營企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成立民營企業家協會,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規范運營,促進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水平。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和審批環節。擴大行政服務中心審批范圍,推行項目審批代辦服務,提高就地辦結率。認真落實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掛牌保護,建立行政投訴中心,暢通企業投訴和受理渠道,公開處理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完善政府、企業和金融部門之間的信用機制,營造誠信社會。
六、深化財政改革,增強財政實力
調整區鎮鄉財政體制,實行鎮鄉財政增收與轉移支付和獎勵掛鉤,調動鎮鄉聚財理財積極性。深化國庫集中收付改革,逐步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擴大政府采購范圍。繼續推進非稅收入收繳改革,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快國有資產流動重組,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擴大國有資產經營規模,提高國有資產融資能力。深化農村“三項改革”,建立農民增收減負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
加強稅收征管,規范財政稅收秩序,依法治稅,切實搞好重點稅源監控,嚴厲打擊各種偷逃騙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完善綜合預算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機關正常運轉。實行重點項目會計委派制,強化專項資金審計監督,整頓財經秩序,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七、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推進科教興區。按照合理布局、相對集中的原則,逐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高中教育向中心城區集中,在全市率先普及高中教育。鞏固“兩基”成果,增加教育基礎設施投入,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加快科技發展,以承辦自治區第三屆農博會、赤峰市第五屆農交會為契機,增加科技投入,抓好科技培訓、技術成果引進和轉化,爭取列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重點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和急需、緊缺適用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以聘用制為重點,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加快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程。
積極發展衛生、廣電和計劃生育等各項事業。整合全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突出專業特色,逐步形成專而精的新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依法規范食品和醫藥衛生市場。擴大有線電視網絡覆蓋率,爭取70%的村實現聯網。適應人口變化的新特點,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整合社區資源,健全社區管理機構,實現地企社區一體化管理,建設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居民自治、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充分發揮統計調度分析職能,高質量完成第一次經濟普查任務。關心、支持群團組織和老齡、殘疾人等事業,繼續做好文化、檔案、民族宗教、民兵等方面工作。
切實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基金征繳率和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完善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銜接,解決好轉制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接續問題。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和分類施保。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強化勞動合同管理,整頓和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認真落實下崗職工再就業扶持政策,推進勞動力市場建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再就業培訓,促進再就業。完善對農民工的就業服務,積極發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00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好迎接自治區第五屆星級文明城市檢查評比和全市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創新活動載體,圍繞全區中心工作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增強全民進取精神和文明意識,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示范社區為載體,不斷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有序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信訪責任制和處理突出信訪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對重點信訪案件的協調解決力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加強信訪穩定基層基礎工作,深入排查、調處矛盾糾紛,預防并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勢頭,嚴密防范和處理邪教組織的非法活動,促進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好轉,維護社會穩定。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增加安全生產投入,抓好制度建設、日常管理和職工安全教育培訓等基礎工作,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一票否決制,嚴肅追究事故直接責任者和相關領導責任。
- 上一篇:編辦自身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編辦機構編制監查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