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

時間:2022-04-05 10:36:00

導語:應急管理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急管理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

2012年,我市應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應急辦的精心指導下,緊密圍繞全市趕超發展大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有效地防范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減輕和消除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社會危害和影響,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取得較好的業績。

一、著眼于應對處置各類重大突發事件,認真履行應急管理職能

全年共協調處置“6·21”特大洪災、“5·23”東鄉縣境內列車脫軌事故等各類重特大突發事件十余件,均做到了反應迅速、上報及時、傳達到位、調度得當。

(一)積極參與“6·21”唱凱堤決口特大洪災應急處置工作。今年6月中下旬,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特別是6月21日下午6時30分,撫河唱凱堤突然決口,造成4個鄉(鎮)15萬人受淹。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洪澇災害,市應急辦積極協調,全力以赴,充分發揮領導參謀助手作用和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經受住了特大災害對我市應急工作的嚴峻考驗。一是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工作。洪災期間,應急值守人員由原來的1人增加到3人,全天候24小時值守,帶班領導吃住在辦公室,日夜收集匯總信息,統一協調,及時傳達領導指示,處理災區群眾來電。期間共收發各類通知70余個、傳真80余份、協調處理各類應急事件100余起。二是強化信息報送工作。災情發生后,市政府領導全部在抗洪第一線,編發的《信息快報》難以在第一時間送達領導手中,為此,在信息報送方式上變書面報送為電話、手機短信報送,確保領導能及時了解應急信息。三是扎實做好應急處置前期準備工作。地質災害、氣象、水文等監測網絡嚴密有力,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有關數據;早在6月13日,氣象部門就進入Ⅳ級應急響應狀態,6月17日進入Ⅲ級應急響應狀態,并每天通過手機短信、電視、12121、網絡、電子顯示屏和報紙等途徑暴雨天氣動態信息;市防總于6月17日19時和19日17時先后啟動防汛Ⅳ級、Ⅲ級應急響應,并于6月20日24時在全省率先及時啟動了防汛I級應急響應。四是應急救援快速有力。6月21日唱凱堤決口后,市應急委各成員單位快速反應,積極做好抗洪救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督導、調度以及橫向、縱向的聯系等工作,特大洪災的應對和處置工作呈現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局面。市四套班子領導在第一時間全部趕赴救援現場,并迅速成立了搶險救援總指揮部,隨后,還成立了救災安置工作指揮部和唱凱堤決口封堵工作指揮部。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統一調度下,我市迅速取得了救人、安置、堵口三個關鍵性勝利。

(二)積極協調做好“5·23”東鄉縣境內列車脫軌事故應急處置工作。5月23日凌晨2時許,由上海開往桂林的K859次列車,運行至滬昆鐵路東鄉段時,遇到山體突然滑坡,發生脫軌事故,致19人死亡,71人受傷。事故發生后,總書記、張德江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批示;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在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統一協調、指揮下,整個救援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一是反應迅速。市應急辦在得到事故發生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向省政府應急辦和市政府領導報告,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協調組織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醫療人員、供電搶修人員及附近群眾冒雨投入到搶險救援之中。二是分工明確。接到報告后,市委書記、市長帶領在家的市領導立即趕赴現場,及時成立了接待接訪、醫療救助、后勤保障、新聞報道、現場清理、維護穩定等6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由一名市領導任組長,6個組按各自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協作,認真履行職責,確保了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順利進行。三是協調有力。市領導在東鄉縣及時召開事故處理協調會,傳達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搶險救援工作的指示精神。東鄉縣相應成立了工作機構,組織武警、消防、公安干警、駐地部隊和醫務人員共600多人,以及當地干部、民兵預備役人員500多人迅速集結現場,開展搶救傷員、清理現場、維護秩序等工作。通過各方齊心協力,形成市、縣、鄉千余干部群眾迅速集結、積極參與,各級各部門全力配合、通力協作的施救局面,確保了事故傷亡人員及時得到妥善安排,滬昆鐵路短時間內恢復了通車。

(三)妥善協調處置其他一系列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除積極協調處置了“6·21”特大洪災、“5·23”東鄉縣境內列車脫軌事故外,全年還處置了多起交通事故、火災、危險化學品泄漏、群眾聚集性上訪等較大突發事件,均取得了圓滿成功。在處置過程中,應急辦和公安、交通、環保、安監等部門均能快速響應,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掌握現場情況,邊報告、邊協調處置。2012年9月29日凌晨3:20,福建省光澤縣華僑鄉路段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致一輛載有危險化學品氟硅酸的車輛傾覆,少量氟硅酸泄漏流入河中引發水污染,嚴重威脅我市資溪縣境內用水安全。市應急辦在凌晨3:40左右獲悉消息后,立即通知市環保、安監等部門派人趕赴現場指導處理化學品泄漏事件,同時迅速編發事故信息呈報市政府領導和省政府應急辦,并及時將省、市領導指示精神傳達至資溪縣及市直有關部門。資溪縣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事故處理領導小組。由于省、市、縣三級聯動,反應快速,處置果斷,該事件在極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處置,資溪縣境內水源水質監測結果正常,未發生飲水安全事故。

二、著眼于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切實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注重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確保突發事件處置快速有力、有序開展。

(一)認真做好應急預案修訂工作。針對我市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在完善市、縣兩級預案體系的基礎上,正著手補充制定《市成品油供應應急預案》。同時,根據省預案修訂情況,結合我市實際,組織相關部門積極開展調研,著手修訂《市地震應急預案》和《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預計2011年3月份前修訂完成。

(二)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預案建設。我們把基層應急預案的編制作為全年工作重點來抓,切實加強了對鄉(鎮)、村、學校和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指導和督促。目前,全市共制訂和完善基層應急預案4800余件,其中總體預案13個,專項預案220余個,部門預案480余個。

(三)切實做好重大事項應急預案制訂工作。在制訂完善常規性應急預案的同時,為確保我市重大事項和有關活動順利開展,市應急辦還及時有針對性地制訂應急預案,并協調組織實施。5月15日4:00至16日17:00,根據市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需要,市區需動遷供電110KV臨玉線、臨巢線。為確保動遷順利,我們根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市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會同市供電部門制定了《供電110KV臨玉、臨巢線路動遷應急方案》,對停電期間保障城區居民有序用電、群眾正常生活和社會治安等方面均明確了具體措施,協調市公安、城管、衛生、教育、消防等部門組織實施,順利完成了線路動遷工作。

(四)積極開展各類預案演練。2012年,全市各地、各部門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了群眾參與度高、應急聯動性強、形式多樣、實用高效的應急預案演練,市政府應急辦給予支持配合,并積極參與其中。7月30日,市衛生局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東華理工大學舉行了群體性食物中毒演練,11月12日,市人防辦組織了洪澇災害搶險救援演練,12月24日,市供電公司開展了電網2012年“迎峰度冬”聯合反事故演練。

三、著眼于促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不斷完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應急辦注重開拓創新,不斷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努力使應急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一)進一步完善應急值守工作制度。一是重新修訂完善了制度。9月份對《應急值守工作制度》進行了修訂完善,嚴格實行24小時值守工作制和領導帶班制,確保隨時能接聽到值守電話及接收到傳真件;明確值守的輪值時間、交接班程序、值勤記錄、呈報規程、報告信息、傳達領導指示及協調指揮部門聯動等工作要求。二是強化縣(區)應急值守工作。對縣(區)應急值守工作明確提出了“24小時值守、政務人員值守、在值班室值守”三項具體要求。同時,各鄉(鎮)也實行24小時值班工作制度,提高了事發地報送突發事件信息的能力。三是加大對各地各部門應急值守工作督查力度。市應急辦節假日對各縣(區)及市直各單位值守情況進行抽查,平時不定期對各縣(區)應急辦值守情況進行督查。對發現工作不到位的,立即責令整改,并取消當年評先資格。

(二)進一步嚴格落實信息報送工作制度。一是下發加強信息報送工作的文件。9月下旬,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緊急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緊急信息報送工作要負總責、親自抓,要安排分管領導主抓緊急信息報送工作,實行信息報送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值守人員。二是召開加強信息報送工作的會議。為認真貫徹落實9月中旬召開的全省政府系統緊急信息報送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我們及時召開了全市政府系統緊急信息報送工作會議,市政府秘書長余建平親自到會并做重要講話,對做好新形勢下信息報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強調信息報送的時效性。我們要求對可能引發重大突發事件的內幕性、預警性、行動性信息,均要按“第一手情況”、“第一份資料”、“第一時間”的要求及時準確報送。重大突發性事件要確保“零時間”電話報告事件基本情況,1小時內上報文字信息,如果尚未掌握有關情況,可先口頭或書面報告初步情況,隨后報送事態發展、應急處理和原因分析等詳細情況。四是規范信息報送的程序。設立專門用于信息報送的涉密應急值守專用電腦,要求值守人員接到緊急信息報告和傳真件后,必須及時電話報告帶班領導,并按要求在專用電腦上編發《信息快報》和《市值班信息》。要求各縣(區)、市直各單位發生的突發性緊急情況必須在規定動作時間內統一上報市委辦公室信息科、市政府辦應急科;縣(區)委辦和縣(區)政府辦在分別上報緊急信息時要注意協調統一;市政府辦應急科與市委辦信息科在向上級報送重大信息時,也要求保持協調統一。五是充分發揮信息載體作用。我們對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疫情、群體性聚集上訪及其它重要緊急事件和重要社會動態信息,按要求編發《信息快報》、《值班信息》呈送有關領導,并向涉及的有關地區和部門通報。2012年,共編發《信息快報》91期、《值班信息》21期,其中市政府領導在《信息快報》上作批示十余次。謝發明常務副市長在信息快報《福建省光澤縣華僑鄉道路交通事故致危險化學品泄漏》上批示:資溪縣委、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及時得力的。請資溪縣密切關注事故進展情況,加強預警監測,盡全力防范和減少水源污染,確保用水安全。今年以來,我市沒出現一起因重大信息遲報、漏報、瞞報而被省政府應急辦通報。

(三)進一步健全培訓工作機制。一是加強了全市應急管理領導干部的培訓。2012年11月8日-10日,組織了各縣(區)分管應急管理工作的政府領導以及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參加了全省第二期政府應急管理培訓班。之后,市應急辦又通過以會代訓的方式,組織各縣(區)、金巢經濟開發區應急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二是市直部門組織開展了培訓。2012年3月21-22日,市衛生局舉辦了一期全市衛生應急管理培訓班,市本級專家庫成員、醫療衛生應急隊成員共計180余人參加了培訓。11月,選派了35名市、縣級衛生管理、醫療、疾控、衛監人員赴北京參加全國衛生應急救援培訓班。2012年10月9日,市公安局機關應急分隊90余名隊員在市人民警察學校舉行為期7天的全封閉式集中強化訓練。三是加強對市民群眾《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應急避險知識的宣傳。2012年5月12日,市應急辦、地質、交通、衛生、消防等十多個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應急避險知識,據統計,市應急辦共向市民分發《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應急避險知識手冊》2000余份。各縣(區)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各類宣傳培訓活動,在全市民眾中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法》、各類災害的防范、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知識的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四、著眼于提升應急管理整體水平,穩步推進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建設

我們堅持把完善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進一步促進應急管理水平大提升。今年以來,我們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2012年9月29日,我市依托公安消防隊伍組建了市應急救援支隊,同時,積極推動各縣(區)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通知》,至2012年底,全市11個縣(區)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已全部掛牌成立,每個縣(區)都征招應急救援隊員20名,各地財政也給予了專項經費。市水利、林業、衛生、安監、公安等部門都相應地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專家隊伍建設。

(二)推進市應急平臺建設。按照省應急辦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我市在原人防指揮廳的基礎上,改造建設了應急平臺指揮終端,實現了與省應急平臺對接。同時,按照省政府“看得見圖像、聽得到聲音、調得出資料”的要求,經市政府同意,我市將應急指揮平臺與數字城管系統、人民防空指揮系統進行三網合一建設,以“平時用于城市管理,戰時用于人民防空指揮,突發公共事件時用于應急指揮”為目標,實施數字城市信息化系統(三網合一)項目建設。目前,市政府已下發該項目實施方案,并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建設推進小組,計劃于2011年10月驗收并投入運行。

(三)編制《市“十二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市應急辦組織人員深入開展調研,廣泛收集建議意見,并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市實際,草擬了《市“十二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并多次向各縣(區)及市直相關部門征求意見,確定了“十二五”期間應急管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和建設項目。

2012年,盡管我市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距上級要求和新時期應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2011年是“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趕超發展大局,總結經驗,研究對策,完善措施,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構建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一是進一步做好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工作。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組織專門力量,對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進行修訂,進一步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重點檢驗預案是否科學,應急救援隊伍是否適應應急工作的需要,并及時對預案做出修改和調整,使預案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針對基層應急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組織管理不規范、任務不明確、進展不平衡等問題,按照上級要求,切實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四是進一步抓好應急管理培訓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對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企業、學校等負有應急職責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重點是提高認識,增強應急管理知識,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五是進一步開展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對全市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和監控,定期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建議有關部門責令其關停。六是進一步推進應急平臺建設。按照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的要求,一方面要抓好市應急平臺建設,實現與省應急辦、市直各相關部門應急平臺對接;另一方面要著手開展各縣(區)應急平臺建設調研前期準備工作,推動縣(區)應急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