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辦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08 05:19:00
導語:農業辦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境內管轄23個行政村,總人口2.94萬,耕地面積3.7萬畝,山地面積2.79萬畝,漁業面積1.5萬畝,農業在全鄉經濟總量占有重要地位,直接關系到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
指導思想:
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主題,結合本鄉實際,在穩定糧油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以構筑特色產業區塊為抓手,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以和諧發展為落腳點抓好農業各項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村莊整治、飲用水工程力度,為建設新農村作出貢獻。
一、強化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鄉傳統農業產業有糧油、柑桔、畜禽,新興特色產業有水產業、蔬菜業、溫氏養殖業。傳統產業糧油要推廣良種,提高復種指數;柑桔要改良品種,提高種植效益;畜禽要扶持規模養殖,引導無污染養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疫病預警機制建設,提高養殖效益。
制定產業區域規劃,分類指導,創新經營策略,調整種養結構,農民增收途徑:
借助溫氏集團種雞場落戶本鄉契機,發展養雞戶200余戶,為農民增收1000萬元。
結合“三整治”工作,做好沼液服務文章,推廣“豬—沼—果”生態模式,將沼液返還柑桔、水稻、筍竹等種植業,節約農藥、化肥支出,為農民增收400萬元
落實惠農政策到位,加強早稻生產宣傳力度,落實糧食訂單任務,為民增收400萬元。
加強現代農業基地、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為農業增效200萬元
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
農業生產面臨農田水利設施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的現狀,要以改善和提高農業生產條件為重點,大力實施土地整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渠道防滲加固等工程項目,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積極包裝項目,與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對接,爭取資金扶持;二是做好施工前期工作,做到無障礙施工,確保工程有序完工。明年主要抓好:
1、“千庫保安”工程項目和中央財政重點縣項目的實施工作;
2、溪小流域治理及面上小型水利建設;
3、省級土地整理續建及造田造地等項目。
三、統籌兼顧,和諧發展。
農業工作面廣、工作量大,如何做好農業工作,要統籌兼顧,善于彈鋼琴,以不變應萬變,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1、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協會,提供技術信息平臺,與上級有關部門進行項目對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并結合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著力抓好200戶溫氏養雞,為農民增收打下基礎。
2、做好林業工作。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護林,保護生態平衡。
3、“三防”工作常抓不懈。“防汛、防火、防疫”做到“人員、制度、責任、經費”四落實,狠抓塘庫巡查員、森林護林員、動物防疫員三支隊伍建設,有效遏制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做好抗旱工作,確保農民增收。
4、加大農民素質培訓。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扎實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工作。精心制訂培訓任務和培訓計劃,采取培訓班、現場會、廣播會、示范基地建設,讓農民隨時隨地學知識、學技術,提高種養技術和經營方式,為農民增收作出貢獻。
5、扎實推進村莊整治、飲用水工程工作。明年計劃完成茶場新村、塢坎村村莊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大治村、虎龍村園中村飲用水工程。
- 上一篇:財政局行政事業單位收費年審通知
- 下一篇:房改辦廉政工作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