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年度工作目標

時間:2022-06-27 01:48:59

導語:農業局年度工作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年度工作目標

一、工作思路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深入實施“品牌惠農”戰略,突出轉方式調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有機化、品牌化、產業化為方向,以高端高質高效為目標,實施四大產業振興計劃;以基地化、園區化為重點,推進有機農業、都市農業、循環農業發展,拓展功能,拉長農業效益鏈,提升“”農業品牌綜合效益;以股權化、股份化為方向,深化農村土地及集體產權改革,創新發展機制,夯實基礎,增加投入,推動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村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

1、轉變發展方式,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持續增效,全縣農業增加值增幅達到8%以上。

啟動四大產業振興計劃,率先實施蘋果產業振興項目,示范帶動10萬畝蘋果逐步達到園區農業水平,畝均收入12000元以上。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引進名優特新果品,建立新品種展示園。

規范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總面積達到15萬畝,爭創全國有機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

打造一批有機農業、都市農業、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爭創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點)、全省循環農業示范縣。

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創建,爭創一批信譽好、美譽度高的名牌企業、名牌產品和名牌基地。

以產業化提升農業,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成品,從生產加工到消費,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鏈條,在部分企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

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

2、拓寬增收渠道,提高經營性收入,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民增收14%以上。

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

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規模經營,增加經營性收入。

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增加政策性收入。

依法引導土地合理流轉,增加資產性收入。

3、夯實機制基礎,實施“農村殷實小康十大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保持全縣農村和諧穩定。

完成全縣30個新農村示范村和14個綜合典型村建設任務,實現1年見成效、2年上檔次。

落實監管制度,規范農村“三資”管理。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管。

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和頒證步伐,完善農村產權流轉服務體系、糾紛調處體系,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三、工作重點

圍繞上述工作目標,重點實施10大提升工程:

1、實施產業振興計劃,提升主導產業效益

堅持有機化、品牌化方向,完成四大產業振興計劃編制,牽頭組織啟動實施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四大產業振興計劃,推進農業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改造郁閉果園4000畝,建矮砧密植現代化栽培示范園600畝,發展循環農業示范基地600畝,示范帶動10萬畝;實施品牌畜產品產業化提升項目,規劃建設黑山羊原種場1處、良種繁育基地5處,建設省級以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3處;實施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建設,實施精品園創建工程,打造悅莊韭菜、魯村芹菜、西長旺藕、南麻佛手瓜、越夏蘿卜、悅莊消水蒜黃等地方名產蔬菜;突出桔梗、丹參、黃芩、黃芪4個品種,抓好中藥材標準化園區建設,完善加工營銷網絡,積極開發保健性中藥材生產加工項目。

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把引進新品種、改革栽培模式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認真研究我縣所處緯度適宜發展的果品品種,積極引進名優特新果品,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升農產品品質。因地制宜發展蔬菜、中藥材、黃煙、花卉等特色增收項目,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2、擴大有機基地規模,提升有機農業的引領作用

按照有機化、規?;^域化的要求,集中抓好50處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引導10個片區、20個行政村整建制推進有機生產,新發展有機農產品基地5萬畝,全縣有機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加強基地軟、硬件綜合配套建設,建立完善農事記錄制度、質量追溯制度、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生產管理控制制度,全面提升基地建設管理標準,爭創全國有機農業(紅富士蘋果)生產示范基地,增強有機農業引領作用。

3、發展都市農業、循環農業,提升農業增收空間

實施農業精品園區創建工程,抓好都市農業示范園、循環農業示范園建設。培育創意農業,規劃建設1-2處農業主題公園和城鄉果品長廊,配套提升6處都市農業示范園,新創建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2處以上。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打造農業旅游觀光區2-3處,鄉村旅游示范點1-2處,舉辦賞花節、采摘節等生態農業旅游活動,爭創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點)。

以沼氣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太陽能開發為抓手,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縱深發展,重點建設2處省級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實施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扶持建設“小型養殖場沼氣池標準化果園”為主導模式的生態農業示范戶1萬戶,建設沼氣池4000個,加強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爭取1家沼氣服務專業合作組織列入市級示范典型。實施陽光沐浴工程,開展“千戶太陽能熱水器進農家”活動,爭創全省循環農業示范縣。

4、加強品牌培育,提升品牌競爭力

建立完善農業品牌創建激勵機制,積極開展“三品一標”和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爭創工作。力爭新認證有機食品5個以上、爭創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1個以上。建立完善農產品宣傳推介激勵機制,加強品牌宣傳推介,積極參加高層次農業會展,組織辦好農產品專題推介會、蘋果節、大櫻桃采摘節等活動。下大力氣推進名牌企業、名牌產品進超市,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直銷點、在知名超市設立專柜100處以上,初步形成直供營銷網絡,品牌農產品在高端市場直供數量提高5個百分點,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品牌保護管理,規范使用“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大對盜用、冒用有機農產品標識行為的查處力度,樹立農產品品牌的良好形象。充分發揮“蘋果”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成立“蘋果”品牌產業發展協會,抓好“蘋果”品牌的市場化運作。

5、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提升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

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完善銀企合作機制,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資本運營和品牌運作。重點培育2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基地、訂單、股份合作等途徑,加強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按照“突出重點、創新方式、示范帶動、規范發展”的總體思路,繼續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新發展專業合作社30個以上,創建市級示范社5家以上。

6、強化科技服務,提升農業科技支撐力

完善網絡。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發揮好縣、鄉兩級技術人員作用,完善公益性農技推廣網絡,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按照“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試驗示范基地”的模式,建立多元化農技推廣網絡,發揮好1000名科技示范戶帶動作用,示范帶動2萬戶。培育隊伍。開展創業培訓、陽光工程、農村干部學歷教育,集中培育100名技術骨干、200名經濟組織負責人、1.5萬名農村實用人才,成立30人的農業講師團,建立12支重大有害生物專業化防治隊伍。抓專項技術推廣。積極引進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重點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綠色控害、郁閉果園改造、蘋果矮砧集約栽培等10余項新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0萬畝,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60萬畝,推廣綠色控害技術30萬畝,推廣統防統治技術6萬畝。加大土壤墑情動態監測,定期監測報告,指導農業生產。抓教育培訓。實施冬春、夏秋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行動和百名科技人員下鄉活動,舉辦百期主題培訓班,年內培訓農民5萬人次以上。實施引智工程。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聯系,建立2處科研工作站或試驗基地,實現產學研對接。全力抓好抗旱工作。以強化技術指導、工作督導、宣傳發動、落實補助政策、推廣旱作技術為重點,全力組織抗旱雙保。

7、完善監測監管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強源頭治理力度,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疏導力度。以有機農業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全縣農產品質量提高。推廣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及品牌運作,積極爭創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農產品標準化基地、綠色有機示范區縣和示范鄉鎮創建活動。提升完善省級6萬畝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全縣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60萬畝。加大堵防力度。建成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具備覆蓋全縣大宗農產品常規檢測能力。在“三品一標”認證基地和示范園區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抽檢制度。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開展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建立農資企業信用等級制度,健全農業綜合執法體系。積極開展春夏秋農資市場專項檢查,嚴防違禁假劣農資進入市場,農資合格率提高5個百分點。加強植物檢疫,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生物和重大病蟲害及時預測預報,進行行之有效的跟蹤控制,確保農業生產安全,提高我縣品牌農產品信譽度。

8、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升政策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落實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足額到位。二是強化農民負擔監管,嚴格實行“一票否決”,落實“四項制度”,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創新籌資機制,爭取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三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開展農村“三資”管理試點。構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推進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集中開展村級換屆離任審計。四是嚴格落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工作,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換發補發工作,證書發放率達到95%以上。督促鄉鎮全部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完善農村產權流轉服務、糾紛調處體系,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探索開展“土地股份制”試點,促進適度規模經營。

9、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提升農業有效投入水平

實施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蘋果產業項目,抓好郁閉密植園改造、蘋果矮砧集約栽培、循環農業三大示范園建設,示范帶動蘋果產業振興。實施農村能源項目,新發展沼氣池4000個、發展村級服務網點45個、推廣應用秸稈反應堆大棚334個、建大型秸稈青貯站2處,實現沼氣建設、管理、服務同步推進,促進沼氣產業健康發展。實施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專業化防治體系建設項目,成立12支防治隊伍,推廣統防統治面積6萬畝,提高農業專業化防治水平。繼續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年內推廣使用配方肥14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技術覆蓋面積40萬畝以上,開展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實施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完成2010年項目,爭取2011年續建項目。完成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項目建設,并投入運行,提高檢測能力,構建農產品質量檢測長效機制。認真做好CDM項目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

另外,爭取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創業培訓等項目,力爭在項目爭取上取得新突破,爭取無償資金2000萬元以上。

10、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堅持新農村建設與農村住房改造、農村社區化建設相結合,引導資金向新農村建設傾斜,繼續集中培育30個新農村示范村和14個新農村綜合典型,帶動新農村建設上水平。抓好骨干企業、重點部門幫扶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深化農村集體項目帶動工程,不斷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完善政策扶持。發揮農業部門牽頭作用,按照大農業發展思路,給合我縣農業產業振興規劃和發展目標,建立完善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獎勵扶持政策,增強政策引導和支撐能力。積極對上爭取項目,增加投入。

2、落實工作責任。落實班子成員分工負責、業務科室承辦制,逐項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認真履行職責,創新性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3、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爭做服務“三農”先鋒活動,組織實施“三聯三抓”基層黨建項目,全面加強機關黨建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預防和監督。深入開展“五講五提高”活動,提高機關作風效能,增強干部職工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能力。把“學政策、提建議,策項目、助發展”活動貫穿于各項工作始終,策劃好對上爭取項目、謀劃好工作項目,使重點工作項目化,項目建設規范化,日常工作制度化,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4、嚴格考核獎懲。完善考核辦法,加強督促檢查,重點從履行職責、工作創新等方面對局直單位和鎮兩站進行考評,嚴格獎懲,調動農業系統各方面積極性,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5、抓統籌推進。履行農口牽頭部門職責,研究提報重大發展規劃和重要政策措施,督促協調綜合性工作落實。認真抓好農業安全生產、穩定信訪、行風建設、創先爭優、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信息宣傳工作,營造重視農業、關注農業的濃厚氛圍。按照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謀劃荊山園藝場的發展思路,建立新的主導產業。進一步規范農業區劃、經濟信息、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等統計工作。加強和完善災害性天氣預防應對措施,指導做好農業減災救災工作。鞏固擴大成人學歷教育和農村干部教育規模,提高辦學質量。突出抓好“優惠二日游”活動。重視老干部工作,豐富老干部活動內容。豐富職工生活,建設和諧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