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經營管理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27 09:00:39
導語:農委經營管理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體思路:堅持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這個主題,緊緊把握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機遇,以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為主線,以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為出發點,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規?;⒔M織化為目標,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合作社建設發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農民負擔監管、農經統計工作。
主要目標: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3.5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覆蓋75%行政村。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5個,創建示范合作社5家。完善鄉鎮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和信息平臺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啟動縣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庭建設,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一、積極開展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工作,探索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
一抓組織領導:各鄉鎮建立領導組,明確分管人員,明確相對穩定的業務人員等,做到有資料(文件)入檔案,并報縣中心備案。
二抓平臺建設:做到有辦公場所、有牌子、有公章、有電話、有電腦辦公和上網、有專用檔案(室)柜、有組織機構(流程圖、主要制度)等資料上墻、有顯示屏和觸摸屏等。
三抓信息收集:做到土地承包、資產資源等基礎資料完整齊全;征集上報并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信息,出讓受讓申請、公告及出受讓信息登記表等信息資料裝訂成冊;成交合同書,鑒證書,交易雙方身份證明及資質證明等資料,權證資料及委托書,成交登記表等成交信息資料逐宗歸檔保管;政策法規制度和統一標準文本等資料滿足交易雙方需要。
四抓交易組織:組織征集到的出、受讓方,本著公開、公平、公正,依法規制度和交易規則,進行規范交易,并進行鑒證。
五抓協調服務:根據所在地政府的統一安排,保護雙方利益,為雙方履行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做好必要的協調服務工作。
六抓村信息站建設:各村建立信息站,每村確保有1名信息員,村有基礎資料和出、受讓信息,建有必要的檔案資料等。
七抓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萬畝,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0%以上;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化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經營大戶集中連片流轉土地,擴大工商、社會、民間資本投入,著力創建一批土地流轉規模大、層次高、模式新、效益好、影響大的典型和示范樣板;抓好千畝以上土地流轉的備案和動態監測,落實三級農村土地流轉獎勵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啟動縣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庭建設,健全鄉村兩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組織;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抵押貸款試點。
八抓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公開交易,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源在市場中配置”。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二、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和組建
一是抓覆蓋。各鄉鎮要加強領導,搞好統籌規劃,明確專人負責,積極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設立、登記、運行等提供指導和服務,對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領頭人且有合作意愿的,要從成員入社、名稱選擇、組織機構建立、章程起草、制度制定、管理運作模式、工作重點和發展規劃等方面給予指導。規范健全成員入、退社手續。既要引導各村圍繞主導產業興辦合作社,做到全覆蓋,又要避免在一個村或一個集鎮(街道)范圍內重復興辦同一類型的合作社。
二是抓提升。重點推進合作社“管理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成員技能化、產品安全化、社務信息化”的六化建設,按照“四有八規范”和“13項管理制度”要求,積極利用農民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努力造就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隊伍;支持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申請注冊商標,參加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的評比,努力實現合作社產品由品質優勢、品牌優勢轉變為市場競爭優勢;進一步推廣“兩個結合(政府扶持建示范網站與引導合作社自建網站相結合)”“三建并舉(建一批網頁,聯結市場;建一批網站,擴大營銷;建一批集成系統,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五個一(電腦、網線、網頁、網站、信息員)”的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模式,深入推進省級信息化示范社建設。積極開展合作社示范創建活動,著力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提升合作社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抓聯合。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以市場為導向、品牌為紐帶、產權聯合為手段,圍繞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積極引導同類合作社之間、同一產業鏈上經營的合作社之間、合作社與相關市場主體之間進行多領域、多方式的聯合,積極探索區域性合作社聯合社建設途徑,提升組織化水平。重點引導扶持草莓、蔬菜、養豬、養雞、植保、農機等六個方面的合作社的聯合,做大做強一批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治理結構健全、分配制度規范、與成員利益聯結緊密、帶動農民增收明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四是抓創新。大力發展富民合作,鼓勵成員多出資,骨干成員出大力,集聚資金擴規模。嘗試利用社有資金購置和投資興建服務設施進行物業出租,從中獲得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大力發展勞務合作,結合當地傳統、主導產業,積極開展河道保潔、綠化管護、運輸、家政、物管等方面勞務合作,加速農村富余勞力轉移;大力發展科技合作,借助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合作社技術人員,加強對社員技能培訓,引進職業經理人、專業技術人才,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到合作社創業,優化合作社人才結構;大力發展土地合作,積極引導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自主經營的規模化、園區化農業生產。堅持“入股自愿、民主管理、形式多樣、依法經營”的原則,引導農民通過“兩股一改”等形式,入股投資創辦股份合作社,提高合作社成員的財產性收入;大力支持合作社內部開展資金互助合作,推進合作社與扶貧資金互助社聯動發展,開展和擴大合作社小額信貸合作,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資金互助合作社,創新農民增收形態,優化農民收入結構;開展合作社“雙跨雙兼、雙帶雙促”活動,鼓勵村兩委班子成員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會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任職,帶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五是抓典型。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手段,注重培育總結合作社的典型亮點,樹立一批可學可鑒的典范,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我縣農民專業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發展。
三、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把農民負擔監管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領導要切實履行減輕農民負擔第一責任人責任,建立健全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協同抓的農民負擔監管的組織領導機制(各鄉鎮、區成立的農民負擔監管領導組及辦公室成員名單要以正式文件于3月底前報縣農監辦備案??h農監辦將對分管負責人和監管員進行專項培訓)。
二是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各鄉鎮年初要督促村(居)全面摸排當年急需興辦的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凡村民決定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事項,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時提出初審意見,報縣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復審。
三是繼續執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凡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均要納入《農民負擔監督卡》統一管理;監督卡的入戶率須達100%。收取“一事一議”籌集資金必須開具省農監辦統一印制的《省村內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憑據》。
四是開展重點領域涉農收費的專項治理,加大農民負擔監督檢查力度。推動農民負擔監管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農業社會服務、惠農補貼補助補償政策落實等領域延伸。繼續開展農民建房、農村義務教育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
五是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涉農負擔問題。認真抓好各項強農惠農補助補貼資金發放的監管,嚴禁截留、克扣、挪用、拖欠等違紀違規行為。組織開展農民負擔大檢查,加大涉農負擔案件的查處力度,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的發生,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專項檢查,防止平調、挪用、截留“一事一議”資金或虛列項目套取獎補資金,糾正平攤以資代勞款和以自愿名義平攤捐資等違規行為,推進集體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提高“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弄虛作假違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申報、審批等程序的責任人,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堅持農民負擔監管“五項制度”,健全農民負擔監管機制,確保農村穩定、社會和諧。
四、認真做好農經統計工作
圍繞新形勢下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農民權益、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和加強農經系統能力建設的新要求,采取切實措施不斷提高農經統計工作水平。穩定充實基層農經統計人員,加強業務指導培訓,不斷提高農經統計人員素質。堅持依法統計,嚴把數據審核關,農經統計季報、年報的各項數據做到及時客觀準確。同時,加強統計分析工作,充分發揮好農經統計決策服務功能。
- 上一篇:鄉土人才培養與使用考察報告
- 下一篇:文學名著二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