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政婦幼保健工作計劃
時間:2022-09-23 09:24:04
導語:醫政婦幼保健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全縣醫政、婦幼保健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婦幼安康工程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為抓手,狠抓工作措施落實,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醫政工作
一、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
(一)擴大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加大臨床路徑管理推進力度,縣級醫院試點病種不少于12種,中心衛生院試點病種不少于5種,一般衛生院不少于3種。對于符合進入臨床路徑標準的患者,達到入組率不低于50%,入組后完成率不低于70%。
(二)做好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制定縣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細則,并認真組織實施。加強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合理應用培訓、指導和監督,同步推進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等工作。
(三)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公立醫院要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加強護理內涵建設,縣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病房的比例不低于20%。
(四)進一步改善和優化醫療服務。進一步落實《市醫療服務便民惠民十二項措施》。開展預約診療服務,二級綜合醫院逐步開展預約診療服務。提高門診預約掛號的比例,方便患者就診。加大推行先診療后結算、志愿者醫院服務、輔助檢查結果互認等便民惠民措施力度。
(五)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我縣是國家確定的試點縣之一,要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制為切入點,推進縣級醫院人事、編制、分配、價格、支付制度、監管等綜合改革,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機制。
(六)開展醫師多地點執業試點工作。根據省廳開展醫師多地點執業試點工作要求,制訂醫師多地點執業試點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七)做好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尿毒癥免費血透救治,繼續做好“光明·微笑”工程和兒童兩病免費救治工作,2012年完成250例白內障復明手術、3例兒童白血病和60例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救治任務,實施重度耳聾患兒人工耳蝸救治。
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一)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以“三好一滿意”活動為平臺,將“三好一滿意”活動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先爭優、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治理商業賄賂、文明單位創建、平安醫院建設、“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創建優質醫院和行風評議等活動緊密結合,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加強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管理,持續改進醫療質量。
(二)落實醫療核心制度。醫療機構根據衛生部《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修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落實各項醫療核心制度,定期召開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會議,組織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檢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進。醫療機構要加強急診科、產科、兒科、骨科、心血管科、ICU等醫療風險高的重點科室監管,強化環節管理,保障醫療安全。
(三)完善住院病人風險評估制度。對住院病人進行醫療風險評估,根據病人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降低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管理。
(四)實施醫療缺陷管理制度。醫療機構建立醫療缺陷管理制度,臨床科室對可能存在醫療缺陷的病案要及時上報,醫療機構應組織討論查找原因,針對發現的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并落實到位,定期進行效果評估。繼續開展醫療質量點評,完善醫療質量分級點評制度,定期組織對典型的醫療案例和病歷進行點評,強化醫療質量控制。
(五)強化“三基三嚴”訓練。完善“三基三嚴”培訓制度,醫院開展全員培訓、考核,在全縣繼續開展醫務人員培訓與技能大比武活動,提高醫療隊伍的業務素質及基本技能。
(六)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進一步完善縣級醫療質量專業控制體系建設,切實做好院感質量控制、臨床用血質量控制等工作,制訂醫療質量控制指標,設計質量控制方案和考核方案,加強相關專業質量控制指導。
三、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一)加強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
1、落實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縣醫院、縣中醫院要認真安排骨干醫師參加全省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
2、完善精神疾病收治網絡。今年在縣人民醫院建立精神病科,通過培訓、進修、業務查房和定期指導,提高縣級綜合醫院精神病人收治能力。
3、加強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工作。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創新工作模式,城市三級醫院組織專家組定期到縣醫院開展查房、病歷點評、手術示教等臨床教學,對受援醫院管理工作提出建議,培訓受援醫院醫務人員,提高縣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縣醫院醫療技術項目開展率90%,急診與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癥和疑難疾病診療比重20%,住院病人外轉率<10%,重點建設科室達標率達到70%。
(二)推進院前急救網絡建設。
建立農村縣院前急救網絡。依托縣醫院建立獨立的急救分中心,依托部分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急救待命點,形成院前急救網絡,覆蓋整個農村區域。
(三)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
按照《市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方案》,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全縣至少有一所康復醫院或承擔康復服務的醫療機構能開展基本康復服務。
四、強化醫療服務監管
(一)加強醫療市場監管。
1、加強醫療機構監管。嚴把醫療機構設置審批關,認真落實醫療機構校驗制度,根據日常監督和不良執業行為記分情況、實地檢查情況對發證醫療機構進行管理。
2、嚴把醫療廣告審核關。建立對媒體醫療廣告刊播情況的巡查制度,對違法、違規醫療廣告的醫療機構進行警告和處罰。
3、開展個體診所“規范化服務”活動。促進個體診所依法執業、規范管理、健康發展。
(二)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工作。
貫徹《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市政府144號令),深化平安醫院創建工作,開展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檢查,落實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和醫療安全事件責任追究制度。配合做好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工作,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加強藥事管理
(一)加強處方點評工作。落實《處方管理辦法》,規范臨床用藥行為。認真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不合理用藥及時予以干預,醫院定期公布處方點評結果,通報不合理處方;根據處方點評結果,對醫院在藥事管理、處方管理和臨床用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和綜合分析評價,提出質量改進建議,處方點評結果納入相關科室及其工作人員績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標,建立健全相關的獎懲制度
(二)推進臨床藥師制度的落實。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臨床藥師制度,確定不少于2名專職臨床藥師,臨床藥師下臨床指導時間不少于1/2,加強對臨床醫囑、處方的指導,臨床醫囑、處方合理用藥比例提高。
(三)推進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積極推進臨床合理用藥,對抗菌藥物處方進行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干預,重點加強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管理。加強細菌耐藥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及時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抗菌藥物占醫院總藥品的比例不超過25%,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六、開展“陽光醫藥”網上監察系統建設
積極推進“陽光醫藥”網上監察系統建設工作,指導醫療機構完善醫藥信息系統建設。按照省衛生廳統一部署先行在縣直醫療機構試點,實現對藥品和醫用耗材的采購、使用、配送和回款等全過程的監督,促進合理用藥,提高醫療質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七、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技術性標準與規范,重點對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重癥監護、血液凈化等重點科室、部門進行質量監控,組織醫院感染專項檢查,提高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水平,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八、加強血液管理工作,保證臨床用血安全
(一)做好臨床用血工作。健全臨床用血考核評價制度,開展合理用血培訓。全年安排2期醫療機構血液安全管理檢查,舉辦2期科學用血相關知識培訓班。
(二)繼續推進無償獻血工作。加大無償獻血工作宣傳,加強無償獻血隊伍建設。在醫療機構中逐步推行親友助血制度,繼續推進無償獻血者的臨床用血費用償還醫院直報工作。
九、做好重大醫療救治工作
組織實施手足口病等重大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醫療救治、重大事件醫療保障工作。
婦幼工作
2012年是貫徹實施《市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市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年)》起步之年,繼續實施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和婦幼安康工程,全縣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6/10萬、10‰以下。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85%以上,3歲和7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分別達到90%、85%。
一、繼續實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1、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農村育齡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嬰阻斷傳播項目,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率達到80%以上,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嬰兒抗病毒藥物使用達到80%以上,梅毒感染孕產婦所生嬰兒規范化診療達到80%以上,乙肝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種比例達到80%以上。
2、繼續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項目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婚檢率。
二、繼續實施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
加強婦幼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婦幼保健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參加全省婦幼保健院(所)長規范化培訓,以縣為單位產兒科技術培訓率達到95%,抓好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為縣級婦幼保健機構配備保健服務和產兒科臨床必需設備,設備配備率達到65%;繼續開展“縣級產科急救中心”、“母嬰安全鄉衛生院”建設活動,按照《省縣鄉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大力推進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婦保院、鄉鎮中心衛生院及50%以上的一般鄉鎮衛生院要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
三、繼續推進婦幼安康工程
組織實施《2011-2020年市婦女發展規劃》和《2011-2020年市兒童發展規劃》,做好婦幼安康工程,推進婦幼安康工程先進縣創建活動。規范產前篩查管理,組織開展防治出生缺陷的宣傳和健康教育。落實衛生部《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2010年版)》,推動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工作,加強篩查網絡建設,強化組織管理,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達50%。
四、繼續實施婦幼衛生項目
繼續深入開展“降消”項目,實施技術培訓、臨床進修、專家駐縣蹲點指導、健康教育、項目宣傳和督導工作,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繼續實施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項目、婦幼衛生監測項目、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項目、嬰幼兒喂養與營養改善等項目。
五、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的管理
貫徹落實衛生部、教育部《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認真做好婦幼衛生信息工作,提高數據質量和利用。落實《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辦法》,加強“母嬰三證”管理。組織開展危重孕產婦監測和審評,進一步落實高危妊娠分級管理、孕產婦死亡評審制度,對可避免的孕產婦死亡實行責任追究,繼續開展新生兒死亡評審工作。
六、加強產科質量管理
嚴格按照《市產科建設標準》,加強產科的管理,落實產科技術的準入,提高產科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基層醫院產科人員培訓工作,重點開展對產科高危的識別能力、產科應急的處理能力、內科合并癥處理及院感知識的培訓,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
七、加強母嬰健康宣講活動
認真做好孕產期保健知識的宣教,依托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的“孕婦學校”,組建母嬰健康教育宣講專家團,針對母嬰健康實際需求,舉辦多種形式的“母嬰健康大講堂”活動,增強孕婦的自我保健能力。
八、開展婦幼衛生文化建設
結合衛生文化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婦幼文化,豐富文化活動的載體。抓好婦幼保健信息報送、簡訊編輯等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和傳播婦幼衛生工作。
- 上一篇:衛生系統上年整治工作報告
- 下一篇:教育局長在干部述職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