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

時間:2022-12-26 10:40:45

導語:畜牧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踐行“發展、我的責任”,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縣畜牧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到年底,全縣存養奶牛4.85萬頭、生豬41.10萬頭、肉鴨358.00萬只,蛋雞277.00萬只、羊26.93萬只、肉兔36.98萬只;出欄肉鴨8285.00萬只、生豬74.86萬頭、羊27.20萬只、肉兔98.66萬只;肉類總產達到22.43萬噸,蛋類總產2.77萬噸,奶類總產17.99萬噸,實現畜牧業總收入42.06億元。

一、重視園區,創造品牌,努力打造優質畜牧業

(一)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奶源基地建設。一是緊緊抓住伊利落戶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奶牛產業。我們努力發揮主管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縣委、縣政府奶牛產業發展政策的落實,搞好奶牛生產規劃、技術指導、奶站監管和后勤保障等服務工作,積極協調國土、金融、稅務、工商等有關部門盡力解決全縣奶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促使奶牛養殖業迅猛發展。到目前,全縣開工新建、擴建奶牛標準化飼養場30處,全部建成后飼養規??稍黾?500頭。同時,組織養牛戶外出購入奶牛,吸引外地奶農來我縣養殖奶牛,通過整體引進迅速膨脹奶牛生產規模。二是以標準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園區建設。今年以來,我們以畜禽養殖標準化、畜牧產品安全化、畜牧產業市場化、畜牧產業零污染為著眼點,突出標準化畜牧示范園區建設。對全縣畜牧業發展重點和區域進行了科學詳細的設計和規劃,指導飼養場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引導企業投資建設高標準飼養基地和園區。今年共新建、擴建肉鴨標準化飼養場512個,建設高標準奶牛飼養園區28個,其中8家飼養場通過了市級示范園區驗收,2家通過了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驗收。

(二)多措并舉,強化以無公害為主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一是成立認證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親自任組長,總畜牧師任副組長,畜牧站、執法大隊、防治站等主要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負責認證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調度;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分解落實任務,將無公害認證工作納入基層站年終考核,明確獎懲制度,同時組織專人參加農業部舉辦的內檢員培訓班,加強無公害認證的專業技術力量;三是積極組織企業開展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工作,以基層站為依托,組織企業參加無公害內檢員培訓,加強申報單位內部管理,有力地推進了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工作的開展。四是全力搞好服務工作,組織技術人員在省局驗收前先進行自檢,查漏補缺,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的要求進行整改,驗收通過后,加強監督檢查力度,保障企業切實按照標準開展生產。全年組織22家企業申報無公害認證材料,目前已有11家企業通過現場驗收,產地認證證書已經發放;1家基地申報的“黑山羊”地理標志登記已通過農業部組織的專家評審。

(三)積極優化畜牧產業結構,培強做大高效特色產業。在抓好主導產業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產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以來,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強化資源配置,先后實施了朗德鵝種鵝廠改擴建項目、蜜蜂授粉及優質蜂蜜生產技術推廣項目。我縣年產鵝肥肝600噸以上,是亞洲最大的鵝肥肝生產基地;“全羊宴”被省畜牧局授予“十大傳統地方畜產品名吃”稱號。

(四)以項目實施為契機,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今年以來,我們抓住機遇、立足優勢,著眼實效,加大力度,積極爭取和利用國家扶持資金,建設現代畜牧業示范場,加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全面推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在去年項目實施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了現代農業奶牛項目、畜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秸稈養畜、家畜良種補貼、生豬標準化飼養場建設、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朗德鵝種鵝場改擴建等7個項目,其中朗德鵝種鵝場改擴建項目初步設計農業部已經批復,現已開始土建及儀器設備招標。秸稈養畜項目也已通過了農業部批復。編報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技術、優質蜂蜜生產和蜜蜂授粉技術推廣兩項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已獲得省財政廳、省畜牧獸醫局批復。到目前,已累計投入項目資金共4608.36萬元,其中省級以上扶持資金1995萬元,有力地推進了全縣現代畜牧業發展。

(五)堅持良種良法配套,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強品種改良,不斷提高畜禽良種的科技貢獻率。今年重點抓好了奶牛、乳肉兼用牛和生豬品種改良。建立健全家畜人工授精網絡,利用國家家畜良種補貼政策,引進優良品種,對全縣奶牛、肉牛、生豬實施了品種改良,奶牛改良率達到了100%,生豬、肉牛改良率達到95%以上。通過改良,奶牛單產可提高300公斤,母豬產仔數提高2頭,年可增加飼養效益7000多萬元。二是加大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力度。根據我縣畜牧業生產實際,積極引進推廣畜牧業新技術、新成果,制定規劃,落實年度任務目標,分解到各基層站,納入全年責任制考核中,提高全系統推廣新技術、新成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自然生態養殖法、種草養牛技術、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奶牛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生鮮乳生產技術、奶牛線性評定技術、奶牛場數字化管理等新技術得到不同程度推廣或普及。三是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技術人員和養殖者的科學管理水平。強化系統內培訓,提高為服務生產的能力,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吸引系統內業務骨干和行業專家成立了養殖業專家服務團,通過掛靠幫扶,幫助養殖戶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發揮自身技術人員優勢,聘請省內外專家,先后舉辦了現代奶業培訓班、飼草開發技術培訓班、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班、生豬及奶牛規范化飼養技術、無公害認證知識培訓班等6期,培訓人員500余人;組織基層站根據生產實際舉辦農民養殖培訓班32余期,培訓農民5000多人次,對全面提高農民現代化管理生產水平起到了良好作用。四是借鑒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我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模式,采取外出觀摩學習和系統內觀摩點評相結合的新模式,我局組織縣直業務科室和養殖戶三次外出到鄭州、濟南、河北等地參觀學習生豬、奶牛標準化生產技術;11月,組織基層站站長和局直科室負責人對10個鎮(街道)、17個基層站的17個畜牧標準化生產和新技術推廣示范點,進行了現場觀摩、點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有力的加快了技術推廣和標準化生產的步伐。

二、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持高質量

為切實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們強化各項防控措施,利用春、秋兩季時間,突出抓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強制免疫工作,全面完成了我縣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免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全縣投入防疫資金291.16萬元,共計調撥、發放、使用口蹄疫苗366萬毫升、禽流感苗2594萬毫升、禽新二聯活苗296.9萬羽份、豬瘟苗117萬頭份、豬藍耳疫苗234萬毫升,累計免疫注射家禽4676萬羽、生豬117萬頭、羊87萬頭、牛12.11萬頭,應防密度達到l00%,抗體檢測達到90%以上,有效地杜絕了各類畜禽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

一是突出重點,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今年我們專門成立重大動物防控工作督導小組,對全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行動進行專項督導,緊緊抓住春秋兩次集中防疫時期,對全縣所有村莊的所有畜禽進行了全面防疫,對大型養殖戶、疫病易染區進行專門檢測。二是狠抓細節,保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果。在防疫結束后,及時組織驗收隊伍到各鎮、街道檢查驗收,抽檢抗體水平。同時,繼續抓好補免工作,堅持天天防、常年防,堅持從細節入手,確保我縣的無疫成果。三是強化手段,防備突發疫情。今年我局組織多次抗體檢查,對養殖場進行抗體檢測,提高應對疫情突發事件。積極儲備應急物資,為應急突發事件做好準備。

三、強化監管,嚴格執法,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認真抓好《畜牧法》、《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相關畜牧法法規的貫徹落實,強化投入品監管,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強了畜牧執法大隊的力量,整合執法資源,強化責任落實。重點對全縣70余家畜產品加工企業、24家飼料加工企業、3家獸藥生產企業、18個奶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和日常監管,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500余人次,出動車輛800余車次,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7起。

一是加強監管,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對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單位派駐監管人員,保證畜牧投入品安全;對規?;B殖場派駐官方獸醫,督促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和監管記錄;對屠宰企業派駐監視人員,確保出場畜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嚴格執法,確保流通環節不出問題。組織檢測人員,采取隨即抽檢和定期檢測相結合的辦法,對運輸環節進行檢查;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注重專項行動,提高人們食品安全意識。通過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縣行政程序年”等活動,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生鮮乳質量安全整治等專項活動對各類危害食品安全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四、強化學習,嚴格制度,加強畜牧隊伍建設

我們認真貫徹縣委部署,扎實開展“發展,我的責任”、“恪守從政道德、保持共產黨員純潔性”、“十要十不要”及“創先爭優”活動,全面激發了黨員和干部職工盡職盡責、積極奉獻的熱情。根據關于干部作風建設“七個要”的重點任務,制定完善了全縣畜牧獸醫系統干部作風建設的各項制度,促進部門和干部作風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了樹立畜牧獸醫系統隊伍廉潔、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

五、擴大規模,注重質量,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

為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我們采取多項措施,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搞好服務,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扶持企業做大做強。以大項目引進為著力點,注重引進大型飼料加工、畜禽產品深加工、規?;瘶藴驶B殖及畜禽品種改良等項目。采用“小分隊”、“點對點”等招商方式,全年共引進項目7個。其中,已完成項目5個,在建項目2個,引進資金5.23億元,當年到位資金1.87億元。同時組織技術人員指導企業按照“三品”認證的要求組織和發展生產,搞好三品認證,積極幫助企業做好進京、滬、杭、長等大中城市的申請備案工作。到目前,全縣有3家企業通過了綠色畜產品認證,11家企業通過了無公害畜產品認證;有22家企業通過上海備案,19家企業通過北京備案,23家企業通過杭州備案,6家企業通過長春備案,備案數量位居全市前列;畜牧龍頭企業中,縣級以上龍頭企業35家,占畜牧加工企業的32%,其中省級畜牧龍頭企業3家,市級畜牧龍頭企業28家,縣級畜牧龍頭企業4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業標準化程度低和食品安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目前我縣畜牧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土地制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需要較大的連片土地,而山區鄉鎮連片的較為平整的土地性質絕大多數為基本農田,加上水源保護地限制,能作為標準化生產的土地少之又少,許多高標準飼養場受此制約而不能落地。

二、資金制約。標準化飼養場建設投資大,資金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尤其是奶牛,大部分投資者在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完成基礎建設后資金匱乏,沒有再成批購進奶牛、糞污無害化處理的資金,而現有的金融機構為保證資金安全,僅愿意在已有固定交售鮮奶的飼養場放貸,新建設的無法得到及時的信貸資金,因此奶牛場建成后進牛緩慢的現象較為突出。

三、飼養方式落后。我縣肉鴨養殖量大,但是形成規模的少,飼養方式還是多年以前的露天飼養,受氣溫、天氣、環境等外在條件影響,容易傳染疾病,飼養效益也不穩定,明年要重點改良全縣肉鴨飼養場,使其上規模、上檔次,提高飼養效益。

四、食品安全保障軟硬件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量大,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儀器設備落后,跟不上時代步伐。鎮、村級人員待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

籌劃和安排好明年的工作,對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作中,一是繼續抓好以奶牛、肉鴨為主的園區建設。一方面,培強現有奶牛飼養場。計劃培強20個奶牛飼養園區,達到每個飼養園區存欄奶牛500頭左右,增加奶牛5000頭。另一方面在新建、改造500個肉鴨飼養場的同時抓好肉禽屠宰生產水平提高。新上三江可沃福、正興食品兩家大型肉禽屠宰和深加工企業,促進肉禽產業提檔次、拓市場、創品牌、增效益。二是加強畜產品監督監管,保障食品安全。加強動物衛生監督,確保動物及動物產品持證上市。強化動物檢疫監督,確保動物產品、產地檢疫率達到100%。搞好獸藥、飼料、種畜禽等畜牧業投入品的監管、整治工作,確保投入品質量安全。三是堅持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抓好動物防疫法規、防疫技術知識宣傳工作,層層分解落實防疫任務,針對秋季畜禽多發疫病,搞好秋季集中防疫和平時養殖場程序化防疫。嚴格疫情監測,全面開展養殖場和加工企業滅源治理工作,凈化養殖環境,切實保障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四是搞好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提升畜牧業科技水平。全面實施現代畜牧業發展戰略,大力引進推廣國內外現代高新技術及設施,重點搞好高標準肉禽飼養場設計和建設指導工作,推廣生態養殖、全株玉米青貯、奶牛性控凍精實用等先進新技術,全面提升畜牧業效益和科技水平。五是繼續搞好畜牧項目申報和實施工作,增強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推動力。重點實施好2012年現代農業奶牛項目、畜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項目、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秸稈養畜聯戶示范項目、圣羅捷種鵝場建設項目、畜禽發酵床技術、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技術和優質蜂蜜生產和蜜蜂授粉技術推廣項目。搞好2013年現代奶業項目、種公豬站項目、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的申報工作和2014年項目論證和儲備工作,為下一步項目申報打好基礎。六是繼續做好“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加快全縣畜牧業品牌建設。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積極推動對進北京、上海、杭州、長春、天津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實施備案制度;以畜產品無公害認證、城市準入備案的不斷推進,進一步擴大我縣畜禽產品在外部市場的占有率,拉動我縣畜牧業的更快發展。七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協助落地企業建設。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年屠宰萬只黑山羊的大型深加工企業,力促三江可沃福食品公司投產達效。同時積極與六和集團聯系,力爭六和食品項目落實。督促加快在建項目的施工進度,繼續為招商企業搞好優質服務。八是狠抓隊伍作風建設,樹立良好部門形象。繼續加強政治學習和作風建設,打造廉潔、高效、務實的畜牧隊伍,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