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7 11:30:37

導語:村鎮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鎮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加強農村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處理體系,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建立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家園。

二、目標任務

㈠總體目標

按照省關于推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專項行動計劃的工作部署要求,通過三年時間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宣傳健康環境理念,著力解決城鄉環境臟亂差,大力加強城鄉特別是農村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城鄉環境衛生管理機制,重點落實好“人”“物”“錢”“管”問題,推動城鄉環境衛生管理達到“四有”目標,即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備的處理設施、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責任監管機制。

㈡年度目標

2015年,重點落實資金投入保障,健全鎮村垃圾收運體系;進一步明確全市18個鄉鎮和羅江街道垃圾處理運作模式,并按照編制報審的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設施布局配套;強化村鎮環衛隊伍建設,創新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運行模式。至年底全市鄉鎮鎮區、城鄉結合部、公路和江溪流域沿線以及風景名勝區內的278個建制村莊(詳見附件)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樹立衛生示范典型,城鄉衛生整治的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健全。

2016年,全市所有鄉鎮區和建制村的環衛設施、人員按要求全面落實配備到位,推進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建立農村衛生監管自治機制,全市8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村民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農村衛生環境上一個新臺階。

2017年,全面做好全市所有鄉鎮區、村莊環衛設施設備的維護更新和補缺補漏,全市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爭取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

三、編制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由市住建局牽頭負責,各街道、鄉鎮配合,于2015年6月之前完成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指導環衛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明晰垃圾處理場(廠)、垃圾收集站(點)、轉運站布局和規模,農村邊遠地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環衛工人道班房、環衛車輛停車場等布局和規模,統籌安排具體建設項目和年度目標任務,落實項目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等;積極推進城鄉垃圾收集、中轉運輸統籌和垃圾處理跨鄉鎮區域統籌;劃定城鄉環衛基礎設施用地控制“黃線”,并納入城鎮總體規劃統一實施。

四、強化鎮村環衛管理和保潔隊伍建設

各鄉鎮、街道要落實環衛管理職責,根據實際需要合理確定環衛工人數量,建立保潔員定責定薪制度,對鄉鎮鎮區主次干道、集貿市場、背街小巷,按照相應標準要求進行清掃保潔。各村莊應配備專職保潔員,對村道每日進行必要清掃保潔,對農戶定點投放垃圾進行及時清運。各鄉鎮(街道)、村居要與保潔員簽訂《環衛承包合同》和《環衛工作責任狀》,明確工作職責、保潔區域和工資獎金,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提高保潔員工資待遇。

五、加大村鎮生活垃圾治理資金投入

村鎮生活垃圾治理資金采取市、鄉鎮(街道)、村莊、農戶共同分擔模式。

㈠市級財政。從今年起立足現有條件和自身財力,多渠道籌措落實保障村鎮生活垃圾治理補助經費。一是村鎮垃圾清掃保潔補助費用,鄉鎮一級仍按安政辦〔2012〕198號文規定標準執行;村級按每個考評村莊6000元/年的基數分兩次撥付,先撥付50%作為村級清掃保潔費用,剩余50%資金按“以獎代補”方式撥付。“以獎代補”具體做法是每年每個鄉鎮至少抽查30%或3個以上列入考評的村,若出現有一個村不達標,取消該鄉鎮所有考評村余下50%的補助資金,取消的補助金用于獎勵一些做得好的村。二是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配建補助經費,主要用于補助鄉鎮建設規范化垃圾中轉站、燜燒爐和車輛購置等。垃圾清運車輛購置補助,按每輛購置費的50%補助(不包括上級爭取的補助款);中轉站建設補助,鄉鎮負責提供建設用地和按規定享有上級補助款額外,不足部分建設費用由市財政按實際補助;燜燒爐建設補助,按照安政辦〔2012〕198號文規定標準執行,焚燒池按1.5~2萬元/噸標準補助。三是垃圾收集清運費用,主要用于補助鄉鎮收運農村生活垃圾。由市政府督查室、財政、住建等部門綜合各鄉鎮收集清運垃圾量和所選擇處理模式等因素進行評定。四是村級“一事一議”項目預算資金,從該專項資金中安排不少于800萬元專門用于補助村級垃圾治理項目(包括污水處理)。五是從財政預算安排的村級運轉經費中安排不低于20%比例,用于村級衛生清掃保潔整治工作。

㈡鄉鎮、街道方面。樹立主導意識,安排相應配套資金,保障轄域內生活垃圾治理設施建設、設備和車輛、中轉運輸、垃圾終端處理(處置)費用投入。

㈢村級方面。有集體經濟收入村莊要安排部分收入用于本村生活垃圾治理。

㈣村民自籌方面。各村可通過“一村一策”,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按戶(50~100元/戶·年)或按人(20~30元/人·年)收取年度村莊衛生清掃保潔費。

六、推進鄉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

㈠鄉村生活垃圾提倡“干濕”分離,源頭分類減量。依據道路和農戶分布狀況,合理規劃設置鄉村垃圾分類減量收集桶(池)。各農戶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做好自家衛生保潔和廚余(濕)易腐有機垃圾單獨歸類傾倒。廚余(濕)易腐有機垃圾主要包括菜幫菜葉、剩飯剩菜、茶葉渣、廢棄食物、果皮果核等食品類廢棄物,及生產中產生的廢棄有機物質,如家禽家畜糞便、稻桿、筍殼等動植物類垃圾。

㈡專職保潔員應落實住戶定點投放垃圾的分類減量。一是由保潔員先行上門對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織物、金屬、橡膠和瓶罐等)和有毒有害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危廢垃圾(包括電池、廢舊燈管、殺蟲劑容器、廢油漆桶、過期藥品、化妝品、涂改液等)回收集中;二是由住戶自行將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危廢垃圾送往指定的垃圾分類綜合服務站有償回收;三是由物資回收部門對垃圾分類綜合服務站和保潔員收集的上述物品進行階段性回收處理。

㈢各村應配建1~2個可降解垃圾消納場和建筑垃圾專用填埋場,實現可降解垃圾收集清運不出村和建筑垃圾就地消化處理。

七、健全村鎮垃圾收集清運體系

逐步取締露天垃圾池等非密閉式垃圾收集站點設施,合理構建垃圾桶、小型勾臂箱等密閉垃圾存放體系,按照日產日清作業要求,由專職保潔員負責將各村收集桶內經分類減量后的垃圾清運到收集站點(包括小型鉤臂箱或側裝式收集車),再由鄉鎮“直收直運”“收集轉運”處理或自行消納處理。

八、合理選擇村鎮垃圾處理運作模式

根據村鎮經濟條件、產生垃圾量、地理位置,選擇不同的處理運作模式

㈠沿海鄉鎮所在地和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且運輸條件便利的部分村莊,在賽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未建成之前,可將鄉鎮所在地及周邊村莊生活垃圾收集、壓縮、轉運等,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由專業環衛公司負責收運體系配套設施(壓縮式垃圾轉運站、運輸車輛和小型勾臂車箱等)的投資建設,并集中轉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無害化處理。

㈡城區周邊運輸條件便利的鄉鎮區和部分村莊,可考慮建設壓縮式垃圾轉運站,采取“鄉鎮收集運輸、市處理”方式,將垃圾或部分垃圾轉運至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

㈢鄉鎮區和位于交通要道及水流域沿線、距城區垃圾處理設施較遠且垃圾產生量較大的村莊,可通過源頭分類減量后,由鄉鎮配備垃圾運輸車輛,采取直收直運方式收集,運往鄉鎮配建的燜燒爐進行集中焚燒處理。

㈣對于距離鄉鎮區較遠、分散且交通不便的山區村莊,可通過源頭分類減量后,采取多村統籌建設區域性燜燒爐處理或配建專用焚燒池就地消化處理。

㈤原則上所有村莊的廚余(濕)易腐有機垃圾就地消納處理。

九、建立長效機制

㈠建立督查考核整改機制。將抽調部分人員集中辦公,成立村鎮生活垃圾治理督查考評中心,每月進行抽查考評,并對考評結果進行通報。日常檢查做到“村監督、鎮自查、市月查”,通過明查暗訪、隨機抽查、集中督查等方式,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分級督查制度。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結合實際制定督查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督查范圍及內容,建立督查整改報告制度。市督查考評中心,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對整改不力或對治理工作不作為、進展遲緩的反面典型,要采取媒體曝光、通報批評、逐級約談督辦、查究問責等方式,鞭策后進;對農村垃圾治理工作開展好的鄉鎮、村莊,將給予適當獎勵,并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㈡積極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鄉鎮、村莊推行環衛作業市場化,鼓勵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環衛企業參與鎮村環衛設施建設與運營,推動垃圾分類收集、清掃保潔、中轉運輸、終端處理等“打包”處理,推動鄉鎮環衛保潔服務向鄉村延伸。

㈢建立農村監管自治機制。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婦女委員會作用,發揮黨員干部、農村婦女干部的帶頭模范作用和村委會自治作用,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落實“戶前三包”責任制,村委會要及時公開生活垃圾治理情況,主動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治理模式,鼓勵村民投工投勞。通過宣傳引導、村規民約、檢查督導,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保潔機制。

㈣建立考核機制。市委、市政府將把村鎮生活垃圾三年提升專項行動列入各鄉鎮(街道)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和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對未通過省級農村生活垃圾三年提升專項行動驗收的鄉鎮、村莊,不得參加“宜游最美鄉村”“美麗鄉村”“文明村鎮”“生態鄉鎮”等的申報評選,已獲取榮譽稱號的村鎮須限期整改到位。

十、創造良好環境

㈠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成立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全市“村鎮生活垃圾治理行動”的工作領導,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委辦、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市政府辦、效能辦、共青團、婦聯,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辦、發改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農業局(農辦)、廣電局、供銷社、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城鄉生活垃圾治理督查考評中心,掛靠市城管辦,由城管辦、住建局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相應成立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㈡強化協作、形成合力。村鎮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點多、線長、面廣、難度大、任務重,要建立“市政府統籌協調、市直有關部門支持指導、鄉鎮政府負責實施、村(居)委會具體落實、村民廣泛參與”的聯動互動責任體系,形成常態管理。市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密切協作,齊心協力,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融入到本部門的工作中,發揮各自職能,形成整體合力。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政府(辦事處)要切實承擔起責任,黨政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政府部門協同抓,齊抓共管,確保責任到位、人員到位、經費到位。

住建部門負責落實新建垃圾處理設施規劃選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垃圾處理設施規劃、施工審批和工程驗收等工作;

宣傳部門要組織主流媒體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的輿論引導,擴大宣傳效應;

文明辦要把垃圾治理工作作為“文明村鎮”評選的前置條件,利用文明辦的公益廣告平臺向社會廣泛宣傳;

發展改革部門要從村級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環境整治項目上予以全力配合支持;

財政部門要落實扶持資金,并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指導和扶持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

國土資源部門要結合“專項行動”,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和其它附屬設施的用地保障;

環保部門要把農村垃圾治理作為“生態鄉鎮”評選的前置條件,加強環保執法和農村污染防治和監督工作;

供銷部門負責可循環利用物品的推廣和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

農業(新農村辦)部門要把垃圾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交通公路管理部門要結合農村路網工程建設,確保國道、省道和縣鄉道路的常年整潔;

共青團、婦聯要積極動員青年婦女、志愿者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工作;

廣電部門要加大輿論引導和監督力度,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文明衛生觀念;

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轄區內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及設施建設;落實好垃圾處理設施的選址、征地安置補償工作,確保轄區內生活垃圾按要求處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