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貧困村村莊建設工作規劃
時間:2022-12-03 02:40:22
導語:“十三五”貧困村村莊建設工作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莊整治建設是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十三五”農村扶貧開發的目標,加強對村莊整治建設工作的指導,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十三五”村莊整治建設規劃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基本情況和基本形勢分析
1、基本情況。“十二五”期間我市選定了44個貧困村(其中22個為國家級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作,貧困村數量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41.5%,共覆蓋農戶9270戶24887人,其中貧困農戶1461戶3236人。至2015年,44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3562增加到2015年的5321元。新修建村道路263條,273公里,貧困村通村公路比例達100%,解決了到67個20戶以上自然村行路難的問題,修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150余處,解決了1560名群眾飲水困難或飲水安全問題。所有貧困村通農村電網、通廣播電視、通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全部按計劃修建村衛生室和村委會辦公用房,改造危房近1500多戶。公共服務水平有新提高,堅持基層組織建設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相促進,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和信心明顯提高。
2、基本經驗
(1)加強領導,組織到位。縣、鄉兩級政府把村莊整治建設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來抓,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市領導掛點聯系貧困村,帶頭幫助貧困村群眾解決突出問題,做到村村有領導聯系,有機關定點幫扶,有駐村工作對駐村幫扶。
(2)廣泛發動,各界參與。一是廣泛發動貧困村群眾積極參與村莊整治建設規劃編制及項目建設。二是各部門將村莊整治工作列入本部門的工作計劃,發揮部門優勢,積極開展行業、部門扶貧。三是協調、引導社會各界積極投入貧困村項目建設。
(3)突出重點,狠抓關鍵。突出抓好群眾最關心、最迫切、影響最大的通村道路、飲水工程、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解決了群眾出行、飲水、灌溉等問題。
(4)加強督查,嚴格管理。一是嚴格扶貧資金管理。在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嚴格按照現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切實加強統計監測。抓好貧困村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的動態監測,并做好村莊整治建設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饋和交流。
(二)面臨挑戰
前五年已整治建設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雖有一定改善,群眾收入有較大提高,但是有部分村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既定目標,主要是由于投入不足,貧困人口分布分散,20戶以上的自然村在基礎設施特別是在通路上得到扶持,但一些條件相對較差或20戶以下的自然村則難以覆蓋。
(三)有利條件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投入,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為貧困地區發展和村莊整治建設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十三五”時期,中央和地方財政將大幅度增加扶貧開發投入,行業部門和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扶貧開發,會有更多的資源匯集到貧困地區,為村莊整治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實施,為貧困地區村莊整治建設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堅持開發式、社會參與的扶貧工作機制,以貧困村為基本單位,以扶貧對象為主題,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重點,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努力促進農民特別是扶貧對象穩定快速增收,不斷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自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原則。按照貧困程度由重到輕的順序依次確定整治的村組,優先整治不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舊房多、基礎設施條件差、沒有開展新農村建設、貧困人口多的“滿目瘡痍”村,確保整治一個完成一個。
2、公開透明原則。廣泛公開村莊整治建設相關政策措施、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等情況,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部門協作、群眾參與原則。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增強項目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揚民主,尊重群眾意愿,調動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的基本情況
(一)貧困村分布及概況
2016-2020年期間,我市實施村莊整治建設的35個貧困村,主要包括:一是從未實施過整村推進的村20個,占貧困村總數的57%,二是實施過整村推進但投入明顯不足的,預期目標未完成的村15個,占貧困村總數的43%。
35個貧困村分布在17個鄉鎮,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33%,共涉及234個村小組,總戶數7374戶,總人口3128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62戶,3834人。
(二)貧困村貧困狀況
1、基礎設施薄弱。2015年,35個貧困村中到村部未通硬化路的村小組達161個,小微型水利嚴重缺乏,飲水不安全,出行難、用電難、吃水難、信息閉塞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嚴重制約了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對象生活水平提高。
2、生產條件較差。納入規劃的村大多地處邊遠山區和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一半以上為尚未實施過整村推進或新農村建設的村。
3、社會事業發展落后。大多數貧困村鄉村衛生醫療機構由于資金缺乏,設備簡陋、藥品不足,沒有配備合格的衛生人員;網絡通訊覆蓋率低,群眾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文體娛樂場所設施配置欠缺,群眾文化生活貧乏。
4、貧困程度較深。2015年,貧困村農民人均收入3819元,按2730元扶貧標準,貧困人口達3834人,扶貧對象占總人口的12.25%。納入規劃的貧困村基本沒有集體經濟,產業規模小,市場化程度低。
5、鄉村規劃相對滯后。由于鄉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貧困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治規劃仍不完善。房屋布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村莊“臟、亂、差”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建設工作難度大。
四、目標任務及整治建設內容
(一)目標任務
到2018年底,全市35個貧困村全面消滅“滿目瘡痍”村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到2020年,貧困村群眾全面實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安全房的愿望,貧困村網絡通訊、衛生室、綜合文化室全覆蓋,全面建成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整治建設內容
根據貧困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依據財政扶貧資金、行業部門整合資金、群眾自籌資金等投資來源,在貧困村群眾參與的基礎上確定項目建設內容。
1、按項目類別分類
規劃建設項目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三方面的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道路硬化、農田水利、飲水工程為重點建設內容的基礎設施項目192個,其中修建村內道路96公里,修建農田水利設施30座,新建飲水工程32處,集中解決貧困村人口出行難、飲水不安全等問題。項目計劃投入資金2167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800萬元。
(2)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新建及改造環境提升項目170個,其中新建垃圾處理點65個,改水改廁63處,亮化工程83處,修建排水排污設施93個,村道及庭園綠化160處,逐步解決貧困村“臟、亂、差”形象,完善村容村貌。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736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330萬元。
(3)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103個,其中:修建休閑文化廣場21個,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16個,新建農村衛生室19個,購置農村醫療設備12批,逐步改善農村公共及社會服務設施欠缺,農民文體活動匱乏的現象。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697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245萬元。
2、按項目計劃年度分類
“十三五”貧困村中重度、中度、輕度貧困的村小組數量分別為102個、78、54個,項目計劃按照先重度、后中度、最后輕度的整治順序進行安排,確保到2018年度全面完成重度貧困村小組整治任務。
(1)2016年:整治建設重度貧困村小組個數35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9個,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31個,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11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25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75萬元。
(2)2017年:整治建設重度貧困村小組個數35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3個,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35個,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13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25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75萬元。
(3)2018年:整治建設重度貧困村小組32個,中度貧困村小組3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5個,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36個,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17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20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75萬元。
(4)2019年:整治建設中度貧困村小組個數35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個,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32個,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31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95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75萬元。
(5)2020年:整治建設中度貧困村小組個數35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9個,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36個,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31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95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75萬元。
五、資金籌措
“十三五”期間,每個貧困村計劃投入資金160萬元,其中中央及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助125萬元,整合行業部門、社會幫扶資金投入貧困村30萬元,群眾自籌或投工投勞5萬元。
扶貧搬遷、定點幫扶、產業扶貧、雨露計劃等到村到戶的專項扶貧資金都要優先安排到貧困村。市有關部門及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農村衛生、廣播電視村村通、職業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項目資金時適度傾斜到貧困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扶貧和移民辦作為村莊整治建設工作的基本責任單位,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市、鄉兩級政府要緊緊圍繞建設需要,合理部署,統籌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調動各部門各方面的扶貧資金,形成全力,實施好村莊整治建設工作,切實把扶貧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
(二)強化部門責任。各部門按照規劃,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全力實施好村莊整治建設。扶貧部門負責村莊整治建設工作的協調、指導監督和專項扶貧項目的實施,其他部門要結合村莊整治建設規劃和本部門特點,發揮各自優勢,在貧困村實施有針對性的行業發展幫扶措施,為貧困村的扶貧開發做出貢獻。
(三)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要求,圍繞村莊整治建設規劃的實施,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行業部門資金、信貸資金、群眾自籌資金等開展項目建設。要把村莊整治建設與產業扶貧、就業促進、科技扶貧、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貧開發事業等工作結合起來,發揮各類專項資金的集聚效益。
(四)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優先受益機制,
完善社會幫扶機制。大力組織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到貧困村幫扶,在貧困村開展“第一書記”掛村、單位包村、干部包戶,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實施項目時向貧困村傾斜,形成扶貧攻堅合力。
(五)強化管理監督。加強村莊整治建設項目和交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扶貧資金必須嚴格遵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使用管理,并按照有關規定開展績效考評工作。要抓好規劃項目建設,加強工程技術指導、質量監管和實施效果檢查。具備條件的項目要執行工程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國家扶貧資金、行業部門專項資金使用的有關政策規定,嚴格執行審批、公示、招標、審計等財務管理程序,確保各類扶貧資金安全運行。
(六)做好督查驗收。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一是在貧困村建立村干部和群眾代表組成項目實施管理小組等群眾監督組織,從項目規劃、實施、驗收等各個環節全程跟蹤、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建設進展、質量和建成項目效益的發揮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市扶貧、財政部門按照投資項目、項目受益人的具體情況、深入現場進行實地監督檢查。督查結果及時向項目實施單位進行通報,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建立三級檢查驗收體系。根據“十三五”村莊整治建設的目標任務,制定驗收和績效考評辦法,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和責任明確的三級監督檢查體系。一是初級檢查驗收。由鄉鎮人民政府、村項目監督管理小組及貧困戶代表對項目進行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將自查情況上報市扶貧和移民部門。二是中級檢查驗收。由扶貧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進行全面驗收考評,形成驗收報告,申請市級驗收。三是終級檢查驗收。市辦采取抽查驗收和抽查考核相結合,將村莊整治建設工作納入年度扶貧工作績效考評。兩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期結束,市辦組織對貧困村村莊整治建設工作進行中期評估,五年實施期結束,組織抽查驗收。
- 上一篇:扶貧和移民培訓“十三五”規劃
- 下一篇:貧困村定點扶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