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
時間:2022-03-30 10:01:25
導語: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文件精神,推進《中國制造2025行動實施綱要》,加快主導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主陣地”作用,特制定《市區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
一、指導思想
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鞏固我區“奮起、崛起蘇中”戰略成果,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促進產業規模顯著擴張、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支撐體系顯著完善、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全區主導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的良好態勢,打造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二、主要目標
到2018年底,全區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8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以上,比2014年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30%以上;形成一批行業領軍型企業,培育產銷超5億元企業8家、超10億元企業6家、超50億元企業1家、超100億企業1家;特色園區提檔升級,省級智能電網器件特色產業基地、省級油氣裝備出口基地品牌效應進一步凸現,產業集聚、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開發區、裝備園區分別創成國家級開發區、省特色產業集聚區。
三、發展方向
㈠先進裝備制造
重點發展油氣裝備、汽車農機裝備、船舶配套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智能裝備等主要產業板塊。
1、油氣裝備板塊,以曙光、格蘭特、五行科技、中裕消防等企業為主體,推動石油鉆桿、鉆鋌、接頭、頁巖氣管道等產品提質增量、擴大市場,延伸拓展產業鏈條,由陸地井下鉆采工具向海洋鉆采井下工具提升,由工具類產品向裝置類產品轉型,由鉆采類裝備制造向煉化類、輸送裝置等領域發展。
2、汽車農機裝備板塊,以太平洋精鍛科技、飛船齒輪、一拖動力、鑫宇鑄造等企業為主體,大力發展農機內燃機總成及配件、汽車傳動齒輪、汽車精密鑄造件等零配件產品,提升內燃機研發、制造能力,著力推動汽車零配件向部件發展,部件向總成集成,產品從汽車配件向油電混合、純電動車、高端農機方向延伸,進而向高鐵、航空零部件方向拓展。
3、船舶配套裝備板塊,以振華泵業、通達閥門、船舶舾裝件、遠望儀器等企業為主體,重點發展艦船用泵閥、舾裝件、電機、甲板機械、船用儀器儀表等基礎配套產品,提升船舶甲板機械、船艇泵閥的研發、制造和系統集成水平。
4、節能環保裝備板塊,以泰怡熱工、康潔環保、騰天工業爐等企業為主體,發展以熱處理為主的節能裝備、以除塵及水處理為主的環保裝備、以換熱器為主的換熱節能設備等系列產品,研發高可靠性、低消耗除塵和工業有機氣體凈化設備,研發生產與高鐵相配套節能環保產品。
5、智能裝備板塊,培育扶持和發展“壹仟零壹號”、博尚工業裝備等3D、機器人企業,大力發展機器本體和整機,推動裝備制造實現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著力依靠神王、環球、菁茂等企業,發展智能立體車庫、智能物流貨架等智能化裝備產品。
㈡新能源
重點發展儲能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鎳鈷錳三元材料電池、燃料電池、能源電力裝備、風電核電等系列產品,積極發展天然氣、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
以雙登集團等企業為主體,重點支持企業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開發大容量超級電池和電容器,由傳統鉛電池向鋰離子電池、三元電池、燃料電池方向發展,由獨立電池向微電網系統發展、由通信領域向電力、高鐵、汽車、軍工、航天領域拓展。著力培育大唐燃機熱電公司、頂好光伏太陽能發電公司、中電能源公司、源怡能源公司等一批企業加快發展,推進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生物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新能源產業規模。
以揚動電氣、南洋電纜等企業為主體,重點發展超節能變壓器、智能型變壓器、特高壓變壓器、高壓特高壓電纜、橡套電纜、礦物絕緣電纜、高溫特種電纜、智能化開關設備及其電力控制設備等能源電力系列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層次和品質,努力創造能源電力裝備領域新優勢。
四、主要舉措
㈠完善產業發展規劃
1、編制產業規劃。突出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優勢,加快構筑起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科技驅動、人才支撐的發展機制,建成為我省區域內重要的產業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品結構優、配套功能全、核心競爭力強的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制造基地。
2、借智科學發展。成立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發揮好專家、學者的參謀咨詢論證和指導作用;借助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外腦”和產業智慧,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3、發展重點產業。圍繞“做精、做深、做強、做特”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發展提升兩大主導產業內優勢重點板塊,加大主導產品及其上下游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引進高端產品生產技術,放大產業比較優勢。
㈡推進產業創新創優
1、推進政產學研融合發展。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內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需求,繼續深化“雙百行”(百家企業院校行、百名專家行)活動,引導企業帶著難題進院所,組織專家教授入企提供現場服務,加速高校、科研院所優質創新資源向我區匯集。
2、加快重大研發載體建設。鼓勵和扶持企業加快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有效推動高端技術創新突破。力爭到2018年底,創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企業技術中心12個、重點實驗室3個。
3、實施企業品牌提升計劃。出臺相關激勵扶持措施,引導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企業實施“品牌提升”戰略,推進質量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到2018年年底,1家企業獲國家質量獎,2家企業獲省質量獎,創成省品牌產品20個。
㈢強化項目招引建設
1、緊扣“產業鏈”招商。圍繞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優化延伸產業鏈條,打造體系完善、配套完備的全產業鏈體系;加大對科技含量高,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前十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的招引力度,全力打造兩大“百億級”的特色產業集群。
2、推進產業整合招商。鼓勵重點產業骨干企業按照產業鏈的發展要求,實現與相關配套企業聯合兼并,擴大配套規模和能力;鼓勵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強強聯合、嫁接改造,實現企業產業規模、產品技術、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
3、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對在建和三年內計劃實施的項目,加大督查指導和矛盾協調、要素保障力度,推進在建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2016年-2018年間,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共計劃實施投資1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7項以上,計劃總投資46億元以上;新能源產業共計劃實施投資1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3項以上,計劃總投資70億元以上。(具體項目情況詳見附表)
㈣做強產業平臺載體
1、突出“一區兩園”載體建設。推進開發區與科技園區一體化發展,做大做強昆山高新區工業園、智能電網產業園、揚帆中小企業創業園、智谷軟件園四大特色園區,修訂完善“飛地經濟”政策,促進重大項目向“一區兩園”集聚,力爭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兩個100億級產業集群,到“十三五”期末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園區堅持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加快實施晨光億元企業孵化園、晨光中小企業創業園兩個10億級平臺建設,加快形成板塊雛形。
2、加快培育發展主題園區。深度挖掘華港汽車零部件、張甸工業熱處理裝備、俞垛金屬材料等鎮級產業的比較優勢,以“一鎮一品”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園內企業兼并重組、與園外企業嫁接合作,竭力推進培育特色產業與建設特色園區有機結合,推動現行鎮級綜合園區向特色園區、專業園區轉變。
3、改造提升一般工業園區。對規模小、產業基礎薄弱的鎮級工業集中區在填平補齊、提質增效上下功夫,以扶持壯大現有企業為重點,通過騰籠換鳥、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大閑置土地清理以及低貢獻率企業的盤活力度,努力提高園區的運行質態和入園企業的貢獻份額。
㈤實施產業智能改造
1、實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廣實施ERP等高效企業管理系統,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生產管理、能源管理、物流管理、智能決策水平;加快推進太平洋精鍛科技、太平洋齒輪傳動、雙登集團等3個企業智能車間建設,推進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智能裝置的集成應用,引導企業從智能制造單元、智能車間、智能制造系統到智能工廠,實現從研發設計、制造、管理、應用服務的智能化改造。
2、加快推進“機器換人”。加大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設備等工業裝備的應用,支持企業有規模地推廣應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先進制造系統、智能制造設備和自動化流水線,提高企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將推進“機器換人”重點專項作為強化工業有效投入的重要內容。
3、積極推進“互聯網+工業”。實施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工程,推進互聯網技術融入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企業新的工業產品開發,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拓展產品功能、提升產品性能,提高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㈥加快企業上市進程
1、加強宣傳引導。采取廣泛宣傳與溝通交流相結合、專題培訓與外出考察相結合、業務指導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引領兩大主導產業企業學習資本市場、了解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每年舉辦2期規模較大的企業上市及“新三板”掛牌業務培訓活動,邀請證監部門領導、業內專家和中介機構專業人士授課,幫助企業答疑解惑。
2、加強分類指導。定期對兩大主導產業內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完善全區上市后備資源庫并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綜合考評情況淘汰一批、吸收一批;對已簽約、已股改等處于上市不同階段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推進企業上市進程。積極利用“新三板”等場外市場,引導企業做好產品研發、市場開拓、項目儲備、財務管理,為上市打好基礎工作。
3、加強服務幫辦。建立由區經信委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專業團體支持的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企業上市協調服務機制,定期組織專業團隊對擬上市企業逐家上門會診,幫助出謀劃策,避免企業走彎路。對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權證過戶、項目立項、用地保障、安全消防等問題,各相關職能部門主動上門指導,幫助辦理相關手續,縮短企業改制上市時間,節約企業改制上市成本。力爭到2018年底,兩大產業上市公司超過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超過4家,其他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公司數超過10家。
㈦強化技術人才支撐
1、強化政策宣傳。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和網站等媒體,印發小冊子、開辟政策咨詢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市和區“人才強企”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向匯聚。
2、加快人才招引。定期對兩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人才需求狀況進行梳理,建立緊缺人才需求臺帳;幫助企業梳理人才發展思路,引導并服務企業自主開展人才招聘、產學研合作等,破解企業人才招引難題。
3、做好人才培育。加大對企業現有人才和高管的培訓,組織開展崗位能手評比、技術技能競賽等活動,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環境;以企業經營管理技術骨干和新生代企業家為主體定期開展集中培訓、交流活動,3年內確保行業內規模以上企業全部輪訓一次,參培學員150人以上。
五、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區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區經信委牽頭負責主導產業發展組織推進工作。建立區四套班子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掛聯服務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制度,定期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幫助協調解決各類矛盾問題。建立部門例會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情況,研究推動主導產業發展的舉措。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量化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舉措,推動主導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2、加強政策扶持。認真落實市《推進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和我區《深入推進工業經濟轉型的政策意見》,加大對主導產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在項目申報、資金上爭方面向主導產業傾斜;加大對行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修訂完善對十強企業的“一企一策”政策,進一步激勵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結合,對技術研發、產業化、平臺建設、重大項目、知識產權、產業集群、市場培育等環節進行全面支持。
3、優化發展環境。貫徹落實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努力形成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強化要素保障,對主導產業重大建設項目在地、電、氣等要素資源供應上給予傾斜。創優服務方式,對涉及重大產業項目,在立項備案、規劃、土地審批、工商登記等一系列環節上,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加快審批進程,提高審批效率,為項目實施提供優良的政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