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時間:2022-02-02 10:16:57

導語:經信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信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長期以來我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市、縣工業經濟發展思路,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走“工業強縣”高質量發展之路,把握成資同城化和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引領,始終堅持“守初心、擔使命”扎實開展各項工作。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精心編制發展規劃。委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高水平編制我縣“十四五”工業規劃,目前已形成規劃初稿;順利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重點項目)編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起草了國際檸檬產業融合發展功能區(加工部分)、天然氣加工轉化與鞋紡產業功能區的實施方案,按程序報縣人民政府審核。

(二)搶抓機遇開展招引工作。重點圍繞“1+2”產業科學謀劃包裝推出招商引資項目6個。縣級領導組織接待來安考察各類工業企業20余次,組織網絡招商專題推介會1次。與俄羅斯Kari貿易有限公司、安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實力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三)有序推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積極梳理符合條件工業項目開展投資入庫工作,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和現場核查,推動工業項目完成投資備案工作;指導企業依照投資項目統計指南,認真整理項目建設合同、設備購置合同、建設現場照片等入庫資料,1-9月,組織匯編入庫項目申報資料28個,已上報6批次22個,擴充庫存投資18億元。

(四)積極推進項目編制工作。一是全力推進工業組團項目工作。2020年,我縣工業組團推進項目29個、總投資497.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3億元。1-9月,受疫情影響,全縣開工項目16個、完成投資34.7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61.6%,其中5個市級重點項目(縣周禮鎮薯業產業園區、蜀南氣礦勘探井開發井、縣5G通信、川中氣礦勘探井開發井、中節能工業清潔生產及資源循環利用中心項目),除周禮鎮薯業產業園區項目未開工外,其余4個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9.9億元,占市級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6.8億元的63.9%;二是緊盯中長期項目儲備。圍繞貫徹落實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資同城化發展戰略部署和縣十三屆四次黨代會精神,結合工業優勢產業、資源稟賦和工業補短板工作,編制形成《縣2020年市工業領域重大項目儲備情況表(2020-2035)》,謀劃包裝項目27個、總投資1161.5億元,用地需求71700畝,折合投資強度約162萬元/畝;三是認真謀劃“十四五”重點項目。已完成工業“十四五”初稿編制重點項目94個、總投資1034.8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690.5億元,其中:能源設施類項目3個,重大產業類項目31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58個,通訊類項目1個。

(五)加大氣田勘探開發力度。一是全力推進油氣開采工作。1-9月,天然氣產量約16.3億方,原油產量約1.26萬噸、固定資產投資10.33億元,預計全年實現稅收3.5億元。受疫情和國際油價影響,今年新啟動鉆井13口,新建管線50余公里;二是積極拓展招商引企渠道。大力營造天然氣就地轉化項目招引的氛圍,充分利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與北京新奧控股集團公司、川投燃氣公司、浙江澤耀控股公司等企業對接,并邀請來安考察;三是切實做好民事協調工作。全力解決天然氣勘探開發過程中造成的道路損壞、征地拆遷等各類民事問題(如岳新鄉508管線阻工、通賢磨溪021-H1井入場道路受阻等),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同時為油氣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協助油氣企業辦理土地報批、環評、安評等手續。

(六)持續做好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后期工作。深入走訪調研,高效開展“雙百雙增”及“保姆式服務”工作,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大走訪工作的通知》(安經科信黨組〔2020〕16號),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華通檸檬、科倫藥業、季茜鞋業等重點工業企業及相關井場、蜀南氣礦作業區等密集作業場所開展“大走訪”,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安全生產等情況進行了現場指導。針對幫扶掛聯的重點民營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工作制度和幫扶方案,并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及時銷號管理;及時解決重點工業企業遇到的經營難、融資難等18個具體問題。

(七)不斷提升科技創新。一是加大項目申報與實施力度,在疫情期間,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積極組織科倫藥業分公司和蘭草服飾公司申報省級性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技術研究及配套設備研發項目2項;圍繞制約我縣工業支柱產業和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共性技術與關鍵技術問題,組織省鑫隆植物纖維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繼續實施“檸檬黃脈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檸檬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等省級科技計劃項目6項。二是積極引導產學研合作、開展成果對接活動,我縣有5家企事業單位與5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10多名專家開展產學研合作,落實合作項目5個,如:縣寶森農林合作社和普州國有公司分別與省農科院和重慶柑研所等科研院所成功申報了省級重點研發項目2項,獲得項目經費300萬元。三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精準脫貧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組織科技特派團開展科技下鄉扶貧活動,活動開展以來,特派團分成兩個工作組通過現場講座、互動交流、發放技術資料、現場指導等形式,深入貧困村田間地頭,切實解決貧困戶種養殖業技術需求。四是不斷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工作,組織科普人員前往石羊鎮、姚市鎮等鄉鎮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到科倫藥業、普州壇子肉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項目申報宣傳,并協助企業做好申報準備工作。

(八)持續推動電力工作正常進行。一是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為確保文化220千伏變電站及配套工程項目建設順利完工,我局通過多次召開協調會、現場走訪解釋、保護性施工等工作方式解決了跨房、青苗賠償、歷史遺留等問題,確保了工程進度。目前220Kv文化變電站、110千伏重慶潼南—廣惠(段)線路、文化—220KV入線路、文化—鎮子110KV線路、文化—110kV線路、文化—岳陽110kV線路已全面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配合做好各項桿管線線路遷改工作。成資渝高速公路桿管線遷改(包括水、電、氣、通信等線路),共有40個遷改項目,目前已立項36個,已完成31個遷改項目,工程完工率達80%。成資渝上跨110千伏及以上線路遷改工作,涉及110千伏廣居線、220千伏遂惠一、二線、500千伏洪遂線,經多方協調,目前110千伏廣居線、220千伏遂惠一、二線已過財評例會,正準備簽訂合同,500千伏洪遂線正在開展工程設計和招投標工作。三是做好貧困戶用電保障工作。根據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成立6個督戰組對全縣46個鄉鎮(街道辦)脫貧攻堅涉電問題進行掛牌督戰。經梳理全縣共發現涉電問題554戶(其中:“兩不愁三保障”再排查行動發現生活用電無保障戶68戶;掛牌督戰鄉鎮(街道辦)自查問題402個;對全縣46個鄉鎮(街道辦)未發現用電問題的貧困戶抽查問題戶84戶),554戶涉電問題戶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全部清零。

(九)不斷完善通訊基礎設施。一是加快市級重點項目建設。“2020年5G通信基站及配套設施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700萬元,新建5G基站154個(新建1個、改造153個),正在建設5G基站50個,完成全年進度85%,預計11月底竣工;二是持續推進信息通信扶貧。全面摸排162個貧困村無線網絡覆蓋和有線光纖網絡通達情況,鞏固“貧困村光纖通達率100%”和“貧困村4G網絡覆蓋率100%”前期工作成果,進一步強化通信基礎設施,提高網絡覆蓋面和網絡質量,加強網絡維護,確保貧困村光纖寬帶和手機信號隨時暢通;三是持續開展民生實事工程。截止目前,民生實事工程已完成新建5G基站120個,新建(改造)4G基站100個,完成率達到了100%,有效地改善了貧困地區、邊遠地區通信信號;四是積極推動工業上云行動。積極推進企業上云工作,引導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我縣傳統工業企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目前我縣上云企業18家,2020年新增上云企業5家;五是穩步推進通信桿管線移安工作。資安潼高速(段)通信桿管線移安工作已完成99%;“毗河引水”工程一期通信桿線遷改完成99%;“三改項目”涉通信桿線遷改資金已完成財政評審,桿線移安完成86%;“資銅高速”“高鐵中線”“李寧小鎮”等涉及通信桿管線移安項目正在開展制定方案、現場踏勘、報經費預算等前期工作。

(十)持續提升民營經濟工作實效。一是推進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緊緊圍繞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縣十三屆四次黨代會精神及《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直面營商環境發展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針對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對標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結合實際,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精準制定改革措施,會同縣發展改革局牽頭草擬《縣推進“2020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工作方案》,共20個方面187條,對各相關部門(單位)推進工作進行了責任分工,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各項工作已全面落實落地。二是抓好清欠目標任務落實。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積極推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制定清償方案、逐月調度清償。截至10月底,清償無分歧賬款14254.36萬元,清償率100%,全面完成了2020年清欠目標任務。三是全力組織政策措施申報。組織一二三產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2019年度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申報工作,收集整理各項兌現資近400萬余元;加強肺炎疫情期間政策扶持,積極牽頭起草應對肺炎疫情文件,跟蹤幫助科倫藥業技改擴能,指導渝成制鞋產業園、佛都藥業等企業申報上級財政專項資金,向上級部門申報我縣工業企業能享受疫情期間的防疫補貼、電費補貼、貢獻獎勵等政策資金共計約332.28萬元,最大限度減小疫情對相關企業產生的影響。四是加強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按照《省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指導標準》,組織對我縣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36戶民營企業開展自查,幫助底子薄、基礎弱的企業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查漏補缺,以上企業均未被移入異常名錄,不存在嚴重信用問題現象;對雙龍實業、北彩印務、鑫東云園林酒店、鑫隆植物纖維制品、綠初原牧業等11戶企業開展了抽查,全面檢查企業在機構設置、制度建設、行為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完善制度,規范運行;采取進企業走訪、座談交流方式做好2020年現代企業制度宣傳推介工作,對有意愿、有條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民營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對已推介出的9戶民營企業進行了前期宣傳和引導。

(十一)全面優化環資管理。一是全面開展燃煤磚廠整治工作,燃煤磚瓦廠從2017年的84戶整治淘汰到2020年初的42戶,淘汰率達50%,脫硫塔設備安裝率100%,有效降低了SO2排放量;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版)》要求,于2020年底前淘汰我縣5戶輪窯,根據企業自愿申報,現組織2戶企業申報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資金,現已對窯子及主體設備去功能化,徹底退出市場;其余3戶于12月底關停,不再生產;二是嚴格落實燃煤鍋爐淘汰工作,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19戶已全部淘汰完成,正常生產的企業都已完成“煤改氣”項目,并按改造資金的30%進行補貼;三是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建立了《縣“散亂污”企業整治長效工作機制》(安“散亂污”整治領導小組發〔2020〕1號),制定了符合我縣實際的動態排查機制、部門聯動機制、整改驗收機制和日常監管機制,做到發現一起整治一起。

(十二)切實抓好林區輸配電設施火災隱患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廣泛宣傳,提升森林防火意識。組織岳陽鎮等25個鄉鎮及45戶相關企業單位開展安全生產、防滅火培訓工作會議,并聘請專家開展安全培訓,培訓會上重點講解了如何預防火災及如何滅火,學習了《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并同時組織參會人員集中觀看學習相關安全生產專題片及警示教育片,從而提升森林防火意識;二是全面排查,摸清隱患情況。組織供電企業聯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掌握了縣林場分布情況,對穿越林場的輸配電線路、設備進行了重點摸排,對全縣分布在38個鄉鎮、126個行政村的183處林場進行逐一排查,供電企業所屬的輸電線路穿越林場的有8處、配電線路穿越林場的有87處,主要存在導線與樹竹接觸、刀閘接觸不良、導線斷級引發山火風險。三是閉環管理,確保整治到位。按照“一患一檔”對排查出的輸變電火災隱惠建立臺賬、并繪制2020年輸配電線路森林防火綜合整治作戰圖、以治理一處銷號一處的原則進行統籌管理。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95處穿越林場輸配電線路隱患治理工作,共砍伐樹木1100余棵、清除雜草藤蔓600平方米、更換刀閘4只、遷移10KV線路0.41公里,及時排除了輸配電線路引發山火的風險。

二、2021年工作打算

2020年全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下一年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項目推進和企業幫扶等工作重點,奮力推進我局工作順利進行。

(一)推動規劃實施。高水平編制完成我縣“十四五”工業規劃及國際檸檬產業融合發展功能區(加工部分)、天然氣加工轉化與鞋紡產業功能區的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抓緊啟動實施。

(二)強化要素保障。持續深入開展掛聯幫扶服務,做到企業反映問題件件落實,全部銷號。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協調水、電、天然氣、成品油保障供應,指導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做好省市工業發展金的申報工作,讓惠企政策落地落實,促進企業發展。

(三)強化招商引資。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實施精準招商、以企招商,緊盯在泉州、重慶招商推介會意向客商,簽約一批工業項目,推動“百日大會戰”取得豐碩成果。嚴格落實項目清單化管理,強化行業部門及屬地招商引資工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產業組團推進、領導掛聯等工作機制,加大項目協調力度和督查考核力度,推進已簽約項目履約,進一步補充完善已簽約項目的合作協議,爭取項目盡快落地。

(四)強化資源利用。一是配合龍臺發展區管委會加快完成園區閑置土地、閑置廠房清理工作;二是組織專題研究,按照全市工業企業評價體系要求,進一步規范入園企業管理,強化統籌規劃、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和保護投資者利益;三是按照《省“僵尸企業”處置工作方案》,對摸排成熟的企業進入相關處置程序。

(五)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繼續組織企事業單位實施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加強成果推廣應用,確保各級科技項目順利實施完成。二是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全面提高廣大群眾科技意識和科技素質。三是建設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支持企業、科技人才廣泛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建立“產、學、研”科技創新聯盟,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廣泛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項目和資源與先進科技成果、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有效對接,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引進推廣科技成果,提升我縣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四是繼續加大激勵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加強創新意識,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六)加快推進油氣開采工作。一是齊心協力加大開發,繼續配合企業搞好征地、拆遷、安置、補償等油氣勘探開發的基礎性工作,積極支持天然氣管網及鉆井鉆探工作。二是不斷深化地企合作互利共贏,與中石油在安開發建設氣礦分別在開發建設、用氣指標、優惠氣價、反哺地方等方面達成支持意向;在基礎設施、安全環保、信訪維穩等方面通力合作,促進企業快馬加鞭、互利雙贏。三是激發活力強化招引,以油氣處理廠、天然氣凈化廠為基礎,加強與中節能、川投燃氣、北京新奧能等大企、國企對接,推動天然氣第二凈化廠、天然氣發電廠、LNG加工廠、分布式能源建設等項目盡快落地落實。四是做實油氣安全環保。狠抓油氣安全環保不放松,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確保相關部門安全文明生產;做好石油天然氣開發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做實每半年一次的地企應急演練,做優中石油油氣建設專家的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和安全環保中心學習宣講。

(七)持續做好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強與規劃部門銜接,加快5G建設發展和規劃編制,充分考慮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銜接,合理布局通信光纜、通信局房、基站等各類通信設施,解決基站選址難、入場難、建設難的問題。二是加快推進5G項目,持續提升信息化總體水平,加快主城區、重點鄉鎮場鎮、主要景區、高速道路的5G覆蓋和城區重要辦公區、商業體等5G網絡的全面布放。三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組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推薦工業企業參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

(八)繼續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加大宣傳,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良好氛圍。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注重政策統籌協同,加強宣傳,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強勁氛圍。二是精準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最大程度做到“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三項制度”。三是加大扶持,支持民營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四是加強引導,激勵民營企業創新發展。不斷強化指導,促使民企練內功,強實力。五是主動作為,破解民營企業要素制約瓶頸。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強化要素保障,增強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六是依法行政,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要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功能為牽引,進一步提高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找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執法司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