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十四五”工作舉措
時間:2022-01-27 10:53:06
導語:司法局“十四五”工作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強疫情防控法治保障
統籌推進依法防控工作。加強統籌指導,確保依法防控工作任務落地落實。建立完善縣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加大對妨礙疫情防控行為的執法司法力度。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實施行政應急處置措施,嚴厲打擊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規范捐贈物資管理,做好疫情報告和工作。加強對疫情防控所涉民事案件以及適用不可抗力等審理工作的指導,統一類案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及時公布疫情防控所涉典型案例。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法律服務,開展涉疫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二、深入推進黨委依法執政
推進依法執政制度化規范化。黨委、黨組嚴格執行黨章和黨內法規,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增強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做到遵照法定依據、遵從法定程序,強化黨規黨紀的剛性要求,確保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強化黨委領導統籌和表率示范。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年度述法制度,完善黨委中心組及政府常務會集中學法制度。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法治建設規劃(2020—2025年)》《縣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縣鄉村振興法治工作規劃》,助推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體系能力建設。
三、配合提升立法質效
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或改變不適當的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配合重點領域立法調研及立法后評估。配合州人大常委會和州政府立法計劃。積極配合完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鄉村振興促進、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立法。
四、持續深化政府依法行政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向鄉村延伸,提升鄉村惠民服務能力。持續清理規范行政權力,動態調整權責清單。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加快實現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全面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強化公職律師、法律顧問、專家學者、社會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完善重大項目和重大利益行政決策風險第三方評估機制。嚴格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五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快行政執法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加大治安管理、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藥品、交通運輸、勞動保障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加強行政權力監督。落實各級政府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接受詢問質詢、報備規章等制度,按規定向政協通報有關情況。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依法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落實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建立行政復議撤銷、行政訴訟敗訴案件通報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政務誠信建設。
五、著力推進司法公正高效
著力完善機構職能體系。貫徹落實《州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實施細則》,加快構建司法機關優化協調高效工作體系。優化人民法庭布局,促進審判資源向基層下沉。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在公安機關推行大部門、大警種制。加快構建司法行政機關優化協同高效工作體系。完善員額法官、檢察官動態調整、常態化遴選、退出機制。健全政法干警履行法定職責保護和受到侵害救濟保障機制。著力完善司法權運行機制。堅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績效考核機制。完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和案件取證指引。做好刑事檢察工作,落實捕訴一體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健全領導干部辦案常態化工作機制,優化案件質量評查標準體系,完善法官檢察官懲戒工作體系,落實違反審判檢察職責行為的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錯案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公益訴訟工作。加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和違法違規懲戒工作。完善人民監督員、人民陪審員制度。
著力破解司法難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類案和關聯案件強制檢索,加強參考性案例庫建設,促進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統一。推進執行規范化建設,加大信息聯查、失信聯懲力度,完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體系。完善“兩法銜接”工作機制。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完善刑事涉案財物集中管理制度。
六、切實提高社會依法治理水平
夯實城鄉基層治理基礎。研究制定《縣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逐步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強綜治中心、公安派出所、社區警務室、司法所等基層基礎建設,落實“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急管理和網絡綜合治理。扎實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體系能力建設試點工作。聯動創新精準普法。啟動開展“八五”普法。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創新普法方式,推進“法治宣傳七進”向“法律服務七進”“依法治理七進”轉變。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建立以機關、學校為重點的憲法法律教育長效機制。編制黨政干部分管工作領域應知應會法律目錄清單。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完善媒體公益普法制度。預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完善和解、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縣、鄉(鎮)兩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建設。健全行政調解制度,落實有關部門糾紛化解法定職責。加強人民調解工作保障,推進人民調解規范化專業化建設。全面推開“訴源治理”工作,完善信訪制度。加快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持續開展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專項行動。推進民族地區依法常態化治理。實施新修訂的《省宗教事務條例》、《州宗教事務條例》,建立健全黨委政府、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社會力量“四位一體、多元共治”的宗教治理體系。推進宗教活動場所法人登記工作試點。依法加強藏傳佛教寺廟管理,深化重點寺廟集中整治。全面深化反分裂反滲透反自焚斗爭。深化“憲法藏區行”“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團送法進宗教活動場所”活動,健全“宗教活動場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法治人才培養,建設藏漢雙語法網子平臺。深化法治建設示范創建。開展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和城鄉基層有效治理示范創建,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七、強化依法治縣工作保障
加強法治隊伍建設。充實城鄉基層法治工作力量,注重在領導班子中配備具有法律專業背景或法治工作經驗的成員。完善干部法治培訓制度,探索建立干部法治檔案制度,將法治作為各級各類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法治督察考核。抓好法治建設目標績效考核法。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自查評估和法治政府建設專項督察,對落實工作部署不力的地方和部門,采取書面建議、約談、責令整改、通報批評等方式督察問責。推進數字法治智慧法治建設。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建設,完善跨部門的政法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深化綜治中心、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涉案財物管理系統建設應用。
- 上一篇: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司法局“七五”普法工作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