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19 06:37:00
導語:文化體育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區九屆六次黨代會精神,實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計劃,加強對全區文化體育事業“”期間的具體規劃和宏觀指導,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今后五年我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及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文化創新和體制改革為推動器,以建設現代化綠色城區為核心,形成比較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和全民健身體系,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明顯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體力保證,打造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一流文化建設軟環境,推進我區現代化建設進程。
(二)發展目標
1、今后五年我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發展多元化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法制化規范化公共文化體育事業,保障普通大眾和弱勢群體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有效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健身需求,保障社會公共事業的健康發展,建設具有特色的現代化新型文化體育名城。
2、今后五年我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場地設施目標: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不同層次、形式多樣、點面結合、普及全區的場地設施體系。區級在機場新區建設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并積極爭取市政府將市的文體中心向我區轉移,在梭魚灣建設森林公園。鎮街建設“兩室兩場”。在公園、廣場和樓間空地完善健身路徑、健身苑、健身角的建設,在七大城市組團加強城市生態林的建設,在小區加強休閑會館和休閑廣場的建設。
群眾活動目標:形成政府引導、全民參與、城鄉一體、中外結合、內容豐富、各具特色、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體系。以山海林等自然資源和綠色屏障、城市綠地系統和城市生態林為依托,開展登山、游泳、徒步走、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鍛煉等綠色健身活動,以古跡、民俗村等歷史資源和網吧、圖書室為基礎,開展休閑文化活動。加強場館文化、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組織機構目標:建立以三級管理為主線、以社團為紐帶、以指導站為基礎、以社區為重點、以多元服務為特色、以社會自治為方向的網絡化組織體系。提高社會指導員的數量和質量,加強社團和指導站的建設,開展體質測定和活動指導等系列服務,把文藝體育教師納入社區指導員當中。
今后五年我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階段目標是:
第一階段:爭取用兩年的時間,建成新的文體中心,區級建成集會議、演出、排練、展覽、學習、圖書、娛樂、健身、訓練、比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活動中心。籌建營城子漢墓展覽館,年舉辦群眾文體活動不少于300場次,鎮街專職圖書管理員達到30%,人均購書經費達到7角,體育人口達到50%以上,建立500個文體指導站。2006年舉辦第二屆地區文化體育節。
第二階段:再用兩年時間使鎮街、村和社區居委會全部達到“兩場兩室”標準,鎮街專職圖書管理員達到70%,人均購書經費達到8角,群眾文體活動400場次以上,體育人口達到60%以上,建立800個文化體育指導站。
第三階段:再用一年時間鞏固發展已有文體成果,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豐富綠色城區的文化內涵。建設區少兒圖書館,積極爭取市文體中心向我區轉移。鎮街專職圖書管理員達到100%,人均購書經費達到1元,年群眾文體活動達500場次,體育人口達70%。
(三)、保障措施
1、加強對文化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加強對文化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保障社會公共文化體育事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1)、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確保文化體育事業經費的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來源和使用進行系統的管理。規劃轄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兩個文明考核指標,確保兩室兩場的建設。加強地方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興建文體場館,保證新建居民小區配套建設相應的文體設施,保證學校場館等公共場地設施業余時間向社會開放,保證依法行政,將文體場館建設成為健康、科學、文明的陣地。
(2)、整合轄區資源。堅持多元化、社會化發展戰略,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建立靈活高效的調控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區域文化體育優勢,發揮大中小學文體教育的基礎優勢,發揮工會、婦聯、教育局、共青團等的組織優勢,發揮社會對文化體育的投入優勢,發揮社團和隊伍的主力優勢。互相滲透、互為因果,實現全社會文化體育資源共享,配置達到最佳狀態。
(3)、建設高素質的文體隊伍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全面進步,建設高素質的文體隊伍是文體事業發展的根本。確定以人為本和科學化發展戰略,建立學習型文體系統,加大培訓力度,造就三支高素質、業務精湛的管理干部隊伍、社會服務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提高文化品味,提升工作質量,發展先進文化。
2、堅持用文化創新統領新時期的文化體育工作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文化創新在整個文化事業發展中起到一個導向的功能、激勵的功能、媒介的功能和催化的功能,是新時期文化體育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的根本。要從文化觀念上、從制度和機制上、從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以文化創新帶動文化體制創新,以文化體制創新促進整個文化事業創新。
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轉變觀念,割斷“路徑依賴”。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變,政府在社會事業領域出現了“失靈”現象。我們必須轉變“全能政府”的觀念,割斷對計劃體制的路徑依賴,站在市場體制下的社會自治和市場調節的角度,深化我們的管理體制、投資體制、人事制度、經營機制等一系列的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主、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體事業管理體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國家與社會共同興辦、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文體事業運行機制;逐步形成政府為社會提供基本文體公共產品和服務、社會提供滿足人們多樣化文體需求條件的格局。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文體政府系統。重新界定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管辦分離,職能分開,解決對企事業單位和社團組織越位、對培育發育管理市場缺位和在調控服務方面錯位的問題,向有限、有效、服務發展,實現小政府,大社會、大服務。破除“官本位”和“權力本位”思想,樹立“民本位”和“社會本位”思想,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實現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做好對公民、對社會、對國家的服務。
改革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按照全國事業單位改革的政策精神,采取小步快走,穩步推進的方法,繼續深化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改革,改革傳統的“層級管理”轉向商業的“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實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工資制,逐步建立適合市場運行機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促進事業單位的市場化發展趨勢,實現事業單位的高效運營,有效承載政府裁減下的職能
4、加大文化體育產業的開發力度。
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下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關于發展第三產業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中的數字可以看到,到年,僅信息服務業中與文化體育產業相關的產業統計,其增加值就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2%,從業人員約占總就業的3.7%。年以后,這些產業有了更為迅猛的發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紛紛制訂文化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力圖使文化體育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這從世界發達國家產業的發展狀況可以得到肯定。以體育產業為例,專家對世界體育產業發展的研究成果表明,體育產業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的支柱性產業。如美國,年體育產業總產值已達630億美元,超過美國的石油化工和汽車工業,成為美國的第2位支柱性產業;意大利以足球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八十年代末已躋身該國國民經濟十大支柱性產業;瑞士的體育產業排在他們國家的第13位;英國體育產業產值約為70億英鎊,也超過他們國家的汽車和煙草行業。其它發達國家大體如此。文化產業作為我國新興的第三產業,必將成為第三產業的新寵。
年,我區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提出要發展文化產業構筑現代產業體系,走事業產業互動的發展道路。為此,我們必須加大文化體育產業的開發力度。主要做法有:編制規劃。編制文化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培育市場。國家要加大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健身的基本需求,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文化健身行列中來,擴大消費群體,引導群眾消費,培育文化體育市場。依法管理現有文化體育市場,反對不正當競爭,保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權益,保證文化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發育市場。制定積極的文化體育產業政策,營造優惠寬松的政策環境,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社會各行業、境內外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文化體育市場的開發。加強企事業單位改革,以市場機制為基礎調整和重組事業經濟利益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運用聯合、重組、兼并等現代企業的資本運作方式,優化和提升原屬國有文化體育資產,給國有文化體育企事業單位創造一個更完整的市場環境,促進其競爭能力的迅速提高,實現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事業的高效運營,全面提升和繁榮我區的文化體育事業。
5、開展“雙杯”競賽,樹立先進典型。
典型是一面旗幟,文化體育工作創新中要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從年開始,全區開展文化“百花杯”和體育“強力杯”競賽評比活動,以此為載體,培育典型,樹立典型,宣傳典型,推廣典型,使典型處處開花,整體推進我區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畜牧局反腐倡廉指導意見
- 下一篇:加快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