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監督檢查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26 03:42:55
導語:醫療衛生監督檢查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監督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制品管理條例》、《護士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血站管理辦法》、《單采血漿站管理辦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等。
二、監督對象
(一)醫療、血液安全監督:省衛生監督所負責省衛生計生委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臨床用血監督,并承擔全省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監督檢查、打擊無證行醫相關業務工作督導以及信息匯總分析。各設區市、縣(市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開展轄區內醫療機構監督檢查、臨床用血監督及采供血機構監督和打擊無證行醫工作。
(二)放射衛生、職業衛生監督:
1、省衛生監督所負責對由省衛生計生委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和放射診療設備情況調查工作;設區市、縣(市區)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對本轄區內由本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和放射診療設備情況調查工作。
2、省衛生監督所負責對全省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各設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監督檢查;省衛生監督所負責由我廳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疑似職業病報告情況的監督檢查;各設區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的疑似職業病報告情況的監督檢查。各地要通過重點監督檢查,注重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的規定,明確并落實對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日常監督管理職責。
三、監督內容
(一)醫療監督
1、醫療機構監督檢查。檢查轄區內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的情況,重點監督檢查是否按照許可范圍開展診療活動,是否存在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出租、承包科室情況,醫療廣告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醫務人員是否取得相應資質。
2、打擊無證行醫。嚴厲打擊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違法行為。
(二)血液安全監督
1、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監督。檢查轄區內醫療機構的臨床用血情況,重點監督檢查人員、儀器設備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和完善臨床輸血相關規章制度,是否使用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定血站供應的血液,是否存在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用于患者,互助獻血和應急用血采血是否規范等。
2、采供血機構監督。檢查轄區內血站、單采血漿站依法執業的情況,重點監督檢查:是否按照許可范圍開展工作;從業人員是否依照要求取得相應資格并注冊;對獻血者、供血漿者的身份核實、健康征詢和體檢是否依照要求執行,尤其是血液(漿)檢測項目是否齊全,對新漿員及間隔180天的漿員的血檢是否按要求進行檢測;是否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耗材;是否按規定進行檢測;包裝、儲存、運輸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冒名頂替、頻采、超采等行為。
(三)職業衛生監督
1.檢查轄區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依法執業的情況,重點監督檢查是否在批準的資質范圍內開展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出具的報告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是否依法履行職業病、疑似職業病報告職責,有關檔案是否健全,人員、儀器、設備是否滿足工作要求。
2.檢查轄區內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疑似職業病報告情況。
(四)放射衛生監督
1.放射診療機構監督檢查。檢查轄區內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工作情況,重點監督檢查《放射診療許可證》和《放射工作人員證》持有情況,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情況,設備、場所檢測情況,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及職業健康監護情況,輻射危害告知、輻射危害警示標志設置情況等。
2.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檢查。檢查轄區內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工作情況,重點監督檢查技術服務機構是否按照資質范圍開展工作,出具的報告是否符合相關規范和要求,人員、儀器、設備是否滿足工作要求等。
四、監督考核
1、是否完成本轄區醫療衛生監督工作計劃制定、日常監督及打非專項行動工作落實情況;
2、省級下達的監督檢查任務是否全部完成和按時完成信息報送任務并上報總結材料及信息宣傳;
3、轄區內醫療機構監督檢查情況,要求醫療機構監督覆蓋率、建檔率達100%;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放射診療監督覆蓋率達100%;對查處的無證行醫案件應通過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系統進行網絡直報,要求網報率達100%;
4、及查處違法案件,開展轄區內醫療衛生監督工作督查作出通報,對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責成相關單位整改;
5、醫療衛生監督人員培訓方案制定及實施情況;
6、考核方式采用查看資料、聽匯報結合稽查、暗訪等多種形式,具體考核方案另下。
五、監督要求
(一)各地要根據工作內容和監督檢查表(見附表),以及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的工作任務和要求開展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落實責任,組織、協調、指導本轄區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并于5月15日前將設區市級負責重點監督檢查工作聯系人員名單(見附表11)分別報省衛生計生委綜合監督局和省衛生監督所。
(二)各設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對縣(市、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工作數據進行復核,確保數據真實、準確。要加大執法力度,對發現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重大案件及時報告委綜合監督局和省衛生監督所。
(三)各設區市、縣(市、區)衛生監督機構要及時登錄國家衛生監督中心網站上的“全國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系統”,網絡填報被檢查對象的相關檢查信息(經常性衛生監督信息卡和個案查處信息卡),并更新衛生監督檔案。省衛生監督所負責全省信息匯總數據的網報工作,數據截止日期為2014年10月31日。
(四)各縣(市、區)級衛生監督機構于11月5日前完成各項數據(附表1-10)填報工作,各設區市級衛生監督機構于11月15日前完成對縣級數據的審核和全市匯總數據的終審,并將本轄區的書面工作總結和匯總表(附表1-10)加蓋公章后寄至省衛生監督所。省衛生監督所于11月25日前完成對設區市級數據的審核和全省匯總數據的終審,將書面工作總結和匯總表加蓋公章后送至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同時報送電子版。
- 上一篇:成品油市場整治工作總結
- 下一篇:消毒產品監督檢查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