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文化文明建設安排

時間:2022-07-04 12:05:00

導語:共青團文化文明建設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文化文明建設安排

是完成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攻堅時期。今后五年,十二五”時期是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市共青團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促進青年就業守業、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各項職能,主動承擔起“轉變發展方式、加速崛起進程、實現富民強市”光榮使命,不時把共青團事業推向前進。

一、圍繞文化文明主題,扎實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構筑當代青年的強大精神支柱

1、深化青少年思想提升工程。牢牢把握青少年政治和精神追求的主導方向,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青年,不斷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為黨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利用重大節慶和各類傳統節日、紀念日,集中開展青少年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動員和激發廣大青年為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而奮斗。

2、深化青少年道德實踐工程。以素質提升為目標,以體驗教育為途徑,精心組織內容鮮活、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根據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規律特點和發展需求,實施分類引導。在少年群體中廣泛開展“爭當四好少年”、“手拉手”等活動;在中學青年學生群體中廣泛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十八歲成人儀式”、“四個一”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大學生中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的“成長導航”活動;使不同層次的教育內容相互銜接、環環相扣,引導青少年理性地追求時尚潮流,確立正確的成長發展方向。

3、深化青少年文化拓展工程。充分挖掘我市特有文化資源,利用現代傳媒手段,普及文化知識,繁榮文藝創作,傳播先進文化,體現人文關懷;在加強常規文化傳播方式的基礎上,要積極拓展動漫、博客、論壇等媒體文化傳播的空間,滿足青少年群體多元化、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開展“青字號”系列文化活動,支持青年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圍繞創新創業主題,有效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富民強市建功立業

1、精心幫助青年就業創業。各級團組織要圍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鼓勵青年創造、支持青年發展的社會氛圍,最大限度激發青年的創造潛力和發展活力;加大政策、資金、技術和信息方面的扶持力度,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加強與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服務載體,積極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有力支持;通過舉辦“青年精英與大學生面對面”、“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創業成才報告會等形式,大力宣傳青年創業成功經驗和創新創業先進典型,激勵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創業意識,營造青年思創業、敢創業、創成業的良好氛圍。

2、激勵青年投身創新實踐。圍繞工業強市戰略、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開展各行業的青年職工技術比武和青年“五小”競賽,幫助青年職工提高職業技能;大力推進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青年在推動職業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創新中有更大作為,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繼續開展“市青少年創新市長獎”、“市青年技術創新獎”等評選表彰活動,以青年創新典型激發青少年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潛能。

3、引導青年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扎實開展生態文明主題宣傳活動,在青少年中普及生態和環保知識,傳播環保理念,倡樹文明新風;積極引導青年參與保護母親河、植樹造林、水源保護、環境整治等各種生態實踐活動,努力保護生態資源;廣泛開展節約資源的實踐教育和社會公益活動,在廣大青年中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推動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

4、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動員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城市大建設,把建成皖北區域性中心城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城鄉團工作良性互動為基本途徑,切實幫助農村青年增產創效;緊緊抓住青年農民培訓、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選樹、農村青年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培育、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重點品牌項目,深入實施青春建功新農村行動;繼續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改善農村衛生情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三、圍繞民生民主主題,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建設和諧貢獻力量

1、搭建青少年維權服務平臺。推動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新形勢下以服務青少年和青少年接受服務兩個便利化為目的的綜合性平臺;通過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引導青少年按照法律規定的組織化、制度化渠道,推動解決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問題;同時繼續深化“青少年維權崗”的創建工作。建立健全青少年輿情監測體系和應急機制,做好矛盾化解和心理疏導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2、大力推進預防和未保工作。加強對青少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培養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關注外來、留守、流浪、閑散、刑釋解教、有不良行為青少年和服刑人員子女,做好對他們的幫教、服務和管理工作;積極參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掃黃打非”、禁毒、網吧監管等,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的能力。

3、努力改善青少年群體民生。推進低收入農戶青少年關愛行動。進一步服務重點青少年群體,要關心孤兒、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動員組織青年文明號集體、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等各種社會群體,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扶貧幫困”、“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創新籌資手段和方式,深化和拓展希望工程籌資渠道,繼續開展希望工程圓夢大學行動,擴大資助范圍。

4、全面強化志愿服務工程。要把青年志愿者服務作為共青團參與和諧建設的重要載體,努力健全志愿服務體系,拓展志愿服務領域,創新志愿服務方式,圍繞困難群體救助、環境美化保護、公共事務服務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帶動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服務行列。

四、圍繞基層基礎主題,切實加強共青團自身建設,鞏固黨長期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1、鞏固擴大團的基層組織。堅持黨建帶團建,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按照全團抓基礎、工作到基層的總體要求,深入調研,重心下移,使團的基層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基層組織形式,重點加大工業園區、中職院校、“兩新”組織和行業系統的團建力度,著力夯實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機關的團建基礎;深入推進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及統籌城鄉團建試點工作,建設以縣(區)團委為核心,以鄉鎮為重點,以村街為基礎的團的組織創建格局;繼續做好擇優選拔“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和村團支部書記等工作;加強對青年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的研究,進一步完善年度考評制度,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

2、加強團干部和團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團干部黨性鍛煉,建立完善經常性的學習制度,建設學習型團組織;進一步強化團干部培訓工作,提高團干部業務能力,優化團干部知識結構;全面推進團員隊伍建設,大膽創新組織聯系方式,建立適應團員青年流動、便于團員參與的長效機制;完善推優入黨工作機制,為黨組織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3、加強共青團信息化建設。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加強與各新聞單位的聯系,做好品牌項目和重點工作的深度宣傳和多角度宣傳;建立先進青年和青年群體典型的數據庫,定期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宣傳一批各行各業的先進青年和青年群體典型;充分發揮青年網、蚌青信息等團屬信息宣傳陣地的作用,及時團情信息,宣傳全市團的工作,逐步實現市直團屬網站的資源整合和整體聯動,形成規范、主動、暢通、高效的信息工作機制。

4、廣泛延伸團的工作手臂。充分發揮青聯優勢,廣泛團結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加強與省內外青少年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提高青年工作的知名度;加強對學聯組織的領導,繼續發揚全團帶隊的優良傳統,重點抓好團隊銜接和推優入團等基礎性工作;切實發揮青企協、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各類青年社團的輻射作用,正確引導青年自組織建設,激勵各類青年社團規范、健康地發展,在各項社會事務中發揮自身作用,使青年社團成為共青團凝聚各界青年、拓展工作領域、延伸工作手臂、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