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信息化規范工作計劃

時間:2022-02-17 08:58:00

導語:工業經濟信息化規范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經濟信息化規范工作計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為推動“工業強縣”戰略的深入實施,現就年工業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縣委十二屆九次全委會及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進一步擴大信息化建設成果,全力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

二、總體目標

(一)工業經濟發展目標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45億元、力爭5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0億元、銷售收入80億元、利潤1.9億元、稅金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53.5億元(其中工業園區實現產值24億元)、銷售收入53.5億元、利潤1.6億元、稅金1.7億元。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8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

(二)信息化建設目標

開通20個鄉鎮、100個行政村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推進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網上展示和交易;建成20套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啟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整合城市公共信息資源,建成應急聯動防控體系;推進和完善20個鄉鎮、20個縣級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啟動電子政務外網建設。

三、工作重點

(一)快速推動“二園二區”發展

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B區建成2平方公里,C區實現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36萬噸無機粉體環保紙、35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20萬千升啤酒等項目建成投產,實現產值24億元。移民生態工業園:完成3平方公里征地拆遷,啟動場平、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入駐企業10%;火電廠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萬朝非金屬礦業集中區:整治南丫口至白河公路,建設煤礦企業“雙回路”電源。有色金屬礦業集中區:優化資源配置,力促1萬噸電解鋅、10萬噸硫精砂等項目投產、達產;整頓礦區秩序,整治礦區公路和供水管網,確保企業正常生產。

(二)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以加速推進汽車零部件制造、精密機械及農業機械生產、金屬表面處理等項目為重點,力促萬力聯興、榮易達、德華機械、麥斯特機械、程濤五金、長捷電子、川儀微電路等企業擴能、達產,確保機械制造、電子產業分別實現產值5.1億元、1.1億元。以延長鉛鋅礦“探—采—洗選—冶煉—電解—尾礦綜合利用”等產業鏈條為重點,力促恒岳電解鋅、沃特回轉窯、聚信鉛鋅礦綜合利用等項目投產、達產,確保電礦產業實現產值17億元。以加速推進地球衛士石頭紙項目竣工投產為重點,力促華怡蜂窩紙板、金蘭紡織、迪昌服裝等企業達產,確保輕化產業實現產值18.7億元。以實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快速推進重啤技改遷建、金田變性淀粉、辣椒堿提取、東田糖脈靈顆粒、黃連深加工等項目投產,力促鑫來、金田、東田、泰爾森等企業達產,確保食品加工、現代制藥產業分別實現產值5.3億元、1.4億元。以加速推進齊森木業竣工投產為重點,力促科華水泥達產,確保建材產業實現產值4.9億元。

(三)強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按照重大項目成立協調辦公室、園區內項目由園區管委會牽頭、其它重點項目由主管部門牽頭的辦法,每月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跟蹤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與問題。重點推動10個續建項目(2×35萬千瓦火電、36萬噸無機粉體環保紙、35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20萬千升啤酒、1100噸辣椒堿、160萬套泵類和50萬套變速箱、120萬套燃油泵、40萬套發動機缸蓋、5萬立方米管道天然氣、工業園B區1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10個新開工項目(10萬噸潤滑油、3萬噸無縫鋼管、2萬噸活性氧化鋅和1萬噸高純氧化鋅、1萬噸黃連提取物、8億袋糖脈靈顆粒、200萬套針織毛衣、15萬噸奶啤酒、3平方公里移民生態工業園基礎設施、3平方公里工業園C區基礎設施、移民生態工業園區1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確保全年完成工業投資45億元、力爭50億元。

(四)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鼓勵鉛鋅、煤炭、建材等行業并購重組,關閉、淘汰小型水泥廠等落后產能。引導煤炭等資源型企業轉型轉產,大力發展機械制造、電子等非資源型產業;加速推進聚信鉛鋅礦尾礦利用、科華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等循環經濟項目投產。繼續推進鉛鋅礦環保治理,加快建成工業園區B區和C區污水處理等項目,確保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

(五)加速推進統籌城鄉信息化建設

農村信息化方面,在20個鄉鎮和100個行政村建設農業信息服務站(點),繼續壯大縣—鄉(鎮)—村信息員隊伍和辣椒、肉兔等農業技術專家庫,全力推進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網上展示和交易。工業信息化方面,啟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加速推進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和萬力聯興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城市信息化方面,整合公共信息資源,加快建設圖像視頻監控系統和城市應急聯動指揮平臺,提升城市“數字化”管理水平。政務信息化方面,在20個鄉鎮和20個縣級部門建成辦公自動化系統,啟動電子政務外網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政策

一是由縣財政設立1000萬元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資金,專項用于企業貸款貼息、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品牌創建、新型工業化發展、國際國內市場開拓、電力和燃料補助、工業和信息化培訓、統籌城鄉信息化建設補助、年度考核獎勵等。進一步完善《縣工業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作用。二是將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資本金總額增加到1億元,切實緩解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的融資難題。三是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繼續免收風險保證金,擔保費收取標準仍執行2%(年率),其中1%用于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完成縣政府下達的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后返還。四是由縣財政、稅務等部門每月調整一次煤炭、鉛鋅計稅價格,據實征收稅費。五是組織2—3批規模以上企業法人代表和高級管理人員到工業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理念,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六是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商品展示展覽會、貿易洽談會等活動,幫助企業拓展銷售市場。

(二)突出抓好工業招商

將工業招商作為全縣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實行全民招商、專業招商、鄉鎮和部門招商、以商招商相結合,分解、落實各個招商責任單位的招商引資任務,嚴格執行定期匯報制、“一把手”問責制、年終考核獎勵制。確保新引進工業企業30戶以上,落地建設20戶以上,爭取2—3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入駐園區。

(三)強化生產要素調度

全力爭取落實工業用地指標,確保入園企業和其它招商引資項目用地需要。繼續加大與中石油、中石化的銜接,增加供氣指標;加速推進科能公司管道天然氣建設,形成“雙氣源”供氣。加速投運220KV輸變電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園區B區和移民生態工業園110KV變電站、七躍山和方斗山片區煤礦以及工業園區“雙回路”電源;強化電力調度,嚴格執行“停電報批”和“事前通知”制度,確保企業正常用電。保證道路暢通,確保引進1家以上有實力的物流服務企業,切實降低物流成本。

(四)深化幫扶解困措施

繼續推行縣領導聯系重大工業項目、縣直部門聯系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的幫扶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重點企業座談會、每月召開一次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切實解決企業難題。繼續完善園區企業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代辦”、其它企業由聯系部門“代辦”的審批服務制度,嚴格執行“收費明白卡”、“首次告知、二次處罰”、規范涉企檢查評比等規定,著力減輕企業負擔。加大對工業及重點企業的宣傳力度,新建職工宿舍、食堂、網吧等配套設施,督促企業繳足“五險一金”,提高職工工資水平,推行企業定向培訓,切實緩解“招工難”。

(五)促進企業投產、達產

由縣招商局牽頭,各招商責任單位(小組)配合,清理、兌現已簽約項目履約情況,幫助業主解決難題,督促項目如期開工、竣工和投產。由縣經信委、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難題,促進現有企業達產、增效。

(六)加強信息化體系建設

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級各部門及社會各界對信息化建設的認知、重視程度。每季度召開一次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研究解決信息化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配齊縣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落實工作責任、考核辦法,促其高效運行。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助推農戶萬元增收和民生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培訓基地,分期分批培訓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工作人員、領導干部及職工,通訊運營企業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手把手”的培訓農民使用信息化終端設備,確保全年培訓干部、群眾5萬人次。

(七)嚴格督查和考核

由縣效能辦牽頭,根據縣上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及每季度重點企業座談會上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逐條逐項督查縣級有關部門落實、辦結情況,對工作成績突出、解決問題效果好的單位和個人,由縣政府予以表彰,對辦事推諉、刁難、亂檢查、亂收費和拒不履行職責的單位和個人,由縣政府予以通報批評或處分。由縣經信委牽頭,根據本意見和分月建議目標,督查各企業、鄉鎮、部門完成工業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任務情況。對企業重點考核生產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并將縣上出臺的優惠政策、各類項目資金、資源配置等與企業的完成實績掛鉤。對鄉鎮重點考核三類經濟和信息化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對縣級部門重點考核信息化建設和聯系工業企業、項目情況,對完成較好的鄉鎮和部門,由縣政府予以表彰(考核辦法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