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計生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

時間:2022-06-07 11:24:00

導語:市計生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計生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

年,全市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任務,全面落實市人口計生委“基層基礎提升年”工作要求,堅持“活力人口、效率計生”工作理念不動搖,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不動搖,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動搖,研究確定“1123”總體工作思路,即:突出一個主題,開展一項活動,謀求兩大創新,實現三個推進。用心干事,創新發展,繼續保持全市人口計生工作“第一,全省一流,全國先進”的地位。年,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內,合法生育率96%以上,群眾滿意率95%以上,出生嬰兒性別比控制在109以內,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各項指標均達到95%以上。為建設現代化幸福宜居新區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一、突出一個主題:人口計生服務管理創新年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總書記“2.19”和“4.26”講話精神為指導,扣住創新發展這個主題,立足市情,強基固本,著眼新形勢下人口計生工作的新任務、新目標和新要求,以創新為統領,以創新為動力,以創新促發展,不斷推進人口計生工作理念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方法手段創新,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用心干事,傾心付出,誠心服務,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全市人口計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開展一項活動:為民服務“360”活動

按照“服務全覆蓋、攜手共促進、工作零失誤”工作要求,推出“誠信計生傾真情,為民服務360”活動:一是為民提供360°全方位、全過程、零縫隙的周到服務;二是明確“新市民均等、幸福家庭和誠信便民”三個服務目標,攜手開展“聯合、委托、互訪、融入、新市民、個性化”六項服務,達到為民服務零失誤的工作目標。向服務要提升,向服務要效率,用服務樹形象,推動全市人口計生工作爭一流、上水平。

三、謀求兩大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團隊永爭一流的源泉。人口計生工作作為“天下第一難事”、“第一要事”,不僅要在推動工作上水平的思路上求突破,更要在抓人口計生工作落實的方法上求突破。要抓住重心,樹立信心,突出核心,展示決心,站在新起點,擴大新視角,瞄準新目標,實現新突破。做到抓重點有新對策,破難點有新措施,出亮點有新辦法。

一是在推進工作上水平的思路上求創新。“思路決定出路”。新的工作思路是提高工作效率,推進工作落實,提升工作水平的先決條件。要提升精氣神,始終保持一種自強、勤勉、奮進的精神狀態,解決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問題;要人在崗上,崗在心上,跳出就計生抓計生的慣性思維,突破抓人口計生工作“老辦法不敢用,新辦法不管用”的傳統模式,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要把本職工作放在全市發展的大局中去審視定位,善于抓重點,破難點,出亮點。尤其在依法行政、優質服務、利益導向、人口文化宣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重點工作上,要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尋求突破,爭創全國一流經驗。

二是在推進工作落實的方法上求創新。“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執行效率的高低,落實節奏的快慢,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和保證。要在抓落實的技巧、方法和途徑上下功夫。面對難點,找準切入點,在破解難題上求突破;面對重點,找準落腳點,在執行力上求突破;面對亮點,找準閃光點,在求真務實上求突破。用80%的時間和精力,做好20%的重點工作。要堅持快字當先,敢想敢干,瞄準一流不放松,面對一流不泄氣,做到工作快上手、任務快落實、目標快完成;要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困難,及時研究解決,真正把每項工作都做深、做細、做扎實。

四、實現三個推進

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的統一部署和考核要求,在創新之年,用嶄新的精神面貌,清新的工作思路,創新的落實手段,推進穩定低生育水平目標的堅定實現,推進人口文化宣傳的提檔升級,推進和諧(幸福)家庭促進計劃的落實。

(一)推進穩定低生育水平目標的堅定實現。繼續突出孕環情監測、長效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違法生育查處和社會撫養費征收四項基礎工作,千方百計把穩定低生育水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打造“五化”執法隊伍,深化“112”長效執法機制。按照“隊伍建設職業化,執法水平專業化,訓練管理軍事化,征繳方法規范化,審批流程法制化”的標準,打造“五化”執法隊伍,深化“112”長效執法機制。依法及時處理違法生育行為,著力破解違法生育調查難、取證難、送達難、異地征收難等問題,違法生育處理率達95%以上;每月組織鎮(辦)開展集中執法行動不少于2次,法院強制執行不少于6起,使執法成為常態化,社會撫養費繳納率達85%以上。

2、暢通矛盾化解渠道,加大對違法生育的處理力度。開通“12356”陽光計生服務熱線,局機關和全市18處鎮(辦)全部設立群眾(信訪)工作室,凡在“三線一網”、“三民活動”中群眾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落實到位,群眾滿意率達到100%。嚴格落實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離任“計劃生育工作交接”制度,“五級責任追究”制度,違法生育瞞漏報嚴重的,實施“五倒查一追責”;嚴格審核各類先進和政治資格,嚴肅處理違規行為。黨員和領導干部、公職人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公示曝光一起;流動人口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加強監管,處理到位。

3、提升基層基礎工作水平。實行動態管理,星級評定,加快后進轉化步伐,“抓兩頭,帶中間”,促進全市人口計生工作平衡發展;實施“大學生村計生主任”工程。公開選聘高學歷、年輕大學生任村計生主任,加速村級人口計生隊伍職業化進程;以增強村級自治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抓好村“兩委”計劃生育責任制的落實;建立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長效機制。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動態監測和專項治理工作,協調相關部門每季度開展一次打擊“兩非”聯合行動,及時清查轄區內醫療機構,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

4、完善利益導向政策。抓好政策研究與整合,解決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救助政策“碎片化”問題,確保最低生活保障、養老、醫療等各項社會保障政策體現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獎勵和優惠;出臺《關于落實退休企業職工獨生子女父母一次性養老補助的意見》,逐步解決城鎮失業、無業人員獨生子女父母一次性養老補助問題;落實市育齡婦女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生育,具有本市戶籍的育齡婦女或在本市連續居住并接受居住地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年以上的流入育齡婦女,在定點助產機構分娩,給予500元的住院分娩補助;制定“人口關愛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完善監管機制。

5、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推廣3G移動智能管理平臺,已婚育齡婦女信息全部與WIS聯網,市、鎮、村三級人口計生網絡暢通,聯網率達100%,實現隨時隨地在線操作,初步形成網絡全方位、業務全納入、人群全覆蓋的人口信息化模式;實時交流共享醫院接生、出生醫學證明辦理和兒童計劃免疫等部門信息,實時比對人口信息,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及時率。

(二)推進人口文化宣傳的提檔升級。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對接“婚戀、生育、育嬰、兩性、老年、家庭”“六個文化”,助推“文化”建設。

1、推出一批“六個文化”建設宣傳精品。在“一村五畫”、人口文化長廊、人口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初具規模的基礎上,以“中華生育文化五千年”、“華夏人口家庭溯源”為主題,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精心選址,集中打造一批高檔次、高品位、震撼力強的人口文化宣傳精品。每個鎮(辦)打造人口文化主題公園,人口文化長廊達村(居)總數的80%以上,提升整個城市的品質與內涵,加快“全國人口文化宣傳先導示范區”建設步伐。

2、強化主流媒體宣傳力度。力爭在《日報》、《大眾日報》頭版頭題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頭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實現新的突破,推介我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經驗做法,達到“驚天動地”的宣傳效果。

(三)推進和諧(幸福)家庭促進計劃的落實。堅持把社會管理創新作為當前人口計生工作的重要任務,按照“六個融入”、“八個結合”指導思想,以家庭為立足點,以社區為載體,面向社會開展全人口、全方位、全過程的優質服務。

1、拓展服務職能,完善人口計生優質服務體系。①實行“一站雙服務”。依托鎮級人口計生服務站這“一站”,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幸福人口家庭服務“雙服務”,打造為群眾提供人口技術服務和家庭綜合性服務的復合型服務中心。②實施避孕藥具物流直通車發放。市級建立免費藥具申領電話和網絡平臺,由鎮(辦)、社區直接或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將免費避孕藥具及時送達育齡群眾。年內,全市城鄉社區和所有鎮(辦)全面實行免費避孕藥具物流直通車發放。③全面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提高補助標準;做好免費補服葉酸項目,擴大項目覆蓋人群。

2、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城鄉一體化服務格局。按照“有功能齊全的便民服務窗口、有精美完善的和諧(幸福)家庭促進服務中心、有設備先進的技術服務室、有內容豐富的人口文化宣傳陣地”的“四有標準”建設人口家庭服務中心;全市已建54個城鄉社區,全部推行“窗口”代辦計生證件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把麻煩留給我,把方便送給你,一個電話把服務送到家”。育齡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及時快捷的人口計生服務。圍繞完善人口家庭公共服務體制,全面開展“七期教育”,扎實推進“九個促進”,每個鎮(辦)至少打造3處“和諧(幸福)家庭促進計劃”示范點,年底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村莊覆蓋率達90%以上,群眾知曉率、滿意率均達95%以上。形成“市服務中心為龍頭,鎮(辦)服務站為依托、村服務室為基礎、流動服務車為紐帶”的全方位服務格局。

3、整合社會資源,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完善“一盤棋”工作機制,強化流動人口聚集區社區工作網絡建設,落實宣傳教育、免費技術服務、獎勵優惠、困難救助、社會保障等各項新市民均等服務;完善屬地化管理工作機制,積極融入流動人口居住證和“一卡通”服務管理,打造社區、企業、中小型服務業等管理服務示范點;研究解決好人戶分離人員管理、現居住地與戶籍地信息交流、管理責任落實等問題,形成有效的辦法措施;擴大流動人口聚集地計劃生育協會工作覆蓋面,每個鎮(辦)至少打造一處企業和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示范點,在破解工作熱點難點問題上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