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局年度工作總結5篇

時間:2022-01-15 10:23:16

導語:國土局年度工作總結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土局年度工作總結5篇

第一篇:地質環境股工作總結

2014年以來,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以“十八大”精神為契機,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原則,在局黨委、局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在局屬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為目的,以保護地質環境為宗旨;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復墾、誰受益”的原則,始終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生命工程”來做。按照年初的計劃,全體人員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增強服務意識,強化監督管理,使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2014年工作總結2015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2014年全縣共出警25次進行突發應急調查,出具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巡查報告21份,總規模約25.18萬m³,直接威脅126戶425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0萬元。其中鎮4處、鄉1處、鎮3處、鎮1處、鎮1處、鄉2處、鎮2處。新增監測點10處,對新增的地質災害點均納入群測群防網絡,設立監測員,對受威脅對象發放“兩卡”、地災點編制預案。

二、強化地質防治管理

(一)加強基礎管理。一是制定《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并報縣政府頒布實施;二是提高應急調查的質量,報告有全貌和局部照片,地形圖上有災害體范圍;三是調整充實應急分隊成員,提高突發災害力量和速度;四是啟動地質災害一點一檔建設,做到每個隱患點基礎信息資料逐步歸檔(預案、兩卡、責任人、監測員、監測責任書、監測記錄、報告、照片、范圍圖、編號等),為今后的地質災害管理提供基礎依據。五是與氣象局聯合推行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業務,通過短信平臺發送風險預警信息20次,及時傳達給監測責任人、監測員及管理人員,達到了提前預警的目的。

(二)加強預防宣傳。

1、強化“三查”。一是3月20日-4月20日組織專班對全縣進行“拉網式”排查;二是6月中旬,對縣重要交通干線、集鎮、人口密集區地等地質災害隱患區進行了巡查;三是8月國土資源部應急中心聯合省總站進行巡查;四是10月下旬對全縣地質災害點進行核查。11月下旬聯合三峽大學、長江水利會員對庫區高水位運行期間進行巡查。由于認真做好了地質災害的“三查”工作,摸清了家底,做到了心中有數,為汛期地質防治打下基礎。

2、強化宣傳、演練。本年度共組織8期培訓班對監測知識進行培訓,培訓達600余人次,發放宣傳圖片、應急手冊達600余份;組織5次地質災害演練(古夫、、、、),參與人數達500余人;開展“5.12”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發放地質災害宣傳圖畫200余份、應急手冊200份、法律手冊100余份,制作橫幅1條,展板5塊。通過宣傳、培訓和演練,使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逐步提高,各部門的團結協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強識災、報災、避災工作能力,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極積籌措資金,切實做好地災治理工作。

一是對全縣503處地災點補助經費落實到位,400元/點/年,2014年撥付群測群防監測經費20.12萬元。二是縣政府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共撥付應急治理經費29萬元,對全縣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應急治理。三是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楊道河不穩定斜坡勘查經費50萬元,目前已完成野外勘察。四是積極向省廳申請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監測預警工作補助經費21萬元。

(四)積極開展應急調查

今年以來,及時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等公益性地質工作。接到地質災害報警,我們第一時間派出技術人員趕赴災發現場進行應急調查,及時編制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截止目前共出具應急調查報告21份,未出現一例因地質災害死亡事件。完成5處應急治理項目驗收(月亮巖崩塌投資7萬元、龔家村庫岸段投資10萬元、白竹村猴子包崩塌和孟巖崩塌投資2萬元、鄉西溝淌崩塌治理10萬元)。鎮偏巖屋危巖應急治理工程,2012年投資220萬元,2014年11月通過省級終驗。

(五)庫區高水文運行地災防治

自9月水庫蓄水以來,先后組織了5次庫區地質災害巡查,通過巡查,共發現有4處地質災害點發生了局部變形,原礦務局滑坡、橋頭北滑坡、韓家灣滑坡,共計對居民110戶415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及長江一級支流香溪河的航運安全、集鎮、公路交通等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我局聘請三峽大學對礦務局滑坡和韓家灣滑坡出具調查報告,提出了解決的措施和建議通報相關鄉鎮政府。

三、強化礦山地質環境及項目建設危評監管

(一)強化地質災害危評監管。認真執行建設工程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從源頭上防范地質災害的發生。采取“三備案制”加強對評估工作的監管,“報告編制單位資質備案”強化評估準入監管,“評估項目備案”強化評估過程監管,“評估報告備案”強化報告質量和報告執行情況監管。2014年在我局備案的地災危評報告共22份。

(二)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管。一是樹空坪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總投資2320萬元,目前已經完成初步竣工驗收,達到了改善礦區地質環境的效果。二是嚴格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和備用金征收制度,2014年共收繳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73萬元;與縣級辦證的礦山企業重新簽訂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責任書,通過年檢督促礦山企業繳納備用金,通過座談會宣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三是積極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大調查工作,已完成47家礦山企業自查,下一步我們將一個礦一個礦檢查核實,摸清礦山地質環境現狀,為監管與整治奠定基礎。

四、強化廉政學習,提高服務水平

在局黨委的安排和部署下,我股室人員通過網上廉政學堂、參觀看守所警示教育、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廉政學習,股室人員每人讀書筆記不少于1萬字,廉政教育學習心得體會每人5篇,并積極參加局黨委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股室干部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觀念。進一步提高廉潔從政的意識,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并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切實做好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為縣域經濟發展謀出路。

五、積極做好提案、信訪件答復工作

近年來,地質環境管理工作,越來越得到社會關注。兩會期間,關于地質環境特別是地質災害提案也越來越多。對提案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我股室按照要求,經過現場核實、查閱資料寫出答復意見,與提案和信訪件提出人進行面對面交談并答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六、工作體會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工作體會。一年的忙碌,我們體會到:我縣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不容忽視,要做好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一強化領導,提高部門協作力度。二是狠抓群測群防,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社會化建設。三拓寬思路,完善地質環境監管服務方式。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一是地質災害點多面廣,任務重,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工作難以增加深度。二是地災防治經費缺乏,部分急需治理地災點不能及時治理,安全隱患大。三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可行性評價)意識淡薄,某些大型建設用地未進行可行性評價就開始大面積開開挖,導致在建設過程中發生地質災害險情,建議今后對未進行地質災害評估的建設用地,不予審批用地手續。

七、2015年工作計劃

(一)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的落實力度;

(二)提高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督力度;

(三)加強在建項目的監管和竣工項目驗收;

(四)積極了解向上級部門的動向,申報應急治理項目;

(五)積極開展非庫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試點工作;

(六)認真完善地質災害“一點一檔”建設工作。

(七)完成局黨委安排的各項工作。

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實現人“零死亡”的目標,能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是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和各位同事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加強黨風廉政的學習力度,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增強服務意識,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發揮整體功能,不斷推進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地質環境保障。

第二篇:規劃和行政審批股工作總結

一、完善土地調控政策,確保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2014年度進一步優化用地計劃管理,深化土地利用計劃的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共爭取用地計劃指標49.4660公頃。

(一)確保工業園等縣內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在計劃指標相當緊張的情況下,我局始終堅持有保有壓,優先保障重大項目的原則,2014年度共確保了工業園項目用地、工業項目用地、集團采礦用地、集團水電站用地、粉業、汽車修配等項目用地需用,共爭取正常用地計劃指標20公頃。

(二)省級重點項目專項用地計劃指標爭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各方共同努力,2014年我縣的工業園吉必盛硅油深加工項目被納入省級重點項目,下達專項用地計劃指標12公頃。

(三)爭取增減掛鉤專項用計劃指標8公頃。

(四)確保保障安居工程用地。2014年我局嚴格按照民生優化,集約優先,生態優先的原則確保了縣房管局保障性住房用地和集團樹空坪棚戶區項目用地,共爭取用地計劃指標5.4660公頃。

(五)合理安排農民住房用地,保證農村宅基地計劃指標,2014年我縣共爭取農村個人建房農地轉用地計劃指標4公頃。

(六)嚴格遏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等違反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項目用地。

二、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強化土地規劃管控

為了確保工業園340-370平臺工業項目用地、鎮村長模院工業項目用地、鎮幼兒園項目用地、鎮木業項目用地落地,2014年局部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次。10月8日省國土資源廳以鄂土資批[2014]152號文件正式批復我縣規劃修改經過省廳備案。規劃調整總面積92.3197公頃,其中鎮62.4291公頃,鎮28.9240公頃,鎮0.6901公頃,鎮0.2765公頃。從而確保縣內重大項目的用地需求,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迅猛發展。

三、加強規劃日常管理,確保重大項目落地

(一)完成了三峽后續工作項目專項土地預審工作。

(二)日常土地預審工作。頃。

(三)農轉征用地報件審查。

(四)完成了國土資源部增減掛鉤報備系統、省國土資源廳低丘緩坡地備案系統的錄入、審查、上報、報備等相關工作。

四、優化審批環節,提高服務質量

國土資源局行政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外樹形象、內練硬功,在規范報件標準,提高行政審批成件率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4年度窗口共受理辦件2060件,辦結率為100%,無黃牌、紅牌數。

1、建設用地審批。2014年度網上用地審批即辦件及承諾件825件。用地總面積12.4803公頃,收費137.5640萬元。

2、土地登記審批。2014年度網上審批土地登記類承諾件及土地登記類即辦件1106件,面積12.2288公頃。

3、礦產資源管理審批。礦產資源管理類辦件129件,其中其中礦山企業報件65件,收費即辦件64件。

第三篇: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工作總結

一、順利通過國家終驗

今年5月,專家組來我縣通過實地勘查,查閱工程檔案資料,聽取業主、監理、設計和施工單位的情況匯報,認為該項目報批手續全面、合法;項目管理組建機構程序合法、合規;參建隊伍選定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工程建設管理規范;工程施工質量總體情況良好;工程竣工驗收資料完備、真實、有效;依據國土資源部《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竣工驗收辦法》和《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有關規定,對、、予以驗收通過。

二、全縣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按時移交

今年4月24日,縣政府在我局召開了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移交會。對庫區縣管二期治理項目22個,三期43個,省管項目6個,共計71個完成移交,簽訂移交文書6份142份移交證書。涉及3個鄉鎮和3個縣直部門:其中政府15個,鎮11個,鎮8個,公路局28個,集團6個,住建局3個。

二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從2002年開始至今歷時10年,共完成工程投資約3億多元。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順利移交,有效保護了庫區29023人,房屋面積108.37萬㎡,土地4731畝及、、集鎮和新縣城的大量基礎設施安全,也大力推進了集鎮建設的快速發展,為我縣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按時移交,標志著我縣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三、2013年度后規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完成

根據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的文件精神,縣國土資源局交予中心與財政局聯合編制的2013年度后續工作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已報縣政府、省國土資源廳和財政廳批準。方案編制得到縣項目領導小組的重視,余主席親自帶隊赴現場調研,使方案編制更加科學合理。

實施方案將于2014年正式實施,共爭取地災防治資金4709.07萬元,其中工程治理項目6個,項目資金3969.08萬元,監測能力建設資金739.99萬元。除6個工程治理項目外,監測能力建設主要是庫區126處群測群防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專業監測點儀器、設備的添置更新,監測隊伍的配備和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

實施方案一旦實施將有效保障庫區1493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及2個集鎮、312省級公路以及、、集鎮基礎設施的安全。并全面提升我縣各地災點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為最大限度的減少地質災害損失提供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撐。

四、抓住機遇積極匯報、為我縣爭取應急滑坡治理資金

今年4月,借省廳應急中心主任對我縣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進行巡查之際,縣局黨委積極匯報了我縣應急治理和群防工作483處地質災害點都落實了責任人、監測人。完善了126處庫區群測群防地質災害點的縣、鎮、村三級巡查監測網和監測預警運行機制,保證了庫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并對橋頭北滑坡進行了專題匯報,提出了應急治理方案,省應急中心對我局所做的工作十分滿意,當即批準了我局申報的橋頭北滑坡納入應急治理,為我縣在后期規劃外多爭取地質災害治理資金998.54萬元。

五、在建治理工程順利完工

治理工程位于鎮社區,屬2-3級滑坡工程治理項目。主要工程措施為漿砌塊石擋土墻,工程總投資850萬元。因征地遺留原因,工期一直沒有大的進展,年初在縣項目領導小組和縣局領導的關懷下,一是親臨現場辦公,邊走邊看發現問題現場解決;二是多次召開鎮政府和社區參加的工程用地協調會,解決了用地遺留;三是通過中心與鎮社區的艱難工作,終于做通了幾戶征地遺留戶的工作,排除了阻礙,截至目前南起書洞溝,北至自來水廠,全長1900米公路,目前按照地災項目設計要求,結合城建規劃設計已全線貫通,12月中旬可以全面完成自驗。

六、地災檔案摸清家底,紙質檔案和信息化錄入整理有序進行

地質災害防治檔案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底我們把國家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的二位老師請進來,基本摸清了地災檔案的家底。

地災檔案共整理歸檔6368卷(3套),其中62項目檔案6033卷,財務檔案294卷,文書檔案41卷。信息化錄入項目28個,其中全面(業主單位、施工企業、監理單位、檢測單位)完成的5個,下余23個只完成了施工企業部分。目前按照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的現場指導和要求從紙質檔案的卷宗、卷內目錄、更換脊背、信息化錄入等聘請了專門人員,分紙質和錄入兩塊同時進行整改,預計明年5月能完成任務并移交指揮部。

第四篇:礦管股工作總結

2014年度度,礦管股在局領導的關心關懷下,在各股(室)、各二級單位、各所的同事們支持配合下,我們緊緊圍繞“落實監管、強化服務”八字方針,盡職盡責,努力工作,圓滿的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現將全年的工作匯報如下:

1、扎實完成47個采礦權年檢及17家探礦權年檢工作;

礦管股組織國土資源所、監察大隊、地環股、耕保股、地籍股、財務股于1.1—4.30對全縣采礦權人2011年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本次年檢做到“兩個百分百”,即“全縣所有礦山100%參加年檢、全縣所有礦山100%進行實地核查”。本次年檢中:合格礦山11個;不合格要求整改的礦山36個,不合格原因為臨時用地或土地復墾費或地質災害備用金未及時辦理;對于要求整改的礦山全部下達責任整改通知書,責令8月1日前必須整改到位。

11月1日-11月30日,礦管股組織國土資源所、監察大隊、地環股、耕保股、地籍股、財務股于全縣探礦權礦產資源勘查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目前正在進行網上報備系統階段。。

2、扎實做好部省級發證的礦業權勘查設計及開發利用方案實施情況核實專項大檢查。

2012年10月11日至10月23日,經過13天,省廳組織23名專家分成5個組對我縣省部級發證的探礦權采礦權進行了開發利用方案和勘查設計方案實施情況的專項檢查。根據省國土資源廳反饋我局,我縣縣興盛礦產有限公司磷礦等9家礦山涉及未按照開發利用方案施工或越界越層開采嫌疑,要求我局進一步核實。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開展中。

3、部署開展礦產資源補償費稽查工作;

為切實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范我縣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工作,,縣國土資源局、縣財政局聯合開展全縣礦產資源補償費征管稽查工作,重點為2010、2011、2012年度礦產資源補償費繳納情況進行稽查,通過稽查工作,進一步了解了征收工作存在的問題,提高了礦山依法履職的意思,為今后征收工作再次奠定了好的基礎。

4、扎實開展各種礦業權費用的征收;

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礦管股狠抓重點企業、重點礦種、重點鄉鎮的礦業權費用征收工作,細化措施,全面完成征收任務。全年共收取礦產資源補償費449.6972萬元,采礦權價款45.7352萬元,采礦權使用費2.48萬元。

5、扎實開展礦山巡查,實時掌握礦山動態;

監督國土資源所加強對礦山的巡查力度,礦山每季度1次以上,切實做到動態掌握全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詳細情況。礦管股實行不定期到礦山巡查和抽查國土資源所是否做到巡查到位。檢查中做到”邊檢查,邊宣傳”,達到“兩提高”(提高礦企人員自覺守法意識、提高對礦山實地測量重要性的認識)。

6、扎實開展重要礦產資源三率調查與評價;

2014年3月21-23日,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處副處長劉仲紅帶領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省地勘院專家一行7人,抽取我縣5家磷礦礦山進行重要礦產資源“三率”調查與評價實地核查工作,根據部里的文件要求,我局扎實配合省廳做好了重要礦產資源三率調查與評價工作,其中我縣涉及9家磷礦、6家煤礦、1家金礦、3家重晶石礦。通過此次調查,進一步摸清了我縣重要礦種的開發現狀及資源潛力。

7、加大“打非治違”工作力度;

今年局礦管股、監察大隊、國土資源所從三月份起開展了、礦產資源秩序開發大排查活動及打非治違專項活動,共發現盜采金礦、磷礦及非法采石共15起,采取“教育為先、引導為輔、懲處在后”的原則,已經基本制止,對于我局無法制止的已經書面上報縣政府予以查處。

8、磷礦北部整裝勘查育林礦段磷礦普查順利;

該勘查項目為省地質勘查基金支持的省整裝勘查項目,面積20.96平方公里,通過今年的鉆孔成果分析,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9、完成《縣金、鐵、鉛鋅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礦業權設置方案》工作,同時啟動修編工作;

目前該礦業權設置方案《縣金、鐵、鉛鋅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礦業權設置方案》已經省廳批復,已經向部備案,將數據庫納入部信息中心礦業權登記配號系統。同時為打造百億石材產業,開展《縣金、鐵、鉛鋅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礦業權設置方案》修編工作,目前修編方案已經上報省廳,省廳正在審查中;

10、積極為礦山企業辦理采礦權抵押備案手續;

共辦理采礦權抵押備案4宗,貸款總額達4500萬元,通過抵押貸款從根本上解決了礦山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所需資金短缺的問題,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11、磷礦榮獲“第三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稱號

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磷礦榮獲“第三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稱號,成為縣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磷礦之后的第二家獲此殊榮的礦山。

12、大力圍繞礦產資源招商引資,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全年共協助縣委政府洽談投資項目8個,預計投資總額達2.7億元。

13、加大礦權申報辦理力度,全年縣新增礦山4座,全縣礦山數量規模進一步加大。

按照縣委政府年初提出的“五大百億”戰略目標,推進縣域經濟新一輪跨越趕超,縣國土資源局始終將礦產資源產業發展作為抓手,通過開發礦產資源,力爭將我縣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縣國土資源局年初定下“軍令狀”,明確“一把手牽頭、分管領導負責、經辦”,全年必須完成新辦礦山4座。全年通過扎實努力,我縣新增野豬池飾面花崗巖礦、鎮猴子包硅石礦、鎮高池硅石礦、等礦山4座。

14、礦政管理信息化水平上新臺階,一張圖管礦系統建設圓滿完成;

根據省廳統一部署要求,全省自2014年1月1日起,所有礦業權審批實行國土資源部內網專線網上報批,為此啟動礦政管理信息化系統(一張圖管礦)建設工作。我局從2012年4月啟動,歷經14個月,預算總投資211.6萬元(其中機房建設159.3萬元,一張圖系統建設項目52.3萬元),目前基本建設完成,已經經過省廳驗收,系統正在運行中。

第五篇:耕地保護和利用股工作總結

一、耕地保護工作

1、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劃。根據省、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我縣已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涉及8個鄉鎮,94個行政村,共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片塊4707塊,落實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5559.11公頃,比省下達的任務數15335公頃多劃了10%,從而為我縣今后基本農田的占用預留了空間。全縣各鄉鎮政府與各村(社區)均已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鄉村、村和村向農戶發放基本農田保護卡1435份。對基本農田開展日常巡查和年底對鄉鎮基本農田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

2、耕地保有量得到落實。全縣的土地總面積為2315平方公里,2012年末耕園地面積為24880.54公頃,實現耕地保有量24370.00公頃。從而保證了全縣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3、為迎接省市驗收基本農田成果作準備。一是督促技術合作單位按規程完成數據庫建設,目前已交市局審查;二是選定鄉村、村、村作為基本農田驗收村,已制作并安裝驗收村的基本農田的標志牌3塊、界樁150個。

二、征地管理工作

1、農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報批情況:

今年共上報省政府批準報件資料14個,面積44.48公頃,其中4單獨選址項目,面積4.9764公頃;10個批次用地面積39.503公頃。目前省政府已批準單獨選址有水生物實驗站、高速接線路等4個項目,面積18.9242公頃;已批準批次用地項目有工業園、工業園等5個項目,面積23.4319公頃。其它報件資料在省廳處室審查。

2、嚴格規范建設用地征地行為。做到“三嚴格”一是嚴格執行征前通告,特別是強化了實物指標的調查登記、簽字確認和公示制度;二是嚴格執行征地程序;三是嚴格執行征地補償標準。

3、及時為礦山企業辦理臨時用地。已辦理礦山企業臨時用地28宗地,面積9.0545公頃。收取土地管理費3.4656萬元,土地復墾費28.3204萬元

4、嚴格審批個人建房和設施農用地手續。今年已辦理個人建房手續796宗地,面積9.4526,其中使用國有土地119宗地,面積1.0961公頃。全縣辦理設施農用地68宗地,面積4.4642公頃,有效支持全縣農村產業建設發展。

三、土地利用工作

1、全面完成國有土地出讓金的收繳任務。今年完成收繳國有土地出讓金8857.98萬元,其中掛牌國有土地出讓金6597.12萬元,超過年初計劃10%。

2、項目用地供給有效保障。①、掛牌出讓21宗地,面積61.6408公頃;②、協議出讓1宗地、面積0.2033公頃;③、單位劃撥用地23宗地,面積4.9708公頃。

2、國有土地供地管理做到了規范化、科學化。今年完成掛牌出讓、協議出讓和劃撥用地45宗地,面積66.8149公頃,均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網上進行了公示、錄入、上傳、審核及坐標的上傳、劃撥合同及出讓合同的下載裝訂工作。每一份劃撥決定書和出讓合同都有國土資源部統一配置的電子監管號。

3、基準地價更新成果即將公布實施。3月份縣政府召開全委會對基準地價成果進行討論審查,4月份在市縣城及其它鄉鎮集鎮基準地價成果通過了省、市專家組驗收,目前市局正在上報省、市物價批準實施。

4、對閑置土地進行調查認定。根據有關要求,對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開發利用土地現狀進行監督檢查,對全縣6宗地閑置土地進行調查認定,發放閑置土地調查通知書6份,分別是國資公司有4宗地和興發集團2宗地。相關單位已回函表示按出讓合同迅速開工建設。

四、其他相關工作

1、與監察大隊、所積極調查回復鎮社區小區寫信到國土資源部反映征地和他本人房屋拆遷問題。

2、及時在網絡上回復反映酒基地、工業園和后河工業園征地帖子,進行正確宣傳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