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年終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31 06:01:00

導語:糧食局年終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財政、發行等兄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以改革總攬全局,求真務實、干事創業、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各項糧食事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全系統工商兩業實現銷售收入3.05億元,完成糧油經營量12萬噸,創利稅278萬元。糧辦工業企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商業企業在市場全面放開,每年減少1000余萬元財政補貼的情況下一舉扭虧為盈,實現了糧改以來的歷史性突破。為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去年的主要工作

(一)解決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

由于體制和政策原因,加上我們經營管理方面的因素,前幾年,我們的政策性糧食庫存和老百姓代存糧缺庫流失比較嚴重,經市里五部門聯合檢查,認定當時糧食缺庫8700余萬斤。為了解決這一巨大的經濟包袱,我們發動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努力,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在有關兄弟部門的高度理解與配合下,積極爭取政府承諾掛帳4182萬元,順利解決了政策性缺庫問題,全部兌付了22000多戶老百姓的3500多萬斤代存糧。在此基礎上適時處理了全部高價位糧食,同發行實現了清零。同時,緊緊把握政府審計掛帳的歷史機遇,共清理確認掛帳7335萬元,其中政策性掛帳5026萬元,使制約企業發展的“三老”問題即“老糧、老帳”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為企業的發展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保護了糧農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消除了后顧之憂。

(二)進行了許多方面的改革

一是打破了按行政區劃進行企業布局的舊框子,按照放開后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原有的26處糧所進行了撤并重組,共撤并糧所8個,減少了機構、整合了資源,節約了系統內的運營成本。二是對商業企業的28部小轎車全部進行了處理拍賣,對企業負責人實行交通補貼,據測算,全年可節約費用開支上百萬元。三是加強了財務管理,強化了會計監督,對各糧所的會計核算體系進行下放,對企業的所有費用開支實行先審計后入帳,一年來共節省商品流通費1113萬元。四是對局機關有關科室和人員進行了合并調整,大力推進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實行政務公開、民主管理,達到決策公開透明,處理所有問題公開公正。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壓縮各方面的費用開支,精減車輛3部,電話費實行包干,超額自負,辦公用品統一管理定額使用,接待費用嚴格控制,改原來的“一枝筆”簽字報銷制度為“五人聯簽”制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全年共節約各類開支近百萬元。五是對機關衛生室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機關的富余人員積極參與經營創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系統內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機關職能迅速轉變,效率明顯提高,作風有了較大改觀。

(三)爭取了許多方面的優惠政策

一是在國家糧庫閑置三分之一的情況下,我們積極上濟南、跑北京,爭取國家代儲糧7000萬斤,限于我們的倉儲條件,最后落實了2000萬斤;二是為了確保全市糧食安全,加快地方儲備糧體系建設步伐,我們爭取了5000萬斤的地方儲備糧規模,現已入庫1600萬斤;三是在壓縮和控制事業編制的情況下,我們積極主動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成立了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地方儲備糧管理中心,新增編制5人,解決了局機關幾名業務骨干的編制問題,同時又為局機關節約了大量的經費;四是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財政撥款16.5萬元,解決了離休干部2004年的住院費;五是爭取提前病退名額20名,解決了部分老弱病殘職工的老有所養問題,為企業減輕了負擔;六是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業務部門的支持,全年共爭取倉庫建設資金及其它財政補貼200多萬元,有利的支持了我們糧食事業的發展。

(四)加快了糧辦工業發展的步伐

糧辦工業在改革中持續穩步發展,經濟效益比上年有較大提高。特別是永泰植物油有限公司狠抓企業管理,突出節支增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實現利稅300萬元。另外,我們結合兩個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兩個企業的搬遷建設工作進展十分順利,預計兩個企業搬遷后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設備的更新換代將會出現巨大的經濟效益。

(五)加大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力度

我們通過廣開渠道,多方聯系,引進資金1605萬元,300%超額完成了市里下達給我們的招商引資任務,有力的促進了全市經濟工作的發展。

(六)加強了清欠工作的力度

為切實加強對清欠工作的領導,確保清欠工作得到突破性的進展,局里專門成立了清欠工作領導小組和清欠辦公室,抽調了精干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勢掀起了清欠高潮,并綜合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依法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欠工作。一年來共清理各類欠款330余萬元,有效地遏制了前清后欠、前清后亂的現象,最大限度的挽回了企業損失,堵塞了管理漏洞,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狠抓了黨風政風、行業作風建設

出臺了有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財務管理和會計監督及依法清欠等一系列的文件和規定,突出抓了行業內存在的各種不正之風和干部職工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了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思想作風、組織紀律、政治與業務學習等方面的整頓,使系統內干部職工的思想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有了明顯變化,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有力的促進和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老人問題非常突出。全系統現有干部職工1596人,其中:在職人員工1070人。購銷企業現有干部職工956人。其中:在職人員608人,離休55人,退休158人,退職40人,遺屬95人。目前,企業在改革過程中面臨巨大困難,經營舉步維艱,多數企業效益較差,職工投保和收入都難以保障,更無力負擔離退休及退職、遺屬人員的相關費用;

(二)企業規模較小,且比較分散,布局和結構不盡合理,沒有形成規模經營和集團優勢,缺乏骨干龍頭企業;

(三)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大多數企業只停留在糧油購銷上,經營模式單一,經營方式落后,缺乏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四)經營資金嚴重不足,融資渠道單一,嚴重制約企業經營發展。

三、二OO*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按照上級的精神,根據我市糧食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今年全市糧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改革和發展主題,求真務實,干事創業,團結拼搏,深化改革,自我加壓,負重奮起,努力開創糧食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奮斗目標是:通過積極穩妥的改革,搞好企業產權制度和職工身份置換工作,實現政府調控有力、市場放開搞活、企業輕裝上陣,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流通新體制;通過加快發展,確保每個企業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證職工有活干、有飯吃;通過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依法維護糧食流通秩序,確保糧食市場穩定。工作方針是:穩定、發展、鞏固、提高。工作原則是:少說多做,務實真干,勇于改革,敢于奉獻。基本工作思路是:緊緊依靠市委、市府的領導、有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廣大干部職工的改革實踐;圍繞“一個中心”,突出“兩大主題”,抓好“三個關鍵”,做好“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個中心”就是:以效益為中心,大力扭虧增盈,全面提高糧食經濟運行質量。沒有效益的企業就是沒有生命的企業,虧損的企業必然是走向破產的企業。所以一切工作的著眼點,必須立足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大主題”就是:突出改革和發展這二大主題。二00*年是改革與發展之年,在改革與發展之年要想解決糧食行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糧食事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就必須用發展的觀點,改革的措施,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加快改革,促進發展的大局上來,統一到求真務實,干事創業上來,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要樹立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有很強的創業心和奉獻精神,在這一方面,我們系統內的絕大多數干部職工做得是不錯的,所以,才有了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局面,在今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希望全體干部職工繼續發揮這種勇于改革,促進發展,敢于奉獻的精神,確保改革與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個關鍵”:關鍵之一是:切實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和職工隊伍建設。實踐證明,哪個企業的領導班子團結有戰斗力,有凝聚力,哪個企業的工作進展就順利,經濟效益就好,職工收入就高,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反之,哪個企業的領導班子不團結,沒有戰斗力和凝聚力,哪個企業的工作進展就不順利,經濟效益就差,職工收入就低,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所以,200*年,我們決心把企業領導班子的建設作為三大關鍵措施之一來抓。首先是按照“四化”標準,選好配強班子,特別是一把手。使其成為團結戰斗的堡壘,干事創業的火車頭,這是推進糧食事業不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其次,對干部的使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成壞事。要引入競爭機制,做到能上能下,要加強領導班子定期考核制度,企業法人聯評制度,堅決實行末位淘汰。

同時,要充分調動職工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和創造性勞動,讓其當家作主的權利名至實歸,實踐證明:一支懂經營、會管理、能征善戰的職工隊伍是保證糧食事業改革與發展順利推進的前提和關鍵。加強職工隊伍建設首先要從關心愛護職工的生活入手。要讓職工心里有企業,企業就必須時刻惦記著職工;要讓職工愛企業,企業首先愛職工。所以,我們今后一定要從職工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誠心誠意為職工辦實事,盡心竭力為職工解難事,堅持不懈為職工做好事,時刻把職工的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維護好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要注意加強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搞好形勢教育和業務培訓,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職工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才能團結一致,凝心聚力創大業。

關鍵之二是: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敢想敢干,咬定改革與發展不放松。改革與發展是2005年工作的兩大主題。思路決定出路,只有思路清楚,重點突出,敢想敢干,我們的改革才有希望,事業才能發展。要敢想前人所未想,敢干前人所未干。要堅持高點起步,大處著眼,大思路干大事業,大手筆做大文章。要搞好今年的改革與發展,還必須搞好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同志說,創造思維是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可以說創新是當今世界最鮮明的時代精神,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根本途徑。通過體制創新,變革企業組織機構、經營機制、管理體系,可以使企業盡快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運行機制,徹底打破“大鍋飯”,搬掉“鐵椅子”,最大限度的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挖潛堵漏,提高效益。通過制度創新,構筑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晰產權關系,推動流通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有所突破。通過管理創新,構造嶄新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保證企業高效運作,創造大效益,奠定企業堅實的發展基礎。

關鍵之三是:確保為改革與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要下大力氣進一步理順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各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黨政工團各個方面的職能作用,堅持數個輪子一齊轉,三個文明一齊抓,做到各司其職,恪盡職守,該實的實起來,該虛的虛起來,協調發展,平衡推進,不可偏廢。要做到上下一心,左右聯動,形成合力,真正形成創業至上、事爭一流、求真務實、干事創業的新局面。

“六個方面的重點”:一是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要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國有控股的形式組建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實力的骨干糧食收儲企業,繼續發揮好糧食部門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山東省糧食安全應急預案》第三條:“建立省、市、縣三級骨干糧食收儲、加工和供應體系,結合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以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形式,由省、市、縣三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分別掌握一批糧食收儲企業?!敝幎?,將我市現有收儲企業(主要是糧管所)打破行政區域設置模式,采取控股、兼并、聯合、捆綁等多種形式,組建骨干收儲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糧食市場流通。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對部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營特別困難的企業可考慮國有資本全部退出,通過改制、租賃、承包、參股經營等形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

二是以身份置換為重點,轉換企業機制,減員增效,煥發企業生機與活力。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全面完成職工身份置換,對企業的富余人員,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改制分流、帶資安置、自謀職業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減員分流,為企業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各種非主業和閑置資源,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妥善安置企業富余人員。積極扶持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擴大就業渠道,促進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力爭通過實行職工身份置換實現減員增效,真正實現政府調控有力,市場放開搞活,企業輕裝上陣,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流通新體制。

三是以規?;⒓瘓F化經營為目標,積極培育骨干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化經營。即以收儲公司為依托,以面粉加工企業為骨干,聯合調整合并后的糧管所組建工貿一體化的集團公司,發展集團化、產業化經營。要借鑒萊州、廣饒等兄弟縣市的成功經驗,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大力推廣訂單農業,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四是以服務為先導,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市場主渠道作用,提高企業生存能力。要進一步樹立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思想,廣泛建立農村服務社,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渠道,大力開拓農村市場,在搞好“兩代一換”的基礎上,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講求效益的原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新路子,向結構優化和規模經濟要效益。

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外力促進行業快速發展,培植新的增長點。要徹底打破固步自封、閉門經營的落后狀態,跳出糧食看糧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借助外力,為我所用,以開放促發展。要牢固樹立項目意識,只要有利于盤活資產,有利于安置職工,有利于糧食事業的發展,不管是什么經濟成份的投入,都要牢牢抓住不放,力爭短期內建成一批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實業項目,使其成為糧食經濟新的增長點,每個企業至少要建成一個骨干項目,以保證職工有活干、有飯吃。

六是以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為契機,構筑執法平臺,依法維護糧食流通秩序,確保糧食市場穩定。要以行政執法為契機,努力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政企分開。要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新形勢,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的政策理論和業務水平,切實擔負起《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大力加強對糧食流通市場的監管力度,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障我市糧食安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好地發揮《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我們的新的行政職能,認真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成績,找出存在的問題,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使全系統的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工作質量有一個明顯提高,工作成效有一個明顯進步,為促進全市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