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年報
時間:2022-06-13 11:04:00
導語:民政局工作年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過去五年,極不平凡。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堅決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努力化解社會轉型期的各類矛盾,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央推進加快發展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有利時機,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加強,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初步統計,五年間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7%,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2.7%,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0.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完成總量控制目標。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和“7•5”事件雙重影響,發展和穩定面臨復雜嚴峻形勢,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中央召開工作座談會,提出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戰略決策,面臨歷史性大機遇,各族人民群眾充滿期盼和堅定信心、團結奮斗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工作座談會、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搶抓機遇、扎實工作,努力推進經濟快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提振了各族人民實現科學跨越、后發趕超的信心,增強了全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區生產總值預計5000億元,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539億元,增長2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8億元,增長17%;外貿進出口總額171.3億美元,增長23.9%;全口徑財政收入1190.7億元,增長34.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0.5億元,增長28.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95.1億元,增長2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同比增長15.9%。
(一)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不斷豐富完善新型工業化發展思路,加快以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有色金屬、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等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化步伐,提升了工業經濟質量。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950億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65億元,增長69%。積極推動進疆大企業大集團建設項目的立項、開工和建設工作。依托建設國家大型石油石化基地的有利條件,爭取中央石油企業的支持,開展石化下游產業的深度合作,推動了克拉瑪依、米東、庫車及獨奎等石化工業園區建設,促進了石化下游產業集群化發展。地方工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增長20.5%,占全部工業增加值34%。出臺《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小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涉足領域不斷擴大,在吸納就業、增加稅收、優化經濟結構、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電子政務試點和“數字城市”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保型工業園區建設、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受到高度重視,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得到普遍關注,新建工業項目基本實現了園區化。49家國家和自治區級園區已成為我區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載體。
(二)三農工作成效顯著。在自然災害影響和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圍繞發展六大產業,堅持以市場開拓為重點、加工增值為目標、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糧食總產1171萬噸,創歷史新高;棉花總產248萬噸,棉農收益大幅提升;林果面積1700萬畝,林果產品總產量800萬噸;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0%,農業綜合機械化率80%,設施農業面積1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面積38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基地620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62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品牌產品88個。加快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農產品展銷中心建設,推動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全面創新,實現了農產品網上交易,完善了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龍頭企業帶動250萬農戶增收,實現銷售收入516億元。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67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210萬人次,勞務創收80億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解決了120萬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增12萬沼氣用戶。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5503公里。投入扶貧資金8.7億元,實施扶貧項目565個。投入移民安置資金11.4億元,實施移民民生工程113個。
(三)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著力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完成重點建設項目投資1200億元,增長20%。下坂地水利樞紐、吐魯番機場、國道314線庫爾勒—庫車高速公路等42個重點項目建成投運,喀什—和田鐵路開通運營,實現了與西北750千伏電網聯網。卡拉貝利水利樞紐、庫車—阿克蘇高速公路等32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國道217線獨山子—喬爾瑪公路等項目加快實施。新增前期費10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城鄉通信網絡建設不斷加強。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天然林保護、平原綠化、荒漠植被恢復、土地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快。完成造林295萬畝、退耕還林39萬畝、退牧還草1630萬畝。實施各類污染減排、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27個。
(四)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各族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財政用于民生支出1198億元,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1%,增長26.4%。大力實施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19.1萬戶農牧民實現安居。大企業大集團以冠名方式無償援建水庫項目進展順利。新建廉租住房8.5萬套、公共租賃住房1.2萬套,棚戶區改造7萬戶。采取24小時動態清零措施,近4萬戶“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的意見》。80%以上應屆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城鎮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1370萬人次。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91.4%和85.5%。30萬“五七工”、“家屬工”等集體企業未參保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擴大到56個縣(市),參保358萬人。新農合覆蓋農牧業人口1034萬,參合率98.6%,住院報銷比例增加5個百分點。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實現了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增加了農村“四老”人員、村干部、企業離退休人員和干部職工的收入。突發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成功應急營救4000余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事件造成的損失。市場持續繁榮,商品供給充足,滿足了各族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五)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中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高中階段教育比例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成效明顯,各類教育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各類教育在校學生443.93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達9年。“雙語”教育進一步普及,農村學前“雙語”幼兒園建設成效顯著。內高班辦班城市增加到36個,辦班學校增加到66所,在校生規模2.23萬人。高校和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面達82%。科技興新戰略深入實施,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明顯增強。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建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項目391個、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站168個。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取得明顯成效。各類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顯著,確保了各族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新建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項目924個和8463個,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送書下鄉工程扎實推進。興邊富民計劃深入實施,加大了對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扶持力度。推進“貧困殘疾人康復救助關愛工程”、“陽光助行”工程、光明工程和“扶貧就業基地建設工程”,提高和改善了群眾生活質量。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老年優服活動成效顯著。成功舉辦2010年跆拳道世界杯、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和自治區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取得21枚金牌、18枚銀牌、15枚銅牌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十六屆亞運會、亞殘會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高質量完成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登記復查工作。
(六)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鄉財縣管、農村土地流轉、集體林權制度等農村改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產權改革、資源整合力度不斷加大,困難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分別增長18%、22%和7%。民間投資日趨活躍,增長67%,占投資總額的30%。資源稅改革率先實施,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出讓管理進一步規范,重大項目資源配置機制逐步形成。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健全,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稅收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地方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迅速發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當年部署、當年完成。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余額1100億元,增長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資本市場融資210億元。農業保險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支持了受災農牧民抗災自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向西開放深入推進,能源資源大通道建設取得突破。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喀什、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建設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開展了跨境貿易與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第“烏洽會”成功舉辦,中國—亞歐首屆博覽會籌備工作扎實推進。與中亞、西亞及俄羅斯的經濟技術合作日益深入。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增長11.3%;引進區外到位資金1300億元,增長30%。接待入境旅游者106萬人次,創匯3.7億美元,分別增長45.7%和40.8%;接待國內旅游者3000萬人次,旅游收入280億元,分別增長43%和58.4%,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七)援疆工作扎實推進。認真落實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成立對口援疆工作領導小組,積極主動做好與對口援疆省市的協調對接,19個省市援疆干部工作隊領隊提前到位,第七批援疆干部全部進疆。認真編制援疆工作總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制訂工作實施方案,簽訂一批援建項目合同。按照試點先行、民生優先原則,啟動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建設、新農村建設、醫院學校建設以及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等99個對口支援試點項目,投入資金36.5億元,其中援疆省市援助資金20億元。組建了一批以援疆省市命名的工業園區,產業援疆迅速興起,呈現強勁發展勢頭。與30多個國家部委及國內大企業大集團在多個領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疆投資進一步增大。
(八)兵團建設不斷加強。生產建設兵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新的貢獻。兵團生產總值預計完成751億元,增長13.2%;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增長32%;外貿進出口總額56億美元,增長2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長12.2%;農牧工家庭人均純收入8680元,增長13.2%。
(九)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廣泛開展“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增強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充分發揮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牢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基礎。堅持“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做到維穩工作常態化,增強突發事件處置和社情輿情研判能力,粉碎了境內外“三股勢力”的一系列分裂破壞活動,全區形勢總體穩定、總體可控、總體向好。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隱患排查治理,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初步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強。
一年來,我們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奮力推進科學跨越、后發趕超,體現了新時期新階段的“效率”,求發展、謀富裕、思穩定、盼和諧已經成為的主旋律。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經濟發展滯后,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民生改善任務繁重;政府職能轉變和法治政府建設存在差距;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對于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的歷程,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民生顯著改善,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實踐證明,無論前進中的困難多么巨大,任務多么艱巨,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緊緊依靠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進、頑強拼搏,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在天山南北創造新的人間奇跡。
在國際金融危機和“7•5”事件雙重影響下,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國家部委和19個援疆省市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付出艱苦努力的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向作出無私奉獻的駐疆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援疆干部,向關心和支持發展穩定的全國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