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縣級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時間:2022-10-30 10:12:00

導語:關于縣級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縣級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縣級黨政領導班子配備改革,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在2006年縣區黨委換屆工作中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做好這項工作,對于推動黨的機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xx縣級領導班子配備的基本情況

xx縣是一個逾百萬人口的大縣,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20位?,F轄20個鎮、49個基層黨委、23個黨組、132個黨總支、1580個黨支部。2002年縣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后,縣“四大家”班子配置情況是:

1、縣委常委會:現配備14個常委,其中1名書記主持全面工作,5名副書記除了3名專職副書記以外,其他2名副書記分別兼任縣長和紀委書記,8名常委分別擔任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常務副縣長、統戰部長、主管工業領導和人武部政委,平均年齡49.5歲。

2、縣政府:現配備正副縣長共9人,其中縣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8名副縣長除1名常務副縣長協助縣長管理政府全面工作和分管一線外,其他7名副縣長各自分管一塊一線,平均年齡44.6歲。

3、縣人大:共配備正副主任7人,其中1名人大主任主持縣人大常委會全面工作,5名專職副主任各自聯系一塊一線,1名兼職副主任協助聯系一塊工作,平均年齡55.7歲。

4、縣政協:現配備正副主席7名,其中1名政協主席主持政協全面工作,2名專職副主席分別對口聯系一塊一線,4名兼職副主席分別協助主席和專職副主席聯系一塊一線工作,平均年齡45.7歲,其中主席和專職副主席平均55歲,兼職副主席平均38.8歲。

二、現行的縣級機構設置及領導班子職數配置運行狀況

總的來看,現行的縣級機構設置及領導班子職數配備是科學的。從政治體制上講,縣里形成了“一個核心,三個黨組”的格局,政府、人大、政協“三個黨組”對縣委負責,重大問題及時以黨組名義請求縣委,在體制上保證了縣委在同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從黨內權力運作上講,基本上實現了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分離。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決策的失誤,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

但是這種執政方式,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黨委事無巨細,樣樣工作一把抓,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政府有多少職能部門,黨委都需直接進行管理。這樣,政府職能部門請示一遍政府領導,再請示一遍黨委領導,降低了行政效率。二是縣委、政府因副職分設過多,同一項工作既有分管副書記,又有分管副縣長。從微觀上講,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進而影響行政效率;從宏觀上講,增加經費,提高待遇,加重納稅人負擔。三是造成執行權分散。由于副職過多,正職被分割出的權力也就越多。本來是正職1人的權力與職責,卻由正職與副職若干人共同行使與承擔。四是增加執行層次。在執行中,縣委決策的執行必須要求直接,執行層次越少,執行效率越高。反之,每增加一個執行層次,就會耗減一部分執行率。

三、關于縣級領導班子配備改革題的幾點設想和建議

縣級黨委、政府作為一級行政機構,在全國行政體系中,處在中層位置上,它既是城鄉的結合部,又是微觀和宏觀的接合點,具有承上啟下的雙重功能。同時,具有政府所應有的各種職能,擔負著一方全面、整體、綜合的行政管理。它不僅是中央、省政、市政的執行者,而且對本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擁有相對獨立的選擇權、決策權和管理權。因此,改革縣級領導班子配備,必須按照“積極穩妥、因地施策、分類設置、逐步推進”的原則,改革和完善黨委常委會的組成結構,科學合理設置縣委副書記和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職數及組成結構。

(一)關于完善黨委常委會組成結構問題。縣級黨委是本地區的領導核心,履行著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并對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工作實行全面領導的重要職能。因此,完善縣級黨委常委會組成結構,必須根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減少領導職數,切實解決分疊問題,撤并黨委和政府職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門”的精神,按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根據這一要求和原則,結合縣級黨委常委會的實際,我們認為,縣級黨委常委會組成結構,應將政府相應副職吸收到常委會中來,或者由常委成員兼任政府副職,減少領導和副書記職數,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同時,在配備縣級黨委常委會成員職數時,要根據人口多少界定一、二、三類縣區,分類設置黨委常委會總人數。具體講:作為大縣,黨委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應設置19—21名,一般包括:

1、設黨委書記1名,主持縣委全面工作。

2、分設常務副書記1名,協助書記管理縣委全面工作,并協調黨委系統,包括人大、政協所有常委成員之間的工作關系。

3、分設兼職副書記2名,其中1名兼職副書記、政府正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1名兼職副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

4、分設15—17個常委,實行分工負責,分塊分線管理。其中:

(1)縣委辦主任:分管縣委辦、機關服務中心、接待科、保密局、檔案局、史志辦、縣信訪局;

(2)組織部部長:分管組織、老干、工青婦、黨校、直屬機關黨委等工作;

(3)宣傳部部長:分管宣傳、廣播電視、文化、圖書出版、文聯、文物管理等工作;

(4)統戰部部長:分管統戰、對臺、工商聯、僑聯等工作;

(5)政法委書記:分管法、檢、公、司等工作;

(6)人大主任:主持人大常委會全面工作,或者由黨委書記兼任;

(7)政協主席:主持政協全面工作,或者由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任;

(8)政府常務副職或辦委主任:協助政府正職管理政府全面工作,協調政府副職所有黨委常委之間的工作關系,并分管政府辦、政府法制局、人事、編制、審計、監察、財稅、工商、市管、糧食、煙草、金融、保險、民兵預備役、征兵、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政務公開、優化經濟環境和本地駐外地機構等工作;

(9)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發計委、物價、統計、物資等工作;

(10)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工業、交通、煤炭、安全生產、質監、藥監、醫藥、鹽業、石油、電力、電網、郵政、通訊、工業園區等工作;

(11)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農業、林業、水利、農機、畜牧、農業開發、供銷、農村經營管理、農民負擔監管、氣象、扶貧、移民、蔬菜、能源等工作;

(12)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勞動保障、民政、殘聯、人防等工作;

(13)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規劃建設、城市管理、房產、國土資源、公路建設、環保、旅游等工作;

(14)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商貿流通等工作;

(15)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科技、科協、教育、體育、衛生等工作;

(16)政府副職或辦委主任:分管計劃生育工作。

(二)關于減少縣級黨委副書記職數的去留安排問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減少地方黨委副書記的人數,著眼點在于提高效率,簡化工作層級,無疑是非常英明的決策。但要做好這項工作,就一定要將現任的副書記去留問題解決好,這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黨中央必須出臺政策措施。如果讓地方黨委來決定減少自己的副書記,可以說阻力非常之大。試想,人家好不容易才升到副書記位置,你讓他下課,能心甘情愿嗎?因此,我們建議,對于減少的縣級黨委副書記的去留安排,必須高度重視,逐步推進,絕不能搞一刀切。我們認為:

1、對身體較差、年齡較大的領導干部可改任非領導職務或提前離崗退休靜養;

2、對有一定專長但領導能力欠缺的技術性干部,可安排從事專業技術工作;

3、對年輕且有一定領導能力,但又不適合繼續留任副書記的,可安排任人大主任,或政協主席,或常委會成員兼任政府副職等;

4、對主動讓位的副書記,可實行一次性獎勵。

(三)關于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職數及組成結構的問題。按照適當減少專職黨務干部、逐步實行黨務領導干部兼職的原則,縣級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可由黨委常委會成員兼任,政府副職應吸收到黨委常委會中來,這樣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集體領導作用。根據地方人大、政府、政協的職能和按照分類設置領導職數的原則,我們的建議:

1、縣級人大除1名正職外,應分設3—5名專職副職,1名兼職副職,便于分塊分線聯系政府職能部門,切實加強對依法行政的監督。

2、縣級政府除1名正職外,應分設7—9名副職,或只設政府常務副職,其他政府副職或改為辦委主任吸收進常委會,分別負責一塊一線工作。

3、縣級政協除1名正職外,應分設2—3名專職副職,4名兼職副職,分別對口聯系黨委、政府部門一塊一線,確保民主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