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縣科協發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建議
時間:2022-12-18 04:11:00
導語:關于縣科協發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竹山縣科協是縣委、縣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我縣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把科協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為科協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科協各項工作開展地扎實有效。由于受歷史、體制、人員等諸多要素的影響,我縣科協的現狀和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這些都應值得大家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一、關于我縣科協發展不足的現狀、特點、問題及原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組織結構松散,聯系不夠緊密
一是科協事業發展目標不夠明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縣科協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與之相適應的配套制度、措施,工作基本處于一個“上級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想起什么,就干什么”的狀況,難以形成特色、形成合力,難以擴大影響。科協的社會職能未能充分發揮,主要是參政議政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在縣級有關經濟、開發、建設決策前后,縣科協均未能參予意見。二是科協開展活動難度較大。由于受體制、經費、手段等原因,科技人員不能夠被很好地組織起來,開展活動難度較大。三是科協上下級聯系不緊密。上下級科協之間都以虛線相連,關系不夠緊密,既無財(經費)上的聯系,也無人(人事)上的聯系,造成了科協工作上下級之間壓力不夠,權威不足。四是科協與學會之間聯系較虛。科協與學會名譽上是上下級,而實際上學會行政登記主管為民政局、業務主管在各局,人、財、物和科協全無關系,科協對于學會就象是一個擠進去的“第三者”,關系非常別扭。五是科協與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關系很虛。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最早應是科協組織和發起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協在這方面的影響力和作用力卻越來越小,事實上,有好多叫得出的品牌如農村專業協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聲名鵲起,首功應是科協,但后來卻很少有人知道。科協在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政策支持、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幾大主要的支持保護措施中毫無作為。六是科協和科技工作者的聯系很虛。“維權”不得力,“呼聲”呼不靈。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評個職稱、搞個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科協都不能給予必要的幫助,其它困難科協更是愛莫能助。很少有科技工作者與科協主動聯系,更談不上有“家”的感覺。“家”沒有真正建起來。當科技人員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科協,因為他們知道科協解決問題很難。
(二)人員構成疲弱,工作動力不足
一是人員編制數量偏少。從我縣科協情況來看,縣科協在編在崗工作人員只有6人,行政編制僅有3個,這也僅僅限于領導職數,事業編制僅有2個,編制嚴重缺少,形成沒有事實上的科協專職工作人員,這和科協作為科普主力軍的地位不相適應。二是領導班子成員結構不盡合理。縣科協領導班子成員中,2名為40多歲,雖然縣委在年初通過公開招考為縣科協選配了一名30歲以下的副主席,但30—40歲之間的卻沒有,老中青搭配不盡合理,事業守成有余,開拓不足。三是人員思想比較“疲”。一直以來縣科協形象都不被人們看好,近幾年來,調入科協的同志大部分是從鄉鎮領導崗位上轉過來的,大部分調入科協的同志都不是主動要求而來,在思想上存在消極情緒,心里有失落感,認為沒有什么希望,也不求有什么作為,有窮過日子,安守攤子的思想。四是人員素質較“弱”。由于科協的人事安排從某個層面上說成了黨委、政府平衡人事關系的一個棋子。排到科協工作的人,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不是不得力的,就是把科協作為跳板來過渡的。也就是說年紀較大的來養老,年紀輕的來過渡,年富力強的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其他方面有問題。五是科協機關工作環境較差。目前,科協仍然與科技館合署辦公,周邊環境和辦公條件都不盡如人意,幾個人擠在一間辦公室,條件比較簡陋、艱苦、落后,各種硬件、軟件都不達標,各項福利待遇也得不到應有的落實,造成在縣科協工作名不正、言不順,理不直、氣不壯,使之缺乏活力和后勁。
(三)、科普經費不足,工作手段單一
近年來,科協工作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科普經費有了較快增長,科普設備投入上也有所增加,但相對于經濟發展速度和其它部門經費的增長速度卻嚴重滯后,甚至是倒退。80年代中期我縣科協科普經費就有近萬元。科協有電視機、電影放映機、發電機、科普宣傳車,那時的科協和縣屬其它單位比辦公條件并不差,科普宣傳車比其它單位的吉普車還略顯高檔。但時至今日,縣科協是除了一幢樓、幾個人、幾間辦公室和幾張陳舊的辦公桌外,已是一無所有,科普經費離上級要求相距甚遠,歷年陳欠的科普經費也無法返還。就連現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普資源——科技館設備老化、陳舊。作為科普工作主力軍的科協,開展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走過場”式的科普展覽,“跟班”式的“科技活動周”和“蜻蜓點水”般送科技下鄉等單一的形式上。這些形式已嚴重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科普工作的需要。我縣17個鄉鎮,大部分鄉鎮尚未具備vcd和播音設備等基本的科普設施,95%的村沒有科普報紙,50%的鄉鎮沒有宣傳窗和圖書室。縣里也沒有固定的科技場所。由于基礎設施的缺乏,導致基層科普工作手段單一、覆蓋面窄,每年開展的文化、科技、衛生等下鄉活動流于形式,仍然延用幾十年來的擺攤設點等服務方式,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作用不大。再則,基層科協組織由于自身的屬性限制,未能充分發揮“四主一家”作用,發展嚴重不平衡。目前僅僅只發揮了“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的作用。而開展學術交流、進行民間技術交流、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職能未能充分發揮。此外,由于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造成我縣城鎮化建設規模小,速度慢,造成了我縣科普工作側重于農村科普,城鎮科普工作起步遲,發展極不平衡。一談到科普工作,就是開展科技下鄉、科技培訓工作,對科普進社區方面的工作缺乏經驗,更缺乏相應的重視。
(四)、科協地位偏低,自身發展有限
一是政治地位偏低。目前縣科協行政編只有3個,也僅僅限于領導職數,其它均為事業編制,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科協專職負責人也沒有被列為縣人大或政協委員、常委,下轄的17個鄉鎮科協中沒有配備專職科協工作人員,大多數由鄉鎮干部兼任,工作熱情不高,致使駐鄉駐村科協隊伍極不穩定。工作人員少成了制約我縣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經濟地位偏低。科協組織的經費來源有限,基層科協的經濟能力更是脆弱。除了財政撥款,能爭取到的社會捐助、自我創收的很少。全縣開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縣財政每年撥給的科普專項經費,此外沒有其它任何來源。過年縣財政每年僅僅拔付5萬元科普經費,而今年科普經費達到最高也僅有15.6萬元(含科技館建設改造經費),遠遠落后于其它地區。由于我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極需資金扶持的項目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沖淡了對縣科普事業的經濟扶持力度。鄉鎮科協和縣級學(協)會基本上沒有經費。由于科普經費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科普工作的開展。三是科協自身發展有限。由于科協是科技群團非政府組織,相對于黨政部門而言,是弱勢群體。由于科協組織自身性質的局限,更囿于人員和經費的限制,導致科協組織自身能力有限。基層科協既無錢又無權,主要依靠科協工作者自身的人際關系和影響力,發揮科協的組織、協調作用來開展科普工作。在基層科協組織中,真正懂業務人并不多,更由于經費困難等原因,沒有學習進修的機會,知識更新慢,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另外縣級學會很少開展活動,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
二、對策及其建議
(一)、強化認識,加強領導。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科協工作的重視。要充分認識科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科協肩負著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傳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呼聲的責任,對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穩定科技工作者隊伍,調動科技工作者,為推進“科教興縣”進程服務的積極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認識科協工作對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科協工作是整個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組織開展旨在促進科技進步、學科發展、科學決策、科技人員成才的學術交流、科技培訓和科技咨詢服務等活動,將有效地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要充分認識科協作為科普工作主力軍的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規定:“科協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要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支持有關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科普活動,協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計劃,為政府科普工作決策提出建議。”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要加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要定期聽取科協工作匯報,研究科協工作,及時解決科協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縣財政要拔付專項經費,用于每年至少要召開的1至2次科技工作者座談會。要支持科協開展各項活動。支持科協組織的科普活動,學術交流和國際民間科技交流活動,以及科技咨詢等中介服務活動。要加強科協的領導班子建設。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人民團體的特點,選配好科協領導班子,人大、政協常委候選人提名,應考慮符合條件的科協負責人,以便發揮科協的橋梁、紐帶作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三是要進一步為科協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大力加強科協的基層組織建設。鄉鎮、社區已成立科協組織的應配備精干的專(兼)職工作人員,并為其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尚未成立科協組織的企事業要創造條件盡快建立。科技人員較多的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組建科協組織。確保科協工作落到實處。切實解決科協組織活動經費。《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對科普經費投入應在各級區域人口平均0.10元的基礎上,年實際遞增幅度不低于10%”。
(二)、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新世紀對科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傳統的科普運作體系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要加大科協體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一套權威高效的科普運轉體系,打造一支想干事會干事并且能干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真正擔負起科普工作主力軍的職責,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樹立科協良好的社會形象。一是搞活科協上下級之間關系,樹立上級科協權威性。上級科協組織作為領導者要樹立起權威性,要能為下級科協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幫助,使科協工作能真正列入到各級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要有硬性考核指標和量化標準,對縣科協在人事任免上有建議權。二要能在項目和資金上給下級科協以支持。如建科技館、科普畫廊等。二是改善科協與學(協)會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一種有約束力和推動力,充滿活力的新型關系,使科協成為學(協)會真正強有力的組織者和支持者。三是加強與科技工作者的聯系,在新的形勢下賦予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以新的內容和形式。如在、職稱評定、政治待遇等方面能為廣大科技工作者解決實際問題。四是加強科協自身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科普工作隊伍。這是縣級科協當前面臨的最緊迫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只有當科協擁有了一批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科協工作才能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特別是科協主要領導的配備,一定要堅持群團用人特點,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推舉有專業特長、具備較高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并且熱愛科普工作的人為候選人,通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選舉產生,徹底打破原有的平衡關系式的組織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任命,只有這樣科協工作才能形成新的思路,展現新的活力,樹立新的形象。
(三)、積極主動,求真務實
一要認清形勢,找準位置,《科普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科技發展和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科普法》賦予科協是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充分體現了科協在科普工作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縣級科協要充分利用《科普法》的學習宣傳,鞏固自身科普工作主力軍的地位。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弘揚科學精神,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動的開展來影響帶動社會各界對科普工作支持和參與,形成全社會共與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二要立足現實,積極創新。縣級科協要緊緊抓住縣域經濟和文化發展這一中心,立足于縣域實情,充分發揮科協現有財力、物力功效,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活動,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三要突出工作重點。圍繞當地工作重點,大力開展科技宣傳,實用科技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公眾科技文化素質,要以科技引導農民實現增產增收,通過普及科學技術、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為黨委政府排憂解難,才能發揮科技工作的實效。要向上級部門推薦一批在科普工作中的先進基層組織和個人,發揮他們在科普中的主力軍作用,實行典型引路,做到以身邊的事例教育和激勵人,調動各級科普工作組織和人員的積極性。要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先模作用,宣傳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先進經驗,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四要建立科普工作長效機制。科普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以防止一陣風、運動式的作風,避免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送科技下鄉時搞一陣,平時放在一邊的作法,要把科普宣傳與計劃生育、教育教學、農業農村等平日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平常工作中發揮科協組織的影響力。要注重傳統科普手段與現代科普手段的有機結合,形成全社會開展科普工作的氛圍。五要大力支持各學會(協會、研究會)開展學術活動。各級學會的掛靠單位要為學會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予以必要的經費支持。活動經費按所在單位科技人員數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標準,列入企業管理費用和財務計劃。財政、稅務、物價、工商、審計、民政、城建等部門,對科協所屬學會從事的社會公益性和非營利性活動要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六要進一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廣泛宣傳優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開設各種專欄、專版、網站、網頁,大力宣傳科技工作者的業績和良好精神風貌,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氛圍。大力表彰優秀科技工作者。縣科協要盡快建立科技人才數據庫,積極舉薦科技人才。認真組織好全縣科技人員表彰大會和優秀學術論文評選工作。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要貫徹落實黨和政府有關科技人員和積極分子政策,有關部門和領導要重視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呼聲和建議,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作者系縣科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