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
時間:2022-07-09 11:55:00
導語: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0〕23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魯發〔1999〕1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推進我市城市社區建設,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組成的社會共同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社區在加強城市管理、服務居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此,同志提出了“大力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指示。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就是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依靠奢華力量,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區問題,促進城市社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協調、健康發展。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對于完善社區功能,提高社區管理水平,維護城市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推進城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城市兩個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黨委、政府要從貫徹落實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實實地推進新形勢下的城市社區建設。
二、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強化城市基層組織,提高城市服務功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健康發展。
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是:1、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堅持以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為宗旨,把服務居民作為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屬。2、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原則。充分調動調動社區內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營造共駐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3、責權統一,管理有序的原則。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健全社區組織體系,確定社區職權和責任,搞好社區管理和服務。4、實行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則。按地域性、認同感等社區構成要素科學地劃分社區,在社區內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逐步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5、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社區建設的發展目標。
三、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
社區建設包括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和社區治安等方面的內容。結合我市實際,今后幾年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區服務:在健全社區組織和具備必要設施的基礎上,為適應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以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為依托,成立專兼職服務隊伍,形成社會服務網絡體系。面向普通居民、困難群體、優撫對象,開展便民利民、公益福利、社會互助的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的社區服務。
(二)社區文化:充分利用一切便利條件,建設方便群眾參與和多功能的文體娛樂場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形成平等互助、扶弱助殘、濟貧幫困、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
(三)社區衛生:積極開展以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搞好社區的綠化、美化、硬化、凈化和亮化的環境治理,不斷改善社區的衛生保健條件和工作、生活環境。
(四)社區治安:深入開展創建安全、文明社區活動,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健全社區防范體系,實行群防群治。組織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詢和民事調解服務,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和流動人員管理,消除不穩定因素,確保社區治安狀況良好。
四、今后五年社區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十五”期間全市社區建設的總體計劃是,二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基本實現規范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濱州實際的城市社區建設的新路子。期間,各縣區要通過建立和加強社區黨的組織的新路子。期間,各縣區要通過建立和加強社區黨的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建設,構建起新的社區組織管理體系。通過拓展社區服務,不斷豐富社區建設內容,增加社區服務項目,促進社區服務的網絡化和產業化。到2005年,全市要基本建成組織健全,設施配套,管理有序,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的現代化文明社區。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區組織體系。各縣區一定要千方百計,切實把社區組織建設落實到實處,當前主要是建立社區黨的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類組織的核心,建立完善的社區組織體系,首先要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其次是建立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包括社區成員代表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前者是決策機構,后者是辦事機構。社區成員代表會有社區居民代表和社區單位代表組成,每年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和決定社區重大事項。社區居民委員會是居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屬常設性機構,其領導班子要通過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居民代表會議民主選舉產生。濱城區要對現有居委會進行體制改革和調整,按照社區建設的要求,組建新的社區居委會。沒有建立社區居委會的縣城區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起社區居委會。社區居委會建立后,要注意解決好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用房、辦公經費及居委會干部的待遇補貼,解除居委會干部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投身于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二是建立城市社區民主自治制度。按照民主自治的要求,城市社區居委會要建立五項制度。①建立城市社區民主選舉制度,完善選舉程序,保障居民的民主權利,使社區居民委員會領導干部都有社區居民民主選舉產生。②建立健全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制定居民代表議事規則,實行民主決策。社區居民代表由居民直選產生,一般不少于30人。③建立健全社區居民自制章程或社區居民公約,明確社區成員在社區生活中的權利義務,規范社區成員在婚姻家庭、鄰里關系、道德習俗、計劃生育等方面的行為,確立同駐區單位間的共駐共建原則和方法等,促進社區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④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社區居委會要制定社區區務公開制度,確保社區成員對社區事務的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⑤建立健全社區居委會自身的管理和工作制度,如學習制度、廉政制度、來訪接待制度等,用以規范和約束社區居委會組織及其領導成員的行為,建立新的工作運行機制。
三是加快發展社區服務工作。社區服務工作是社區建設的基礎和龍頭,要把發展社區服務業與產業結構調整、安置下崗職工、城市建設、發展第三產業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協調發展。①加強社區服務中心(站)建設,各縣區、街道辦事處都要建立規模適當、設施較全、能滿足群眾服務需求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居委會要立足實際,力所能及地建好本社區的社區服務站,以方便居民生活需求。②切實抓好社區服務隊伍建設,社區服務隊伍包括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專職工作者、兼職工作者及社區服務志愿者三支隊伍,其中社區志愿者隊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社區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市直和縣區有關單位要廣泛動員青年學生、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加入到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行列中來。③完善社區服務行業管理,實行社區服務證書制度。要出臺社區服務管理辦法,民政、工商、地稅等部門要密切協作,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行業管理,把現有社區服務網點統一納入到規范的管理軌道上來。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規定和有關優惠政策給予支持,保證社區服務業健康發展。
五、切實加強對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
社區建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在城市的重要載體,是管理城市、穩定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問題,把社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制訂切實可行的年度計劃,確保社區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各縣區要建立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在城市的重要載體,是管理城市、穩定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問題,把社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計劃,確保社區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各縣區要建立社區建設協調指導小組及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指導和協調有關政策和制度的落實,研究解決社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組織、宣傳、財政、工商、城建、環保、教育、衛生、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協作,各負其責。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各級黨委、政委當好參謀,及時掌握社區發展情況,注意培養典型,總結經驗,指導面上的工作。駐區單位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力量,要樹立全局意識,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城市街道、居委會要主動了解駐區單位的要求,找準結合點,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工作。
居民群眾是社區建設的主體,要提倡和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風尚,通過建立切實可行的社區居民公約,明確權利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在社區建設中地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市城市現代化和兩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