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法律顧問制度意見
時間:2022-08-29 02:26:00
導語:國企法律顧問制度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維護出資人合法權益,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國務院國資委近年相繼頒布了《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6號令)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統一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現就建立健全省屬國有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隨著WTO過渡期即將結束,國有企業也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新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對國有企業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力加強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是融入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規定,努力推進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多數企業積極行動,配備或充實法律工作人員,設置專門或兼職的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健全有關工作制度。企業法律顧問深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使得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部分企業仍然存在機構、人員、職責不到位的情況,企業的法律風險不能防范于未然,危及國有資產的安全。各省屬企業要深刻認識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自覺性,加快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推動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決策、依法維權,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歷屆全會精神,堅持與時俱進,落實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以加強企業法制建設為主線,以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和法律監督機制為核心,以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為主要內容,大力促進企業依法決策和依法經營管理,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二)總體目標
以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新一輪國企改革為契機,爭取用1年左右的時間,在各省屬企業建立起與國資監管體制相協調,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設置企業法律事務機構,配備企業法律顧問,選聘企業總法律顧問;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落實工作職責;建立起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為主,以事后補救為輔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的意識和自覺性大大增強,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法律糾紛得到妥善處理并逐步減少,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三、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主要內容
(一)規范設置企業法律事務機構
各省屬企業要按照《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設置專門的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大型重要下屬企業,要積極創造條件,設置專門或兼職的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其他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不設置法律事務機構的企業,也應在企業內部機構中明確至少1名專職法律工作人員。
企業法律事務機構要做到崗位到位、人員到位、職責到位。
部分近期即將改制重組的企業和情況極其特殊的企業,可以書面向省國資委提出申請,經批準后,可以暫緩建立企業法律事務機構。
(二)積極配備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
在規范設置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基礎上,各省屬企業要積極配備企業法律顧問。設置專門法律事務機構的企業,一般應按3人以上的標準配備企業法律顧問;不專門設置法律事務機構的企業,至少配備1名企業法律顧問專職從事法律事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的企業法律顧問要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并經省國資委注冊備案。
各省屬企業要積極醞釀,加快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已經設置專門企業法律事務機構,法律工作人員配備較強,工作基礎較好的企業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盡快選聘企業總法律顧問;大型重要下屬企業,也要積極創造條件,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選聘的企業總法律顧問要政治素質高,精通法律業務,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具有處理復雜法律事務的經驗和能力;要具有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并在企業中層以上管理部門擔任主要負責人3年以上,或者擔任過企業法律事務機構負責人。總法律顧問實行任職備案制度,由各省屬企業報省國資委備案。
部分近期即將改制重組的企業和情況極其特殊的企業,可以書面向省國資委提出申請,經批準后,可以暫緩建立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
(三)建立健全法律事務工作制度
各省屬企業要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落實《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等有關規章制度,確保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依法順利開展工作,使企業法律事務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1.建立科學、規范的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規定企業法律顧問處理企業法律事務的職責、權限和程序等。
2.建立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決策、起草和審核企業重要規章制度、參與重要談判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企業重大投資、資產處置、改制改組、合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企業內部法律監督制度,形成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3.企業分立、合并、破產、解散、增減資本、重大投融資、重大擔保等重大事項,在報請批準或者做出決定前,應當由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出具法律意見書,分析法律風險,明確法律責任。
4.建立企業法律糾紛案件處理工作制度,加強對法律糾紛案件的管理,定期對本企業發生的法律糾紛案件情況進行統計,并對發案原因、發案趨勢、處理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防范法律風險的能力和水平。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應當自法律糾紛發生之日起30日內,報本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并接受有關法律指導和監督。
5.企業在做出重大決策、對外簽訂重大合同時,必須聽取企業總法律顧問的意見,充分發揮其在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中的應有作用。
(四)落實有關保障措施
1.各省屬企業應當將企業法律人才納入企業整體人力資源管理的范圍,支持職工學習和掌握與本職工作有關的法律知識,建立相關制度,從物質上、時間上鼓勵具備條件的人員參加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法律人才隊伍。
2.各省屬企業應當根據企業實際,建立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業務培訓制度,提高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的業務素質和執業水平;同時,為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參加國資監管機構組織的年度業務培訓等其他繼續教育創造便利條件。
3.各省屬企業應當建立相應的制度,提高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的地位與待遇,對工作成績突出的,應當給予獎勵。
4.企業總法律顧問比照總經理助理,直接對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總經理負責,并給予相應的待遇。
(五)準確把握工作進度
各省屬企業要充分調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突出重點,穩步推進。
1.2007年5月—2007年8月,推進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建設,配備企業法律顧問。已經設置專門法律事務機構的,充實人員,健全工作制度;符合條件但尚未設置專門法律事務機構的,抓緊時間設立;不具備條件的企業,明確兼職的工作機構,并配備至少1名專職法律工作人員。
2.2007年9月—2007年11月,符合條件的企業醞釀并全面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要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資格條件選聘企業總法律顧問,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職責和待遇。
3.2007年12月,建立健全企業法律事務工作制度。在設置企業法律事務機構,配備企業法律顧問或選聘企業總法律顧問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落實工作職責,形成卓有成效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四、組織領導
(一)精心組織,落實責任
各省屬企業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省國資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籌劃,精心組織,認真落實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各項要求和任務。企業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務必使這項工作真正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務到人。企業內部各部門要加強協調、溝通與配合,形成合力,為推進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各省屬企業要加強指導和監督,全面推進下屬企業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并積極在符合條件的大型重要下屬企業中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對于工作開展積極,成績突出的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落后,未設置企業法律事務機構,或者未配備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或者未制定相關工作制度的,要予以通報,并重點督促整改;對于不按工作要求開展工作,企業出現重大法律風險,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究企業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充分發揮企業法律顧問協會的作用
充分發揮省企業法律顧問協會促進交流、加強培訓的作用,有計劃地做好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培訓和考務工作。其中,2007年度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前培訓要在9月份之前舉行。同時,要精心組織協調,做好企業法律顧問年度業務培訓工作。
(三)加強對工作的指導和督查
省國資委加強指導和督促,引導各省屬企業不斷健全企業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制度,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2008年1月起,省國資委將組織全面的監督檢查,總結基本經驗,組織交流學習,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五、其他事項
條件成熟的省國資委直屬企業參照本《指導意見》執行。
各市國資委(辦)可以參照本《指導意見》,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