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建設局面意見
時間:2022-09-28 06:46:00
導語:農村基層建設局面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貫徹落實中央四個長效機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精神過程中,水城縣圍繞“五抓”,著力“三項創新”,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不斷開創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新局面。
圍繞“五抓”。一是抓教育。堅持把經常性學習與集中培訓結合起來,把政治理論教育與實際工作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每年集中一段時間,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思想教育,推進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制度化,努力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全縣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把所有農村黨員輪訓一遍。**年將完成3000名農村黨員、1000名農村基層干部和800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二是抓班子。縣委要求各鄉鎮黨委必須下功夫抓好以村支部為核心的班子建設,把那些有能力帶領群眾面向市場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黨員選拔出來,特別注重培養選拔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其在帶領群眾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的作用。三是抓隊伍。縣委要求各級黨組織必須把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抓實,完善農村黨員隊伍的吸納更新機制,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建立健全黨內監督制度,完善民主生活會、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民主評議等制度,規范監督程序,健全監督機制;加強黨員的管理,建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妥善做好流動黨員的管理。四是抓作風。全縣農村基層干部都以為農民謀利益為最大追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職責。群眾利益無小事,辦事過程中要考慮是否符合絕大多數群眾的意愿,是否能夠長期受益和持續發展,是否符合有關政策規定。各級黨組織以開展作風教育整頓活動為契機,加強作風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五是抓載體。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經濟發展這個大局,大力開展行之有效的各類主題實踐活動,繼續以“三級聯創”、“三創三強”、“四在農家”、“四有”工程、“四培雙帶”工程等為載體,把各項創建活動引向深入。
著力“三項創新”。一是創新用人機制。進一步拓寬選人識人視野,通過實行公推公選、兩推一選、海選、交叉任職等方式選拔干部。針對當前農村一些地方村級黨組織干部老化、后繼乏人的實際,打破傳統框框的束縛,打破行業、身份、職業、地域的限制,堅持多渠道多途徑選人,除注重從復員退伍軍人、返鄉知識青年、致富能手中選拔優秀黨員充實村黨支部班子外,還選取下派的機關干部、選派的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以強帶弱,配齊配強農村基層班子成員。二是創新監督約束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嚴格黨的基層組織生活,實行黨員民主評議干部等制度,增強監督效果。建立村民代表議事會,保障村民的參政議政權;建立健全鄉鎮政務、村務公開制度和民主評議黨員干部制度,保障村民的監督權。根據農村的工作特點,建立健全農村工作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農村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不斷推進農村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三是創新工作運行機制。根據農村黨組織在新形勢下所承擔的任務,建立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目標考核責任制,制定量化指標、考核細則和獎懲辦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清退超編人員,切實解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問題。改變傳統的工作方法,變號召農民干為領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圍繞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發展新產業,建立示范基地,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推廣的步伐,切實把科教興農工作落到實處;圍繞成立專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向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同時,繼續貫徹落實《水城縣村干部管理辦法(試行)》,逐步在實踐中完善,努力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真正關心愛護村干部,為村干部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在政策、資金、項目上支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使想干事的有事干,能干事的有條件干,干成事的樂意繼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