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意見

時間:2022-10-21 05:49:00

導語: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意見

為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構建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和社會利益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有關規定和中央、省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近年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財政增收、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不斷增多,成為工人階級的新成員和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經濟領域中的工會組織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加強黨對工會的領導,密切黨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廣大職工的血肉聯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指示要求,大膽實踐,探索創新,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深入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與新的形勢任務要求相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和工會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些地方沒有搞好基層黨建和工會組織建設的銜接,黨建對工建的帶動作用和工建對黨建的促進作用發揮不明顯;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覆蓋面過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力量仍然比較薄弱;一些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不能切實履行職責、發揮作用,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缺乏經費、活動場所保障,等等。各級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按照“在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三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

二、加強“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總的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一手抓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組建,一手抓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作用的發揮,不斷擴大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覆蓋面,增強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探索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和工會建設帶促結合、優勢互補、同步推進的工作機制,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要努力實現以下基本目標:堅持先行組建、逐步提高、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的原則,通過二至三年的努力,使全市絕大多數職工人數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有黨員,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有黨組織;認真落實《工會法》有關規定,大力推進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組建工會,使工會組織的覆蓋率、職工群眾入會率不斷得到提高,工會組織和會員隊伍的數量逐年增長。在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工會組織組建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抓好黨組織、工會組織作用的發揮,努力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個好”黨組織,把工會組織建設成為“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活躍、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

三、開展組織共建,不斷擴大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覆蓋面

進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組建力度。各地要搞好普查登記工作,摸清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數量規模,黨員、職工人數和黨組織、工會組織組建等基本情況,按照有關法規和章程,抓好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組建工作。凡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都要按照黨章規定及時建立黨的組織。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應采取聯合組建、掛靠組建、區域統建等方式,建立聯合黨組織。堅持“哪里有職工,哪里就要建立工會組織”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職工25人以上的企業應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不宜單獨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的小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應根據“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依托城市社區、集貿市場、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建立區域性或行業性工會組織。國有(集體)企業改組為非公有制企業,或者非公有制企業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時,要根據企業規模、職工人數和工作需要,同步改建或組建黨組織及工會組織。重視做好在進城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工作。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會組織隸屬關系原則上同黨組織隸屬關系相一致,一般實行屬地管理。

黨組織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依法建立工會組織。已建立黨組織但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的,黨組織要加強領導和協調,創造條件盡快建立工會組織。業主對建立工會有抵觸情緒的,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積極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對既未建立黨組織又未建立工會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籌建黨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絡員)時,要把建立工會作為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絡員)的重要職責和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步考慮和籌建工會組織。

工會組織要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對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先把工會組織建立起來,依托工會組織做好在工會會員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工作,為壯大黨員隊伍和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已建立工會組織尚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職工之家”的政治優勢,大力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讓職工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密切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

選好配強工會組織負責人。進一步完善民主選舉基層工會領導干部制度,逐步建立和推行向規模較大、影響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推薦工會主席候選人制度,切實把那些德才兼備、辦事公道、熱愛工會工作、對職工群眾有深厚感情的人選配到工會領導班子中來。提倡黨組織負責人和工會主席由一人擔任,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會主席是黨員的,可以同時擔任黨組織負責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會主席不是黨員的,應當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具備條件的要及時發展入黨。

四、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重要作用

積極引導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快速發展。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要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國家稅收、就業、社會保障、勞動安全、環境保護等政策法規,做到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照章納稅。教育和引導業主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企業、職工的利益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尊重職工權益,平等對待職工。堅持維護職工合法利益與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相統一,教育引導黨員和職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尊重業主的正當權益,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調整,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拓寬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渠道,深入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技術創新、勞動競賽等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職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建功立業。

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按照構建和諧企業的要求,積極參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勞動關系協調,旗幟鮮明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制度,引導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職工在勞動時間、勞動報酬、勞動保護、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注意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了解職工群眾的疾苦,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好生產、生活以及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等實際問題。當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黨組織和工會要及時做好出資者、經營者的工作,敢于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改進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要按照“為企業所需要,為黨員所歡迎,為職工所擁護,為經營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則,采取小型、業余、分散、務實的方式,積極開展活動,努力使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特點相適應。緊緊圍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引導鼓勵職工學理論、學知識、學技能,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堅持以人為本,把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組織職工群眾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科技、勞動競賽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豐富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提升文化品位,塑造企業精神,努力建設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圍繞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建立完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長效機制。

五、加強組織領導,確?!包h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取得實效

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健全完善黨建帶工建工作的責任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要建立健全黨建帶工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定期研究工作和督促檢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重視、各方支持、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堅持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組建工作情況通報制度。把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的重要內容。

積極為基層黨組織和工會組織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幫助基層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和工作運行經費,保證基層黨建和工會工作正常運轉。重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根據有關規定,配齊配強鄉鎮(街道)專兼職工會干部,鄉鎮(街道)工會負責人一般由同級黨政副職級干部擔任或兼任,并至少明確一名專職工會工作人員。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開展建立鄉鎮(街道)總工會的試點工作。加強對基層黨務干部、工會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依法辦事、履行職責的能力。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基層黨務干部和工會干部,體諒他們的難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對因履行職責、堅持原則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基層黨務干部和工會工作者,上級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要及時同有關方面交涉,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保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和運行機制,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特點,加強分類指導。在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深入開展爭創“五個好”黨組織和“五個好”黨員活動,深入開展以創建先進縣市區工會、示范鄉鎮(街道)工會、信得過基層工會為主要內容的“三級聯創”活動,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提高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