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意見
時間:2022-10-30 06:31:00
導語: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關于構建和諧**的決定》,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渝府發〔2006〕149號)精神,現就我縣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統攬,以保障農村特困群眾基本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和諧大足,推進富民興足。
二、目標任務
從**年1月起,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保障原則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對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特殊困難家庭給予救助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必須堅持:(一)保障基本生活原則;(二)政府救助與勞動自救和社會幫扶相結合原則;(三)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四)突出重點,分類施保原則。
四、保障范圍
凡持有我縣農村居民戶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上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均可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或撫養關系的人員,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或撫養義務關系的直系親屬(含戶口已遷往學校的大中專在校學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居民,不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家庭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
(二)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在讀學生除外),而不從事生產勞動的;
(三)不按規定如實申報家庭收入的;
(四)正在服刑、勞教的;
(五)法定贍養、扶養或撫養人有贍養、扶養或撫養能力,因不履行法定義務而造成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六)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等規避法律法規行為造成貧困的;
(七)家庭中擁有相機、手機、摩托車、冰箱、空調、汽車等高檔用品的;
(八)子女擇校就讀的;
(九)家庭在申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前一年,購買非生活必需品金額達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十)不配合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調查核實的;
被公安機關處罰的賭博、吸毒、人員,一年內不得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符合五保條件的農村居民,納入農村五保供養范圍,不得重復救助。
五、保障標準
**年,全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700元/年·人。以后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適時調整。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家庭上年人均純收入低于保障標準的差額給予救助。要突出保障重點,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中的80歲以上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重病人員和一、二級重殘人員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額。
六、收入計算
(一)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全年的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的總和。包括:
1、從事農副業生產及其他合法勞動經營所獲純收入;
2、各類工資、勞務收入、獎金、津貼、補貼(助)、基本生活費、遺屬生活補助費;
3、出租或變賣家庭財產獲得的收入;
4、法定贍養(扶養、撫養)人應當給付的贍養(扶養、撫養)費;
5、依法繼承的遺產或接受的贈與;
6、其它應當計算的收入。
(二)下列項目不計入家庭收入:
1、優撫對象領取的各類撫恤金、補助費、護理費、保健金及義務兵家屬優待金;
2、對國家、社會和人民作出特殊貢獻,政府給予的一次性獎勵金;
3、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收入及由政府和社會給予困難學生的救助金;
4、因工(公)負傷和意外傷害的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及死亡人員的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等;
5、獨生子女費、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獎勵扶助金;
6、農村特困醫療救助金;
7、政府、社會或個人給予的臨時性生活撫慰金;
8、政府給予的生產性補助資金。
七、審批程序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行“村民申請、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張榜公布、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審核、縣民政局審批、年度復查、按月發放”的動態管理方式。
(一)申請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由戶主向所在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提出申請,并提供居民戶口本、居民身份證、家庭收入狀況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二)村民委員會調查核實,經村委會民主評議后,提出初審意見,在村務公開欄及各村民小組公示七天后,無異議的報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審核。
(三)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核,并入戶進行實地調查,對符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簽署審核意見,在街鎮鄉(辦事處)政務公開欄公示七天后無異議的,報縣民政局審批。
(四)縣民政局對街鎮鄉(辦事處)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確定救助金額,并在新聞媒體上公示,七天后無異議的,填發《**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予以退回。
(五)最低生活保障金由縣財政局委托金融機構直接發放到保障對象的個人賬戶。
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員應參加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組織的公益勞動。
縣民政局、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和村民委員會設立舉報電話,加強社會監督;每年對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進行復審,及時辦理停發、減發或者增發保障待遇的手續。
八、資金保障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由縣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納入社會救濟專項資金支出科目,專賬管理,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縣民政局要根據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際需求,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用款計劃,經財政部門審核后編列財政年度預算。縣財政局要按照用款計劃及時撥付,確保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鼓勵多渠道籌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縣民政局、財政局可以接受社會各界及企業、民間組織和個人為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助和資助。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縣委、縣政府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具體體現。各街鎮鄉要將此項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組織實施。民政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加強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財政部門要按時足額撥付保障資金,并加強對資金的使用監管。扶貧、農業、審計、物價、統計、衛生、教育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密切配合民政部門做好有關工作。新聞單位要加強對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宣傳。
(二)健全工作體系,保障組織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行縣人民政府負責制。縣民政局負責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抽樣調查、審核、審批和管理工作;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負責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入戶調查、復核、公示等日常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受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委托,負責接受申請、組織評議、張榜公示等具體工作。全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由縣民政部門負責管理、指導和監督。縣財政部門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機構的工作運行經費,確保正常運轉。
(三)抓好制度建設,嚴格規范管理??h民政局要建立健全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請、調查、審批、公示、發放等制度,3月底前完成保障對象審批、發證和救助金發放工作,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要加快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網絡化建設,提高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水平。要加強動態管理,對符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困難家庭要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要堅持按月發放,確保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對象手中。要規范檔案管理,分級對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資料歸類、建檔、立卡,并按規定妥善保存或銷毀。
(四)加強宣傳督查,確保取得實效。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農村低保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縣民政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低保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困難群眾服務的思想,廉潔自律,嚴格依法辦事。要嚴格工作紀律,對違紀、違規、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并追究當事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上一篇:排污口設置管理辦法制度
- 下一篇:水利工程水費征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