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意見

時間:2022-10-30 07:33:00

導語: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保護林業建設成果,維護生態安全,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認識

我市地處長江上游、三峽庫區,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物種資源豐富,生態區位重要。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監測預報和檢疫執法,狠抓以松材線蟲病為重點的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和除治,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災害預警能力大幅度提高,控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林業有害生物傳播蔓延的勢頭從總體上得到了遏制。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際間貿易往來的增多,林業有害生物入侵、擴散、成災的壓力不斷增加。特別是被稱為“森林癌癥”的松材線蟲病的蔓延擴散,已給我市局部林區造成毀滅性危害,對我市的出口貿易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對人畜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各地還存在防治技術手段落后、防治機構不健全、防治機制不活等問題,部分地方依法防治意識淡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還比較嚴峻。因此,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森林病蟲害發生嚴重危害,保障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推進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措施;是減輕災害損失,保護林主利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擴大對外貿易,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開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二、明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遵循“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基本方針,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大力推進無公害防治,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高發勢頭,促進我市林業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大力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管理監督體系和應急反應體系建設,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全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險性有害生物擴散蔓延趨勢得到有效控制,促進森林健康成長。到2010年,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0%以上,測報準確率達到85%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

三、突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點

(一)建立監測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區縣(自治縣、市)兩級監測網點,建成國家、市、區縣(自治縣、市)“三位一體”的監測預警體系。充分發揮基層林業員、護林員等兼職測報員的作用,建立舉報有獎機制,鼓勵公眾參與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舉報。探索利用化學信息、航空和遙感信息等先進技術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和核查,不斷提高監測預報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二)實行科學防控。林業、園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切實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游景區等區域的監測和防治工作。要針對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制定防治預案,建立疫情報告、技術合作、聯防聯治的協作機制。對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和重點生態區域的重大生物災害,要實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標制和施工監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無公害防治,嚴格防治措施的監管,確保生態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三)嚴格檢疫執法。要嚴格執行《森林植物檢疫登記管理辦法》和《檢疫要求書》規定,加強產地檢疫工作,規范調運檢疫程序。各級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要嚴把檢疫關,切實加強對轄區內調入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復檢,經常開展檢疫執法檢查,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各木材檢查站要依法查驗過往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植物檢疫證書》,繼續配合森林植物檢疫機構開展檢疫工作。鐵路、民航、交通、郵政等部門要加強本系統的管理,要求承運單位在承運、收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時,必須查驗《植物檢疫證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林業部門對貨物集散地、市場進行檢疫檢查。車站、機場、貨場、林產品市場、花木市場及種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廠、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廠礦、建筑工地等重點單位要積極配合森林植物檢疫人員實施現場檢疫。

(四)加強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積極做好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紅火蟻、加拿大一枝黃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險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工作,嚴防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林業部門批準,不得擅自從疫區調運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各級林業部門要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積極引導和鼓勵機關、廠礦、社會團體、社區和公眾參與疫情查防和舉報。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新發現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疫情的鄉鎮,要立即報告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并啟動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預案。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地尤其是已經發生松材線蟲病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要把松材線蟲病預防和除治作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未經市林業局批準,不得從松材線蟲病疫區調入松木、松木制品及松材包裝材料。經批準調入的,要向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申報復檢。通過檢驗發現松材線蟲的,必須進行除害處理或就地銷毀。對非法經營加工利用疫木、使用疫木包裝材料,造成疫情人為傳播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各地要盡快建立松材線蟲病預防和除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層層簽訂松材線蟲病預防和除治目標責任書,明確各自職責,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局面。

四、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落實防治工作的責任。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防治責任,強化防治措施。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第一責任人,林業部門負責人是具體責任人。要大力宣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防治意識、檢疫意識和參與意識。

全面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應急預案、警示通報、限期除治和責任追究”五項制度。各地要進一步落實林業有害生物“雙線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成災率”納入各級政府任期目標管理,將“無公害防治率”、“測報準確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作為考核各級林業部門的目標內容。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應急預案,設立應急指揮機構和日常辦事機構,保障所需經費和物資,建立反應迅速、運轉高效的應急體系。要定期召開新聞會,公布林業有害生物疫情;對有重大威脅的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以及新發生的疫情,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警示通報。要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除治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生疫情未及時除治的,由林業部門向經營者(林主)下達“限期除治通知書”,責令限期除治;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除治的,林業部門或者其授權單位可以代為除治,其防治費用由被責令限期除治者承擔。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對防治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對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檢疫、除治工作中因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進一步創新防治工作機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探索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林業有害生物防災控災機制,積極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業部門承擔向社會中介、專業隊承擔轉變,引導、鼓勵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組織或個人成立除治公司、專業隊、樹木醫院,或以專業戶的形式開展咨詢和除治服務。實行防治方案評審制、防治過程監理制和防治效果驗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種所有制組織共同參與、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靈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機制。

市財政局、市林業局要在市林業農發資金和森林植被恢復費市級集中部分中安排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助費,研究制定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助經費管理辦法,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助經費分為預防補助和除治補助。預防補助費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預防工作開展好、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少的區縣(自治縣、市)和單位進行獎勵;除治補助費主要用于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災害的除治補助,或者突發性、暴發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除治補助。堅持優先治理危險性和潛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態區域的林業有害生物。

堅持“誰經營、誰防治、誰收益、誰投資”的原則,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入機制。生態公益林有害生物災害和重大危險性有害生物災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商品林有害生物災害防控主要由經營者負責,確有困難的,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各級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經費,保證行政區域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除治需要,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三)進一步強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撐。各地要把營林綜合技術作為科學防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復和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積極推廣鄉土樹種和抗病蟲品種,大力營造混交林,嚴禁帶疫苗木造林。加強對現有純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斷提高林分質量。全面開展封山育林,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針對威脅我市森林資源、生態安全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測報、檢疫工作中的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開發高新和實用的防治技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進一步推進防治工作的能力建設。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是法定的承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和檢疫執法的機構。各地要高度重視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各級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要加快職能轉變,依法加強行業管理。要繼續加強各級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分期、分批抓好國家級和市級標準站、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森林植物檢疫隔離試種苗圃、無檢疫對象苗圃、機械化防治專業隊等建設,積極抓好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治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有關物資儲備工作。切實加強行政執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和檢疫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預防和除治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綜合能力。